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733发布日期:2019-04-29 12:34阅读:1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超长结构建筑不断涌现,混凝土裂缝控制是重要的控制指标;后浇带,作为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一种必要措施,已经广泛应用,对于控制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及沉降裂缝尤为重要。

后浇带一般设置于梁板等构件受力较小位置,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该部位的架体一般单独支设,且严禁拆除的,其主要目的就为了预防架体拆除后后浇带两侧部位构件出现裂缝甚至更严重的构件损伤或破坏。目前常用的架体有钢管扣件式、碗扣式、承插型盘扣式。

传统的架体由于施工工艺及工人施工习惯等原因,很难做到后浇带位置架体的单独支设,以及后浇带部位与整体架体的重复搭设,造成人工的浪费;而且后期模板拆除时,很容易被工人拆除,从而造成后浇带两侧构件受损。

现有技术中一种梁板后浇带模板支撑架(申请号:201310606119.9),由型钢支撑架和外围钢管脚手架组成,型钢支撑架安装在后浇带两侧的梁底,并且紧邻后浇带,外围钢管脚手架位于后浇带两侧板底及型钢支撑架四周,将型钢支撑架围合且与型钢支撑架连接成整体;所述外围钢管脚手架包括后浇带板底及梁底的立杆。虽然解决了与满堂脚手架拆分的问题,但是仍然存在拆除不够灵活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为了解决模板架体在后浇带位置重复搭设及不易单独设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包括后浇带连接部及用于保证架体稳定的延伸支撑部,浇带模板通过后浇带连接部与延伸支撑部连接;

后浇带连接部包括后浇带连接件、插销件、水平连接杆、支撑立杆、底座以及全通连接件;后浇带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后浇带连接件;两个后浇带连接件之间通过全通连接件及水平连接杆相固定连接;地面安装有底座,底座上方固定支撑立杆,支撑立杆通过全通连接件、水平连接杆及后浇带连接件构成网格状的后浇带连接部;后浇带连接部通过插销件与两侧的延伸支撑部相固定连接;

所述的后浇带连接件、插销件、水平连接杆、支撑立杆、底座以及全通连接件之间互相通过螺栓固定;

延伸支撑部包括端头连接件、水平连接杆、支撑立杆、底座以及全通连接件;延伸支撑部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端头连接件,两个端头连接件之间通过全通连接件及水平连接杆相固定连接;地面安装有底座,底座上方固定有支撑立杆,支撑立杆通过全通连接件、水平连接杆及端头连接件连接构成网格状的延伸支撑部;

后浇带支撑架还包括架体自由端,架体自由端的下部插入各连接件内,架体自由端的上部设有顶丝。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后浇带连接件包括两端的三通部及中间的连接部,连接部贯穿连接两端的三通部,连接部为中空方管,连接部的两端部开有固定孔,三通部的各端头方管开有固定孔;连接部的长度大于后浇带模板的宽度;

端头连接件包括两端的三通部及中间的连接部,连接部贯穿连接两端的三通部,连接部为中空方管,连接部的两端部开有固定孔,三通部的各端头方管开有固定孔;

所述的全通连接件包括两端的四通部及中间的连接部,连接部贯穿连接两端的四通部,连接部为中空方管,连接部的两端部开有固定孔,四通部的各端头方管均开有固定孔;

所述的插销件为中空方钢管,插销件上开有固定孔,插销件的内径比后浇带连接件及端头连接件的方管内径小;

所述的水平连接杆与支撑立杆均可插入后浇带连接件、端头连接件及全通连接件。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所述的底座包括底端固定板及向上延伸的方管支撑部;底座的高度为200-300mm。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后浇带连接件连接部的长度比后浇带模板的宽度长300mm。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架体自由端的长度小于600mm。

进一步的,优选的结构为,除插销件外的连接件均由80#方钢管制作,壁厚为5mm。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和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安装方便,省时省工,且有利于部件的周转重复利用;

2、解决了后浇带位置重复搭设及后期拆除易造成混凝土构件损坏的问题;

3、打破了传统的架设模式,采用插销及承插连接,简化了施工过程及劳动力,节省施工时间进而加快施工进度;

4、根据楼层高度及楼板的厚度,所有节点均能采用螺栓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架构,可避免人工误拆;而且,拆除后支撑受力性状未发生改变,从而不需要再进行二次加固程序;

5、在需要拆除时,可以只拆除架体顶部的自由端,直接移至所需相应部位,省时省力;

6、本实用新型的支设结构可重复搭设,重复拆除,加快料具的周转使用,节省能源;

7、在达到了拆除条件,需要拆除时,只拆除架体自由端即可顺利拆除,而且拆除后的边缘整齐、美观,且拆除后不影响保留支撑的整体强度,杜绝了保留支撑部分的有害变形的发生,从而保证了后浇带部位的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的立面图;

