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镂空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351发布日期:2019-01-08 19:56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预制镂空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预制混凝土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镂空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镂空板是一种常见的混凝土预制件,常常作为排水沟的盖板,或者直接作为建筑的屋面,使水能够通过镂空部位,下落排出,同时便于人进行踩踏。

目前加工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模具,主要为塑料制成的一体式模具,模具主体为凹槽,槽中设置凸起。使用时,在模具内铺设钢筋,然后向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凸起穿过浇筑到模具内的混凝土,用以形成镂空结构,混凝土凝固后,模具倒扣,预制镂空板脱模卸出。当需要加工的预制镂空板尺寸较大时,由于需要填筑的混凝土较多,预制镂空板的重量较大,一体式模具本身强度较弱,无法承受混凝土的重量,一体式模具的底部和侧部容易被混凝土压碎或挤碎,并且难以翻转,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强度高、脱模容易、适应大尺寸预制镂空板制造的预制镂空板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制镂空板模具,包括安装在底座上的底板,以及安装在底板上的边模和内模件;

所述底板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与底座固接,所述第二底板层叠设置在第一底板上,所述第二底板设置的焊接孔与第一底板通过塞焊连接;

所述边模设置多个,固定在第二底板上,并通过依次相连在第二底板上围绕形成浇筑区;

所述内模件位于浇筑区内,其底部通过第二底板设置的定位孔后,固定在第一底板上;

所述内模件通过固定螺栓固接,所述固定螺栓依次穿过第二底板、第一底板后,与第一底板底面固接的固定螺母相连;

所述定位孔与内模件的外壁相配合,所述内模件间隔安装多个,用以使预制镂空板形成格栅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内模件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内模件与底板垂直,并分为多列,每列中的内模件平行且等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内模件由板件通过弯折并首尾相接形成筒状的盒体,所述盒体两端的开口上安装有盖板;

所述盖板边缘设置的凸板插接在开口设置的凹槽中。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位于盒体内,用以使盒体端部的边缘相对于盖板的外表面凸出。

作为优选,所述边模为槽钢,包括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

第一边模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边模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边模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边模相连;

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的翼板均通过螺栓与底板相连,所述第二边模端部固设的端板与第一边模的背板通过螺栓连接。

一种采用上述预制镂空板模具制造预制镂空板的方法,步骤如下:

将边模和内模件固定到底板上,内模件插入到第二底板的定位孔中,在边模与内模件之间以及相邻内模件之间的空间内绑扎钢筋框架;

向边模所围浇筑区内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的表面与边模顶部的边缘平齐;

混凝土凝固后在浇筑区内形成预制板件,拆下边模,拆下固定螺栓,将预制板件脱离底板,并放置到拆模工位上;

在拆模工位上对预制板件中的内模件下压,内模件脱离预制板件,加工形成预制镂空板。

作为优选,预制板件脱离底板后,翻转放置到拆模工位上,将上宽下窄的内模件倒置,内模件下压脱离预制板件,加工形成预制镂空板。

作为优选,向边模所围浇筑区内浇筑混凝土之前,在底板上固定预埋件;在形成预制板件后,将预埋件与底板的连接拆开,将吊具连接预埋件,对预制板件进行起吊,将预制板件脱离底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预制镂空板模具通过底板、边模和内模件拼装而成,单独部件可采用金属构件,无须一体成型的制造方式,加工制造容易,结构强度高,能够承受重量较大的混凝土,不易被压缩或挤碎,拆下边模松开内模件,倾斜底板,预制镂空板即可滑出,脱模容易,提高了加工速度。

2、底板由两层板件通过塞焊焊接而成,第二底板加工出孔,即可在底板上形成定位槽结构,对内模件的固定进行定位,加工容易,而且双层板件的承载力较强,能够支撑重量较大的混凝土,可用于加工尺寸较大的预制镂空板,提高模具应用范围。

3、内模件通过插接在定位孔中,使内模件定位固定在底板上,通过定位孔的间距控制内模件之间的间距,模具安装方便。定位孔与内模件的外壁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内模件的安装精度,从而提高模具的组装精度,增加预制镂空板的加工精度。

4、内模件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使逐渐收窄的内模件底部与定位孔插接,起到对中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内模件定位的准确性,提高预制镂空板的加工精度。

5、内模件由板件弯折围成的盒体以及盒体两端安装的盖板组成,盒体由板件整体弯折而成,与混凝土接触的部位仅有一个缝隙,能够提高加工后预制镂空板孔内壁的平整性,提高加工质量。盖板边缘的凸起插接在盒体边缘设置的凹槽中,使盖板能够对弯折而成的盒体进行固定,避免盒体散开,提高内模件的结构强度。

