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3397发布日期:2018-11-09 22:0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膜支撑体,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



背景技术:

传统小型陶瓷膜支撑体生产行业采用人工作业,自动化程度不高,整体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偏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混料机、捏合机、练泥机、挤出机、干燥房、窑、自动真空上料机、粉料提升机、液体加料罐、泥料传送带、陈腐车、柱状泥料传送带和窑车,所述混料机的进料端与所述自动真空上料机连接,所述混料机的出料端通过所述粉料提升机与所述捏合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捏合机的液体输入口与所述液体加料罐连接,所述捏合机的出料端通过所述泥料传送带与所述练泥机的进料端连接,所述练泥机的出料端与所述陈腐车相配合,所述挤出机的进料端与所述柱状泥料传送带连接,所述柱状泥料传送带的进料端与所述陈腐车相配合,所述挤出机的出料端与所述窑车相配合,所述干燥房、窑的进料端分别与所述窑车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窑为梭式窑、辊道窑、隧道窑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料机包括料筒、上机架、下机架、转动机构、摆动机构和电气装置,其中,所述料筒的进料端与所述自动真空上料机连接,所述料筒的出料端与所述粉料提升机连接,所述摆动机构和电气装置设置在所述下机架上,所述上机架与所述下机架活动连接,所述上机架与所述摆动机构连接,所述转动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机架上,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料筒连接,所述电气装置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摆动机构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捏合机包括混捏部分、机座部分、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和电控系统,其中,所述电控系统分别与所述液压系统、传动系统电连接,所述混捏部分、液压系统、传动系统、电控系统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部分上,所述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分别与所述混捏部分连接,所述混捏部分的进料端与所述粉料提升机连接,所述混捏部分的液体输入口与所述液体加料罐连接,所述混捏部分的出料端与所述泥料传送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练泥机包括练泥加料混合部分、练泥挤泥出料部分、练泥机头、练泥动力传动装置、练泥传动带和练泥机切刀装置,其中,所述练泥动力传动装置与所述练泥加料混合部分连接,所述练泥加料混合部分的进料端与所述练泥传送带连接,所述练泥加料混合部分的出料端通过所述练泥挤泥出料部分与所述练泥机头的进料端连接,所述练泥机头的出料端与所述练泥传动带对接,所述练泥机切刀装置悬于所述练泥传动带之上,所述练泥传动带与所述陈腐车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挤出机包括挤出加料混合部分、挤出挤泥出料部分、抽真空系统、挤出机头、挤出机嘴、挤出动力传动装置、挤出传动带和陶瓷膜坯体切刀装置,其中,所述挤出动力传动装置与所述挤出加料混合部分连接,所述挤出加料混合部分的进料端与所述柱状泥料传送带连接,所述挤出加料混合部分的出料端通过挤出挤泥出料部分与所述抽真空系统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抽真空系统的出料端与所述挤出机头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挤出机头与所述挤出机嘴连接,所述挤出机嘴与所述挤出传动带相对接,所述陶瓷膜坯体切刀装置悬于所述挤出传动带之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干燥房包括容纳窑车的室内烘干房和与所述室内烘干房连通的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排湿器和干燥电控系统,其中,所述干燥电控系统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排湿器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窑包括容纳窑车的生产系统、传热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传热系统电连接,所述传热系统与所述生产系统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中空平板陶瓷支撑体从混料、捏合、练泥、陈腐、挤出以及干燥、烧成的自动化,提高了自动化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混料机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捏合机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练泥机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挤出机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干燥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的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混料机1、捏合机2、练泥机3、挤出机4、干燥房5、窑6、自动真空上料机101、粉料提升机102、液体加料罐103、泥料传送带104、陈腐车105、柱状泥料传送带106和窑车107,所述混料机1的进料端与所述自动真空上料机101连接,所述混料机1的出料端通过所述粉料提升机102与所述捏合机2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捏合机2的液体输入口与所述液体加料罐103连接,所述捏合机2的出料端通过所述泥料传送带104与所述练泥机3的进料端连接,所述练泥机3的出料端与所述陈腐车105相配合,所述挤出机4的进料端与所述柱状泥料传送带106连接,所述柱状泥料传送带106的进料端与所述陈腐车105相配合,所述挤出机4的出料端与所述窑车107相配合,所述干燥房5、窑6的进料端分别与所述窑车107相配合。

