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18884发布日期:2019-01-05 09:4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迅猛发展,传统建筑方法是在施工现场进行钢筋绑扎、支模和浇筑以完成建筑,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大量绑扎钢筋、大量支模,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施工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基础、预制墙体、预制梁体以及预制楼板;预制墙体包括墙壳体和钢筋组件;墙壳体包括a墙板和b墙板,a墙板和b墙板之间形成空腔;钢筋组件包括墙钢筋笼,墙钢筋笼包括设置在空腔内且沿墙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纵筋以及沿纵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第一侧与a墙板连接,钢筋网片的第二侧与b墙板连接;基础连接纵筋,预制墙体竖直设置在基础上,基础连接纵筋的下端埋设在基础内,另一端插入预制墙体的空腔内;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水平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中的墙钢筋笼通过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网片连接;墙梁连接钢筋组件,预制梁体设置在预制墙体的顶部,墙梁连接钢筋组件包括连接在预制梁体与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之间的墙梁连接钢筋;墙楼板连接钢筋组件,预制楼板搭接在墙壳体的上端,预制楼板的顶板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混凝土后浇叠合层;墙楼板连接钢筋组件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后浇叠合层内的墙楼板连接钢筋网片;墙体竖向连接纵筋,由上而下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通过墙体竖向连接纵筋连接。

进一步地,钢筋网片包括与纵筋连接的网片本体、设置在网片本体的第一侧的第一锚固件和设置在网片本体的第二侧的第二锚固件;第一锚固件与b墙板连接,第二锚固件与a墙板连接。

进一步地,a墙板的截面形状以及b墙板的截面形状均呈长条状;网片本体包括沿a墙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a墙钢筋、沿b墙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b墙钢筋以及连接在a墙钢筋和b墙钢筋之间的横筋;第一锚固件与横筋的第一端连接,第二锚固件与横筋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横筋的第一端墩粗设置以形成第一锚固件。

横筋的第二端墩粗设置以形成第二锚固件。

进一步地,基础连接纵筋包括设置在基础中部的第一基础连接纵筋和设置在基础两侧的第二基础连接纵筋;

第一基础连接纵筋的伸入空腔的一端靠近墙壳体的下端,第二基础连接纵筋的插入空腔内的一端连接有基础机械套筒。

进一步地,水平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呈一字形设置,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包括墙体连接横筋,墙体连接横筋的一端与一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连接。

进一步地,水平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呈l形设置,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包括呈一字形设置的第一墙体连接钢筋网片,第一墙体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与一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连接。

进一步地,水平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呈t形设置,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包括呈一字形设置的第二墙体连接钢筋网片,第二墙体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与一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连接。

进一步地,水平相邻设置的三个预制墙体呈t形设置,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包括呈l形设置的第三墙体连接钢筋网片,第三墙体连接钢筋网片设置在三个预制墙体的对接处,其与三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均连接。

进一步地,预制梁体的一端与预制墙体之间设有连接间隔,墙梁连接钢筋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间隔处的墙梁连接钢筋网片,且墙梁连接钢筋网片垂直于墙梁连接钢筋设置。

进一步地,墙楼板连接钢筋组件还包括沿预制墙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墙楼板连接钢筋,且墙楼板连接钢筋位于空腔至预制楼板的投影区域内。

进一步地,预制楼板包括楼板本体以及设置楼板本体上的灌浆槽,灌浆槽与空腔和混凝土后浇叠合层均连通;楼板连接钢筋组件还包括插设在灌浆槽内的附加钢筋网片。

进一步地,墙体竖向连接纵筋包括第一墙体连接纵筋和第二墙体连接纵筋,第一墙体连接纵筋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上;位于两个预制墙体的空腔内的第二墙体连接纵筋通过墙体机械套筒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各个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通过各个构件的整体浇筑,可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能够实现现场浇筑,则受力合理,综合性能与普通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当,具有安全可靠、简化施工、节约耗材、减少扬尘和建筑垃圾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浇筑过程中,预制墙体的墙壳体可为浇筑提供模板,只需局部进行支模即可,则大大减少了支模量,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手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从而能够节约耗材,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采用墙钢筋笼避免现场大量绑扎钢筋,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预制普通墙体的侧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预制普通墙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预制三明治墙体的侧视图;

图5是图4所示的预制三明治墙体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一字形墙体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一字形墙体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l形墙体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9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另一种l形墙体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10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t形墙体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另一种t形墙体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墙体楼板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墙体与梁体平面内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墙体与梁体平面内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另一种墙体与梁体平面内连接结构的正视图;

