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工业厂房现浇空心楼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98347发布日期:2019-02-19 17:4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多层工业厂房现浇空心楼盖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空心楼盖,具体涉及一种跨度更大、强度更高的现浇空心楼盖,主要用于建设面大量广的厂房,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浇空心楼盖作为一种新技术,国家在2005年开始大力推广,2004年推出设计与施工规程、2005年出版国标图集,对空心楼盖发展起到了有力作用。对面大量广的工业厂房来讲,空心楼盖的经济性主要体现在:节约层高;模板减少,并且周转次数增加;大荷载情况下钢筋量大幅减少,原则上可以节约20-30kg每平米;混凝土量略微减少;楼盖气密性增强对防水有利;管道安装简单化;节约工期等。

但是传统的工业厂房所采用的结构形式存在以下缺陷:

1、梁板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柱网小(一般最大9米)、主次梁截面大、钢筋混凝土消耗大、模板量大且周转次数少、隔音减震差并且存在共振现象、施工工期长且不利于工厂化加工等;

2、轻钢结构: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柱网小(一般最大9米)、主次梁截面大、楼承板价格高、隔音减震差并且存在共振现象、防腐除锈代价高需要增加维护费用、需要刷防火涂料等;

3、双t板结构:跨度最大可以达到30米,属于排架结构,抗震性能差,楼层板为平板屋面板一般按照屋面坡度起坡2%。但是由于楼板需要支撑在梁上,层高很大,也存在楼层层高巨大、隔音减震差、预应力产品耐火极限低(0.5小时内)需要刷防火涂料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跨度大、强度高、抗震和隔音效果更好的多层工业厂房现浇空心楼盖。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多层工业厂房现浇空心楼盖,包括用于支撑空心楼盖的骨架,骨架包括多个纵横交叉连接在一起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用于增加梁体刚性的型钢构件。

进一步优化:所述型钢构件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增加梁体抗拉强度的笼状部件。

进一步优化:所述笼状部件和型钢构件由混凝土浇筑凝固为一体。

进一步优化:所述笼状部件包括沿型钢构件的长度方向套设的多个组合梁箍筋。

进一步优化:所述多个组合梁箍筋内顶部穿设有多个组合梁面筋。

进一步优化:所述多个组合梁箍筋内底部穿设有多个组合梁底筋。

进一步优化:所述相邻的两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肋梁。

进一步优化:所述相邻的两肋梁之间设置有箱式内模。

进一步优化:所述型钢构件上开设有通孔。

使用时,先立起支撑柱(h钢),然后将支撑柱与型钢构件通过螺栓连接,再由木工按照要求支起模板,先绑扎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然后按照要求铺设底板横向面筋、肋梁、底板纵向面筋、箱式内模、顶板纵向面筋和顶板横向面筋,最后浇注混凝土即可。

本发明通过设置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提高了建筑厂房的跨度,使开间由6米增加至8米,跨度由7-8米增加至16-18米,楼层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空心板厚500mm,经计算,楼层型钢-混凝土组合梁高1米,满足挠度裂缝要求,共振频率小于0.35赫兹,满足加工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单方造价降低60元每平米,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柱网小、主次梁截面大、钢筋混凝土消耗大、模板量大且周转次数少、楼承板价格高、层高大、防腐除锈代价高需要增加维护费用、需要刷防火涂料、隔音减震差并且存在共振现象、施工工期长且不利于工厂化加工的问题,本发明使得厂房内设备布置灵活,提高了车间利用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肋梁面筋;2-顶板纵向面筋;3-顶板横向面筋;4-底板纵向面筋;5-底板横向面筋;6-肋梁底筋;7-肋梁箍筋;8-箱式内模;9-混凝土;10-型钢构件;11-组合梁面筋;12-组合梁箍筋;13-组合梁底筋;14-通孔;15-组合梁顶面;16-组合梁底面;17-室内顶板轮廓;18-肋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3所示,多层工业厂房现浇空心楼盖,包括用于支撑空心楼盖的骨架,骨架包括多个纵横交叉连接在一起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梁。

所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包括用于增加梁体刚性的型钢构件10,型钢构件10的横截面为h形。

