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对接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52415发布日期:2018-12-21 20:1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防尘对接壁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防尘对接壁,属于采用土木工程技术进行现场施工或安装的专门用途建筑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Gas Insulatedmetal-enclosed Switchgear)是采用六氟化硫(SF6)气体而不采用处于大气压下的空气作为绝缘介质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与传统设备相比,GIS使用了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优异的六氟化硫(SF6)气体作为绝缘和灭弧介质,并将高压电器与绝缘件密封于接地金属筒中,具有占地面积小、元件全部密封不受环境干扰、运行可靠性高、安装迅速、运行费用低、无电磁干扰等优点。

然而,作为一种典型的户外连续性设备安装工况,GIS安装涉及的设备单元多,安装周期长,安装过程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

一般情况下GIS设备安装应在环境温度-10℃至40℃之间,无风沙、无雨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的条件下进行,洁净度应在百万级以上。220千伏及以上户外GIS安装时,一般应搭设防尘棚,对温度、湿度、洁净度进行实时监测;特高压户外GIS设备安装一般应采用自行装配式车间,对温度、湿度、洁净度进行实时控制(车间内温度控制在10-25℃,湿度小于70%,洁净度在百万级以上),实现工厂化安装。

固定式防尘车间是目前最常见的防尘室形式。固定式防尘车间,虽然在防尘性能和稳定性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安装与拆除时间需要花费时间长,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对于GIS设备安装工程而言,固定式防尘车间不能满足工程工期与效益的要求;相较于固定式防尘车间,移动式防尘车间可灵活调整,搭建与拆除用时较短,更适合在GIS设备安装工程中使用。但移动式防尘车间需要同时实现结构可移动与防尘效果,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技术难题,并非所有的移动车间都能够满足GIS设备安装工程的需求。

GIS无尘安装气膜车间是另一种常见的防尘车间,其使用气膜作为结构主体,内部设施简单,但整体封闭性差,结构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其防尘效果不能达到要求,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能实现预期效果。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GIS安装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实用的防尘对接壁,以避免外界环境因素对GIS安装工程的影响,保障GIS设备安装质量,同时也为确保工程工期与项目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尘对接壁,包括篷体和连接壁,连接壁安装在篷体外壁上,篷体上设置通孔,与通孔对应位置的连接壁上设置锥形管,锥形管是以通孔为内底,向外延伸形成的内大外小结构,以锥形管内径最小处为内径延伸形成的圆柱管即为出口管,通孔、出口管与锥形管形成对接通道。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连接壁底部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扣合在篷体底部,强化连接壁与篷体的安装牢度。

所述的连接壁的左右和顶部均设置有连接件,用于实现连接壁与篷体的活动连接,更优选的,所述的连接件为魔术贴或/和拉链。在使用过程中,不同GIS母线管的清洁程度不同,会有一定的污渍粘落在对接通道上,长期使用会造成干净GIS母线管表面被污染,连接件的设置,将连接壁与篷体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方便连接壁以及其上对接通道的整体更换。

所述的篷体上设置若干个穿绳扣,穿绳扣沿篷体高度方向设置,穿绳扣中安装有收拉件,该收拉件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相对固定端的移动,即实现篷体伸展程度的改变。更优选的,所述的收拉件包括定位珠和绳体,定位珠位于绳体末端,并卡扣在最底端的穿绳扣下方形成固定端,绳体穿过最顶端的穿绳扣,作为活动端使用。在GIS母线管安装使用过程中,不同规格的GIS母线管对尺寸、安装高度的要求不同,借助于穿绳扣与收拉件的配合,实现高度的微调,简单方便。

所述的篷体为厚度为0.5-1mm的PC膜。本申请使用厚度在0.5~1mm的高强度PC材料作为篷体,满足GIS车间的封闭性要求,同时与传统固定式厂房使用的隔墙板相比,高强度PC材料在运输、安装、保管等方面有更多优势。调查结果显示,高强度PC材料抗拉强度较大、耐火性能极好,抗老化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能够满足后续项目对篷体材料重复利用的要求。

