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巨柱爬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3728发布日期:2019-04-29 12:3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巨柱爬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巨柱爬模装置。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日渐增多,各城市最高建筑不断被刷新,由于核心筒剪力墙,即巨柱结构的抗震性能好,在超高层结构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巨柱爬模装置可以对施工建筑的多层同时进行施工,并且可以随着建筑的层高不断加高而自动提升,相对低层建筑施工使用的脚手架具有巨大优势,因而巨柱爬模装置被广泛应用于超高层建筑的施工中。

现有的巨柱爬模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1721407261.0的前期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巨柱施工的单片爬模体系,包括架体、附着杆、附墙座、附墙件、爬升导轨以及驱动油缸等,具体的,在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上设置多个附墙座,通过架体与附着杆连接,在附着杆上设置附墙座对应的附墙件,附墙件和其中一个附墙座对应卡接,实现架体和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在架体上还固设有爬升导轨,爬升导轨附着于对应的混凝土柱与混凝土楼板上,通过驱动油缸驱动爬升导轨带动整个架体进行提升,当架体提升时,附墙件和当前的附墙座解除卡接,待附墙件移动到下一个附墙座时,附墙件和下一个附墙座卡接实现架体提升。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巨柱爬模装置,当架体提升时,防护不足,一旦驱动油缸失效容易发生坠落事故,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亟需一种巨柱爬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巨柱爬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油缸驱动架体提升时,防护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巨柱爬模装置,该巨柱爬模装置包括:埋件系统,包括挂座,所述挂座安装在混凝土楼板上,所述挂座上设有卡槽,多个所述挂座沿施工建筑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导轨,与所述挂座滑动连接,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上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卡孔,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且在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挂座之间均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卡孔;

作业平台,与所述导轨固定连接;

液压系统,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挂座上,并能够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接,所述液压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导轨提升;

防坠机构,包括承重插销,所述承重插销与所述第二卡孔插接,所述导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挂座之间的部分均设有多个承重插销,所述承重插销能够位于所述卡槽中并与所述卡槽卡接。

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卡孔之间以及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卡孔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液压系统的最大驱动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油缸和爬升器,所述液压油缸的本体端与所述挂座转动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爬升器固定连接,所述爬升器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防坠机构还包括防坠卡钩,所述防坠卡钩位于所述挂座上方且与所述挂座铰接,所述防坠卡钩的重心位于所述防坠卡钩与所述挂座的铰接点和所述导轨之间,所述防坠卡钩顶部的一端能够位于所述第一卡孔内并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接,当所述防坠卡钩与所述第一卡孔未卡接时,所述防坠卡钩的侧壁与所述导轨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作业平台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且均与所述导轨连接的第一混凝土浇注平台、钢筋绑扎平台、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以及养护平台。

作为优选,所述巨柱爬模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上的模板和驱动装置,所述模板与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模板连接,且能驱动所述模板靠近或远离所述施工建筑。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混凝土浇注平台包括与所述导轨连接的第一架体,以及铺设在所述第一架体上的第一钢跳板台面;所述钢筋绑扎平台包括与所述导轨连接的第二架体,以及铺设在所述第二架体上的第二钢跳板台面;所述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包括与所述导轨连接的第三架体,以及铺设在所述第三架体上的第三钢跳板台面;所述养护平台包括与所述导轨连接的第四架体,以及铺设在所述第四架体上的第四钢跳板台面。

作为优选,所述巨柱爬模装置还包括围护系统,所述围护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作业平台远离所述施工建筑一侧的防护围栏,安装在所述防护围栏上的网板钩栓,以及安装在所述网板钩栓上的防护网,所述防护围栏分别与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二架体、所述第三架体和所述第四架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埋件系统还包括安装在所述挂座上的支撑座,连接所述支撑座和所述挂座的拉杆,以及连接所述挂座和所述混凝土楼板的螺杆。

作为优选,所述挂座位于所述混凝土楼板外的一端上设有滑槽,所述导轨位于所述滑槽中,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槽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凸,两个所述卡凸均向所述滑槽内突出,所述导轨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槽,所述卡凸和所述卡槽对应卡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导轨位于相邻两个挂座之间的部分均沿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卡孔,当该巨柱爬模装置不需要提升的时候,通过承重插销与第二卡孔卡接,并使承重插销抵接在挂座上,可以对导轨以及与其连接的作业平台附着在施工建筑上;通过在相邻两个挂座之间的其他第二卡孔中插入承重插销,当与挂座抵接的承重插销失效时,即便导轨下落,位于其上方其他的承重插销会落到挂座上并与挂座抵接,可以阻止导轨下落,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同理,当该巨柱爬模装置提升时,多个承重插销同样可以起到安全防护作用。通过在挂座上设置卡槽,承重插销能够位于卡槽中,从而保证承重插销位置稳定,进而保证导轨以及架体的位置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巨柱爬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巨柱爬模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图1所示巨柱爬模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