所述型钢构件10的外部套设有用于增加梁体抗拉强度的笼状部件,笼状部件与型钢构件10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设置。

所述笼状部件和型钢构件10由混凝土9浇筑凝固为一体,这样使得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强度更加优异,适用于大跨度的厂房建设。

所述笼状部件包括沿型钢构件10的长度方向套设的多个矩形结构的组合梁箍筋12,相邻的两组合梁箍筋1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且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组合梁箍筋12内顶部沿型钢构件10的长度方向穿设有多个组合梁面筋11,多个组合梁面筋1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组合梁箍筋12内底部沿型钢构件10的长度方向穿设有多个组合梁底筋13,多个组合梁底筋1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相邻的两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之间设置有多个肋梁18,多个肋梁18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或者相互交叉呈“#”型。

所述相邻的两肋梁18之间设置有箱式内模8,这样设计可以使室内顶板与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下端的落差减小甚至为零,提高了室内顶部的平整度,减少了因顶板与梁底差距大需要吊顶的费用支出。

当室内顶板与型钢-混凝土组合梁下端存在落差时,该室内顶板的轮廓线为室内顶板轮廓17。

所述多个肋梁18的上方设置有多个与肋梁18的走向垂直的顶板横向面筋3,多个顶板横向面筋3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顶板横向面筋3的上端面与相邻的两肋梁18之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顶板纵向面筋2,多个顶板纵向面筋2与多个顶板横向面筋3交叉呈“#”型。

所述多个肋梁18的下方设置有多个与肋梁18的走向垂直的底板横向面筋5,多个底板横向面筋5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底板横向面筋5的上端面与相邻的两肋梁18之间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底板纵向面筋4,多个底板纵向面筋4与多个底板横向面筋5交叉呈“#”型。

所述箱式内模8与顶板纵向面筋2和底板纵向面筋4之间分别间隔一定距离。

所述顶板横向面筋3、顶板纵向面筋2、底板纵向面筋4、底板横向面筋5、箱式内模8、肋梁18和骨架由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楼板(现浇空心楼盖)。

所述肋梁18包括沿肋梁18的走向设置的多个肋梁箍筋7,多个肋梁箍筋7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肋梁箍筋7内顶部沿肋梁18的长度方向穿设有多个肋梁面筋1,多个肋梁面筋1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多个肋梁箍筋7内底部沿肋梁18的长度方向穿设有多个肋梁底筋6,多个肋梁底筋6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平行设置。

所述型钢构件10上与肋梁底筋6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便于肋梁底筋6穿过的通孔14,肋梁底筋6穿设在相应的通孔14内,并与相应的型钢构件10焊接连接。

所述相邻的两楼板或楼板与地面之间分别设置有支撑柱,该支撑柱可以为h钢,也可以为混凝土柱,还可以为h钢外包裹混凝土9形成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柱。

所述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上端面为组合梁顶面15,其下端面为组合梁底面16。

所述箱式内模8为钢木一体网状箱式内膜,也可以为其他的能用于空心楼盖的空心部件。

使用时,先立起支撑柱(h钢),然后将支撑柱与型钢构件10通过螺栓连接,再由木工按照要求支起模板,先绑扎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然后按照要求铺设底板横向面筋5、肋梁18、底板纵向面筋4、箱式内模8、顶板纵向面筋2和顶板横向面筋3,最后浇注混凝土即可。

本发明通过设置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提高了建筑厂房的跨度,使开间由6米增加至8米,跨度由7-8米增加至16-18米,楼层采用现浇空心楼盖,空心板厚500mm,经计算,楼层型钢-混凝土组合梁高1米,满足挠度裂缝要求,共振频率小于0.35赫兹,满足加工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单方造价降低60元每平米,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柱网小、主次梁截面大、钢筋混凝土消耗大、模板量大且周转次数少、楼承板价格高、层高大、防腐除锈代价高需要增加维护费用、需要刷防火涂料、隔音减震差并且存在共振现象、施工工期长且不利于工厂化加工的问题,本发明使得厂房内设备布置灵活,提高了车间利用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