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95570发布日期:2018-11-20 18:4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



背景技术:

气瓶在充装时由于气瓶老化或者操作不当等原因有可能会产生气瓶爆炸,针对上述问题,传统的方法是设置防爆墙隔离人与充装中的气瓶,充装软管是穿过防爆墙与气瓶连接,充装结束后,工人在防爆墙后关闭汇流管上的阀门。该方法仅适用于单排排列的充装方式,而单排排列的充装方式效率较低,目前很多公司都采用散装格替代传统的单排排列的充装方式以提高效率。但是,散装格充装方式有一个很大的实际问题,就是没有将高压的气瓶与人体隔离,尤其是当工人在充装过程中进行充装质量检查、关闭格子内的气瓶瓶阀及格子上方汇流管阀门等动作时,人体与高压气瓶之间是没有足够的隔离物的。

此外,根据气瓶气体的充装技术规范,在达到充装压力之前,工人需要对气瓶进行2次检查,以便发现异常情况时做好紧急处置,这就使得工人在处置时也身处危险之中。当充装完成,气源已切换到另一组备充的气瓶时,工人还需要关闭已充装完的气瓶的瓶阀,这个时候也是爆炸危险性最高的时段。

所以,只有将人体与高压气瓶之间进行彻底的物理分隔,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人身安全。而且,要尽可能减少工人与高压气瓶之间无物理分隔的时间,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爆炸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目前,对于散装格气瓶的充装尚没有相应的设备将工人与气瓶进行有效、安全的物理分隔。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散装格气瓶的充装方式提供物理分隔的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包括底座和室体,所述室体撬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室体呈长方体,所述室体包括背墙、侧墙、防爆网和防爆门;所述背墙的数量为两面,所述防爆门的数量为一道,所述侧墙的数量为四面,所述防爆网的数量为两张;两面所述背墙与所述防爆门均沿所述室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面所述背墙都与所述防爆门相对设置,四面所述侧墙均位于所述背墙与所述防爆门之间,四面所述侧墙沿所述室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四面所述侧墙与所述防爆门均垂直设置,其中两面所述侧墙与其中一面背墙围成一个气体充装间,另外两面所述侧墙与另外一面背墙围成另一个气体充装间;两个所述气体充装间之间间隔有操作区,所述操作区的数量为一个,两张防爆网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气体充装间的顶部;所述防爆门具有滑轨和门体,所述门体活动设置在滑轨上,所述门体的宽度大于每个气体充装间的宽度,所述侧墙上开设有窗口,各所述侧墙上均活动设置有防爆窗,所述防爆窗以活动覆盖所述窗口的方式进行设置。

各所述侧墙上还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通孔。

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所述防爆窗升降的滑轮组。

所述滑轮组包括绳索组、若干个定滑轮和若干个动滑轮。

所述绳索组上还设置有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的重量之和小于对应的所述防爆窗的重量。

各所述侧墙和各所述背墙均为防爆板材质的侧墙和背墙。

各所述防爆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

所述绳索组包括第一绳索组和第二绳索组,所述第一绳索绕设在所述动滑轮和其中几个所述定滑轮上,所述第二绳索绕设在另外几个定滑轮上,所述第一配重块和所述第二配重块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绳索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配合散装格充气方式,为其提供安全的、有效的物理分隔,侧墙上活动设有防爆窗,当充装准备工作完成后,可操作防爆窗关闭窗口,只有在工人需要检查气瓶充装状态时,才打开防爆窗观察充装状态;此外,一个所述室体内设置两个气体充装间,两个所述气体充装间共用一个防爆门的设计方便工人进行轮流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爆窗未遮挡窗口时的侧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爆窗遮挡窗口时的侧墙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背墙、2.侧墙、21.窗口、22.防爆窗、24.滚轮、25.通孔、3.防爆网、4.防爆门、41滑轨、42门体、5.第一配重块、6.第二配重块、7.第一定滑轮、8.第二定滑轮、9.第三定滑轮、10.第四定滑轮、11.第一动滑轮、12.钩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撬装气体充装防爆室,包括底座(图中未示出)和室体,所述室体撬装于底座上,此处的撬装的是公知技术中将一组设备固定在一个角钢或工字钢制成的底座上的安装方式。室体上设置有充装装置,所述充装装置包括阀门和充装软管,阀门和充装软管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与常规的气体充装防爆室相似,此处不再详述。

