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6546发布日期:2018-10-26 18:45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停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停车难是近些年来一直困扰大中型城市的问题。尤其是在老旧城区,由于早期规划未考虑到现在如此多的汽车,在停车位的配比上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出现了很多立体停车库。

目前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大多都是在一块平整的场地中建设,占用了较多的土地资源。对于小区而言,内部地面的空间较为狭小,无法建立大型立体停车楼,而且,立体停车楼不仅占用了小区的公共空间,使得小区变的拥挤;而且影响小区的采光,对小区内部的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小区的有限空间内建设智能立体停车库会影响小区内部环境以及采光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包括主体框架、用于提升汽车高度的车位提升装置以及用于将汽车搬运至指定位置的汽车搬运装置,所述主体框架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且所述主体框架内设置有若干停车架,所述汽车搬运装置沿所述主体框架可水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停车架的一侧,所述车位提升装置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下方,并与地面相接触,且所述车位提升装置与所述汽车搬运装置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框架横跨在相邻两栋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所述汽车搬运装置相应地设置在相邻两栋高层建筑之间的主体框架上,并可沿所述主体框架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移动;所述车位提升装置固定在相邻两栋高层建筑之间的主体框架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车位提升装置包括支架、载车板以及第一旋转动力源,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载车板通过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载车板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钢梁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在所述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钢梁之间,所述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钢梁的两相对内侧还设有若干用于承载汽车轮胎的提升梳齿。

进一步地,所述汽车搬运装置包括用于带动汽车水平移动的水平移动组件以及用于带动汽车上下移动的竖直移动组件,所述水平移动组件沿所述主体框架可水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停车架的一侧,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组件包括横移支架和第二旋转动力源,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安装在所述横移支架上,且所述横移支架与所述主体框架之间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通过丝杆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滚轮转动,并相应地带动所述横移支架沿所述主体框架水平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移动组件包括抬起支架和第三旋转动力源,所述抬起支架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带动所述抬起支架沿横移支架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抬起支架包括两对相互平行的第二钢梁,每一对第二钢梁上均穿插有若干用于承载汽车轮胎的搬运梳齿。

进一步地,所述停车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三钢梁,所述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三钢梁的两相对内侧具有若干用于承载汽车车轮的车位梳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其包括主体框架、车位提升装置以及汽车搬运装置。通过将主体框架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然后利用车位提升装置将汽车提升至汽车搬运装置处,再通过所述汽车搬运装置将汽车移动至主体框架内的停车架上。该停车系统充分利用了小区高层建筑上方的空间,在增加停车位的同时,不会占用小区的公共空间,也不会对小区的采光造成影响,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车位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汽车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抬起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载车板与抬起支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停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100,其包括主体框架1、车位提升装置2以及汽车搬运装置3。

所述主体框架1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且所述主体框架1内设置有若干停车架11,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沿所述主体框架1可水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停车架11的一侧,用于将汽车搬运至所述停车架11上。所述车位提升装置2固定在所述主体框架1下方,并与地面相接触,且所述车位提升装置2与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相对应,用于提升汽车高度,将汽车从地面移动至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框架1横跨在相邻两栋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相应地设置在相邻两栋高层建筑之间的主体框架1上,并可沿所述主体框架1水平向左或水平向右移动;所述车位提升装置2固定在相邻两栋高层建筑之间的主体框架1下方。这样,通过一套车位提升装置2和汽车搬运装置3即可同时在两栋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进行存车和取车,减少了车位提升装置2和汽车搬运装置3的使用量,进而节约了施工成本以及占地空间。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3,所述车位提升装置2包括支架21、载车板22以及第一旋转动力源23。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3固定在所述支架21的顶部,所述载车板22通过第一链条24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3带动所述载车板22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可通过将汽车放置在载车板22上,利用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3带动汽车向上或向下移动。

参照图4,所述载车板22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钢梁221以及连接板222,所述连接板222连接在所述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钢梁221之间,所述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一钢梁221的两相对内侧还设有若干用于承载汽车轮胎的提升梳齿223,所述载车板22的连接板222两侧形成有开口224,且所述载车板22上还具有便于汽车开上所述载车板22的斜板225。

参照图5,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包括水平移动组件31以及竖直移动组件32,所述水平移动组件31沿所述主体框架1可水平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停车架11的一侧,所述竖直移动组件32可上下移动地安装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31上。通过所述竖直移动组件32可带动汽车在所述水平移动组件31上上下移动,同时,通过所述水平移动组件31可带动汽车水平移动。

所述水平移动组件31包括横移支架311和第二旋转动力源312,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312安装在所述横移支架311上,且所述横移支架311与所述主体框架1之间安装有滚轮313,所述滚轮313通过丝杆314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312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312带动所述滚轮313转动,并相应地带动所述横移支架311沿所述主体框架1水平移动。同时,所述竖直移动组件32包括抬起支架321和第三旋转动力源322,所述抬起支架321通过第二链条323与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322传动连接,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322带动所述抬起支架321沿横移支架311的竖直方向上下移动。

所述抬起支架321包括两对相互平行的第二钢梁3211,每一对第二钢梁3211上均穿插有若干用于承载汽车轮胎的搬运梳齿3212。参照图7,所述两对相互平行的第二钢梁3211与所述载车板22上的开口224相对应;且每一根所述的搬运梳齿3212均位于相邻两根提升梳齿223之间,从而使得所述抬起支架321能够穿过所述载车板22,进而将载车板22上的汽车转移至所述抬起支架321上,然后通过所述横移支架311和第二旋转动力源312将抬起支架321上的汽车转移至停车架11上停放。

参照图8,所述停车架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三钢梁111,所述两根相互平行的第三钢梁111的两相对内侧具有若干用于承载汽车车轮的车位梳齿112。

具体工作时,首先将汽车停放在所述载车板22上,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23带动所述载车板22向上运动,直至将汽车升高至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处。其次,所述水平移动组件31的第二旋转动力源312带动滚轮3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横移支架311沿所述主体框架1水平移动,并使得所述抬起支架321位于所述载车板22的正下方;然后,所述竖直移动组件32上的第三旋转动力源322带动所述抬起支架321向上运动,直至所述提升梳齿223与搬运梳齿3212发生梳齿交换,将载车板22上的汽车转移至所述抬起支架321上,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322继续带动抬起支架321向上运动至指定位置后停止。再然后,再次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312带动滚轮3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横移支架311沿所述主体框架1水平移动,直至所述抬起支架321位于停车架11上方。最后,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312停止转动,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322反向转动,直至所述搬运梳齿3212与车位梳齿112发生梳齿交换,从而将汽车停放在停车架11上,完成汽车的存放;取车过程与存车过程正好相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屋顶空中停车系统100,通过将主体框架1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屋顶上方,然后利用车位提升装置2将汽车提升至汽车搬运装置3处,再通过所述汽车搬运装置3将汽车移动至主体框架1内的停车架11上。充分利用了小区高层建筑上方的空间,在增加停车位的同时,不会占用小区的公共空间,也不会对小区的采光造成影响,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