图16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墙体与梁体平面外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7是图13所示的墙体与梁体平面外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另一种墙体与梁体平面外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19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一种墙体竖向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20是图1所示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中另一种墙体竖向连接结构的侧视图。

图中:100-基础;200-预制墙体;300-预制梁体;400-预制楼板;500-现浇混凝土;110-基础连接纵筋;111-第一基础连接纵筋;112-第二基础连接纵筋;120-基础机械套筒;201-左预制墙体;202-右预制墙体;203-第一预制墙体;204-第二预制墙体;205-第三预制墙体;206-第四预制墙体;207-第五预制墙体;208-第六预制墙体;209-第七预制墙体;210-下层预制墙体;211-上层预制墙体;310-梁机械套筒;320-连接口;410-楼板本体;420-第一灌浆槽;430-第一附加钢筋网片;10-墙壳体;20墙钢筋笼;11-a墙板;12-b墙板;21-纵筋;22-钢筋网片;211-a墙纵筋;212-b墙纵筋;221-网片本体;222-第一锚固件;223-第二锚固件;

50-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60-墙楼板连接钢筋组件;70-墙梁连接钢筋组件;80-墙体竖向连接纵筋;41-第一手孔;42-第二手孔;43-第三手孔;44-第四手孔;45-第五手孔;51-墙体连接横筋;52-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3-第一竖向钢筋;54-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5-第二竖向钢筋;56-第二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7-第三竖向钢筋;61-墙楼板连接钢筋网片;62-墙楼板连接钢筋;71-墙梁连接钢筋网片;72-墙梁连接钢筋;81-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2-第二竖向连接纵筋;83-墙机械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描述的“上”和“下”是指预制墙体在实际应用中自然状态下常识上的“上”和“下”。“高度方向”是指预制墙体在实际应用中的竖直方向。“纵”是指预制墙体在实际应用中自然状态下常识上竖直方向。

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基础、预制墙体、预制梁体以及预制楼板。

其中,预制墙体包括墙壳体10和钢筋组件;墙壳体包括a墙板11和b墙板12,a墙板11和b墙板12之间形成空腔30;钢筋组件包括墙钢筋笼20,墙钢筋笼20包括设置在空腔30内且沿墙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纵筋21以及沿纵筋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钢筋网片22,钢筋网片22的第一侧与a墙板连接。

纵筋纵筋的数量可为多个,可根据设计要求来设置。较佳地,纵筋包括靠近a墙板设置的a墙纵筋和靠近b墙板设置的b墙纵筋。

如图2和图3所示,预制墙体可以为预制普通墙体,此时,钢筋网片的第二侧与b墙板连接,即预制墙体200包括a墙板、b墙板和墙钢筋笼。空腔30内现场浇筑现浇混凝土,能够有效避免开裂,从而能够提高墙体的防水性能。

如图4和图5所示,预制墙体还可以为预制三明治墙体,预制墙体200还包括功能板13,功能板13夹设在墙钢筋笼20与b墙板之间;墙钢筋组件还包括b墙钢筋网片,b墙钢筋网片位于b墙板厚度范围内。本实施例中,三明治墙不仅能够承重受力,而且能够满足一些功能,如,当功能板13包括保温板时,三明治墙具有保温效果,当功能板13包括隔音板时,三明治墙具有隔音效果等等,或者功能板13包括保温板和隔音板等多种板的组合。

纵筋21与钢筋网片2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通过铁丝进行绑扎固定,或者通过连接件如抱箍将纵筋21与钢筋网片22卡住。又如,纵筋21与钢筋网片22焊接,通过焊接,效率高,连接强度好,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从而提高预制墙体的生产效率。

如图2至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钢筋网片22包括与纵筋21连接的网片本体221、设置在网片本体的第一侧的第一锚固件222和设置在网片本体的第二侧的第二锚固件223;第一锚固件与a墙板11连接,第二锚固件223与所述b墙板12连接。

a墙板的截面形状以及b墙板的截面形状均呈长条状;网片本体包括沿a墙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a墙钢筋、沿b墙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的b墙钢筋以及连接在a墙钢筋和b墙钢筋之间的横筋。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片本体结构能够形成梯子形、日字型或者目字形等,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在工厂中机械化、批量生产,从而进一步提高预制墙体的生产效率。另外,采用焊接将横筋与内墙钢筋和外墙钢筋连接,则横筋在与内墙钢筋和外墙钢筋连接时无需进行弯折,则节省了钢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进而降低施工的综合成本。