本申请将对接通道设置为锥形结构,并对应GIS管道横穿车间的位置,利用材料柔性,实现了管道相对可移动,同时保证车间的密封性能。在安装过程中,GIS母线管通常是由内向外伸出,为避免拉伸过程破坏密封性,将对接通道设置为两段,即锥形管和出口管,锥形管为内大外小结构,出口管为管径一致的结构(即是以锥形管最小处为内径的圆柱管),在拉伸时,GIS母线管作用在篷体以及连接壁上的作用力逐渐收紧,在拉伸过程中即实现了密封,无需二次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中对接通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中对接通道的侧面图;

图7为本申请中对接通道的正面图;

图8为本申请应用在作业房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A. GIS母线管;1. 篷体;11. 坡口;2. 连接壁;21. 加强筋;22. 连接件;23. 坡口筋;3. 对接通道;31. 锥形管;32. 出口管;4. 收拉件;41. 绳体;42. 定位珠;5. 穿绳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防尘对接壁,结合图1-图4,包括篷体1和连接壁2,连接壁2安装在篷体1外壁上,篷体1上设置通孔(图中未标注),与通孔对应位置的连接壁2上设置有锥形管31,锥形管31末端设置出口管32,锥形管31的内径内(即通孔位置)大外小,以锥形管31内径最小处为内径继续延伸形成的圆柱管即为出口管32,通孔、出口管32与锥形管31形成对接通道3。

本申请将对接通道3设置为锥形结构,并对应GIS母线管A横穿车间的位置,利用材料柔性,实现了管道相对可移动,同时保证车间的密封性能。在安装过程中,结合图8,GIS母线管A通常是由内向外伸出,为避免拉伸过程破坏密封性,将对接通道3设置为两段,即锥形管31和出口管32,锥形管31为内大外小结构,出口管32为管径一致的结构(即是以锥形管31最小处为内径的圆柱管),在拉伸时,GIS母线管A作用在篷体1以及连接壁2上的作用力逐渐收紧,在拉伸过程中即实现了密封,无需二次密封。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加强筋21:结合图5-图7,连接壁2底部设置有加强筋21,该加强壁21扣合在篷体1底部,强化连接壁2与篷体1的安装牢度。在坡口11位置处对应设置坡口筋23。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连接件22:结合图5-图7,连接壁2的左右和顶部均设置有连接件22,用于实现连接壁2与篷体1的活动连接,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连接件22是由魔术贴和拉链一起构成。在使用过程中,不同GIS母线管的清洁程度不同,会有一定的污渍粘落在对接通道上,长期使用会造成干净GIS母线管表面被污染,连接件22的设置,将连接壁2与篷体1之间形成活动连接,方便连接壁2以及其上对接通道3的整体更换。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穿绳扣5和收拉件4:结合图1-图4,篷体1上设置若干个穿绳扣5,穿绳扣5沿篷体1高度方向设置,穿绳扣5中安装有收拉件4,该收拉件4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活动端,活动端相对固定端的移动,即实现篷体1伸展程度的改变。作为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如图1-4所述,收拉件4包括定位珠42和绳体41,定位珠42位于绳体41末端,并卡扣在最底端的穿绳扣5下方形成固定端,绳体41穿过最顶端的穿绳扣,作为活动端使用。在GIS母线管A安装使用过程中,不同规格的GIS母线管对尺寸、安装高度的要求不同,借助于穿绳扣5与收拉件4的配合,实现高度的微调,简单方便。

上述方案中,篷体1为厚度为0.5-1mm的PC膜。本申请使用厚度在0.5~1mm的高强度PC材料作为篷体,满足GIS车间的封闭性要求,同时与传统固定式厂房使用的隔墙板相比,高强度PC材料在运输、安装、保管等方面有更多优势。调查结果显示,高强度PC材料抗拉强度较大、耐火性能极好,抗老化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能,能够满足后续项目对篷体材料重复利用的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