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3371发布日期:2019-05-11 00:49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及其预制工艺。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在施工的过程中无需搭建支模,整个施工周期相较于现场浇注的方式大大缩短,因此也成为了现代工程常用的建筑方法。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7700482u的中国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叠合板本体内设有钢筋。钢筋靠近叠合板本体端部的部位向叠合板本体顶面方向弯折,从叠合板本体顶面伸出后沿其长度方向延伸。

如上所述的预制叠合板,在使用时先吊装到建筑上,然后浇注水泥,以水泥作为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粘结剂,但是由于水泥渗入相邻两块叠合板之间的量有限,其粘结力不强,当叠合板受横向力作用时容易产生偏移,叠合板一旦发生偏离,那么浇注层就容易产生开裂,进而容易产生渗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在相互之间设置连接结构,加强彼此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叠合板之间不容易产生偏移,使得浇注层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设置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体设置于板体侧壁上的嵌合块、开设于板体上且与嵌合块相邻的嵌合槽、开设于板体上且与嵌合槽连通的连接孔、埋设于嵌合块上且带有螺纹孔的连接块、用于与连接块配合的连接件,相邻两块板体上的嵌合块与嵌合槽相互嵌合形成对接,且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后螺纹连接于连接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设置连接结构后,那么相邻两块叠合板在拼接时能够通过嵌合块和嵌合槽形成相互插接,并且通过连接块和连接件进行固定,这样叠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就不容易产生分离,那么位于叠合板之上的浇注层就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埋设于板体内且露出于板体表面的连接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连接环的存在一方面能够增加板体和浇注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另一方面也能够在预制板吊装时供吊具勾搭借力,从而方便预制板的安装。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开设于嵌合块远离板体的一端上的穿筋孔,所述穿筋孔将嵌合块和板体同时贯穿,且穿筋孔与板体上背对嵌合块一侧的嵌合槽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穿筋孔到时候供预应力钢筋穿设用,而预应力钢筋能够为预制件提供预拉力,一方面能够方便板与板之间的定位,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板与板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得板体之间更加不容易产生分离。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叠合板的预制工艺,能够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形成连接结构,方便成型板体之间相互连接,使叠合板之间在安装后不容易产生偏移,使得浇注层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叠合板的预制工艺,其步骤包括:

(1)搭建框架,将钢筋呈“井”字状交叉铺设,然后在相邻两根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钢丝进行捆绑定位,接着再对钢筋之间的交叉点进行焊接加固,注意在搭建框架的过程中,要将钢筋露出于框架的侧边以作为形成嵌合块所需的支撑部,随后还需要在支撑部上焊接连接块作为预埋件,并在连接块中心熔铸蜡块以防混凝土堵塞连接块上的螺纹孔;

(2)浇注成型,将步骤(1)中搭建好的框架放入模具内,放入管状预埋件作为形成穿筋孔的主体,然后注入混凝土,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让混凝土自然凝固,形成板体粗坯;

(3)脱模修整,将板体粗坯从模具内取出后,先用铲子修整板体粗坯的边缘,然后用开水冲淋板体上的蜡块,使蜡块融化以露出连接块上的螺纹孔,并且还需要在板体粗坯上钻设连接孔,以便相邻两块板体拼接时,能够让连接件穿过后与另一块板体上的连接块形成固定;