1、埋件系统;11、挂座;12、支撑座;13、拉杆;14、螺杆;

2、导轨;21、第一卡孔;22、第二卡孔;

3、作业平台;31、第一混凝土浇注平台;32、钢筋绑扎平台;33、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34、养护平台;

4、液压系统;41、液压油缸;42、爬升器;

5、防坠机构;51、承重插销;52、防坠卡钩;

6、围护系统;61、防护围栏;62、网板钩栓;63、防护网;

71、模板;72、滑座;73、模板滑槽;

8、混凝土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巨柱爬模装置,包括埋件系统1、导轨2、作业平台3、液压系统4、防坠机构5以及围护系统6。本实施例中埋件系统1、导轨2液压系统4以及防坠机构5一一对应,作业平台3和围护系统6一一对应,每一作业平台3对应至少两组埋件系统1、导轨2液压系统4以及防坠机构5。

埋件系统1包括挂座11、支撑座12、拉杆13以及螺杆14,多个挂座11沿施工建筑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从养护层开始以及养护层上方的三层混凝土楼板8上均设有挂座11。每个挂座11均通过螺杆14安装相应楼层的混凝土楼板8上,挂座11位于混凝土楼板8上方并且其一端伸出混凝土楼板8外。在挂座11和混凝土楼板8上均设置通孔,然后将螺杆14依次穿过挂座11和混凝土楼板8上的通孔,并同时在螺杆14的顶端和底端均套上一个垫片并拧上两个螺母,将挂座11和混凝土楼板8锁紧。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每个挂座11均通过三根螺杆14和混凝土楼板8连接,并且混凝土楼板8上的通孔可以在浇注混凝土时,通过在楼板上预埋PVC管形成。支撑座12位于挂座11上方,且靠近中间位置,两根拉杆13相对设置,其中一根拉杆13的一端和挂座11靠近位于混凝土楼板8里侧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和支撑座12固定连接,另一根拉杆13的一端和挂座11靠近混凝土楼板8外侧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和支撑座1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两根拉杆13,和挂座11形成三角形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挂座11因受力过重而变形。

挂座11位于混凝土楼板8外的一端设有滑槽,导轨2位于滑槽中,并且和挂座11滑动连接,导轨2上沿竖直方向,等间距的设有多个第一卡孔21和多个第二卡孔22,并且在相邻两个挂座11之间包含多个第二卡孔22。并且滑槽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凸,两个卡凸均向滑槽内突出,导轨2相对的两侧壁上均设有卡槽,卡凸和卡槽一一对应卡接,从而可以防止导轨2晃动,使导轨2稳定的附着在施工建筑上。

作业平台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混凝土浇注平台31、钢筋绑扎平台32、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33以及养护平台34,上述四个平台均与导轨2固接。假设养护层对应施工建筑的第N-1层,那么养护平台34用于对位于N-1层的养护层进行养护,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33对应第N层,用于对第N层的钢筋骨架浇注混凝土;钢筋绑扎平台32对应第N+1层,用于对第N+1层绑扎钢筋;第一混凝土浇注平台31对应第N+2层,用于对第N+2层的楼板浇注混凝土。

第一混凝土浇注平台31包括与导轨2连接的第一架体,以及铺设在第一架体上的第一钢跳板台面;钢筋绑扎平台32包括与导轨2连接的第二架体,以及铺设在第二架体上的第二钢跳板台面;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33包括与导轨2连接的第三架体,以及铺设在第三架体上的第三钢跳板台面;养护平台34的平台包括与导轨2连接的第四架体,以及铺设在第四架体上的第四钢跳板台面。本实施例中各个钢跳板台面均由多个依次相邻的钢跳板拼装而成,强度高,且具有防火、防滑及耐腐蚀的作用,并可以有效防止高空坠物。

本实施例在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第三架体上均设有上下人洞,并且每一层架体上的进出口均通过扶梯与其下一层的架体连接,便于施工人员在相邻两层平台转移。为了保障施工人员进出上下人洞的安全,在每一个上下人洞的外周均设有护栏。

