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卸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6080发布日期:2018-11-09 21:03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卸料平台。



背景技术:

卸料平台是施工现场常搭设各种临时性的操作台和操作架,一般用于材料的周转。在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传统卸料平台为悬挑式结构,每上一层都需要拆除和重新搭设,不仅劳动强度大、 施工效率低,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十分不利于高层建筑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卸料平台,实现垂直升降,减少拆装次数,提高施工效率,结构稳固,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卸料平台,包括卸料支架,所述卸料支架包括两个横向支架和设置在横向支架之间的支撑杆,支撑杆上方设有支撑板,两个横向支架的外侧设有导向筒,导向筒内滑动安装导向杆,导向杆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第一连接梁和第二连接梁与建筑物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梁连接水平支撑平台,水平支撑平台和卸料支架之间设有液压伸缩杆,横向支架靠近建筑物的一端设有延伸至建筑物楼层水平面上的延伸架,横向支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延伸架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延伸架固定在建筑物楼层水平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卸料支架底部设有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的一端与卸料支架连接,另一端设有滑套,所述滑套滑动安装在导向杆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卸料支架上侧设有围栏。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卸料支架的外侧设有防护网支撑架,防护网支撑架上设有防护网。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横向支架和延伸架上设有导轨,导轨内连续铺设有多个滚筒轴,滚筒轴上转动安装滚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卸料平台,通过设置的液压伸缩杆实现卸料支架沿导向杆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同时满足多层楼层使用,降低拆装次数,加快施工速度,设置的延伸架加强整个卸料平台的结构强度,防止倾覆。优选的,设置的斜向支撑杆,对卸料平台边缘起到支撑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卸料平台的结构强度,具有防倾覆、防坠落的优点。横向支架和延伸架上设有导轨,导轨内连续铺设滚筒,有利于卸料小车在导轨内顺利移动,减少运输阻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横向支架和延伸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防护网支撑架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横向支架1,支撑杆2,支撑板3,导向筒4,导向杆5,第一连接梁6,第二连接梁7,水平支撑平台8,液压伸缩杆9,延伸架10,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斜向支撑杆13,滑套14,围栏15,防护网支撑架16,防护网17,导轨18,液压伸滚筒轴19,滚筒2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升降式建筑施工卸料平台,包括卸料支架,所述卸料支架包括两个横向支架1和设置在横向支架1之间的支撑杆2,支撑杆2上方设有支撑板3,两个横向支架1的外侧设有导向筒4,导向筒4内滑动安装导向杆5,导向杆5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梁6和第二连接梁7,第一连接梁6和第二连接梁7与建筑物通过穿墙螺钉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梁7连接水平支撑平台8,水平支撑平台8和卸料支架之间设有液压伸缩杆9,横向支架1靠近建筑物的一端设有延伸至建筑物楼层水平面上的延伸架10,横向支架1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11,延伸架10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12,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通过螺栓连接,延伸架10固定在建筑物楼层水平面上。

该卸料平台通过第一连接梁6和第二连接梁7与建筑物固定,并且通过延伸架10与建筑物楼层水平面固定,保证整个平台的稳固性。设置的导向筒4和导向杆5,保证卸料支架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晃动,保证垂直升降,同时,导向杆5对导向筒4的限位,对卸料支架起到支撑作用。

所述卸料支架底部设有斜向支撑杆13,斜向支撑杆13的一端与卸料支架连接,另一端设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滑动安装在导向杆5上。斜向支撑杆13一方面对卸料支架起到支撑作用,防止卸料支架倾覆,同时,不影响卸料支架的升降。

所述卸料支架上侧设有围栏15。围栏15可以防止物料坠落。

如图4所示,所述卸料支架的外侧设有防护网支撑架16,防护网支撑架16上设有防护网17。防护网支撑架16防止卸料平台上的物料散落至下方施工层,避免了因为工料落下而砸伤下方其 他工作人员的危险。

如图3所示,所述横向支架1和延伸架10上设有导轨18,导轨18内连续铺设有多个滚筒轴19,滚筒轴19上转动安装滚筒20。

具体使用时,卸料小车通过导轨18进行卸料平台预楼层之间的物料转运,滚筒20沿滚筒轴19转动,减少卸料小车的运输阻力。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