第一锚固件222的结构形式和第二锚固件223的结构形式均可以为多种,例如:锚固件(第一锚固件222和第二锚固件223的统称)呈喇叭状,且锚固件的直径由靠近网片本体的一端向远离网片本体的一端逐渐增大;或者,锚固件包括支杆以及设置在枝干上的多个倒刺;又或者,锚固件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的多个凸起等等。

可选地,如图3所示,横筋的第一端墩粗设置以形成第一锚固件222。横筋的第二端墩粗设置以形成第二锚固件223。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一体设置使锚固件与网片本体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当装配式浇筑结构应用于高层建筑时,施工过程如下:

第一步:首层墙体与基础竖向连接。

如图1所示,预制墙体竖直设置在基础上,基础连接纵筋110的下端埋设在基础内,另一端插入预制墙体的空腔内。

其中,基础连接纵筋110包括设置在基础的中部的第一基础连接纵筋111,第一基础连接纵筋111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施工情况来设置,可选地,第一基础连接纵筋111伸入预制墙体的空腔的一端靠近墙壳体的下端,保障墙体与基础之间连接强度。

基础连接纵筋110还包括设置在基础的两侧的第二基础连接纵筋112,第二基础连接纵筋112的插入空腔30内的一端连接有基础机械套筒120。

第二基础连接纵筋11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来设置,可选地,基础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多个第二基础连接纵筋112,第二基础连接纵筋112沿墙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保障连接节点强度。

另外,在基础的两侧设置第二基础连接钢筋,当基础的两侧对应于预制墙体间的连接处时,如水平预制墙体呈l形连接,两个预制墙体在端部对接,则第二基础连接钢筋可通过基础机械套筒与竖向钢筋53连接,增强墙体连接处的强度。

第二步:首层墙体之间的水平连接(多个墙体在同一层设置)。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水平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中的墙钢筋笼20通过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网片连接。首层墙体之间的水平连接的结构形式为多种,例如:

第一种:如图6和图7所示,一字形墙体连接结构,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呈一字形设置。本实施例中,预制墙体20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预制墙体200在水平方向上共面设置,其中,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200中的一个为左预制墙体201,另一个为右预制墙体202。左预制墙体201和右预制墙体202是相对而言的,是指相邻的两个中的相对左和右,不是特指某一个为左,或者某一个为右,如,依次设置的三个预制墙体200中形成两对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200,位于中间的预制墙体200相对于其左侧的预制墙体来说为右预制墙体,但是相对于其右侧的预制墙体来说为左预制墙体。

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包括墙体连接横筋51,墙体连接横筋51的一端位于左预制墙体201的空腔30内,且搭接在墙体连接横筋51的墙钢筋笼20上,墙体连接横筋51的另一端位于右预制墙体202的空腔30内,且搭接在右预制墙体202的墙钢筋笼20上。

墙体连接横筋51可以分段设置,如墙体连接横筋51包括第一横筋段和第二横筋段,通过焊接、卡接或者机械套筒将第一横筋段和第二横筋段连接。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墙体连接横筋51一体设置,强度可靠。

设置墙体连接横筋51的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当左预制墙体201和右预制墙体202均吊装完成后,将墙体连接横筋51由左预制墙体201和右预制墙体202中的一个的一侧穿入,墙体连接横筋51的一端穿过一个空腔再插入另一空腔。

可选地,左预制墙体201的a墙板的右侧短于左预制墙体201的b墙板的右侧设定距离,从而使左预制墙体201的a墙板与右预制墙体202的a墙板之间形成第一手孔41,这样就可以在预制墙体就位前,在左预制墙体201或者右预制墙体202中的一个空腔内预先放置好墙体连接横筋51,使墙体连接横筋51处于水平,当两者均吊装就位后,施工人员通过第一手孔41水平拉动墙体连接横筋51的一端使其插入左预制墙体201或者右预制墙体202中的另一个空腔内,从而完成连接,大大方便设置墙体连接横筋51,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同理,可以右预制墙体202的a墙板的左侧短于右预制墙体202的b墙板的左侧设定距离,从而使右预制墙体202的a墙板与左预制墙体201的a墙板之间形成第一手孔41。