巨柱爬模装置还包括安装在第二混凝土浇注平台33上的模板71和驱动装置,模板71与第三架体滑动连接,驱动装置与模板71连接,且能驱动模板71靠近或远离施工建筑。具体的,第三架体上设有模板滑槽73,滑槽沿垂直于施工建筑的墙面设置,模板71与滑座72连接,滑座72上设有滑轮,滑轮位于模板滑槽73中,并且和模板滑槽73滑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可以驱动模板71靠近或者远离施工建筑。驱动装置可以为气缸或者液压缸。

围护系统6包括安装在作业平台3远离施工建筑一侧的防护围栏61,安装在防护围栏61上的网板钩栓62,以及安装在网板钩栓62上的防护网63,防护围栏61分别与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三架体和第四架体连接。防护网63包括内侧的纤丝网和外侧的定型钢板网,定型钢板网孔径为5mm,挡风系数为0.65,纤丝网格框边长为50mm*25mm,挡风系数0.2;防护网63在保证外围护的抗冲击性、安全性、耐用性以及采光要求的同时,追求外立面形象美观、整洁,并且能够充分保障施工人员高空作业安全。

液压系统4包括液压油缸41和爬升器42,液压油缸41的本体端与挂座11铰接,输出端与爬升器42连接,爬升器42与第一卡孔21卡接,爬升器42呈倒置的钩状,并且与液压油缸41的输出端铰接,当爬升器42转动到第一卡孔21中时,随着液压油缸41的驱动,爬升器42和第一卡孔21卡紧,当液压油缸41回缩时,转动爬升器42能够使爬升器42和第一卡孔21解除卡接。当将爬升器42与第一卡孔21卡接时,在液压油缸41的驱动下,通过爬升器42带动导轨2以及作业平台3提升。需要注意的是,相邻的两个第一卡孔2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液压油缸41的最大驱动行程。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卡孔21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液压油缸41的最大驱动行程。

防坠机构5包括承重插销51和防坠卡钩52,导轨2在位于相邻的两个挂座11之间的部分均对应的设置多个承重插销51,其中一个位于凹槽中,该承重插销51与凹槽卡接且与挂座11抵紧,通过挂座11对导轨2进行支撑,其他的悬空。当导轨2未提升且与挂座11抵接的承重插销51失效时或者导轨2提升时,即便导轨2不慎下落,悬空的承重插销51仍然可以通过与挂座11抵接起到安全防护作用。

防坠卡钩52位于挂座11上方且与挂座11铰接,防坠卡钩52的重心位于防坠卡钩52与挂座11的铰接点和导轨2之间,防坠卡钩52顶部的一端能够位于第一卡孔21内并与第一卡孔21卡接,当防坠卡钩52与第一卡孔21未卡接时,防坠卡钩52的侧壁与导轨2抵接。具体的,防坠卡钩52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一边的一端和挂座11铰接,另一端和第二边的一端连接,第二边相对第一边靠近导轨2,第二边和第一边呈钝角,第二边与导轨2设有第一卡孔21的侧面抵接,导轨2提升时,每个第一卡孔21经过第二边所在的位置时,在重力作用下,第二边均能够转动到第一卡孔21中,并且随着第一卡孔21上移,第二边又从第一卡孔21中脱离出来。同理,当导轨2下落时,第一卡孔21经过第二边所在位置时,第二边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一卡孔21中,但是随着第一卡孔21下移,第一边和挂座11抵紧,此时第一卡孔21和第二边卡紧,实现卡接。从而可以起到防坠落的作用。

当防坠卡钩52与第一卡孔21卡接时,防坠卡钩52底部的一端与挂座11抵接。当液压系统4带动导轨2提升时,第一卡孔21能够带动防坠卡钩52从第一卡孔21中脱离,当提升到位时,挂座11下方的第一卡孔21提升到挂座11上方,此时防坠卡钩52在自重的作用下能够转入到第一卡孔21中,实现对于导轨2固定。通过防坠卡钩52和承重插销51的配合能够进一步防止导轨2坠落,保障施工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巨柱爬模装置提升作业时,每当液压油缸41伸出到最大行程后,各个承重插销51的位置需要重新调整,具体的,提升后其与挂座11的相对位置保持和巨柱爬模装置提升前其与挂座11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然后液压油缸41回缩,并进行下一次提升作业,直至作业平台3提升到达预设位置为止。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