所述室体呈长方体,所述室体包括背墙1、侧墙2、防爆网3和防爆门4。背墙1的数量为两面,防爆门4的数量为一道,侧墙2的数量为四面,防爆网3的数量为两张。背墙1与防爆门4均沿所述室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两面背墙1都与防爆门4相对设置,四面侧墙2均位于背墙1与防爆门4之间,四面侧墙2沿所述室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四面侧墙2均与防爆门4相垂直。其中两面侧墙2与其中一面背墙1围成一个气体充装间,另外两面侧墙2与另外一面背墙1围成另一个气体充装间,两个所述气体充装间之间间隔有操作区,两张防爆网3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气体充装间的顶部。防爆门4具有滑轨41和门体42,门体42活动设置在滑轨41上,防爆门4的宽度略大于每个气体充装间的宽度。

侧墙2和背墙1均为防爆板材质对应制成的侧墙2和背墙1。防爆窗22也采用防爆材料制成。

侧墙2内设置有夹层,侧墙2上开设有窗口21,侧墙2上活动设置有防爆窗22。具体的,防爆窗22活动设置在所述夹层内,防爆窗22以活动覆盖窗口21的方式进行设置,防爆窗2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24,滚轮24可用于减少防爆窗22上下运动时的阻力,侧墙2上还开设有若干个通孔25,所述充装软管穿设于若干个上述通孔25中。

作为一个较佳的方案,侧墙2以及防爆窗2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防爆窗22升降的滑轮组。所述滑轮组包括绳索组、若干个定滑轮和若干个动滑轮,所述绳索组绕设于所述定滑轮以及所述动滑轮上,所述绳索组上还设置有第一配重块5和第二配重块6,所述第一配重块5和所述第二配重块6的重量之和小于防爆窗22的重量。

具体的,所述定滑轮包括两个第一定滑轮7、两个第二定滑轮8、一个第三定滑轮9和一个第四定滑轮10,所述动滑轮包括第一动滑轮11,两个第一定滑轮7设置在防爆窗22的同一高度位置上、两个第二定滑轮8设置在侧墙2靠近其顶部的同一高度位置上,第三定滑轮9设置在侧墙2的下部,第四定滑轮10设置在侧墙2的顶部,第四定滑轮10所在的位置略低于第二定滑轮8所在的位置,第一动滑轮11活动设置在第三定滑轮9和第二定滑轮8之间。

所述绳索组包括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所述第一绳索绕设在所述动滑轮和其中几个所述定滑轮上,所述第二绳索绕设在另外几个定滑轮上,第一配重块5和第二配重块6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绳索上,较佳的,所述第一绳索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侧墙2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一绳索由一端起依次绕设在两个第一定滑轮7、两个第二定滑轮8以及第一动滑轮11上,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二定滑轮8的下方。第一配重块5挂载在第一动滑轮11的下方,第一配重块5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所述第二绳索依次绕设在第三定滑轮9和第四定滑轮10后连接第二配重块6,第二配重块6的底部设置有钩子12。

所述第一绳索通过两个第一定滑轮7可对防爆窗22进行升降操作,两个第二定滑轮8用于改变所述第一绳索上的拉力方向,第三定滑轮9以及第四定滑轮10均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绳索的拉力方向,第一动滑轮11可节省一定的拉力,在拉动防爆窗22更轻便、省力。

第一配重块5和第二配重块6的重量之和小于对应的防爆窗22的重量,上述滑轮组中的绳索组在不受外力时,防爆窗22位于窗口的下方,当施加拉力拉动钩子12时,作用在所述第二绳索上的拉力经上述滑轮组作用后可以与第一配重块5和第二配重块6同时作用于防爆窗22上,进而拉动防爆窗22上升并遮挡住窗口21,再将钩子12固定在防爆墙上就可实现防爆窗22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工厂制作成型,到充装现场后再进行组装以及充装装置的安装,侧墙2上带有升降式的防爆窗22,充装装置的充装软管则穿过侧墙2上的通孔25垂落在充装室内以便与气瓶连接。当充装软管与气瓶连接完成后,立即关闭防爆窗22,只有在工人需要检查气瓶充装状态时才降下防爆窗22,通过窗口21观察充装状态。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绳索组上的第一配重5块以及第二配重块6可以减少拉动防爆窗22所需要的拉力。此外,一个所述室体内设置两个气体充装间,两个所述气体充装间共用一个防爆门4的设计方便工人进行轮流操作,例如在进行其中一个气体充装间的气瓶充装时,门体42位于正在充装的该气体充装间的门口,工人此时可对另一个气体充装间的气瓶进行充装的准备工作。当其中一个气体充装室的充装作业完成时,工人关闭设置在该气体充装间外的相应阀门,推动门体42至另一个气体充装室的门口,另一个气体充装室内进行相应的充装,然后搬出已充装完毕的气瓶。

上述实施例和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