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676发布日期:2019-04-20 04:0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机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



背景技术:

动力机房主要是用于固定安装柴油机或者汽油机等动力设备的储放空间,因此动力机房整体是个非常大的噪音源,当设备一起运行时,不仅周围地面会感受到震感,同时外部也会受到很大的噪音污染,传统的方式是在机房的内部布置吸音棉,来对机房内设备产生的噪声进行减弱,但现有技术:对主体移动较困难,便捷性差,并且降噪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主体移动较困难,便捷性差,并且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包括主体、房门、把手、进风口、抽风口、移动底座和高效降噪层,所述主体前端面左端与房门进行铰链连接,所述房门前端面右端设置有把手,所述主体右侧上端设置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后端设置有抽风口,所述主体底部设置有移动底座,所述主体外表面设置有高效降噪层,所述移动底座由板体、插块、透气窗、电池、控制器、充电口、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传动杆、后轮、凹槽、第一齿盘、齿轮杆、第二齿盘、第二传动杆和前轮组成,所述板体顶部四端焊接有插块,所述板体前端面中部设置有透气窗,所述板体内右端设置有电池,所述板体右侧后端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前端设置有充电口,所述板体内左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前端输出轴与主动齿轮进行插接,所述主动齿轮右侧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齿轮内中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前后两端插接有后轮,所述后轮设置于凹槽内,并且凹槽设置于板体内四端,所述第一传动杆外径中部焊接有第一齿盘,所述第一齿盘右侧厚度与齿轮杆相互啮合,所述齿轮杆右侧后端与第二齿盘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盘内径设置有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前后两端插接有前轮,并且前轮设置于凹槽内,所述插块与主体底部进行插接,所述高效降噪层由机体、芳纶纤维层、超细玻璃棉、真空橡胶板、吸湿纤维板和固定网组成,所述机体内上端设置有芳纶纤维层,所述芳纶纤维层底部与超细玻璃棉进行粘接,所述超细玻璃棉底部与真空橡胶板进行粘接,所述真空橡胶板底部与吸湿纤维板进行粘接,所述吸湿纤维板底部与固定网进行粘接,所述固定网底部与主体进行粘接,所述电池、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充电口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块呈圆柱状,并且插块高度为5cm,所述插块外径表面粘接有一层橡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透气窗长度为70cm,并且透气窗内网格尺寸为2*10平方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容量为20安,并且电池四周粘接有一层减震层。

进一步的,所述芳纶纤维层厚度为2cm,所述超细玻璃棉厚度为3cm,所述真空橡胶板厚度为7cm,所述吸湿纤维板厚度为3cm。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网厚度为2cm,并且固定网内网格尺寸为7*7平方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三相异步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芳纶纤维层采用K29型号。

进一步的,所述板体采用表面喷有防锈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通过设置移动底座于主体底部,由控制器启动内部电机开始进行工作,电机工作通过主动齿轮使得从动齿轮带动齿盘以及齿轮杆使得前轮、后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底座带动主体进行移动,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主体移动较困难,便捷性差的问题,再设置高效降噪层于主体表面,内置有芳纶纤维层、超细玻璃棉、吸湿纤维板三者拥有很高的密度,吸湿纤维板防潮性强,并且隔音降噪效果好,解决了降噪效果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底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高效降噪层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体-1、房门-2、把手-3、进风口-4、抽风口-5、移动底座-6、高效降噪层-7、板体-61、插块-62、透气窗-63、电池-64、控制器-65、充电口-66、电机-67、主动齿轮-68、从动齿轮-69、第一传动杆-610、后轮-611、凹槽-612、第一齿盘-613、齿轮杆-614、第二齿盘-615、第二传动杆-616、前轮-617、机体-71、芳纶纤维层-72、超细玻璃棉-73、真空橡胶板-74、吸湿纤维板-75、固定网-7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动力设备的高效降噪房,包括主体1、房门2、把手3、进风口4、抽风口5、移动底座6和高效降噪层7,主体1前端面左端与房门2进行铰链连接,房门2前端面右端设置有把手3,主体1右侧上端设置有进风口4,进风口4后端设置有抽风口5,主体1底部设置有移动底座 6,主体1外表面设置有高效降噪层7,移动底座6由板体61、插块62、透气窗63、电池64、控制器65、充电口66、电机67、主动齿轮68、从动齿轮69、第一传动杆610、后轮611、凹槽612、第一齿盘613、齿轮杆614、第二齿盘 615、第二传动杆616和前轮617组成,板体61顶部四端焊接有插块62,板体61前端面中部设置有透气窗63,板体61内右端设置有电池64,板体61 右侧后端设置有控制器65,控制器65前端设置有充电口66,板体61内左端设置有电机67,电机67前端输出轴与主动齿轮68进行插接,主动齿轮68右侧与从动齿轮69相互啮合,从动齿轮69内中部设置有第一传动杆610,第一传动杆610前后两端插接有后轮611,后轮611设置于凹槽612内,并且凹槽 612设置于板体61内四端,第一传动杆610外径中部焊接有第一齿盘613,第一齿盘613右侧厚度与齿轮杆614相互啮合,齿轮杆614右侧后端与第二齿盘615相互啮合,第二齿盘615内径设置有第二传动杆616,第二传动杆 616前后两端插接有前轮617,并且前轮617设置于凹槽612内,插块62与主体1底部进行插接,高效降噪层7由机体71、芳纶纤维层72、超细玻璃棉 73、真空橡胶板74、吸湿纤维板75和固定网76组成,机体71内上端设置有芳纶纤维层72,芳纶纤维层72底部与超细玻璃棉73进行粘接,超细玻璃棉 73底部与真空橡胶板74进行粘接,真空橡胶板74底部与吸湿纤维板75进行粘接,吸湿纤维板75底部与固定网76进行粘接,固定网76底部与主体1进行粘接,电池64、电机67均与控制器65电连接,控制器65与充电口66电连接。

