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回路穿跨一体式输电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6891发布日期:2019-03-08 23:4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单回路穿跨一体式输电杆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输电杆塔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单回路穿跨一体式输电杆塔。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所用的输电杆塔的型式多种多样,根据功能分为直线塔、跨越塔(俗称为大跨越塔)、耐张塔、转角塔等。上述不同塔型均是根据具体工程线路的需要进行设计的。当工程线路与其他工程线路有交错时,或者为跨越河流、高铁轨道等路径时,会采用跨越塔。

而当工程线路需先穿过高压线路(例如,500kv)、再跨越另一低压的线路(例如,110kv)时,通常采用以下两种解决方法:升高高压线路(例如,500kv),再于占用路径的其他工程线路的两侧设立高于其他工程线路的跨越塔,如图1所示;或者在极短的档距内同时放置跨越塔和穿越塔,通过穿越塔先拉低线路绕过高线线路(例如,500kv),再通过跨越塔跨越,如图2所示。

由图可知,采用升高500kv线路方案,需将邻近本工程线路的两基塔升高,造价较高。而采用穿越塔方案,需在跨越塔附近立一基穿越塔,增加了投资,同时由于跨越塔与穿越塔之间距离太近,导地线电气距离不好控制,会产生安全隐患。

基于此,提出本案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线路需在很近的距离内分别跨越低压线路和穿越高压线路时常规工程方案造价高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侧跨越一侧穿越的单回路输电杆塔,从而满足同时需要穿越、跨越(本发明将跨过较高的线路称为穿越、将穿过较低的线路称为跨越)不同高度的其他工程线路的工程线路建设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输电杆塔:一种单回路穿跨一体式输电杆塔,包括塔身、塔腿,塔身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一上边横担,距离上边横担一定距离的塔身下方的左右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下边横担。塔身的顶部的左右两侧与下边横担的上方一定距离处分别对称设有地线支架。两上边横担之间的前、后两侧的塔身上均设有中相线挂点、两上边横担的前侧/后侧的外端点上设有相线挂点。两下边横担之间的后侧/前侧的塔身上设有中相线挂点、两下边横担的前侧、后侧的外端点上均设有相线挂点。上边横担的前、后两侧中相线挂点之间通过跳线导通、下边横担的前、后侧中相线挂点之间通过跳线导通。上边横担与下边横担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8~22米、下地线支架与下边横担之间的距离优选为5~7.5米。

通过本段结构,当两侧导线中的任一侧导线已经连接至其中一侧下边横担上后,再连接至水平绝缘子,并与其上方正对的上边横担的挂点连接,最后引出拉接至跨越塔上,从而实现两侧导线的升高或底降,并从当前侧换位至待连接的另一侧。

上述结构中,上边横担为设于塔身顶部及其附近的边横担,下边横担为设于塔身中部或中下部的边横担,边横担的意为设置于塔身侧边上的用于挂置导线的横担。中相线挂点为三相线中位于中间的导线穿过时需要与其连接或支撑的绝缘子或其他金具在塔身上的连接孔或其他常见的连接结构。相线挂点为位于外侧的其他两相的导线与边横担的连接时需要与其连接或支撑的绝缘子或其他金具在塔身上的连接孔或其他常见的连接结构。

上述结构中,为保持结构稳定、受力均匀,上边横担所在平面与下边横担所在平面最好为平行。上边横担之间的中相线挂点与下边横担之间的中相线挂点在不同侧,从而确保电气安全、保持结构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为降低塔材指标、并确保结构稳定,上边横担、下边横担为水平设置的夹角或三角状横担。

作为优选,下边横担的上侧边设置为水平、进一步地,上边横担的下侧边为水平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为辅助上段导线线路的导向动作(将连接的两侧导线引导至另一侧并与塔身隔离),中相线挂点、相线挂点上设置有用于连接导线的绝缘子。

绝缘子能够在在两侧的导线从下边横担的下方跨越而过时,对两侧的导线进行一定的固定与支撑,避免其在跨越顶部的过程中与塔身触碰,进一步确保电气安全。

作为优选,中相线挂点位于两侧上边横担之间/两侧下边横担之间的最高处。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为使中相线被引导至另一侧时能够与塔身保持一定的电气安全距离,两上边横担之间的塔身中部设有凸出于塔身表面的中相线导线支架、绝缘子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为确保电气安全,未设置中相线挂点的后侧/前侧塔身的下边横担的相线挂点的绝缘子水平或朝上设置,与其同侧的设有相线挂点的上边横担的该侧的外端点/相线挂点设置有朝下或水平的绝缘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为将连接的中相线引导至另一侧并与塔身隔离,塔身顶部的顶面或前侧边、后侧边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支撑跳线的绝缘子或凸出支架。如此,中相线从其来线连接的一侧,能够通过中相线导线支架或另一水平绝缘子被导向至另一侧,并避免与两侧导线接触,确保电气安全。

