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2792发布日期:2019-02-01 20:21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



背景技术:

在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楼层材料的垂直运输一般通过塔吊或施工电梯转运至 某一楼层,但将物料从外部运输至楼层内部往往需要借助卸料平台,卸料平台是楼层之间 材料转运的中转站,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效率不断提高,卸料平台移动的更加频繁,同时现代的建筑设计多样化,建筑的各个楼层面会不尽相同,传统的卸料平台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施工环境。

目前,市场上具有一款公告号为CN20633783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卸料平台 ,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安全性还在装卸平台的周缘安装有三面防护网,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防护网占用的空间太大,因此每次卸料平台安装与搬运的时候,都需要将防护网从装卸平台上拆卸或者安装到拆卸平台上,操作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旨在解决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包括两根安装杆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杆之间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铰接有第一防护体,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体,所述支撑平台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二连接体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端部铰接有第三防护体,所述第三防护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连接,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结构,当所述第一防护体、所述第二防护体以及所述第三防护体均为竖直时,所述第三防护体可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体和所述第二防护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体可转动并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当所述第一防护体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时,所述第二防护体可抵触于所述第一防护体背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所述第三防护体可抵触于所述第二防护体背离所述第一防护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体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端部到所述支撑平台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一防护体的厚度相等,当所述第一防护体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时,所述第二防护体可贴合于所述第一防护体背离所述支撑平台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体远离所述支撑平台的端部到所述支撑平台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一防护体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防护体的厚度之和相等,当所述第一防护体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时,所述第三防护体可贴合于所述第二防护体背离所述第一防护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护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防护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三防护体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固定孔,所述固定结构包括U字形的固定件,当所述第三防护体固定所述第一防护体或所述第二防护体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孔中,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或所述第二固定孔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固定孔中固定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侧部设置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体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定位筒与一所述固定件活动配合,当所述第三防护体贴合于所述第二防护体时,所述固定件可插入所述定位筒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防护体、所述第二防护体以及所述第三防护体均为网格形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平台上贯穿所述支撑平台开设有漏水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在将该卸料平台收起或者搬运的时候,可以首先转动第一防护体,使得第一防护体贴合在支撑平台上,然后转动第二防护体使得第二防护体抵触到第一防护体的一侧,最后在转动第三防护体使得第三防护体抵触到第二防护体的一侧,这样整个卸料平台就占用了较小的空间,可以正常摆放或者运输,由于第一防护体、第二防护体和第三防护体是持续的连接在支撑平台上的,不需要频繁的从支撑平台上拆卸和安装,因此使得操作更为简单,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一实施例的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一实施例的折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其中,1、安装杆;2、支撑平台;3、第一防护体;4、第一连接体;5、第二防护体;6、第二连接体;7、第三防护体;8、第一固定孔;9、第二固定孔;10、第三固定孔;11、固定件;12、弹性件;13、定位筒;14、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a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两根安装杆1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杆1之间的支撑平台2,所述支撑平台2的一侧铰接有第一防护体3,另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体4,所述第一连接体4远离所述支撑平台2的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体5,所述支撑平台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体6,所述第二连接体6远离所述支撑平台2的端部铰接有第三防护体7,所述第三防护体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6连接,两侧均设置有固定结构,当所述第一防护体3、所述第二防护体5以及所述第三防护体7均为竖直时,所述第三防护体7可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护体3和所述第二防护体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防护体3可转动并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2,当所述第一防护体3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2时,所述第二防护体5可抵触于所述第一防护体3背离所述支撑平台2的一侧,所述第三防护体7可抵触于所述第二防护体5背离所述第一防护体3的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体4远离所述支撑平台2的端部到所述支撑平台2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一防护体3的厚度相等,当所述第一防护体3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2时,所述第二防护体5可贴合于所述第一防护体3背离所述支撑平台2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体6远离所述支撑平台2的端部到所述支撑平台2之间的最小距离与所述第一防护体3的厚度和所述第二防护体5的厚度之和相等,当所述第一防护体3贴合于所述支撑平台2时,所述第三防护体7可贴合于所述第二防护体5背离所述第一防护体3的一侧。

所述第一防护体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8,所述第二防护体5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9,所述第三防护体7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三固定孔10,所述固定结构包括U字形的固定件11,当所述第三防护体7固定所述第一防护体3或所述第二防护体5时,所述固定件1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孔10中,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孔8或所述第二固定孔9中。所述第三固定孔10中固定设置有弹性件12,所述固定件11的一端与所述弹性件12活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体4的侧部设置有定位筒13,所述定位筒1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连接体4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定位筒13与一所述固定件11活动配合,当所述第三防护体7贴合于所述第二防护体5时,所述固定件11可插入所述定位筒13中,也可以如附图4中,将定位筒13设置在第一连接体4上方,只要定位筒13可以连接固定件11即可。

所述第一防护体3、所述第二防护体5以及所述第三防护体7均为网格形状。所述支撑平台2上贯穿所述支撑平台2开设有漏水孔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卸料平台,在将该卸料平台收起或者搬运的时候,可以首先转动第一防护体3,使得第一防护体3贴合在支撑平台2上,然后转动第二防护体5使得第二防护体5抵触到第一防护体3的一侧,最后在转动第三防护体7使得第三防护体7抵触到第二防护体5的一侧,这样整个卸料平台就占用了较小的空间,可以正常摆放或者运输,由于第一防护体3、第二防护体5和第三防护体7是持续的连接在支撑平台2上的,不需要频繁的从支撑平台2上拆卸和安装,因此使得操作更为简单,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度。

其中在使用的时候,将第一防护体3、第二防护体5和第三防护体7都转动到竖直状,然后向上将固定件11提高,提高后将固定件11的活动端插入到第一固定孔8或第二固定孔9中,这样通过U字形的固定件11就完成了对第一防护体3、第二防护体5和第三防护体7的固定,简单方便;固定后第一防护体3与第三防护体7为垂直状,第二防护体5与第三防护体7为垂直状,第一防护体3、第二防护体5和第三防护体7的顶端等高。

同时由于固定件11位于第三固定孔10中的端部是与弹性件12连接的,本实施例弹性件12优选为弹簧,这样就可以提高固定件11的位置稳定性;不仅如此,固定件11是一侧长另一侧短的结构,长的一侧位于第三固定孔10中,这样在将固定件11插入到第一固定孔8或第二固定孔9中时,可以不用完全将固定件11从第三固定孔10中抽出。

将卸料平台收起时,第二防护体5是贴合在第一防护体3上的,第三防护体7是贴合在第二防护体5上的,因此可以进一步的使得空间占用更小,同时也防止了第二防护体5和第三防护体7发生形变;当第三防护体7贴合到第二防护体5上后,拉动其中一个固定件11,然后将固定件11的位于第三固定孔10外的一侧插入到定位筒13中,这样通过定位件和定位筒13还可以将第三防护体7的位置进行固定,在搬运或者存放的过程中更为便捷。同时由于第一防护体3、第二防护体5和第三防护体7都是网格状的,这样也减轻了整个卸料平台的质量,使得搬运更为简单。

在户外使用的时候,如果遇到下雨天等情况,支撑平台2上的雨水还可以通过漏水孔14流下,防止了雨水积累过多而加大安装杆1的负担,同时漏水孔14加大了支撑平台2表面的阻力,因此也可以防止工人滑到,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