还可以,如图6和图7所示,左预制墙体201的a墙板的右侧短于左预制墙体201的b墙板的右侧设定距离,且右预制墙体202的a墙板的左侧短于右预制墙体202的b墙板的左侧设定距离;两个a墙板之间形成第一手孔41。这种结构可以使预制墙体的结构形式少,方便加工制造。

墙体连接横筋51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例如:如图6所示,墙体连接横筋51的插入左预制墙体201的一端靠近左预制墙体201的右侧,墙体连接横筋51的插入右预制墙体202的一端靠近右预制墙体202的左侧。或者,墙体连接横筋51的插入左预制墙体201的一端靠近左预制墙体201的左侧,墙体连接横筋51的插入右预制墙体202的一端靠近右预制墙体202的右侧。

墙体连接横筋51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置,如:墙体连接横筋51的数量为多个,每层钢筋网片均设置有墙体连接横筋51,且每层设置墙体连接横筋5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如两个、三个或者四个等等。从而保障连接强度。

第二种:如图8和图9所示的l形墙体连接结构,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呈l形设置。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200一个为第一预制墙体203,另一个为第二预制墙体204。

如图8所示,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包括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一端与第一预制墙体203的墙钢筋笼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预制墙体204的墙钢筋笼连接。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还包括沿预制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竖向钢筋53第一竖向钢筋53穿设在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内。第一竖向钢筋53与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相交设置,一方面,完成现场浇筑后,第一竖向钢筋53能够增加第一预制墙体203与第二预制墙体204连接处的强度。

可选地,将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直接搭在墙钢筋笼20的钢筋网片上,大大方便操作,从而提高施工效率。

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施工要求来设置,可选地,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为多个,多个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沿墙钢筋笼20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搭接在每层的钢筋网片上。从而保障第一预制墙体203与第二预制墙体204连接处的强度,进而保障l形墙体的整体强度。

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呈l形设置。

可选地,如图8所示,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呈一字形设置,在保障第一预制墙体203与第二预制墙体204的连接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易施工。

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呈一字形设置时,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与墙钢筋笼20的连接处可以位于第一预制墙体203和第二预制墙体204的连接处(形成拐角的位置),每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20在水平方向上均伸出墙壳体,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一端与第一预制墙体203的墙钢筋笼20的伸出部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预制墙体204的墙钢筋笼20的伸出部分连接,墙钢筋笼20的伸出部分以及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形成现浇段,现场浇筑混凝土时,需要在现浇段支模。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预制墙体203的b墙板12将第二预制墙体204的空腔的靠近第一预制墙体203的一侧封堵,同理,第二预制墙体204的b墙板12将第一预制墙体203的空腔的靠近第二预制墙体204的一侧封堵。第一预制墙体203的a墙板11靠近第二预制墙体204的一侧至所述第二预制墙体204的a墙板11设有间隔a,所述间隔a形成用于放置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第二手孔42;第二预制墙体204的a墙板11靠近第一预制墙体203的一侧至所述第二预制墙体204的a墙板11设有间隔b,以使两个空腔连通。

本实施例中,将第一预制墙体203与第二预制墙体204吊装就位后,施工人员可以通过第二手孔42将连接钢筋网片先插入第一预制墙体203的钢筋笼内,然后水平移动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使其插入第二预制墙体204的钢筋笼内,从而完成连接。施工时,无需对连接处与b墙板12同侧的位置进行支模,对第二手孔42处进行支模即可。手孔设置在l形墙体的内侧,当l形墙体为b墙更甚至位于高层时,施工人员在室内操作就可以完成连接,安全方便。

其中,间隔a可根据具体施工情况来设置,间隔b不小于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宽度,能够使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进入第二预制墙体204的墙钢筋笼20内。在保障能够正常放置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前提下,间隔a和间隔b越小越好,减少支模量。

可选地,间隔a、a墙板11的厚度以及空腔的宽度之和不小于连接钢筋网片的长度,从而当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放置好后,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位于间隔a内,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中位于边沿的钢筋可以与第一预制墙体203的钢筋网片中位于a墙板11内的钢筋齐平,在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的边沿设置第一竖向连接纵筋时,第一竖向钢筋能够与a墙纵筋共面,从而可以使完成浇筑后的墙体的内侧的纵筋结构统一。