6、内模件的盖板陷入到盒体内,使盖板与盒体边缘之间形成槽结构,用于容纳盖板与盒体焊接的焊锡,保护焊接部位不会损伤,同时避免内模件端部形成凸起,底端能够贴合在底面上,保持内模件的竖直安装,顶端能够保持模具整体的平整,便于混凝土浇筑后,将磨具内混凝土的顶面利用平尺抹平,提高加工出的预制镂空板表面的平整性。

7、边模采用槽钢,取材方便,易于加工,槽钢的翼板通过螺栓与底板固接,即可完成边模的固定,拆装容易,并且两个翼板能够支撑槽钢的背板,使背板能够牢固地支撑混凝土,提高模具的牢固性,从而避免较重的混凝土将边模推顶偏斜,从而保证预制镂空板侧边缘的垂直度,提高加工质量。

8、内模件上宽下窄的结构,也使脱模作业时,仅需将预制镂空板翻转,对内模件进行较小程度的下压,内模件即可自行掉落脱出,降低了脱模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预制镂空板模具的正向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预制镂空板模具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模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底座;2、底板;2.1、第一底板;2.2、第二底板;3、边模;3a、翼板;3b、背板;3c、端板;4、内模件;5、焊接孔;6、浇筑区;7、定位孔;8、固定螺栓;9、固定螺母;10、安装螺栓;11、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至5所示,预制镂空板模具包括安装在底座1上的底板2,以及安装在底板2上的边模3和内模件4。

底板2分为两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

第一底板2.1与底座1固接,第二底板2.2层叠在第一底板2.1上,第二底板2.2通过设置焊接孔5,与第一底板2.1通过塞焊的方式焊接连接。

边模3设置多个,固定在第二底板2.2上。多个边模3依次相连,在第二底板2.2上围绕形成一个闭合的区域,作为浇筑区6,用以向其中浇筑混凝土。

内模件4位于浇筑区6内,其底部通过第二底板2.2设置的定位孔7后,固定在第一底板2.1上。

内模件4占据浇筑区6的空间,其高度大于等于边模3顶部的边缘,从而在浇筑区6浇筑混凝土后,内模件4的顶面高于混凝土的顶面或者与混凝土的顶面平齐,用以形成预制镂空板的镂空孔。

内模件4通过固定螺栓8固接,固定螺栓8自上而下穿过内模件4后,再依次穿过第二底板2.2、第一底板2.1,与第一底板2.1底面固接的固定螺母9相连。

第一底板2.1和第二底板2.2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螺栓8穿过的螺栓孔11。

定位孔7与内模件4的外壁相配合,使内模件4的底部插入到定位孔7中时,定位孔7内壁能够与内模件4的外壁紧密接触,不产生缝隙,同时定位孔7能够对内模件4的安装位置进行精确的定位。

内模件4间隔安装多个,使预制镂空板形成镂空孔间隔排列,组成格栅结构。

内模件4与底板2垂直,并分为多列,每列中的内模件4平行且等间隔设置,使相邻内模件4之间间隔,形状大小均相同,从而保证预制镂空板形成格栅结构的均匀性,提高加工精度。

在利用上述预制镂空板模具加工制造预制镂空板时,将边模3和内模件4固定到底板2上,内模件4插入到第二底板2.2的定位孔7中。

在边模3与内模件4之间以及相邻内模件4之间的空间内绑扎钢筋框架,使钢筋框架位于浇筑区内。

向浇筑区6内浇筑混凝土,至混凝土的表面与边模3顶部的边缘平齐。

浇筑的混凝土将钢筋框架埋没,混凝土凝固后在浇筑区6内形成预制板件,钢筋框架作为预制板件的骨架,提高其结构强度。

拆下边模3,使预制板件的边缘露出;拆下固定螺栓8,将内模件4与底板2的连接断开。

通过对底座1进行起吊等方式,使底座1倾斜,底板2随之倾斜,在重力的作用下,预制板件底面与底板2的连接断开,使预制板件沿底板2滑出,使预制板件脱离底板2,放置到拆模工位上。这种操作方式操作简单,较为简便。

