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的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627发布日期:2018-11-13 20:0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的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代建筑施工中,竹胶板以其强度高、韧性好、耐水性好、周转率高及成模效果好等优点,广泛用于混凝土模板的制作;用于大模板面板时,通常以方木作为次背棱、脚手管或型钢作为主背棱进行使用,方木用量大,不利于环保;用于小模板面板时,主要制成定型钢或铝合金框竹胶模板使用,组合成模效果不佳。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国家对建筑施工的环保和质量要求日渐提高,而钢材因产能过剩价格大幅走低,矩形钢管的性价比优势开始显现,与竹胶板制成大模板逐渐被大量采用,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但在墙、柱施工中,矩形钢管与竹胶板连接方式通常采用钻孔、铁丝绑扎方式,造成工厂化程度低、连接不牢固、钻孔处泌浆、铁丝回收利用率低、二次组拼费工等问题。

因此,如何改进矩形钢管与竹胶板连接方式,确保整体成模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的连接构件,有效提高装配标准化程度,提高整体成模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的连接构件,用于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的连接,包括:用于所述矩形钢管与所述竹胶板的非板边部位连接的几型卡和用于其板边部位连接的连接角;所述几型卡包括圆钢扣铁、两块钢脚板和橡胶垫;所述圆钢扣铁呈U型,倒扣于所述矩形钢管的外侧;所述橡胶垫设置于所述矩形钢管和所述圆钢扣铁之间;两块所述钢脚板呈L型,均包括矩形钢管固定端和竹胶板固定端,所述矩形钢管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矩形钢管和所述圆钢扣铁之间,所述竹胶板固定端设置于所述矩形钢管和所述竹胶板之间,且与所述竹胶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角包括L 角钢和肋板,所述L角钢和所述肋板固定连接;所述L角钢的一端与所述矩形钢管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竹胶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几型卡,用于矩形钢管与厚度大于12mm竹胶板的非板边部位的连接,紧固性大,通用性强;同时采用连接角用于其板边部位的连接,能够有效解决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竹胶板的连接,有效提高该类大型模板在工厂内预拼装的标准化程度,全面满足混凝土模板设计要求,构件中的各个结构均可周转使用,方便储存,经济、环保,高效,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推广前景。

优选地,所述矩形钢管采用50*3mm方钢管、40*3mm方钢管或 60*40*3mm矩形钢管,所述竹胶板厚度为12-20mm。该规格的矩形钢管力学性能和综合性价比均优于方木,被业界广泛采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优选地,所述圆钢扣铁采用Φ10,所述钢脚板的厚度设置为3.5mm。

优选地,所述L角钢规格为45*4*80mm,所述肋板的厚度为4mm。

优选地,所述矩形钢管、所述圆钢扣铁和所述钢脚板均采用Q235钢。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用途最广泛。

优选地,所述L角钢的一端与所述矩形钢管采用拉铆钉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竹胶板采用自攻钉连接。

优选地,所述几型卡和所述连接角的安装间距均为600-750mm,吊装时根据板面大小、吊装工况等设置专用吊点,禁止将吊点设在边背棱上。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套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竹胶板的连接构件,通过几型卡用于矩形钢管与竹胶板的非板边部位的连接,通过连接角用于矩形钢管与竹胶板的连接,有效提高大型模板在工厂内预拼装的标准化程度,全面满足混凝土模板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几型卡组装平剖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几型卡组装立剖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几型卡俯视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几型卡正视图。

图5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角的俯视图。

图6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角的正视图。

图7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垫的俯视图。

图8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垫的正视图。

其中,1为矩形钢管,2为竹胶板,3为几型卡,4为连接角,31为圆钢扣铁,32为钢脚板,321为矩形钢管固定端,322为竹胶板固定端,33为橡胶垫,41为L角钢,42为肋板,5为拉铆钉,6为自攻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矩形钢管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的连接构件,用于矩形钢管1和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2的连接,包括:用于矩形钢管1与竹胶板2的非板边部位连接的几型卡3和用于其板边部位连接的连接角4;几型卡3包括圆钢扣铁31、两块钢脚板32和橡胶垫33;圆钢扣铁31呈U型,倒扣于矩形钢管1的外侧;橡胶垫33设置于矩形钢管1和圆钢扣铁31之间;两块钢脚板32呈L型,均包括矩形钢管固定端321和竹胶板固定端322,矩形钢管固定端321设置于矩形钢管1和圆钢扣铁31之间,竹胶板固定端322设置于矩形钢管1和竹胶板2之间,且与竹胶板2固定连接;连接角4包括L角钢41和肋板42,L角钢41和肋板42固定连接;L角钢41的一端与矩形钢管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竹胶板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几型卡3,用于矩形钢管1与厚度大于12mm的竹胶板2 的非板边部位的连接,紧固性大,通用性强;同时采用连接角4用于其板边部位的连接,能够有效解决矩形钢管1和厚度大于12mm竹胶板2的连接,有效提高该类大型模板在工厂内预拼装的标准化程度,全面满足混凝土模板设计要求,构件中的各个结构均可周转使用,方便储存,经济、环保,高效,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市场推广前景。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矩形钢管1采用50*3mm方钢管、 40*3mm方钢管或60*40*3mm矩形钢管,竹胶板2厚度为12-20mm。该规格的矩形钢管1力学性能和综合性价比均优于方木,被业界广泛采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圆钢扣铁31采用Φ10,钢脚板32的厚度设置为3.5mm。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L角钢41规格为45*4*80mm,肋板 42的厚度为4mm。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矩形钢管1、圆钢扣铁31和钢脚板32 均采用Q235钢。Q235钢综合性能较好,强度、塑性和焊接等性能得到较好配合,用途最广泛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L角钢41的一端与矩形钢管1采用拉铆钉5连接,另一端与竹胶板2采用自攻钉6连接。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几型卡3和连接角4的安装间距均为 600-750mm,吊装时根据板面大小、吊装工况等设置专用吊点,禁止将吊点设在边背棱上。