可以在施工过程中,对第一预制墙体203的a墙板进行切割以形成手孔,可选地,在预制墙体预制过程中,浇筑a墙板短于b墙板设定距离以形成手孔,使施工更加方便,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或者,如图9所示,第一预制墙体203的b墙板的靠近第二预制墙体204的一侧短于第一预制墙体203的a墙板的靠近第二预制墙体204的一侧,也就是说第一预制墙体203的b墙板的靠近第二预制墙体204的端部至第二预制墙体204的b墙板具有设定间隔,以形成第二手孔42。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手孔42和第二预制墙体204的空腔将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放入第一预制墙体203和第二预制墙体204的连接处,且使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一步到位。

第三种:如图10所示,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墙体呈t形设置。两个呈t形设置的预制墙体,一个为第三预制墙体205,另一个为第四预制墙体206。第三预制墙体205与第四预制墙体206垂直设置,且第三预制墙体205的一端位于第四预制墙体206的a墙板11的中部,第三预制墙体205与第四预制墙体206形成t形;第四预制墙体206的中部设置有与第三预制墙体205的空腔连通的连接口。

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包括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第三预制墙体205的墙钢筋笼20通过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与第四预制墙体206。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还包括沿预制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二竖向钢筋55,第二竖向钢筋55穿设在l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2内。第二竖向钢筋55与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相交设置,一方面,完成现场浇筑后,第二竖向钢筋55能够增加第三预制墙体205与第四预制墙体206连接处的强度。

其中,连接口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多种,例如:在第四预制墙体206的a墙板上由上而下设置多个通孔。又如:在第四预制墙体206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在a墙板的中部预留豁口,该结构形式简单,可以预制形成,无需二次加工。

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可呈l形或者t形等结构形式。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呈一字形设置,在保障第三预制墙体205与第四预制墙体206的连接强度的前提下结构简单,易加工制造,生产成本低,易施工。

此时,可以在第四预制墙体206的b墙板与连接口相应的位置设置插口,将一字形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由插口插入直至插入第三预制墙体205的空腔内。

可选地,如图10所示,第三预制墙体205的b墙板的一端靠近第四预制墙体206的a墙板设置,第三预制墙体205的a墙板的一端短于第三预制墙体205的b墙板的一端,以与第四预制墙体206的a墙板之间形成第三手孔43。或者,第三预制墙体205的a墙板的一端靠近第四预制墙体206的b墙板设置,第三预制墙体205的b墙板的一端短于第三预制墙体205的a墙板的一端,以与第四预制墙体206的b墙板之间形成第三手孔43。

则施工人员直接由第三手孔43将连接钢筋网片放入第三预制墙体205的a墙板与b墙板之间,然后移动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使其穿过连接口伸入第四预制墙体206的空腔内。手孔方便设置,而且当第四预制墙体206为建筑的b墙体尤其为高层时,施工人员在室内即第四预制墙体206靠近第三预制墙体205的一侧就可以通过手孔放置好连接钢筋网片,避免设置过高支撑物,十分方便施工,安全性高。

其中,第三手孔43的大小可根据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的长度设置,能够使施工人员将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放入第三预制墙体205内。

可选地,第三手孔43的长度、墙板a和空腔的厚度之和不小于连接钢筋网片的长度。从而,当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放置好后,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的远离第四预制墙体206的一端位于手孔的长度范围内,则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中位于边沿的钢筋可以与第三预制墙体205的钢筋网片中位于a墙板11内的钢筋齐平,在第一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4的边沿设置第一竖向连接纵筋时,第一竖向钢筋能够与a墙纵筋共面,从而可以使完成浇筑后的墙体的a侧的纵筋结构统一。

第四种:如图11所示,相邻设置的三个预制墙体形成t形,及三个预制墙体的端部对接。其中,一个为第五预制墙体207、一个为第六预制墙体208,另一个为第七预制墙体209。

第五预制墙体207与第六预制墙体208共面设置,第七预制墙体209的一端垂直设置于第五预制墙体207与第六预制墙体208的对接处,第五预制墙体207、第六预制墙体208和第七预制墙体209形成t字形。

墙体连接钢筋组件包括第二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6,第二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包括a连接钢筋网片和b连接钢筋网片,a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与第五预制墙体207的墙钢筋笼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七预制墙体209的墙钢筋笼20连接,b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与第六预制墙体208的墙钢筋笼20连接,另一端与第七预制墙体209的墙钢筋笼20连接。墙体水平连接钢筋组件50还包括沿预制墙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三竖向钢筋57,第三竖向钢筋57穿设在第二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6内。第三竖向钢筋57与第二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6相交设置,一方面,完成现场浇筑后,第三竖向钢筋57能够增加三个预制墙体的连接强度。