也可在向浇筑区6内浇筑混凝土之前,在底板(2)上通过螺栓等可拆卸的连接件固定安装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凝固形成预制板件后,将预埋件与底板(2)的连接拆开,将吊具连接预埋件,通过吊具对预制板件进行起吊,再将粘附在预制板件底面而随之吊起的底座,利用锤子的敲击,使其与预制板件断开掉落,从而将预制板件脱离底板(2)。这种脱模方式,没有横向移动,占用空间少。

由于混凝土浇筑后,混凝土的粘附性使内模件4依然被固定在预制板件内。在拆模工位上对预制板件中的内模件4下压,将内模件4从预制板件上压出,使其脱离预制板件,将预制板件最终加工形成预制镂空板。

为了进一步提高内模件4安装位置的精准度,内模件4的宽度自上而下逐渐减小,使内模件4两侧的侧壁倾斜设置,且倾斜度相同。

内模件4插入到定位孔7内时,其两侧倾斜的侧壁与定位孔7内壁接触,起到对中的作用,使内模件4的中心线与定位孔7的中心线重合,从而使内模件4安装的位置更加准确。

此外,在预制镂空板加工时,若内模件4自上而下宽度不变,当下压内模件4使其向下移动时,内模件4外壁始终有一部分紧贴在预制板件上,直至内模件4完全脱离预制板件。此时内模件4在较长时间内需要持续的下压推力,才能从预制板件上脱出,脱模速度较慢,且操作较为麻烦。

通过倾斜或者敲击底板2使预制板件脱离底板2后,将预制板件翻转,再放置到拆模工位上,使上宽下窄的内模件4倒置,变成下宽上窄的姿态。内模件4下压脱离预制板件,内模件4略微向下移动,其外壁的各个位置即可全部脱离预制板件,自由落出,从而提高了脱模的速度。

内模件4包括盒体4.1,盒体4.1由板件弯折而成,板件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接,形成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盒体4.1横截面可为边角具有弧形倒角的矩形。

筒状结构的盒体4.1两端具有开口,开口上安装有盖板4.2将盒体4.1两端密封。

盖板4.2边缘有向外侧凸出的凸板4.3,盒体4.1两端的开口边缘上设置有凹槽4.4。

由于盒体4.1为板件弯折而成,其仍具有恢复成平面形的弹力。盖板4.2的凸板4.3均插接在对应的凹槽4.4中,使盖板4.2对盒体4.1形成固定作用,阻止形成盒体4.1的板件向恢复平整的方向变形,从而对盒体4.1形成固定,提高内模件的结构强度。

盒体4.1由一个板件弯折而成,使内模件4的侧壁仅具有一个接缝,接触混凝土时,能够最大程度的使预制镂空板的镂空孔内壁具有更加的平整度,提高加工质量和预制构件的美观性。

为提高加工出的预制镂空板表面的平整度,盖板4.2位于盒体4.1内,陷入到盒体4.1中,使盒体4.1端部开口的边缘相对于盖板4.2的外表面凸出,从而使盒体4.1端部开口与盖板4.2外表面之间形成槽结构。

为了保证盖板4.2安装的牢固性,其与盒体4.1之间通过焊接连接。盒体4.1端部与盖板4.2外表面之间的槽结构用于容纳焊接的焊锡,对盖板4.2与盒体4.1焊接的部位形成了保护,避免焊接部位损伤,保证内模件4牢固性。同时使内模件4.1的顶面保持平整,无相对凸出的结构。当浇筑区内混凝土的顶面高于内模件4.1的顶面时,可采用平尺将多余的混凝土刮除,从而使混凝土的顶面平整,并与内模件4.1的顶面平齐。

为了取材方便,便于加工,边模3采用槽钢,包括第一边模3.1和第二边模3.2。

槽钢具有背板3b和垂直设置在背板3b两侧的翼板3a。

第一边模3.1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边模3.2间隔设置两个。

第二边模3.2两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边模3.1相连,使第一边模和第二边模依次交替相连,围成闭合的浇筑区6。

第一边模3.1和第二边模3.2的翼板3a均通过安装螺栓10与底板相连,从而使第一边模3.1和第二边模3.2的背板3b均与底板2垂直,保证浇筑后形成的预制镂空板边缘的垂直度。

第二边模3.2端部固设有端板3c,端板位于槽钢的槽中,边缘均与对应的翼板3a和背板3b焊接连接。

第二边模3.2上的端板3c与第一边模3.1的背板3b通过安装螺栓10连接,且第二边模3.2的端部顶在第一边模3.1上,使第二边模3.2的背板3b和翼板3a均通过端板3c对第一边模3.1的背板3b形成支撑,提高了边框3组合后的牢固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