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8610发布日期:2018-11-13 20:08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就是把建筑物所用的梁、板、柱、墙等先预制做好,然后在施工现场拼合在一起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中的叠合板是建筑物中的一种楼板、楼面板或屋面板,先预制混凝土薄板,在现场安装好预制混凝土薄板后,再在上部现浇混凝土层,预制混凝土与现浇混凝土叠合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实现了少/免模板、整体性好、施工方便、工期短、成本低等的优势。

现有技术中的叠合板有多种,其中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预制混凝土桁架叠合板(行业内简称PC板),另一种是比较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行业内简称PK板)。

目前,叠合板在现场安装好后,紧邻的两块叠合板之间留有缝隙,现浇上层混凝土的时候,虽说叠合板可以充当现浇混凝土的底浇筑模板,但是现浇混凝土会从紧邻的两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流漏出,因此紧邻的两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的下缝口处仍然需要架设板缝浇筑模板,传统施工中是在下一层楼面板上架设立柱对缝隙处的板缝浇筑模板进行支撑,导致费时、费力、费成本等等多个缺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包括紧邻的两块叠合板,紧邻的两块叠合板之间存有缝隙,还包括板缝浇筑模板以及若干个用于通过悬吊方式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固定封堵在所述缝隙的下缝口处的悬吊件;

所述悬吊件固定在所述叠合板上以防重力掉落,所述悬吊件悬吊着所述板缝浇筑模板;

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封堵在所述缝隙的下缝口处,所述板缝浇筑模板的上板面与所述缝隙的下缝口的开口面齐平。

优选的,所述悬吊件包括吊杆及螺帽;

所述吊杆的顶端卡在所述缝隙中,且所述吊杆从所述缝隙中穿过,所述吊杆的下部穿透所述板缝浇筑模板,所述吊杆的与所述缝隙的下缝口齐平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方便后期将吊杆敲断的切口;

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套设在所述吊杆的下部上;

螺帽通过螺纹连接旋拧在所述吊杆的下部上以用于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封堵所述缝隙的下缝口。

优选的,所述悬吊件包括第一卡挡块、第一内螺纹管、第一外螺纹杆以及第一螺帽;

所述第一卡挡块卡在所述缝隙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管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卡挡块密封焊接,且所述第一内螺纹管设置于所述缝隙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管的下端面与所述缝隙的下缝口的开口面齐平;

所述第一外螺纹杆穿透所述板缝浇筑模板,且所述第一外螺纹杆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螺纹管中,且第一螺帽旋拧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杆的露出在所述板缝浇筑模板之下的部分上以用于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套设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杆的下部上封堵所述缝隙的下缝口。

优选的,所述悬吊件包括第二卡挡块、第二内螺纹管以及第二外螺纹杆;

所述第二外螺纹杆穿透所述第二卡挡块,且所述第二卡挡块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螺纹杆上,所述第二卡挡块位于所述缝隙之外且搭接在所述缝隙的上缝口处;

所述第二内螺纹管设置于所述缝隙中,且所述第二内螺纹管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螺纹杆上,所述第二内螺纹管的上端面与所述缝隙的上缝口的开口面齐平,所述第二内螺纹管的下端面与所述缝隙的下缝口的开口面齐平;

所述第二外螺纹杆穿透所述板缝浇筑模板,所述板缝浇筑模板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杆的下部上以用于封堵所述缝隙的下缝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包括紧邻的两块叠合板、板缝浇筑模板以及若干个悬吊件;

本申请中,悬吊件固定在所述叠合板上以防重力掉落,所述悬吊件悬吊着所述板缝浇筑模板以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固定封堵在所述缝隙的下缝口处,从而完成了紧邻的两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处的板缝浇筑模板的架设,无需像传统施工中那样在下一层楼面板上架设立柱对缝隙处的板缝浇筑模板进行支撑,省时、省力、省成本等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叠合板,101缝隙;

201吊杆,202螺帽;

301第一卡挡块,302第一内螺纹管,303第一外螺纹杆,304第一螺帽;

401第二卡挡块,402第二内螺纹管,403第二外螺纹杆;

5板缝浇筑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轴向”、“径向”、“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包括紧邻的两块叠合板1,紧邻的两块叠合板1之间存有缝隙101,还包括板缝浇筑模板5以及若干个用于通过悬吊方式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固定封堵在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处的悬吊件;

所述悬吊件固定在所述叠合板1上以防重力掉落,所述悬吊件悬吊着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

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封堵在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处,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的上板面与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的开口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的叠合板的安装结构,包括紧邻的两块叠合板、板缝浇筑模板以及若干个悬吊件;

