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砼外墙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31396发布日期:2018-12-28 20:10阅读:9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砼外墙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堵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砼外墙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对拉螺栓是地面以上的砼外墙在施工阶段进行模板安装时须采用的零件,用于加固模板。为确保对拉螺栓的周转使用,通常采用在对拉螺栓孔位置设置塑料套管,然后穿入对拉螺栓加固的方式。这样在拆模后为防止对拉螺栓孔渗漏,必须对螺栓孔进行封堵。

现有公开号为CN10173690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对拉螺栓孔的封堵方法,首先采用水泥砂浆将栓孔分层涂抹压实,然后采用封孔模具对表面进行磨压封孔。

但是,上述对比文件中,因水泥砂浆存在凝固收缩的固有缺点,很难保证将对拉螺栓孔封堵严密,从而使得对拉螺栓孔容易发生渗漏,此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砼外墙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其具有能够有效防止对拉螺栓孔渗漏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砼外墙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包括位于对拉螺栓孔内的塑料套管,所述塑料套管的一端朝向室外,另一端朝向室内,所述塑料套管朝向室外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防水塞,朝向室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防水塞;所述第一防水塞包括盖体与呈圆台型的塞体,所述塞体的外侧壁与塑料套管的内壁相抵;所述第二防水塞的外侧壁与塑料套管的内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渗漏。塑料套管的两端管口分别塞有第一防水塞和第二防水塞,第一防水塞与第二防水塞将塑料套管的管口严密封闭起来,从而防止水的渗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塞与第二防水塞均为橡胶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橡皮塞弹性好,不会因热胀冷缩效应产生渗漏隐患,并且能与管口贴合更加紧密,从而使得封堵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塑料套管的内圆周侧壁的一端与其外圆周侧壁上对应的一端之间平滑过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套管的管口的内圆周侧壁与外圆周侧壁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面,可以方便第一固定塞与第二固定塞塞入管口,同时与圆台型的塞体相配合,能将管口充分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水塞与第二防水塞之间设置有防水填充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填充物作为辅助措施,满足外墙防水多道设防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填充物为聚氨酯泡沫填缝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封堵的效果。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具有粘结、防水、耐热胀冷缩等特性,能够充分膨胀与塑料套管的内壁相贴合并且粘结在管壁上,在后期的使用中也不会因热胀冷缩而形变,具有很好的封堵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盖体远离墙壁的侧壁上设置有呈圆型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横轴,所述横轴的两端嵌设在凹槽的内圆周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能够方便拆除封堵结构的效果。在密封效果不理想时,可以拉动横杆,取下第一防水塞,重新封堵对拉螺栓孔。

进一步地,所述横轴上设置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需借助工具就能方便地将第一防水塞取出,从而拆除封堵结构,操作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转动设置,所述手柄可以转动至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手柄伸出凹槽外而被外物撞击,减小了第一防水塞意外滑落的可能性,从而加强了封堵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套设有增摩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手与手柄之间的静摩擦力系数,方便对手柄进行控制,从而便于拆除第一防水塞。

进一步地,所述增摩套上设置有增摩凸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加了手与手柄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方便操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塑料套管、第一防水塞与第二防水塞之间的配合结构,实现了对拉螺栓孔的封堵效果;

2、采用了聚氨酯泡沫填缝剂,达到多道设防的目的,从而使封堵效果更好;

3、通过在盖体上设置手柄,达到方便拆除封堵结构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砼外墙;2、对拉螺栓孔;3、塑料套管;4、第一防水塞;41、盖体;411、凹槽;412、横轴;413、手柄;414、增摩套;415、增摩凸纹;416、轴套;42、塞体;5、第二防水塞;6、防水填充物;7、室外;8、室内。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砼外墙对拉螺栓孔的封堵结构,参照图1和图2,其包括位于对拉螺栓孔2内的塑料套管3,塑料套管3横穿砼外墙1的厚度设置,且其一端管口朝向室外7,另一端管口朝向室内8。塑料套管3朝向室外7的一端的管口内塞有第一防水塞4,朝向室内8的一端的管口内塞有第二防水塞5。在塑料套管3的管体内且位于第一防水塞4和第二防水塞5之间还设置有防水填充物6,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填充物6为聚氨酯泡沫填充剂。

参照图1和图2,第一防水塞4包括盖体41和圆台型的塞体42,盖体41和塞体42一体设置,盖体41与塞体42靠近室外7的一端相连,且盖体41的直径大于塞体42的直径。塞体42的外侧壁与塑料套管3的内壁相抵,盖体41靠近塞体42的端面与砼外墙1相贴合。第二防水塞5也呈圆台型,其外侧壁与塑料套管3的内壁相抵。第一防水塞4和第二防水塞5均为橡胶塞,将第一防水塞4从室外7塞入塑料套管3中,再从室内8填入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在聚氨酯泡沫填缝剂硬化前,从室内8一侧同样塞入第二防水塞5,即可形成砼外墙多道防护的结构,达到了封堵对拉螺栓孔2的目的。

参照图1,塑料套管3的内圆周侧壁的一端与其外圆周侧壁上对应的一端之间平滑过渡,将塞体42和第二防水塞5直径较小的一端对准塑料套管3的管口并推入,可以方便塞体42和第二防水塞5塞入塑料套管3,同时也能与塑料套管3的内壁贴合的更加紧密。

参照图3,盖体41远离墙壁的侧壁上开设有呈圆型的凹槽411,凹槽411内设置有横轴412,横轴412的两端均嵌在凹槽411的内圆周侧壁上。横轴412上套设有轴套416,轴套416上设置有手柄413,转动手柄413可以将其转动至凹槽411内。手柄413与横轴412之间转动连接,可以方便拆除封堵结构。使用完手柄413之后,将其转动至凹槽411内,能够降低封堵结构被意外拆除的风险。

参照图3,手柄413上套设有增摩套414,增摩套414上设置有增摩凸纹415。增加了手与手柄413之间的静摩擦力系数,使得手指更易对手柄413施力。

工作原理如下:

在浇筑砼外墙1前需要先搭建模板,在对拉螺栓孔2位置处设置塑料套管3,然后穿入对拉螺栓加固。浇筑完成后拆除模板与对拉螺栓,塑料套管3即被固定在对拉螺栓孔2内。然后从室外7用榔头敲进第一防水塞4,直到盖体41靠近塞体42的端面与砼外墙1相抵。再从室内8填入聚氨酯泡沫填缝剂,在其硬化前,从室内8用榔头敲入第二防水塞5,直到第二防水塞5完全进入塑料套管3。此时,对拉螺栓孔2的封堵完成。

在发现封堵效果不理想时,转动手柄413,拉动手柄413使第一防水塞4脱离塑料套管3,即可重新对对拉螺栓孔2进行封堵。不使用手柄413时,将其转动至凹槽411内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