可以在第五预制墙体207的b墙板和第六预制墙体208的b墙板上设成对豁口,可以将b连接钢筋网片水平穿过成对豁口后插入第五预制墙体207的空腔和第六预制墙体208的空腔,将a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穿过成对豁口插入第七预制墙体209的空腔;或者在第七预制墙体209的a墙板或者b墙体上设置插孔,将a连接钢筋网片水平插入第七预制墙体209内,再移动a连接钢筋网片,使其一端插入第五预制墙体207的空腔。

可选地,如图11所示,a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和b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连接形成l形,a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和b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在第五预制墙体207的空腔内相交,该连接钢筋网片既能够实现将三个预制墙体的墙钢筋笼的连接,又能够简化结构,方便加工,方便施工。

可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七预制墙体209的a墙板的一端与第五预制墙体207的b墙板之间设有间隔a,且第五预制墙体207的a墙板的靠近第六预制墙体208的一端位于第七预制墙体209的b墙板的远离第七预制墙体209的a墙板的一侧,以使第七预制墙体209的a墙板的一端与第五预制墙体207的b墙板之间形成第四手孔44。第五预制墙体207的a墙板与第六预制墙体208的a墙板之间设有间隔b以形成第五手孔45。

本实施例中,施工人员可以直接由第四手孔44将a连接钢筋网片放入第七预制墙体209的a墙板与b墙板之间,然后移动连接钢筋网片的一端,使其穿过连接口伸入第五预制墙体207的空腔内。直接由第五手孔45将b连接钢筋网片放入第五预制墙体207的空腔和第六预制墙体208的空腔。第四手孔44方便放置a连接钢筋网片,第五手孔45方便放置b连接钢筋网片,而且当第五预制墙体207和第六预制墙体208为建筑的b墙体尤其为高层时,施工人员在室内即第五预制墙体207靠近第七预制墙体209的一侧就可以通过第四手孔44和第五手孔45放置好第二t墙体连接钢筋网片56,方便施工安全性高。

其中,第四手孔44的大小可根据a连接钢筋网片的长度设置,能够使施工人员将a连接钢筋网片放入第七预制墙体209内。第五手孔45的长度不小于b连接钢筋网片的长度

可选地,第四手孔44的长度、墙板a的厚度和空腔的厚度之和不小于a连接钢筋网片的长度。从而,当a连接钢筋网片放置好后,a连接钢筋网片的远离第一预制墙体的一端位于第四手孔44的长度范围内,则a连接钢筋网片中位于边沿的钢筋可以与第三预制墙体03的钢筋网片中位于a墙板11内的钢筋齐平,在a连接钢筋网片的边沿设置第一竖向连接纵筋时,第一竖向钢筋能够与a墙纵筋共面,从而可以使完成浇筑后的墙体的内侧的纵筋结构统一。

当b连接钢筋网片放置好后,b连接钢筋网片的远离第一预制墙体的一端位于第五手孔45的长度范围内,则b连接钢筋网片中位于边沿的钢筋可以与第二预制墙体02的钢筋网片中位于a墙板11内的钢筋齐平,在b连接钢筋网片的边沿设置第一竖向连接纵筋时,第一竖向钢筋能够与a墙纵筋共面,从而可以使完成浇筑后的墙体的内侧的纵筋结构统一。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要求,将各个预制墙体吊装就位,根据具体连接结构采用相应的连接件和连接形式进行连接。为了描述方便,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将预制墙体分为第一预制墙体、第二预制墙体……,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多种连接结构可能会有共用的墙体,如,t形墙体连接结构中的一个预制墙体与其他预制墙体一字形连接等等。

第三步:首层楼板、顶梁连接。

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如图12所示,预制楼板400包括楼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楼板本体上且与空腔连通的灌浆槽,预制楼板本体搭接在墙壳体10的上端;预制楼板400的顶板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灌浇层;墙楼板连接钢筋组件包括墙楼板连接钢筋网片61,墙楼板连接钢筋网片61设置在灌浇层内。

预制楼板400可以一端搭接在a墙板上,或者预制楼板400的一端搭接在b墙板上,或者预制楼板为两个,一个搭接在a墙板上,另一个搭接在b墙板上,如图12所示。

如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楼板本体呈长条状,且楼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与预制墙体200的厚度方向一致;灌浆槽包括第一灌浆槽420和第二灌浆槽,第一灌浆槽420和第二灌浆槽均沿楼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第一灌浆槽420的长度大于第二灌浆槽的长度;第一灌浇槽内插设有第一附加钢筋网片430。