(4)构件养护,将取出的混凝土预制件用湿润的土工布包裹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存放,注意在转移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可对预制件进行摔扔,严禁损坏构件,且预制件需静置72h以上后方可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般混凝土预制件都会有内嵌钢筋,以加强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预埋件则主要用于使板体上的连接结构能够成型;蜡块的作用则在于避免混凝土流入连接块内造成螺纹孔堵塞,并且蜡块的熔点低,温度在70℃左右即可使其熔化成液态,同时这个温度也不会对预制件造成多少影响,从而方便连接块的清理;随后钻设连接孔则用于供连接件穿过与另一块板体上的连接块形成配合,方便相邻两块预制叠合板的连接固定,这样在形成楼板后,当叠合板受到横向力作用时,不容易因发生偏移而使相互之间产生分离,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1)中钢筋框架在搭建完成后,还需要在框架上缠绕麻布网。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钢筋上缠绕麻布网后,麻布网能够提高钢筋表面的凹凸感,而对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来说,相接处的凹凸感越强烈,那么混凝土在凝固后与钢筋之间的结合力就越强,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也就更高,从而使得预制叠合板的结构强度更好。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麻布网在缠绕之前需要先裁剪成长条状,然后将条状麻布网的一端紧密敷贴于钢筋的外表面之后沿螺旋状将麻布网从钢筋的一端向着另一端缠绕,并且在上一条麻布网缠绕到头时,将下一条麻布网插入上一条麻布网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内使其形成拼接,并且缠绕完成后,在麻布条的端部采用钢丝进行捆扎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螺旋缠绕相比于直接包覆的方式来说能够使麻布网与钢筋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那么混凝土在通过麻布网的网孔与钢筋结合时的连接牢固度也就更好,因此预制叠合板的强度也就越高。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缠绕所用麻布网的孔径为2~4mm。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选择麻布网的孔径在2~4mm之间,这种规格的网孔大小能够使混凝土完全通过并与钢筋充分接触,并且这样的孔径也不容易造成麻布网松垮,使得麻布网缠绕于钢筋上后更加牢固,从而提高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2)混凝土的浇注过程采用分层浇注的方式进行,每浇注50mm为一层,每层混凝土在浇注后,都需要先用铲刀在混凝土的表面划刻3mm左右深的网格,然后再从混凝土的边缘向着模具的中心逐渐振捣,直至振捣完成;然后再浇注下一层混凝土,同样需要在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划刻网格,然后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振捣,但在振捣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深入前一层已振捣好的混凝土内,直至浇注至设定深度为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分层浇注,并且每层在浇注后都先划刻网格再进行振捣的方式能够促进混凝土内的气体析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使得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开裂。

本发明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4)中板体在养护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养护方式,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要对预制件进行加热保温静置120h以上才能使用,并且养护过程中不得喷淋;当环境温度在25~35℃之间时,每隔1h左右对预制件进行喷淋,并且静置72h以上才能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非常缓慢,并且低温会改变水的体积,造成混凝土的膨胀率变化,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加热,减小混凝土内所含的水对混凝土凝固过程的影响,以免其因膨胀率过大而产生开裂;而当环境温度高于25℃时,混凝土的水化过程较为剧烈,此时需要适当给混凝土降温加湿,因此做喷淋处理。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板体上的连接结构能够在相邻两块叠合板相互拼接的过程中供彼此进行连接,使得当叠合板受横向力作用时,相互之间不容易产生分离,这样浇注于叠合板上的浇注层就不容易产生分离,从而达到降低渗漏发生概率的目的;

2.板体上的连接环能够在预制叠合板调运的过程中供吊具借力,方便叠合板的运输搭建,并且连接环也能够提高叠合板与浇注层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建筑的结构强度;

3.在制造过程中就能够复合连接结构的加工方式能够减少叠合板的加工步骤,缩短叠合板的加工周期,从而达到提高叠合板生产效率的目的;

4.钢筋框架上缠绕麻布网后能够提高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附着力,从而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工艺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钢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连接结构;21、嵌合块;22、嵌合槽;23、连接孔;24、连接块;25、连接件;26、连接环;27、穿筋孔;3、钢筋框架;4、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叠合板,包括板体1、连接结构2,板体1由混凝土浇注形成,呈长方形板状,在板体1的内部预埋有钢筋框架3。

连接结构2包括嵌合块21、嵌合槽22、连接孔23、连接块24、连接件25、连接环26、穿筋孔27,嵌合块21一体成型于板体1上,且在板体1的四个侧壁上均设有嵌合块21;嵌合槽22的数量与嵌合块21相等,一体成型于板体1上,且位于板体1同一侧壁上的嵌合块21和嵌合槽22彼此相邻;嵌合块21和嵌合槽22是配对存在的,用于在相邻两块板体1安装时,供彼此之间形成插接配合。

连接块24为螺母,埋设于嵌合块21上,在混凝土浇注后与嵌合块21一体成型,且连接块24的中心带有螺纹孔;连接孔23开设于板体1上,且与嵌合槽22垂直连通,当两块板体1上的嵌合块21和嵌合槽22形成插接时,连接孔23和螺纹孔相互对准。

