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81802发布日期:2018-12-22 09:33阅读:8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脚手架搭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

背景技术

燃煤火电厂通过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除去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是目前火力发电的主要形式之一,吸收塔是脱硫工艺中的核心,其本身是一个大型空心筒式结构,筒体底部设置有大人孔门,筒体上部设置有检修人孔门,便于内部检修。塔内流动介质ph值5.2-5.8,偏酸性,介质中含有细小颗粒物质,正常运行中,浆液易造成塔内设备腐蚀磨损。因而需要定期将塔内浆液放空,进行检查防腐修复,由于塔内属于空心结构,需要塔内搭设满堂脚手架提供必要的检修平台。

常规内部检修脚手架搭设根据各自经验进行搭设,搭设方法包含有整体等跨井字结构、双排环形结构、分体等跨结构等。上下爬梯多采用垂直设计,脚手架板也是不规则铺设,致使整体搭设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既可以保证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又便于施工人员安全通行和作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该脚手架包括:

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其竖直设于筒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由相同的层状结构搭建而成,所述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的每层设有横纵交错的钢管形成井格结构,所述井格结构上铺设有第一钢板形成内井平台;

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其紧贴所述筒体内壁竖直设置,所述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由相同的层状结构搭建而成,所述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为双排环状结构,所述双排环状结构上铺设有第二钢板形成外环平台;

两步两跨连接杆,其设于所述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和所述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之间,所述两步两跨连接杆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每个所述两步两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和所述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连接;

楼梯单元,其设于所述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相邻的两层之间,所述楼梯单元为z型楼梯结构;

连接通道,其水平设于所述内井平台和所述外环平台之间,所述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井平台和所述外环平台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井格结构的横纵跨距均为1.5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相邻层之间的间隔为1.8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排环状结构包括外环纵杆、外环横杆和短纵补偿杆,所述外环纵杆和所述短纵补偿杆间隔设置并依次首尾连接分别构成所述双排环状结构的内环和外环,所述外环横杆横跨在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上,且所述外环横杆的两端均与所述外环纵杆和所述短纵补偿杆的连接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环纵杆、所述外环横杆和所述短纵补偿杆均设有多个。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楼梯单元包括钢质架板、脚手架管和扣件,所述扣件将所述脚手架管连接形成45°倾角的z型框架,所述钢制架板铺设在所述z型框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钢板为宽度25cm、厚度5cm的等腰梯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护栏,其设于所述内井平台、所述外环平台和所述连接通道的周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井平台、所述外环平台和所述楼梯单元上均设有踢脚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钢板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在所述外环横杆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首先,通过筒体结构“内井外环”式满堂落地式脚手架搭建方式,使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高;其次,采用z型楼梯和安全通道设计,使上下通道安全可靠,通行更加有效;最后,采用环形双排脚手架搭设采用定制架板铺设,解决了环形双排架架板的衔接问题,消除了孔洞间隙,平整度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中外环平台结构图;

图5为传统脚手架外环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2、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3、外环纵杆;4、短纵补偿杆;5、外环横杆;6、内井纵横杆;7、两步两跨连接杆;8、筒体;9、楼梯单元;10、连接通道;11、外环平台;12、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是一种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该脚手架包括:

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其竖直设于筒体8的中心位置,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由相同的层状结构搭建而成,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的每层设有横纵交错的钢管形成井格结构,井格结构上铺设有第一钢板形成内井平台;

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其紧贴筒体8内壁竖直设置,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由相同的层状结构搭建而成,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为双排环状结构,双排环状结构上铺设有第二钢板形成外环平台11;

两步两跨连接杆7,其设于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和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之间,两步两跨连接杆7沿筒体8的圆周方向均匀设有多个,每个两步两跨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和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连接;

楼梯单元9,其设于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相邻的两层之间,楼梯单元9为z型楼梯结构;

连接通道10,其水平设于内井平台和外环平台11之间,连接通道10的两端分别与内井平台和外环平台连接。

本实施例是在脱硫吸收塔内搭建圆筒式结构内部满堂落地式脚手架,首先,先根据脱硫吸收塔的塔径计算出跨距和步距,然后划线定位确定立杆的位置。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沿脱硫吸收塔的高度方向竖直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内的居中位置,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靠近脱硫吸收塔内壁搭建,环绕着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也是沿着脱硫吸收塔的高速方向竖直设置。由于在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上要铺设第二钢板形成外环平台11,因此将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设置为内环和外环两排。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和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均是以层状结构一层一层沿着脱硫吸收塔的高度方向上搭设,且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和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具有相同层数且每层配套对应设置。每一层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和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之间均设有多个两步两跨连接杆7,每个两步两跨连接杆7将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和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连接为一体,使整个脚手架更加稳定。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的相邻层之间设有楼梯单元9,工作人员可通过楼梯单元9上下整个脚手架而无需攀爬脚手架,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在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设置有1.5m×1.5m的内井平台用于缓冲人员上下拥堵和休息,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设置有外环平台11用于工作人员对脱硫吸收塔检修时站立。在内井平台和外环平台11之间设有连接通道10,方便工作人员通过楼梯单元9到达各层作业面。

进一步的,井格结构的横纵跨距均为1.5m。

进一步的,内井等跨满堂脚手架1相邻层之间的间隔为1.8m。

进一步的,双排环状结构包括外环纵杆3、外环横杆5和短纵补偿杆4,外环纵杆3和短纵补偿杆4间隔设置并依次首尾连接分别构成双排环状结构的内环和外环,外环横杆5横跨在内环和外环上,且外环横杆5的两端均与外环纵杆3和短纵补偿杆4的连接处连接。由于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为环状结构,仅使用相同长度的外环纵杆3无法形成圆弧过渡,因此在两个相邻的外环纵杆3之间加设一个短纵补偿杆4从而形成圆弧过渡最终形成圆环状,本实施例的外环纵杆3的长度为1.5m,短纵补偿杆4的长度由具体过度的圆弧而定,以形成流畅的圆弧状而定。外环横杆5则将内环和外环两个双排圆环连接起来,一方面使两排圆环形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可以使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形成框架结构便于搭建外环平台11。本实施例中的外环横杆5的长度为1m。在具体工况中则需根据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的两个圆环之间的距离而定。

进一步的,外环纵杆3、外环横杆5和短纵补偿杆4均设有多个。

进一步的,楼梯单元9包括钢质架板、脚手架管和扣件,扣件将脚手架管连接形成45°倾角的z型框架,钢制架板铺设在z型框架上。本实施例中的钢质架板选用的是600mm-250mm-50mm规格的钢质架板。

进一步的,第二钢板为宽度25cm、厚度5cm的等腰梯形。由于外环双排落地脚手架2为环状结构,因此无法使用标准的3000mm-250mm-50mm的钢质架板,因为采用标准钢板会使相邻的钢板之间存在间隙存在安全隐患。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钢板选用的为宽度25cm、厚度5cm的等腰梯形,在铺设时四块第二钢板形成一个单元,如此便可使第二钢板无间隙连接,工作人员行走或作业时会更加安全。

进一步的,还包括护栏12,其设于内井平台、外环平台11和连接通道10的周围。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在内井平台、外环平台11和连接通道10的外围均设置有护栏12。

进一步的,内井平台、外环平台11和楼梯单元9上均设有踢脚板。如此设置更便于工作人员行走,避免滑道风险。

进一步的,第二钢板通过铁丝固定连接在外环横杆8上。本实施例中选用8号铁丝将第二钢板通过铁丝固定在外环横杆8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