如图1-2所示,几型卡和连接角安装过程如下:

(1)几型卡安装

①安装准备:熟悉模板设计图,准备钢卷尺、墨斗、划线笔、几型卡、自攻钉、手电钻、钻头、自攻钉专用套筒、改锥或扳手等。

②弹线、摆管:根据模板设计图,在竹胶板面弹划出矩形钢管及“几”型卡的安装定位线,然后将矩形钢管及几型卡摆放就位。

③钻孔、组装:几型卡安装时采取先两端后中间的顺序进行,根据竹胶板板厚不同,可采用自攻钉进行安装。如竹胶板厚≥15mm,可采用自钻式自攻钉安装;安装时将几型卡骑放在矩形钢管上,用一只脚踏住卡顶,使下部的连接脚板紧贴竹胶板面,手电钻配专用套筒直接安装两侧的自攻钉。如竹胶板厚<15mm,可采用普通自攻钉安装;安装时需用配套的钻头在竹胶板上钻孔,孔径须略小于自攻螺钉直径;安装自攻钉时,一只脚踏住卡顶,使下部的连接脚板紧贴竹胶板面,用改锥将两侧自攻钉均拧进约3/4左右,然后两侧对称拧入。

④使用、维护:使用期应定期检查自攻钉是否松动,如有松动须及时人工补拧或换钉,如自攻钉滑丝,在相邻部位补装几型卡,其与相邻的几型卡间距须满足要求;如橡胶垫发生破损松动,须及时更换橡胶垫或几型卡。

⑤拆卸、回收:模板使用完成或需修整再利用时,需对几型卡等进行拆除、回收、再利用;拆除时采用改锥或扳手进行;如自攻钉因锈蚀可能不易松扣时,可预先在自攻钉帽处滴少许机油或润滑油,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工具拆除。几型卡拆除后,对卡件变形、破损处进行修复,然后将卡件、橡胶垫、自攻钉等分类装箱存放。

(2)连接角安装

①安装准备:熟悉模板设计图,准备钢卷尺、墨斗、划线笔、连接角、自攻钉、拉铆钉、拉铆枪、手电钻、钻头、自攻钉专用套筒、改锥或扳手等。

②预拼、弹线、摆管:根据模板设计图,先进行连接角与矩形钢管的预拼装,采用拉铆钉穿过连接角和矩形钢管上预先打好的孔内,用拉铆枪拉铆固定;预拼同时,在竹胶板边弹出矩形钢管的安装定位线,然后将预拼装好的连接角和矩形钢管摆放就位。

③钻孔、组装:连接角安装时采取先两端后中间的顺序进行。如竹胶板厚≥15mm,可采用自钻式自攻钉紧固连接角和竹胶板;安装时用脚踏在连接角部位的矩形管顶,使连接脚板紧贴竹胶板面,手电钻配专用套筒分别将自攻钉拧入连接角两侧孔内。如竹胶板厚<15mm,可采用普通自攻钉紧固连接角和竹胶板;安装前先用配套的钻头在竹胶板上钻孔,孔径须略小于自攻螺钉直径;安装时用脚踏在连接角部位的矩形管顶,使连接脚板紧贴竹胶板面,用改锥分别将自攻钉拧入连接角两侧孔内。

④使用、维护:使用期应定期检查自攻钉是否松动,如有松动须及时人工补拧或换钉;如自攻钉滑丝,须在相邻部位补装连接角,其与相邻的连接角间距需满足要求。

⑤拆卸、回收:模板使用完成或需修整再利用时,需对连接角等进行拆除、回收、再利用。拆除与竹胶板连接处的自攻钉须采用改锥或扳手进行;如自攻钉因锈蚀可能不易松扣时,可预先在自攻钉帽处滴少许机油或润滑油,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拆除。拆除连接角与矩形钢管处的铆钉时,须采用手电钻拆除。连接角拆除后,对其变形、破损处须进行修复,然后将连接角、自攻钉等分类装箱存放。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