预制楼板包括多个芯孔,其中,有芯孔上设置第一长度的灌孔从而形成第一灌浆槽410,有芯孔上设置第二长度的灌孔以形成第二灌浆槽,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灌浆槽420内插设第一附加钢筋网片430,与最后进行一体浇筑的现浇混凝土成为一个整体,则提高了预制楼板400的强度,提高了墙体与楼板连接节点处的强度。

第二灌浆槽短于第一灌浆槽420,则第二灌浆槽只需填充现浇混凝土即可,增强楼板端部的抗剪能力,提高建筑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预制楼板400为多个,相邻两个预制楼板400之间设置有第二附加钢筋网片。建筑的楼板是由多个预制楼板400片拼接而成,在相邻两个楼板之间的缝隙处设置第二附加钢筋网片,最后与楼板和墙体由现浇混凝土500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了相邻预制楼板40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整体楼板的强度。

如图1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墙体与楼板连接结构还包括沿预制墙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墙楼板连接钢筋62,且墙楼板连接钢筋62位于预制墙体的上方与空腔正对。则连接钢筋位于预制楼板与预制墙体的相交处,能够提高墙体与楼板的连接处的强度。

可选地,墙楼板连接钢筋62包括上钢筋和下钢筋,上连接钢筋设置在混凝土后浇叠合层,下连接钢筋位于预制楼板400与预制墙体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在混凝土后浇叠合层和楼板处均设置连接钢筋,则能够进一步提高连接节点处的强度。

当预制墙体的a墙板11和b墙板12上均搭接有预制楼板时,施工过程中,将预制墙体和两个预制楼板吊装到位,两个预制楼板400与位于下方的预制墙体200形成t字形。然后双向铺设墙楼板连接钢筋网片61,墙楼板连接钢筋网片61将两个预制楼板400的顶板全覆盖。在两个预制楼板的第一灌浆槽420内均插设第一附加钢筋网片430,两个第一附加钢筋网片430连接固定,较佳地,两个第一附加钢筋网片430一体设置,即一整个附加钢筋网片的一端位于一个第一灌浆槽420内,另一端位于另一个第一灌浆槽420内,从而将两个预制楼板连接。

墙体与顶梁的连接包括多种情况,例如:

第一种:墙体与梁平面内连接,可以为预制普墙体与预制梁体连接,如图13至图14所示,还可以为预制三明治墙体与预制梁体的连接,如图15所示。

预制墙体200与预制梁体300共面设置,且预制墙体200的一端与预制梁体300的一端之间设有连接间隔;墙梁连接钢筋组件70包括墙梁连接钢筋网片71和墙梁连接钢筋72,墙梁连接钢筋网片71设置在连接间隔处,墙梁连接钢筋72的一端与预制梁体300连接,另一端穿过连接钢筋网片与墙钢筋笼连接。

第二种:墙体与梁平面外连接,可以为预制普墙体与预制梁体连接,如图16至图17所示,还可以为预制三明治墙体与预制梁体的连接,如图18所示。

预制梁体300的一端与预制墙体200的a墙板垂直设置,且与a墙板之间具有设定间隔;a墙板的与预制梁体300的所述一端相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口320;墙梁连接钢筋网片71设置在预制梁体300的一端与a墙板之间,墙梁连接钢筋72的一端与预制梁体300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连接钢筋网片以及连接口320插入空腔30内。

连接口320的结构形式可以为在a墙板11上设置能够穿过钢筋的通孔;可选地,设置连接口320为与预制梁体的截面尺寸相同的豁口,可以切割,较佳地可以在生产过程预留豁口,方便施工,而且有利于后期预制墙体与预制梁体的梁钢筋笼的伸出部分一体浇筑。

在上述两种墙体与梁平面外连接结构中,墙梁连接钢筋72可以包括设置在预制梁体300的顶部的上连接钢筋和设置在预制梁体300的底部的下连接钢筋,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中连接钢筋,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中两种或者三种的组合。

可选地,墙梁连接钢筋72包括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在保障连接节点强度的墙体避免设置过多钢筋而导致施工复杂加大成本。

为保障连接节点的强度,可以设置墙钢筋笼的上端伸出墙壳体外,预制梁体300包括梁钢筋笼以及包裹在梁钢筋笼外的梁本体,且梁钢筋笼的上端伸出梁本体外;上连接钢筋的一端与墙钢筋笼的伸出部分连接,另一端与梁钢筋笼的伸出部分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墙钢筋笼的伸出部分、所述梁钢筋笼的伸出部分连接以及连接间隔处均现场浇筑混凝凝土后,上连接钢筋和下连接钢筋能够增大预制梁体300和预制墙体200的共用现浇混凝土量,进一步提高连接节点强度。