本申请中,悬吊件固定在所述叠合板上以防重力掉落,所述悬吊件悬吊着所述板缝浇筑模板以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固定封堵在所述缝隙的下缝口处,从而完成了紧邻的两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处的板缝浇筑模板的架设,无需像传统施工中那样在下一层楼面板上架设立柱对缝隙处的板缝浇筑模板进行支撑,省时、省力、省成本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悬吊件包括吊杆201及螺帽202;

所述吊杆201的顶端卡在所述缝隙101中,且所述吊杆201从所述缝隙101中穿过,所述吊杆201的下部穿透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所述吊杆的与所述缝隙的下缝口齐平的部位上设置有用于方便后期将吊杆敲断的切口;

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套设在所述吊杆201的下部上;

螺帽202通过螺纹连接旋拧在所述吊杆201的下部上以用于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封堵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

本实施例中,先吊装安装第一块叠合板再吊装安装第二块叠合板,在第二块叠合板落吊之前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就预先把吊杆放置在第一块叠合板与第二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然后再落吊第二块叠合板;

然后下一层楼面上的安装工人爬梯登高将板缝浇筑模板5安装在所述吊杆201的下部上以用于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封堵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

然后现浇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完成后下一层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再爬梯登高将板缝浇筑模板5拆卸下来,以重复利用,然后将吊杆201的露出在叠合板1的下板面之外的外露部用锤子敲掉,切口用于方便将吊杆敲断,保证下板面平整利于后续施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悬吊件包括第一卡挡块301、第一内螺纹管302、第一外螺纹杆303以及第一螺帽304;

所述第一卡挡块301卡在所述缝隙101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02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卡挡块301密封焊接,且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02设置于所述缝隙101中,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02的下端面与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的开口面齐平;

所述第一外螺纹杆303穿透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且所述第一外螺纹杆303通过螺纹连接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内螺纹管302中,且第一螺帽304旋拧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杆303的露出在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之下的部分上以用于将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套设在所述第一外螺纹杆303的下部上封堵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

本实施例中,先吊装安装第一块叠合板再吊装安装第二块叠合板,在第二块叠合板落吊之前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就预先把包括第一卡挡块301、第一内螺纹管302以及第一外螺纹杆303的组装一体件放置在第一块叠合板与第二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然后再落吊第二块叠合板;

然后下一层楼面上的安装工人爬梯登高将板缝浇筑模板5安装在第一外螺纹杆303的下部上封堵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

然后现浇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完成后下一层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再爬梯登高将板缝浇筑模板5拆卸下来,以重复利用,然后将第一外螺纹杆303旋拧拆卸下来,然后用砂浆将第一内螺纹管302的外露下管口封死,保证下板面平整利于后续施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悬吊件包括第二卡挡块401、第二内螺纹管402以及第二外螺纹杆403;

所述第二外螺纹杆403穿透所述第二卡挡块401,且所述第二卡挡块401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螺纹杆403上,所述第二卡挡块401位于所述缝隙101之外且搭接在所述缝隙101的上缝口处;

所述第二内螺纹管402设置于所述缝隙101中,且所述第二内螺纹管402通过螺纹连接套设于所述第二外螺纹杆403上,所述第二内螺纹管402的上端面与所述缝隙101的上缝口的开口面齐平,所述第二内螺纹管402的下端面与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的开口面齐平;

所述第二外螺纹杆403穿透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所述板缝浇筑模板5通过螺纹连接套设在所述第二外螺纹杆403的下部上以用于封堵所述缝隙101的下缝口;

本实施例中,先把第二内螺纹管402、第二外螺纹杆403以及板缝浇筑模板5按照图3组装好;

然后先吊装安装第一块叠合板再吊装安装第二块叠合板,在第二块叠合板落吊之前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就预先把包括第二内螺纹管402、第二外螺纹杆403以及板缝浇筑模板5的组装一体件放置在第一块叠合板与第二块叠合板之间的缝隙中,然后再落吊第二块叠合板;

然后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将第二卡挡块401按照图3旋拧在第二外螺纹杆403上;

然后现浇混凝土;

现浇混凝土完成后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将第二卡挡块401以及第二外螺纹杆403旋拧拆卸下来,原本螺纹连接在第二外螺纹杆403上的板缝浇筑模板5靠着第二外螺纹杆403的反转旋拧从第二外螺纹杆403上自动脱落,落在下一层楼面上,以重复利用;

然后用砂浆将第二内螺纹管402的上下两个外露管口封死,保证楼板的上下两板面平整利于后续施工;

本实施例如此设计,使得只需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这一组工人进行操作,无需再在下一层楼面上安排安装工人,不再需要下一层楼面上的安装工人这一组工人,无需下一层楼面上的安装工人爬梯登高,从而由原来的上下两组工人协同配合操作变成只由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这一组工人进行操作,安装、浇筑以及拆卸均由吊装楼面上的安装工人这一组工人进行操作,省时、省力、省成本等等。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方法和装置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