连接件25为螺栓,在两块板体1上的嵌合块21和嵌合槽22相互插接后,将连接件25装入连接孔23内,并与连接块24形成螺纹配合,从而将两块板体1进行固定。

连接环26焊接于板体1的钢筋框架3上,且连接环26的环体露出于板体1的表面,一方面方便板体1吊装时供吊具借力,另一方面也提高板体1与浇注层之间的连接强度;穿筋孔27包括横向分布和纵向分布的两组,两组穿筋孔27互不连通,穿筋孔27是由板体1在预制过程中通过预埋管件形成的,且穿筋孔27贯穿嵌合块21后与背对该嵌合块21一侧的嵌合槽22相连通。

具体实施过程:在安装相邻两块叠合板时,首先使相邻板体1上的嵌合块21和嵌合槽22形成相互插接,然后通过连接块24和连接件25进行固定,并且借助预应力钢筋穿过穿筋孔27对所有预制叠合板进行加固,这样叠合板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就不容易产生分离,那么位于叠合板之上的浇注层就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建筑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预制叠合板的预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搭建框架,将钢筋呈“井”字状交叉铺设,然后在相邻两根钢筋的交叉点采用钢丝进行捆绑定位,接着再对钢筋之间的交叉点进行焊接加固,此时叠合板的钢筋框架初步形成。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搭建框架的过程中,要将一部分钢筋露出于框架的侧边以作为形成嵌合块所需的支撑部,随后还需要在支撑部的端部位置焊接螺母,并在螺母的中心熔铸蜡块,蜡块的厚度要大于叠合板最终成型时的厚度,这样钢筋框架在放入模具内并浇注混凝土后,螺母与混凝土结合就能够形成连接块。

为了加强钢筋框架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还需要在框架焊接完成后,在钢筋上缠绕网孔直径为2~4mm的麻布网。麻布网在缠绕之前需要先裁剪成长条状,缠绕时将条状麻布网的一端紧密敷贴于钢筋的外表面之后沿螺旋方向将麻布网从钢筋的一端向着另一端缠绕,并且在上一条麻布网缠绕到头时,将下一条麻布网插入上一条麻布网与钢筋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拼接,然后将该条麻布网在拼接位置缠绕2~3圈后继续沿螺旋方向朝着钢筋的空闲段缠缠绕,直至麻布网包裹整根钢筋,并且缠绕完成后,还需要在麻布条的端部采用钢丝进行捆扎固定。

(2)浇注成型,将步骤(1)中搭建好的框架放入模具内,放入管状预埋件作为形成穿筋孔的主体,在埋放管状预埋件的过程中,要注意放入两组相互垂直,且互不交叉的管,这样才能最终得到两组穿筋孔,然后往模具内注入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注过程采用分层浇注的方式进行,每浇注50mm为一层,每层混凝土在浇注后,都需要先用铲刀在混凝土的表面划刻3mm左右深的网格,然后再从混凝土的边缘向着模具的中心逐渐振捣,直至振捣完成;然后再浇注下一层混凝土,同样需要在新浇注的混凝土表面划刻网格,然后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振捣,但在振捣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深入前一层已振捣好的混凝土内,直至浇注至设定深度为止。在将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让混凝土自然凝固,形成板体粗坯。

(3)脱模修整,将板体粗坯从模具内取出后,先用铲子修整板体粗坯的边缘,然后用开水冲淋板体上的蜡块,使蜡块融化以露出连接块上的螺纹孔,并且还需要在板体粗坯上钻设连接孔,以便相邻两块板体拼接时,能够让连接件穿过后与另一块板体上的连接块形成固定。

(4)构件养护,将取出的混凝土预制件用湿润的土工布包裹后放置于阴凉通风处进行存放,在存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环境温度调整养护方式。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要对预制件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温度大致在25℃左右,保温静置72h以上才能使用,并且在这种低温环境下,养护过程中不得对预制件进行喷淋,以防预制件开裂。

当环境温度在25~35℃之间时,要注意养护室的通风,然后每隔1h左右对预制件进行喷淋,并且静置48h以上才能使用。养护完成后就要将预制件转移到存放广场了,注意在转移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不可对预制件进行摔扔,严禁损坏构件。

采用这种工艺制成的预制叠合板,能够在制造过程中直接形成连接结构,方便成型板体之间相互连接,使叠合板之间在安装后不容易产生偏移,使得浇注层不容易发生开裂,从而达到降低渗漏情况发生率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