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窑6为梭式窑、辊道窑、隧道窑中的任意一种。

如图2所示,所述混料机包括料筒11、上机架12、下机架13、转动机构14、摆动机构15和电气装置16,其中,所述料筒11的进料端与所述自动真空上料机101连接,所述料筒11的出料端与所述粉料提升机102连接,所述摆动机构15和电气装置16设置在所述下机架13上,所述上机架12与所述下机架13活动连接,所述上机架12与所述摆动机构15连接,所述转动机构14设置在所述上机架13上,所述转动机构14与所述料筒11连接,所述电气装置16分别与所述转动机构14、摆动机构15电连接;所述混料机1配合自动真空上料机101及接口,上料方便,减少粉尘污染;转动机构14位于上机架12内,传动采用摆线针轮减速机,摆动机构15位于下机架13内,传动采用摆线针轮减速机或蜗轮减速机,工作时,在转动机构14和摆动机构15的双重作用下,装料的料筒11作转动的同时,又有摆动运动,从而使筒内的物料得以充分混合,料筒11设有卸料口,可接粉料提升机进入下一道工序,所述混料机需要操作工1名,负责配料、物料的投放。

如图3所示,所述捏合机2包括混捏部分21、机座部分22、液压系统23、传动系统24和电控系统25,其中,所述电控系统25分别与所述液压系统23、传动系统24电连接,所述混捏部分21、液压系统23、传动系统24、电控系统25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座部分22上,所述液压系统23、传动系统24分别与所述混捏部分21连接,所述混捏部分21的进料端与所述粉料提升机102连接,所述混捏部分21的液体输入口与所述液体加料罐103连接,所述混捏部分21的出料端与所述泥料传送带104连接;所述捏合机2可接粉料提升机102自动进料,配合两组液体加料罐103,完成液体结合剂和水的分次进料;混捏部位21由一对互相配合的Σ桨叶同时旋转产生强烈剪切力,可使得半干状物料得以均匀混合;液压系统23由液压站操纵大油缸,完成启闭、翻缸、启盖等功能,细节参数可定制,操作方便、可靠;传动系统24由电动机、减速机和齿轮组成;采用液压翻缸出料方式,将物料转移至泥料传送带设备进入下一道工序。

如图4所示,所述练泥机3包括练泥加料混合部分31、练泥挤泥出料部分32、练泥机头33、练泥动力传动装置34、练泥传动带35和练泥机切刀装置36,其中,所述练泥动力传动装置34与所述练泥加料混合部分31连接,所述练泥加料混合部分31的进料端与所述练泥传送带104连接,所述练泥加料混合部分31的出料端通过所述练泥挤泥出料部分32与所述练泥机头33的进料端连接,所述练泥机头33的出料端与所述练泥传动带35对接,所述练泥机切刀装置36悬于所述练泥传动带35之上,所述练泥传动带35与所述陈腐车105相配合;电机通过练泥动力传动装置34带动上下轴转动,泥料从加料口进入,经破碎、混揉、捏练输送,由练泥机头33挤出成柱状泥段,泥段经练泥机切刀装置36切割后在练泥传动带35的作用下可以落入到陈腐车105,可根据料性决定重新练泥,或进行陈腐;陈腐时间为24h或更长,之后可进入到下一工序。

如图5所示,所述挤出机4包括挤出加料混合部分41、挤出挤泥出料部分42、抽真空系统43、挤出机头44、挤出机嘴45、挤出动力传动装置46、挤出传动带47和陶瓷膜坯体切刀装置48,其中,所述挤出动力传动装置46与所述挤出加料混合部分41连接,所述挤出加料混合部分41的进料端与所述柱状泥料传送带106连接,所述挤出加料混合部分41的出料端通过挤出挤泥出料部分42与所述抽真空系统43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抽真空系统43的出料端与所述挤出机头44的进料端连接,所述挤出机头44与所述挤出机嘴45连接,所述挤出机嘴45与所述挤出传动带47相对接,所述陶瓷膜坯体切刀装置48悬于所述挤出传动带47之上,所述挤出传动带47与所述窑车107相配合;电机通过挤出动力传动装置46带动上下轴转动,上一工序的泥料由人工码放在柱状泥料传送带106上,泥料从加料口进入,经挤出加料混合部分41破碎、混揉、捏练输送,再经挤出挤泥出料部分42的挤压,通过筛板被挤成细小的条状进入抽真空系统43的真空室,抽真空系统43的真空室内泥料中的空气被抽走,经挤出机头44的进一步挤压揉练,由挤出机嘴45挤出,切断后即成为恒截面形状、大小、强度和致密度一定的陶瓷膜坯体;陶瓷膜坯体由工人依次码放在窑车107上,可叠至5层以增大装窑密度,进入下一道工序;所述挤出机4需要操作工2名,负责泥料、挤出后坯体的码放。

