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公交场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5399发布日期:2018-10-09 19:34阅读:1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下公交场停车库。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人口和私家车数量激增,导致了城市交通道路越来越拥堵,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然而要解决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城市上下班的高峰期时,能够有大量的公交车快速发车来分散人流,而目前公交总站占地面积大,且一般建在较偏远的郊区,对于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市区,发车效率较低,非常不便;且在交通低峰期及晚上收车时间,所有车辆回收总站后,则需要占用非常大的面积。而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很难有满足这样面积要求的土地。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设地下公交场站,公交停车于地下,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发车收车效率,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公交场停车库,该停车库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将公交车停于地下,并设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发车收车效率,节省资源,这种停车库的建设模式在未来的交通建设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公交场停车库,包括设置在地上的多个升降台和设置在地下的多层停车库,每层停车库在与升降台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能够容纳升降台的多个通孔;所述停车库的四面墙体采用沉井下沉形成,沉井包括刃脚块和多个标准块,刃脚块设置在沉井的最底部,在刃脚块的顶部竖直向上依次设有多个标准块,最底层停车库的底部浇筑混凝土。

进一步的,所述沉井的侧壁包括预制外壁、预制内壁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两排水平缝分布筋,该水平缝分布筋分别与其相邻的预制外壁和预制内壁采用水平缝连接筋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沉井的侧壁还包括多根拉结筋,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各设有一钩部,其一端内嵌固定在预制外壁内,其另一端内嵌固定在预制内壁内,两个钩部之间的拉结筋分别与两排水平缝分布筋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台为两个,在两个升降台之间设有多个洗车间和修理间。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的两层停车库之间设有检修通道、检修楼梯或检修人孔。

进一步的,所述停车库的每个停车位上皆设有充电桩。

进一步的,所述停车库的每个停车位的四个角皆设有混凝土支撑柱。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的停车库的横截面形状为方形或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地下公交场停车库还设有自动存取管理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存取管理系统与城市动态交通信息系统连接,共享实时数据,实现停发车信息联网调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市区内建设地下公交场停车库,通过升降台对停车库中的公交车进行快速存取,可提高发车和收车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库占地面积小,且在停车库上面设有洗车间、修理间等,可节省资源,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2)在停车库上面还可以建造城市景观、交通用地或办公用地等,可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3)地下停车库的四面墙体采用沉井下沉而成,沉井内侧壁相互拉结固定,最底层停车库的底部采用多层混凝土浇筑等方式,可极大提高整体的安全性;

(4)停车库设有自动存取管理系统,可实现公交车的自动存取,并将其与城市动态交通信息系统连接,共享实时数据,实现停发车信息联网调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库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库在地面上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库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库中沉井侧壁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库中沉井侧壁的竖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库中沉井侧壁的拼装剖面示意图;

其中:1.升降台;2.地下停车库;21.停车位;3.刃脚块;4.标准块;5.预制外壁;6.预制内壁;7.水平缝分布筋;8.水平缝连接筋;9.拉结筋;91.钩部;10.洗车间;11.修理间;12.检修通道或检修楼梯;13.混凝土支撑柱;14.混凝土叠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地下公交场停车库,包括设置在地上的多个升降台1和设置在地下的多层停车库2,升降台1通过提升机拉动上升和下降,每层停车库2在与升降台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能够容纳升降台1的多个通孔,其中升降台1的数量和停车库2的层数可根据具体需求来定,每层停车库2的面积可依实际需求或需要停放多少量公交车而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以两个升降平台1,地下三层停车库2,每层可停放23辆公交车为例;每层停车库2设有两排横向的停车位21,把升降平台设置在两排横向的停车位21之间,提升机可设置在地下或地下停车库2的任意一层。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地下公交场停车库2的四面墙体采用沉井下沉形成,沉井包括刃脚块3和多个标准块4,刃脚块3设置在沉井的最底部,在刃脚块3的顶部竖直向上依次设有多个标准块4,最底层停车库2的底部浇筑混凝土,可保证最底层停车库底部的稳固,如图4和图5所示。

如图6所示,为增加地下停车库2墙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上述沉井的侧壁包括预制外壁5、预制内壁6和设置在两者之间的两排水平缝分布筋7,该水平缝分布筋7分别与其相邻的预制外壁5和预制内壁6采用水平缝连接筋8连接固定;此外,上述沉井的侧壁还包括多根拉结筋9,在拉结筋9的两端各设有一钩部91,其一端内嵌固定在预制外壁5内,其另一端内嵌固定在预制内壁6内,两个钩部91之间的拉结筋9分别与两排水平缝分布筋7连接固定,此种方式可进一步增强地下停车库墙体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以具有两个升降台的停车库为例,在两个升降台1之间设有多个洗车间10和修理间11(如图2所示),当放置在停车库中的公交车需要清洗和修理时,可通过升降台1将其取出来,在升降台1附近的洗车间10和修理间11进行清洗和修理,而无需特意开去较远地方的洗车店和修理店进行清洗和维修,可节省资源。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相邻的两层停车库2之间设有检修通道、检修楼梯12或检修人孔,可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检修,提供多重选择性。

为了增加停车库2使用的便利性,在停车库的每个停车位上皆设有充电桩,当需要对公交车进行充电时,可即时进行充电,节省时间。

为了增加地下停车库2的安全性,在停车库的每个停车位21的四个角皆设有混凝土支撑柱13。

在本实用新型中,地下停车库2的横截面形状可为方形或圆形,也可为多边形或菱形等,根据具体需求而定;当其为方形时,可为矩形或正方形。

在本实用新型中,地下公交场停车库还设有自动存取管理系统,可实现公交车的自动存取。在此基础上,还可结合设置搬运系统和定位系统,以实现公交车的自动定位、搬运、自动存取等一体化智能管理。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将自动存取管理系统与城市动态交通信息系统连接,共享实时数据,实现停发车信息联网调控,方便查询与调控。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横置式平面移动类停车形式,即在出口和入口设置两个升降台1来对公交车进行存取,升降台1的方向与横向停车位的方向相同,采用该停车形式,可使得停车库能够停放更多的公交车。

在本实用新型中,停车位可采用预制框架的形式建造,将预制好的混凝土支撑柱13、梁及预制的混凝土叠合板14现场吊装,最后回填地面进行地面层结构设计,可保证地下结构安全以及地表交通使用功能不受影响,还可显著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