为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本发明进一步设置如下:两侧上边横担或两侧下边横担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或者,两侧上边横担位于同一平面内、两侧下边横担位于另一平面内,两平面相交,但两侧上边横担、两侧下边横担四者的位置设置需要使塔身整体稳定。

或者,两侧上边横担所在平面相交、两侧下边恒横担所在平面相交,但两侧上边横担、两侧下边横担四者的位置设置需要使塔身整体稳定。

为确保在上边横担与下边横担所在平面存在较大间距的情况下的安全、正常引线,上边横担与下边横担之间的塔身上设有凸出的中部支架或绝缘子,中部支架或绝缘子上设有中转挂点。从上边横担处导出的跳线先连接至中转挂点进行中转后,再连接至下边横担处。

本发明技术效果如下:本发明将跨越塔和穿越塔结合在一个塔上,并将穿越、跨越的横担设计为不同的高度,结合绝缘子和硬式跳线等将导地线引下或引上,从而实现一侧跨越一侧穿越的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线路所遇的跨越障碍。

并且,本发明塔身结构采用完全对称设计,还进一步使导线(上边横担与下边横担之间连接的部分)设计了不同的引上或引下的路径(两侧导线从一侧的侧边引上或引下、中相线导线从对侧的中部引上或引下),从塔身结构至导线连接,充分确保塔头结构受力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跨越塔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跨越-穿身示意。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后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左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1—第一上地线支架,2—第二上地线支架,3—第一上边横担,4—第二上边横担,5—塔身,6—第一下地线支架,7—第二下地线支架,8—第一下边横担,9—第二下边横担,10—塔腿,11—中相线导线支架,12—中相线导线,13—地线,14—边相线;

302、402—上导线绝缘子,501—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2—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801、901—下水平绝缘子一,802—左导线支架,803、903—下水平绝缘子二,804—左竖直绝缘子902—右导线支架,904—右竖直绝缘子,1101—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二,1102—上中相线竖直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塔腿10、塔身5、第一上边横担3、第二上边横担4、第一上地线支架1、第二上地线支架2、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第一下地线支架6和第二下地线支架7。第一上边横担3、第二上边横担4结构相同、分别对称设于塔身5的顶部的左、右两侧,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结构相同、分别对称设于塔身5的中下的左、右两侧,其离上边横担18~22米。

第一上边横担3、第二上边横担4为水平设置的夹角或三角状横担,其下侧边为水平边。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同样为水平设置的夹角或三角状横担,其上侧边为水平边。

第一上边横担3、第二上边横担4之间、设有倾斜于塔身5顶部的第一上地线支架1、第二上地线支架2。第一上地线支架1、第二上地线支架2的内侧边倾斜角度小于外侧边倾斜角度。第一上地线支架1为夹角形的钢构架,其内侧侧边与塔身5顶部的左侧端连接,其外侧侧边连接至第一上边横担3的水平下侧边。第二上地线支架2结构与第一上地线支架1相同并与第一上地线支架1对称设置。

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的上方,距离其5~7.5米处设有第一下地线支架6、第二下地线支架7。第一下地线支架6、第二下地线支架7为水平设置的夹角形的钢构架,其上侧边为水平边。第一下地线支架6的上侧边、下侧边均与塔身5连接固定。、第二下地线支架7结构与第一下地线支架6相同,并与第一下地线支架6对称分布于塔身5的左、右两侧。

第一上边横担3与第二上边横担4之间、第一下边横担8与第二下边横担9之间的塔身5任一侧的最高点处分别设有第一中相线挂点,、第二中相线挂点,第一相线挂点上设置有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1,第二相线挂点上设置有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502。为支持中相线合理布线,塔身5顶部的中间部分设有凸出于塔身5表面的中相线导线支架11以确保中相线与塔身5之间的安全距离。中相线导线支架11为夹角形或三角状的构架,其水平设置或倾斜于塔身5纵向所在面设置,其与中相线连接,用于支撑、限位,并能够其凸出于塔身5的距离使中相线与塔身5间隔一定距离。中相线导线支架11的端部设有用于与中相线连接的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二1101。

