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卸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22949发布日期:2018-11-23 18:3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卸料平台。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当主体结构搭建完毕后,每个楼层均有拆卸的模板、架管等材料,其中,需要将部分材料运输至地面,由于塔吊并不能直接伸入到建筑内,因此一般情况下,均是在建筑上设置外伸的卸料平台。

卸料平台置于建筑之外,将需要运输的材料集中设置在其上,之后通过塔吊对所需输送的材料进行集中处理,这种方式省时省力,且卸料较高;但是目前需要人工将建筑材料运输至卸料平台上,才可以通过塔吊将卸料平台上的物料运输至地面,而人工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才能够将建筑材料运输至卸料平台,这种工作方式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施工时间、作业效率高的建筑施工卸料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建筑施工卸料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装载平台、牵拉油缸和两根主梁轨道,两根主梁轨道前后并排设置且每根主梁轨道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两根主梁轨道的左侧部伸入到建筑内,两根主梁轨道的左端部均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建筑上,主梁轨道均为工字钢,装载平台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两个滚轮,装载平台通过滚轮滚动连接在两根主梁轨道上,牵拉油缸固定在建筑内且位于装载平台的左侧,牵拉油缸的活塞杆向左水平连接在装载平台的左侧。

装载平台的四周设有防护栏网。

两根主梁轨道的右侧部之间固定有若干连接槽钢,若干连接槽钢均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主梁轨道的右侧部与位于装载平台上方的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牵拉钢绳,牵拉钢绳的两端分别通过吊环螺栓连接在主梁轨道右侧部和建筑墙体上,主梁轨道的右侧部与位于装载平台下方的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斜梁撑杆,斜梁撑杆的一端铰接在主梁轨道右侧底部,斜梁撑杆的另一端铰接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建筑墙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建筑内的物料输送至地面时,首先启动牵拉油缸将装载平台移动至建筑内,然后施工人员将建筑物料装入装载平台内,装载完毕后启动牵拉油缸,牵拉油缸的活塞杆向外推动装载平台,装载平台的滚轮沿两根主梁轨道滚动,从而装载平台被推至建筑外侧,然后将建筑材料挂在塔吊的吊钩上,即可通过塔吊将建筑材料输送至地面;另外也可以使用塔吊将地面上的建筑材料输送至建筑内,其具体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在装载平台的四周加设防护栏网,用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主梁轨道的右侧部与位于装载平台上方的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牵拉钢绳,主梁轨道的右侧部与位于装载平台下方的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斜梁撑杆,牵拉钢丝以及斜梁撑杆用于加固主梁轨道的安装,增强整体的安装强度,另外斜梁撑杆铰接在主梁轨道上,这样便于折叠存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通过牵拉油缸驱动装载平台移动,减少人工装载的劳动强度,作业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施工卸料平台,包括装载平台1、牵拉油缸2和两根主梁轨道3,两根主梁轨道3前后并排设置且每根主梁轨道3均沿左右水平方向设置,两根主梁轨道3的左侧部伸入到建筑4内,两根主梁轨道3的左端部均通过U型螺栓5固定在建筑4上,主梁轨道3均为工字钢,装载平台1的前侧和后侧均设有两个滚轮,装载平台1通过滚轮滚动连接在两根主梁轨道3上,牵拉油缸2固定在建筑4内且位于装载平台1的左侧,牵拉油缸2的活塞杆向左水平连接在装载平台1的左侧。

装载平台1的四周设有防护栏网6。

两根主梁轨道3的右侧部之间固定有若干连接槽钢,若干连接槽钢均沿前后水平方向设置。

主梁轨道3的右侧部与位于装载平台1上方的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牵拉钢绳7,牵拉钢绳7的两端分别通过吊环螺栓9连接在主梁轨道3右侧部和建筑墙体上,主梁轨道3的右侧部与位于装载平台1下方的建筑墙体之间连接有若干根斜梁撑杆8,斜梁撑杆8的一端铰接在主梁轨道3右侧底部,斜梁撑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安装板10,安装板10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建筑墙体上。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将建筑4内的物料输送至地面时,首先启动牵拉油缸2将装载平台1移动至建筑4内,然后施工人员将建筑物料装入装载平台1内,装载完毕后启动牵拉油缸2,牵拉油缸2的活塞杆向外推动装载平台1,装载平台1的滚轮沿两根主梁轨道3滚动,从而装载平台1被推至建筑4外侧,然后将建筑材料挂在塔吊的吊钩上,即可通过塔吊将建筑材料输送至地面;另外也可以使用塔吊将地面上的建筑材料输送至建筑4内,其具体工作过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