其中,可以在上连接钢筋的与强钢筋笼连接的一端设置墙体锚固件以提高上连接钢筋与现浇混凝土的锚固力,进一步提高连接节点强度。如,墙体锚固件为上连接钢筋的一端折弯形成的钩状体,结构简单,生产加工方便。

下连接钢筋可以通过预埋与预制梁体300连接,可选地在预制梁体300的底部埋设梁机械套筒310,在施工现场,预制墙体200和预制梁体300吊装就位后,将下连接钢筋的一端与强钢筋笼连接,另一端与梁机械套筒310连接。预制梁体300上埋设梁机械套筒310,使预制梁体300的截面结构规整,方便运输,方便吊装。

第四步:对首层建筑整体浇筑。

将预制墙体200、预制梁体300和预制楼板400吊装就位,完成连接后,向预制墙体200的空腔30内现场浇筑混凝土浆料,混凝土浆料由预制墙体200的空腔30的底部向上漫延,流入预制墙体200与预制梁体300的连接处,流入预制楼板的灌浆槽内、预制楼板的混凝土后浇叠合层内、预制墙体200与预制楼板400的连接处,也就是说,预制墙体的空腔内以及构件间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现浇混凝土500。从而将各个构件以及各个连接架结构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首层建筑。

第五步:第二层墙体与首层墙体竖向连接。

如图19和图20所示,由上而下相邻设置的预制墙体一个为上层预制墙211,另一个为下层预制墙体210。所述墙体竖向连接纵筋70包括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1和第二竖向连接纵筋82。

如图19所示,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1的上端位于上层预制墙体211的空腔30内,且搭接在上层预制墙体211的墙钢筋笼20上,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1的下端位于下层预制墙体210的空腔30内,且搭接在下层预制墙体210的墙钢筋笼20上。

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1的长度可以根据具体施工情况来设置,可选地,如图19所示,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1的上端靠近上层预制墙体211的下端,第一竖向连接纵筋81的下端靠近下层预制墙体210的上端。从而节约材料,方便施工。

如图20所示,第二竖向连接纵筋82为贯通纵筋,位于上层预制墙体的为上竖向连接纵筋,位于上层预制墙体的第二竖向连接纵筋82为下竖向连接纵筋。下连接纵筋与上连接纵筋的连接点位于上层预制墙体211的空腔30内,也就是说下连接纵筋的一端延伸至下层预制墙体210的底部,且与下层预制墙体的底端面设有距离a,下连接纵筋的另一端高出上层预制墙体的底端面距离b,距离a与距离b相等。距离a与距离b相等,即第二竖向连接纵筋82在每层预制墙体内的设置位置大体相同,可实现连接过程施工过程的复制。

当位于首层的预制墙体内的第二竖向连接纵筋需要与基础钢筋连接时,其下端可通过基础机械套筒120与第二基础连接纵筋连接。

当设置墙体竖向连接,设置墙体竖向连接纵筋时,当上层墙体与下层墙体之间有其他构件时,可使墙体竖向连接纵筋穿过构件为完成连接。

第五步:重复第一步至第四步,逐层完成完成高层建筑。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各个连接结构,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施工效率高。通过各个构件的整体浇筑,可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而且能够实现现场浇筑,则受力合理,综合性能与普通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当,具有安全可靠、简化施工、节约耗材、减少扬尘和建筑垃圾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墙壳体与现浇混凝土体形成一个整体,能够与现浇混凝土共同受力。也就是说墙壳体能够对墙钢筋笼进行保护,还能够充当墙体浇筑模板,还能够与现浇混凝土共同受力,从而减少现浇混凝土用量。空腔内现场浇筑现浇混凝土,能够有效避免开裂,从而能够提高墙体的防水性能。

在浇筑过程中,预制墙体的墙壳体可为浇筑提供模板,只需在各构件的连接处或者开口部位等需要支模的局部进行支模即可,则大大减少了支模量,从而大大减少施工现场的手工作业,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减少支模量,从而能够节约耗材,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有利于环保。采用墙钢筋笼避免现场大量绑扎钢筋,减少了手工劳作,减少各工种交叉作业及现场人工用量,大大减少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