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1与中相线导线支架11位于不同侧——本实施例中,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1设于正面,中相线导线支架11设于背面一侧。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502最好与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二1101位于同侧——本实施例中,中相线导线支架11位于背面一侧,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502也设于背面。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502可根据情况增设至2个及以上,从中相线导线支架11至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502之间的塔身上间隔分布。

由于与导线连接的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二502与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二1101不在同侧(即中相线的接入端与输出端不在同侧),本实施例前侧与后侧之间的塔身5顶部上,设置2个上中相线竖直绝缘子1102,上中相线竖直绝缘子1102为朝上设置的绝缘子。如此,中相线从接入的一侧(一般从下边横担处接入),能够通过中相线导线支架11、上中相线竖直绝缘子1102被导向至另一侧与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1连接,从而既能够避免与两侧导线及塔身接触,并保持电气安全,又能够均衡塔身5的正面、背面的受力。

为实现两侧相线的接入端与输出端的连接;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的前侧、后侧的端部(即前上侧边与后上侧边的最外的端点,也称作外端点)设有朝前的左导线支架802、右导线支架902,左导线支架802、右导线支架902上分别设有朝前设置的下水平绝缘子二803、下水平绝缘子二903。与下水平绝缘子二803/903相对的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的后端端部上,分别设置有下水平绝缘子一801、下水平绝缘子一901用于连接边相线14。

并且,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的前侧、后侧的端部的底部同时还设有用于连接跳线的朝下的左竖直绝缘子804、右竖直绝缘子904。左竖直绝缘子804、右竖直绝缘子904为整体为竖直朝下或垂直设置的绝缘子、水平绝缘子为整体为水平设置的绝缘子。

而对应下水平绝缘子二803、下水平绝缘子二903,第一上边横担3与第二上边横担4的前侧端部分别设有上导线绝缘子302、上导线绝缘子402,下水平绝缘子二803、下水平绝缘子二903与上导线绝缘子302、上导线绝缘子402分别通过导线连接,实现上、下连通。

上述结构的作用是将连接的两侧导线从接入端引导至输出端并在引导过程中确保电气安全:当接入端导线已经连接接入第一下边横担8、第二下边横担9上的下水平绝缘子801、下中相线水平绝缘子502、下水平绝缘子901时,边相线依次通过左竖直绝缘子804/右竖直绝缘子904、下水平绝缘子二803/903至第一上边横担3、第二上边横担4上的上导线绝缘子302、上导线绝缘子402,实现边相线的跨越;中相线则依次通过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二1101、上中相线竖直绝缘子1102至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1,实现中相线的跨越。上导线绝缘子302、上中相线水平绝缘子一501、上导线绝缘子402为输出端,从输出端引出导线最后引出至跨越塔上,即可实现两侧导线的升高,并从当前侧换位至待连接的另一侧。

上述接入过程也可反之,从上横担处接入,再从下边横担处导出,其接线实际上相同,仅电流的流向不同,不再此赘述。

上述绝缘子之间,也可采用跳线实现电连接,如此,接线时只需将输入侧的相线与作为接入端的绝缘子连接、输出侧的相线与作为输出端的绝缘子连接即可。

本实施例中将中相线与两侧导线的接入端-输出端的引导路径设于两个对侧,避免中相线与两侧导线之间在引导路径中的距离过近引起的安全事故,还能够通过均衡塔身5两侧所受的导线拉力进一步稳定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塔身5顶部的中相线支架替换为另一水平绝缘子,从而降低因设立中相线导线12支架11导致的塔身5结构不对称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上边横担3与第二上边横担4均位于第一平面内、第一平面与塔身5所在竖直平面相交0~45°;第二下边横担9与第一下边横担8均位于第二平面内,第二平面与塔身5所在竖直平面相交0~45°。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交0~90°。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上边横担3所在第一平面与第二上边横担4所在第二平面相交0~180°(不包括0°与180°);第一下边横担8所在第三平面与第二下边横担9所在第三平面也相交0~180°(不包括0°与180°)。

本实施例中,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相互对称设置、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对称设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平面与第四平面最好为同一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三平面最好为同一平面。

基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侧穿越、一侧跨越的输电杆塔,其通过在塔身5的中下部设置下边横担、在塔身5的顶部设置上边横担,并将上边横担、下边横担分别作为导线的接入端与输出端,通过将接入端与输出端分设于塔身5的上、下两处使接入端与输出端在塔身5上产生可跨越其他线路的高度差,结合绝缘子和硬式跳线等将导地线13引下或引上,从而实现一侧跨越一侧穿越的功能,解决现有技术中工程线路所遇的跨越障碍。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发明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发明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发明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发明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