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升上料设备及具有该提升上料设备的布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9150发布日期:2018-12-22 08:3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升上料设备及具有该提升上料设备的布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用于生产pc构件的上料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pc构件生产的提升上料设备及具有该提升上料设备的布料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pc构件生产过程中,钢台车上模具内的混凝土都是通过布料架上的布料机供给的(见附图1布料机及布料架)。而布料机内的混凝土料来自搅拌站,主要通过空中的环形送料架输送,最后在布料机上方定点卸料得到的,设备投资成本偏高,且其上料设备不便于安装维护。

cn201669798u公开的一种物料提升装置,包括料斗及支撑该料斗的倾斜设置的两条导轨;所述料斗包括料斗本体及设于料斗本体底部的料斗门,所述料斗门在远离所述导轨的一端与所述料斗本体可旋转连接,且所述料斗门位于两条所述导轨的间隙中;所述料斗门靠近所述导轨的一端设有支撑于所述导轨上的第一行走部件,所述料斗本体设有至少两组支撑于所述导轨上的第二行走部件;两条所述导轨均设有与其连通以便所述第一行走部件进入的叉道。该物料提升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行走部件跑偏甚至脱离导轨的现象,影响物料提升的效率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止行走部件偏离轨道且运行安全稳定、制作成本低的提升上料设备及具有该提升上料设备的布料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升上料设备,包括提升斗以及供提升斗升降的两条斜导向轨道,所述提升斗包括料斗本体和设于料斗本体底部的卸料门,所述卸料门远离斜导向轨道的一端与料斗本体可旋转连接,靠近斜导向轨道的一端设有支撑于所述斜导向轨道上的第一行走部件,且卸料门位于两条斜导向轨道的之间;两条斜导向轨道均设有与其连通以便第一行走部件进入的叉道,料斗本体靠近斜导向轨道的一侧设有一组或多组支撑于所述斜导向轨道上的第二行走部件,且靠近斜导向轨道的料斗本体底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行走部件不偏离斜导向轨道的限位行走组件,所述限位行走组件与所述斜导向轨道抵触。

所述限位行走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斜导向轨道上边缘内、外侧的内限位件和外限位件。

所述内限位件和/或外限位件为滚轮或滑块,所述内限位件的尺寸小于等于外限位件的尺寸。

所述卸料门通过转轴或l型连接杆与料斗本体可旋转连接。

所述叉道水平设置。

两条斜导向轨道均设有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行走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以便关闭所述卸料门;所述第二行走部件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两条所述叉道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二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行走部件卡入所述第二滑槽中,以便开启所述料斗门。

所述第一行走部件和所述第二行走部件均为滚轮或滑块。

所述提升上料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牵引装置和导向滑轮组,所述导向滑轮组包括固定在斜导向轨道的上端的定滑轮和固定在提升斗上的动滑轮,所述牵引装置穿设在导向滑轮组之间,与驱动装置连接并通过驱动装置的运行带动提升斗沿斜导向轨道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为卷扬机,卷扬机上设有驱动电机和卷筒,所述牵引装置为钢丝绳,所述导向滑轮组用于钢丝绳等牵引装置的导向,防止其钢丝绳乱绳。

本发明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布料系统,包括上、布料架、布料器、支架主体及述任一项所述的提升上料设备;所述提升上料设备的斜导向轨道设置于支架主体的一侧;布料架位于支架主体的下方,且一端凸出支架主体,布料器固定在布料架上。

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支柱、横梁、下平台和上平台,所述横梁安装在支柱上,下平台和上平台搭设在横梁上,所述下平台下方留有供布料架安装的空间,

支架主体的下平台上设有接料斗,接料斗位于叉道的侧下方。

所述下平台上设有走廊,走廊两侧设有与地面和上平台连接的爬梯。优选,所述爬梯上端设有护笼。所述爬梯为直梯或斜梯。

所述支架主体的上平台和下平台为花纹钢板或钢格板加工而成,所述支柱和横梁为角钢、h型钢或衡钢加工而成。

除提升斗运行轨道一侧的上平台和下平台侧部设有护栏。

所述横梁和支柱之间设有斜撑。

所述上平台上设有电控柜安装台、驱动装置安装台和维修平台,驱动装置安装台用于安装驱动装置,如卷扬机。

所述支柱、横梁、上平台、下平台、提升斗运行轨道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

本发明一种提升上料设备的有益效果:

设备安装简单,可以适应不同生产线的生产需要;

该提升上料设备采用了一种完全利用机械结构开启卸料门的方式,通过该第一行走部件与斜导向轨道、叉道的配合,实现了料斗门的关闭或者开启,受到外界的干涉少,运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整个卸料过程不需要提供动力,降低了pc构件生产的设备投资成本和运行能耗。