其中,所述插块62呈圆柱状,并且插块62高度为5cm,所述插块62外径表面粘接有一层橡胶层,稳定性强,防止移动时发生晃动。

其中,所述透气窗63长度为70cm,并且透气窗63内网格尺寸为2*10平方厘米,散热强度高,能为板体61内的电机67进行高效散热。

其中,所述电池64容量为20安,并且电池64四周粘接有一层减震层,续航持久,并且防止晃动导致内部损坏。

其中,所述芳纶纤维层72厚度为2cm,所述超细玻璃棉73厚度为3cm,所述真空橡胶板74厚度为7cm,所述吸湿纤维板75厚度为3cm,厚度适中,效果更佳。

其中,所述固定网76厚度为2cm,并且固定网76内网格尺寸为7*7平方厘米,稳定性强,防止脱落。

其中,所述电机67采用三相异步电机,效率高,耐久性强。

其中,所述芳纶纤维层72采用K29型号,强度高,密度高。

其中,所述板体61采用表面喷有防锈漆,防止长期使用后发生锈化。

本专利所述的:电机67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 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芳纶纤维层72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是属于一种液态结晶性棒状分子,它具有非常好的热稳定性,抗火性,抗化学性,绝缘性,以及高强度及模数,将芳纶纤维的物性与其它纤维作一比较,可以发现,纤维是石棉的2到11倍强度;是高强度石墨的1.6倍强度;是玻璃纤维的3倍强度;是相同重量下钢纤维的5倍强度,且芳纶纤维密度非常低,几乎只有石棉密度的一半。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把手3即可打开房门2,将需要进行安装的设备放入进主体1内,然后将房门2关闭,接着将风管安装在进风口4、抽风口5上,通过设置移动底座6于主体1底部,插块62呈圆柱状,并且插块62高度为 5cm,所述插块62外径表面粘接有一层橡胶层,稳定性强,防止移动时发生晃动,底座前端面设置的透气窗63长度为70cm,并且透气窗63内网格尺寸为2*10平方厘米,散热强度高,能为板体61内的电机67进行高效散热,由控制器65启动内部电机67开始进行工作,电机67工作通过主动齿轮68使得从动齿轮69带动齿盘以及齿轮杆使得前轮617、后轮61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底座带动主体1进行移动,方便快捷,解决了现有技术对主体1移动较困难,便捷性差的问题,当内部电池64电量不足时,通过充电口66即可对电池64进行充电,电池64容量为20安,并且电池64四周粘接有一层减震层,续航持久,并且防止晃动导致内部损坏,再设置高效降噪层7于主体1 表面,内置有芳纶纤维层72、超细玻璃棉73、吸湿纤维板75三者拥有很高的密度,吸湿纤维板75防潮性强,并且隔音降噪效果好,芳纶纤维层72厚度为2cm,所述超细玻璃棉73厚度为3cm,所述真空橡胶板74厚度为7cm,所述吸湿纤维板75厚度为3cm,厚度适中,效果更佳,解决了降噪效果差的问题,固定网76厚度为2cm,并且固定网76内网格尺寸为7*7平方厘米,稳定性强,防止脱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