如图6所示,所述干燥房5包括容纳窑车107的室内烘干房56和与所述室内烘干房56连通的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包括蒸发器51、压缩机52、冷凝器53、排湿器54和干燥电控系统55,其中,所述干燥电控系统55分别与所述蒸发器51、压缩机52、冷凝器53、排湿器54电连接;通过让陶瓷膜坯体不断完成蒸发,吸取室外环境中的热量,通过压缩、冷凝,在室内烘干房56中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将外部低温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室内烘干房56中,冷媒在压缩机52的作用下在系统内循环流动;它在压缩机52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室内烘干房56采用封闭设计,PLC控制,可根据烘干工艺要求,配置不同的烘干温度和时间;通过回收室内烘干房56排放温湿空气中的热量,高效节能,无热污染;陶瓷膜干燥后随窑车107整体进入下一道工序。

如图7所示,所述窑6包括容纳窑车107的生产系统61、传热系统62和控制系统63,所述控制系统63与所述传热系统62电连接,所述传热系统62与所述生产系统61相连通;采用天然气炉,具有环保、高能效的特点;采用高速调温烧嘴,保证陶瓷膜烧成质量的同时提高传热速率,实现制品的快速烧成;采用PLC控制,实现全自动化操作。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所述混料机1、捏合机2、练泥机3、挤出机4、干燥房5以及窑6(梭式窑或辊道窑、隧道窑)分别由自动真空上料机101、粉料提升机102、液体加料罐103、泥料传送带104、陈腐车105、柱状泥料传送带106以及窑车107依次进料,并结合所述混料机1、捏合机2、练泥机3、挤出机4、干燥房5以及窑6的出料系统,形成混料、捏合、练泥、陈腐、挤出以及干燥、烧成的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生产线。所述混料机1通过自动真空上料机101将所需粉料吸入至料筒11中进行预混合,而后由卸料口出料经粉料提升机102输送至捏合机2,所述捏合机2通过液体加料罐103逐次加入液体添加剂和水,将粉料充分捏合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泥料通过泥料传送带104输送至练泥机3,所述练泥机3对物料粗练输送,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泥段,落入至陈腐车105进行陈腐处理后送至挤出机4;所述挤出机4对陈腐后泥料进行抽真空精炼、挤压成型、切割成横截面积一定、长度一定的均匀的支撑体坯体,而后经窑车107送至干燥房5后干燥、至窑6烧成,降温后即可得到所需的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其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自动真空上料机101将所需粉料吸入至混料机1的料筒11中进行预混合;

S2、通过粉料提升机102将混料机1的卸料口的出料输送至捏合机2;

S3、通过液体加料罐103向捏合机2逐次加入液体添加剂和水,通过捏合机2将粉料充分捏合处理;

S4、通过泥料传送带104将捏合机2处理后的泥料输送至练泥机3;

S5、通过练泥机3对泥料进行练泥,并切割成一定长度的泥段,将泥段落入至陈腐车105进行陈腐处理后送至挤出机4;

S6、通过挤出机4对陈腐后的泥料进行抽真空精炼、挤压成型、切割成横截面积一定、长度一定的均匀的支撑体坯体;

S7、通过窑车107将支撑体坯体送至干燥房5干燥;

S8、通过窑车107将干燥后的支撑体坯体送至窑6进行烧制,降温后得到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自动化生产线,属于高自动化生产,具有三方面的优势:

1、实现了中空平板陶瓷支撑体从混料、捏合、练泥、陈腐、挤出以及干燥、烧成的自动化,人工参与量只有3个,且只需完成物料的配比和码放工作,极大的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减少人工使用量。

2、该自动生产线上所用设备均采用优化改造设备,此单条中空平板陶瓷膜支撑体生产线的生产效率较传统生产线大大提高,挤出和烧成制约着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后续可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增加挤出和烧成设备,进一步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3、该自动生产线运行稳定可靠,产品合格率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