并通过在提升斗上设置限位行走组件,克服了现有的提升斗沿导向轨道移动时容易发生偏移或脱轨的现象,且该限位行走组件在上料过程中,同样具备行走支撑功能,使提升斗对斜导向轨道的作用力分布更均匀,有效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一种布料系统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设备投资成本低,适用于不同pc构件生产线的生产送料需求,尤其是不能共用环形输送轨道的生产线,可实现定点卸料,且卸料不需要提供动力,即零能耗;机械式控制卸料,降低了设备运行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提升上料设备中提升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卸料门开启时的提升上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一种布料系统的主视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一种布料系统的侧视图;

图5—为图3中接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布料机和布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3中一种布料系统的主视图。

图中:1提升斗,101—卸料门,102—第一行走部件,103—转轴,104—外限位件,105—内限位件,106—动滑轮,107—第二行走部件,108—料斗本体,2—导向滑轮组,301—斜导向轨道,302—叉道,4—接料斗,401—出料口,5—驱动装置,6-支架主体,601—上平台,6011—维修平台,6012—电控柜安装台,6013—驱动装置安装台,602—横梁,603—支柱,604—斜撑,605—下平台,606—护笼,607—爬梯,7—布料器,8—布料架,801—纵向滑轨,802—横向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一种提升上料设备,包括提升斗1以及供提升斗1升降的两条斜导向轨道301,所述提升斗1包括料斗本体108和设于料斗本体108底部的卸料门101,所述卸料门101远离斜导向轨道301的一端与料斗本体108可旋转连接,靠近斜导向轨道301的一端设有支撑于所述斜导向轨道301上的第一行走部件102,且卸料门101位于两条斜导向轨道301的之间;两条斜导向轨道301均设有与其连通以便第一行走部件102进入的叉道302,料斗本体108靠近斜导向轨道301的一侧设有一组支撑于所述斜导向轨道301上的第二行走部件107,且靠近斜导向轨道301的料斗本体108底部设有用于控制第二行走部件107不偏离斜导向轨道301的限位行走组件,所述限位行走组件与所述斜导向轨道抵触。

所述限位行走组件包括分别位于斜导向轨道301上边缘内、外侧的内限位件105和外限位件104。

所述内限位件105和外限位件104为滚轮,所述内限位件105的尺寸小于外限位件104的尺寸。

所述卸料门101通过转轴103与料斗本体108可旋转连接。

所述叉道302水平设置,便于提升斗1卸料门101上的第一行走部件102进入或退出叉道302。

本实施例给出了斜导向轨道301的一种具体结构。两条斜导向轨道301均设有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行走部件102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以便关闭所述卸料门101;所述第二行走部件107支撑于所述第一滑槽中;两条所述叉道302均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的第二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行走部件102卡入所述第二滑槽中,以便开启所述料斗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呈u形或匚形。

上述斜导向轨道301和叉道302均可以采用h型钢,h型钢的截面形状相当于两个背部相连的u型开口,第一行走部件102和第二行走部件107设h型钢一侧的u型开口内。h型钢具有抗弯能力强、施工简单、节约成本和结构重量轻等优点,因而可以使得斜导向轨道301和叉道302的加工变得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能提高斜导向轨道301和叉道302的使用寿命。

所述第一行走部件102和所述第二行走部件107为滚轮或滑块。

所述提升上料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5、牵引装置和导向滑轮组2,所述导向滑轮组2包括固定在斜导向轨道301的上端的定滑轮和固定在提升斗1上的动滑轮106,所述牵引装置穿设在导向滑轮组2之间,与驱动装置5连接并通过驱动装置5的运行带动提升斗1沿斜导向轨道移动。

所述驱动装置5为卷扬机,卷扬机上设有驱动电机和卷筒,所述牵引装置为钢丝绳,所述导向滑轮组2用于钢丝绳等牵引装置的导向,防止其钢丝绳乱绳。

根据提升斗1的尺寸大小,所述第二行走部件107的数量还可以为沿斜导向轨道301的延伸方向上设2组、3组、4组或者更多组,所述内限位件105和外限位件104还可以为滑块或其他可以在斜导向轨道301上上升或下降的行走部件。斜导向轨道301和叉道302可以采用其它形式的型钢;驱动装置5也可以采用一组或者多组卷筒与滑轮组的配合,钢丝绳亦可以根据滑轮组的数量确定其绕线方式。

本发明一种提升上料设备的工作原理:

提升斗1在装料或者输送过程中,由于卸料门101的底部设有支撑于斜导向轨道301上的第一行走部件102,因而在提升斗1本体及提升斗1本体内的物料的重力作用下,卸料门101关闭;随着提升斗1上升,由于斜导向轨道301内设至少有三组行走部件(该三组行走部件包括一组第一行走部件102、至少一组第二行走部件107和限位行走组件),当第二行走部件107的任意一组或限位行走组件经过叉道302时,由于斜导向轨道301内还有至少两组行走部件大体成一条直线支撑提升斗1,因而任意一组的第二行走部件107或限位行走组件经过叉道302时均不会进入叉道302中。随着提升斗1继续上升,当第一行走部件102经过叉道302时,由于卸料门101在远离所述斜导向轨道301的一端与提升斗1本体可旋转连接,所以第一行走部件102进入叉道302中,随着提升斗1继续上升,卸料门101相对于提升斗1本体向下旋转,从而使得卸料门101越开越大,提升斗1本体的内的物料经过卸料门101滑出,落入接料斗4内,进而实现定点卸料,与此同时,限位行走组件的内限位件105和外限位件104将斜导向轨道301的上边缘卡在中间,防止滚轮脱轨及跑偏。卸完物料后,第二行走部件107向下行驶,提升斗1下降,卸料门101相对于提升斗1本体向上旋转,卸料门101越关越小,随着卸料门101完全关闭,第一行走部件102也从叉道302中退出,并进入斜导向轨道301中,此时,整个提升斗1在第一行走部件102和第二行走部件107的支撑下向下行驶,从而完成了一个物料提升循环周期。

实施例2

参照图3~6,一种布料系统,包括布料架8、布料器7、支架主体6和实施例1所述的提升上料设备;所述提升上料设备的斜导向轨道301倾斜设置于支架主体6的一侧,所述驱动装置5安装在支架主体6上;布料架8位于支架主体6的下方,且一端凸出支架主体6,布料器7固定在布料架8上。

所述支架主体6由支柱603、横梁602、下平台605和上平台601组成,所述横梁602安装在支柱603上,下平台605和上平台601搭设在横梁602上,所述下平台605下方留有供布料架8安装的空间,支架主体6的下平台605上设有接料斗4,接料斗4位于叉道302的侧下方。

所述接料斗4为顶部设进料口、侧壁设出料口的四棱锥体结构,且顶部尺寸大于底部,采用变径技术,即把较大尺寸的提升斗1变径过度到较小尺寸的出口,保证提升斗1体卸料时混凝土不会外泄,斗体采用三面钢板焊接而成,有一面没有钢板,方便斗体清洗时使用。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的布料系统,存在以下不同:

参照图7,所述下平台605上设有走廊,走廊两侧设有与地面和上平台601连接的爬梯607。所述爬梯607上端设有护笼606。所述爬梯607为直梯。为了方便维修人员上下,所述爬梯607还可以设计为斜梯。

所述支架主体6的上平台601和下平台605为花纹钢板或钢格板加工而成,所述支柱603和横梁602为角钢、h型钢或衡钢加工而成。

除提升斗1运行轨道一侧的上平台601和下平台605侧部设有护栏。

所述横梁602和支柱603之间设有斜撑604,可以提高支架主体6的连接强度和支撑强度。

所述上平台601上设有电控柜安装台6012、驱动装置安装台6013和维修平台6011,驱动装置安装台6013用于安装驱动装置5,如卷扬机。

所述支柱603、横梁602、上平台601、下平台605、提升斗1运行轨道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式连接,便于支架主体6的运输、安装和维修。

在上述实施例中,布料系统中布料器7和布料架8可以设置成一种具体结构,比如:所述布料架8布置在pc构件的生产线上,其上有横向滑轨802和纵向滑轨801,便于布料器7在某一平面内任意方向移动(即做横向滑移和/或纵向滑移);所述布料器7装在布料架8上的横向滑轨802上,横向滑轨802的两端安装在纵向滑轨801上,可以实现布料器7在平面内的运动;上面装有多组卸料气缸,每组卸料气缸可以单独控制,实现布料器7卸料门101的打开与关闭。布料器7和布料架8也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本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布料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当提升上料设备处于上料状态时,混凝土搅拌车的溜槽对准提升上料设备的提升斗1,防止混凝土外泄,当提升斗1装满pc构件生产用的混凝土原料后,搅拌车离开提升斗1;卷扬机上的卷筒回收钢丝绳,使连在钢丝绳另一端的提升斗1沿斜导向轨道301向上提升,进而实现混凝土的提升,当提升斗1的卸料门101上的第一行走部件102进入叉道302时,开始卸料至支架主体6下平台605的接料斗4内。

当提升斗1卸料完成后,卷扬机反转,同时提升斗1沿着斜导向轨道301下移;当斗体接近地面时,卷扬机减速运行;当斗体到达地面时,卷扬机停止转动。与此同时,混凝土从接料斗4的出料口排至布料器7,再根据布料需求,人为控制或自动控制布料器7沿布料架8上的横向滑轨802和/或纵向滑轨801滑移至布料点,然后启动布料器7上的卸料气缸,实现pc构件的布料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升上料设备的应用不仅限于pc构件生产原料的混凝土输送技术领域,凡是将物料由低处提升至高处并卸料的技术领域,均可以应用上述所提供的提升上料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布料系统及其提升上料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