附图2为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的平剖图;

附图3为端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全通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端头连接件;3、后浇带连接件;4、支撑立杆;5、架体自由端;6、全通连接件;7、插销件;8、水平连接杆; 21、三通部;22、连接部;23、四通部;24、固定孔;25、固定板;26、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前”、“后”、“底端”、“顶部”“两侧”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后浇带支撑架,其结构包括后浇带连接部及用于保证架体稳定的延伸支撑部,浇带模板通过后浇带连接部与延伸支撑部连接;

后浇带连接部包括后浇带连接件3、插销件7、水平连接杆8、支撑立杆4、底座1以及全通连接件6;后浇带连接部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后浇带连接件3;两个后浇带连接件3之间通过全通连接件6及水平连接杆8相固定连接;地面安装有底座1,底座1上方固定支撑立杆4,支撑立杆4通过全通连接件6、水平连接杆8及后浇带连接件3构成网格状的后浇带连接部;后浇带连接部通过插销件7与两侧的延伸支撑部相固定连接;

所述的后浇带连接件3、插销件7、水平连接杆8、支撑立杆4、底座1以及全通连接件6之间互相通过螺栓固定;

延伸支撑部包括端头连接件2、水平连接杆8、支撑立杆4、底座1以及全通连接件6;延伸支撑部的前后两端各设置一个端头连接件2,两个端头连接件2之间通过全通连接件6及水平连接杆8相固定连接;地面安装有底座1,1上方固定有支撑立杆4,支撑立杆4通过全通连接件6、水平连接杆8及端头连接件2连接构成网格状的延伸支撑部;

后浇带支撑架还包括架体自由端5,架体自由端5的下部插入各连接件内,架体自由端5的上部设有顶丝。架体自由端的长度根据楼层的高度自由调节支撑模板,一般设置小于600mm。

所述的后浇带连接件3包括两端的三通部21及中间的连接部22,连接部22贯穿连接两端的三通部21,连接部22为中空方管,连接部22的两端部开有固定孔24,三通部21的各端头方管开有固定孔24;连接部22的长度大于后浇带模板的宽度;水平连接杆8以及支撑立杆4均可插入三通部的方管口,为了避免工人拆除,可采用螺栓进行紧固。

端部连接件2包括两端的三通部21及中间的连接部22,连接部22贯穿连接两端的三通部21,连接部为中空方管,连接部22的两端部开有固定孔24,三通部21的各端头方管开有固定孔; 其中连接部的长度根据水平连接杆的长度及固定孔的位置相应设置;

所述的全通连接件6包括两端的四通部23及中间的连接部22,连接部22贯穿连接两端的四通部23,连接部为中空方管,连接部22的两端部开有固定孔24,四通部23的各端头方管均开有固定孔24,连接部22的长度与水平连接杆8的长度相同;

所述的插销件7为中空方钢管,插销件7上开有固定孔24,插销件7的内径比后浇带连接件3及端头连接件2的方管内径小;插销件7为比后浇带连接件3小一型号的方管制成。插销件7的长度一般设置为500mm。

所述的水平连接杆8与支撑立杆4均可插入后浇带连接件3、端头连接件2及全通连接件6。水平连接杆8均为1000mm。而支撑立杆4的标准长度为1200mm,根据楼层高度配置为600mm、900mm ;用于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调节架体的高度。

所述的底座1包括底端固定板25及向上延伸的方管支撑部26;为了保证架体的稳固,底座1的高度为250mm。底座采用80#方钢管,其他连接件插入方管支撑部26,其中底端固定板的尺寸为180mm*180mm*15mm。

后浇带连接件3的连接部的长度比后浇带模板的宽度长300mm,其中两端各长150mm。除插销件外的连接件均由80#方钢管制作,壁厚为5mm。

根据施工图纸确定底座的位置,然后将水平连接杆8、支撑立杆4、后浇带连接件3、端头连接件2及全通连接件6互相插接构成网状支撑体系,并在所有连接处打固定孔,采用螺栓固定,此处的螺栓使用M12号螺栓;最后,将架体自由端5插接固定,从而支撑后浇带模板。如果遇到梁时,则应该在梁底加设支撑立杆4,架设的间距与整体间距相适应。

如果需要拆除,则先拆除架体自由端5,直接移至其他相应的部位使用,省时省力。或者将不需支撑的部分拆除,加快料具的周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操作简单,简化了施工过程,节省了施工作业量,不仅节约劳动力,又大大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解决了传统架体施工过程中工人误拆后浇带体系的难题,保证了后浇带部位的施工质量。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