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93182发布日期:2019-05-31 20:33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烧结空心砖,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



背景技术:

烧结空心砖是以粘土、页岩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原料处理、成型、烧结制成。烧结空心砖和实心砖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土地用土和烧砖燃料,减轻运输重量;减轻制砖和砌筑时的劳动强度,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建筑物自重,加高建筑层数,降低造价。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63603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孔砖,包括砖体和沿砖体厚度方向设置的通孔,所述砖体的外环面具有沿砖体厚度方向设置的凸条,所述凸条设置在砖体的两相对侧,且左侧凸条与砖体的连接处相对于右侧凸条与砖体的连接处交错设置。

但是,上述多孔砖在砌墙时,相邻砖体都需要精准码放整齐,使墙体保持稳固。在人工砌砖的情况下,一方面每一块砖体对齐码放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砖体一旦出现偏差就需要返工,浪费了大量时间,从而施工效率低下,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其具有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包括两块上下设置的砖体,两块所述砖体的承重面上分别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两块所述砖体的承重面相贴合,一块所述砖体的承重面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位于通孔所在区域与砖体侧壁之间的实心区域内,另一块所述砖体的承重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砖体通过第一滑槽和滑道连接为一体,上下两块砖体无需浪费时间即可精准对齐与滑槽平行的两个相对侧壁,根据实际需求滑动砖体即可改变上下两砖体的相对位置,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底壁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滑轨,所述滑轨呈T型;所述滑块远离砖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T型的滑轨与第二滑槽配合,有效降低了两块砖体分离的概率,从而提高了两块砖体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与第一滑槽的一端相抵时,两块所述砖体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块砖体滑动至滑块与第一滑槽的端部相抵时,两块砖体重叠放置,从而提高了砖体运输和堆放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呈燕尾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型结构使滑块与第一滑槽连接的稳定性更高,从而提高了砖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所在区域与砖体侧壁之间的实心区域内设置有钢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砖体内设置钢板提高了砖体的抗压强度,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滑轨为钢轨,所述钢轨与同一砖体内的钢板一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轨与钢板一体设置,一方面提高了滑轨与砖体的连接稳固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了砖体的抗压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砖体垂直于承重面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条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槽增加了砖体与水泥砂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砖体连接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槽的截面为矩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矩形截面的条形槽使得砖体与水泥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和滑块,从而达到了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2、通过设置滑轨与第二滑槽,从而达到了提高砖体连接稳定性的效果;

3、通过设置钢轨,从而达到了提高砖体抗压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的剖视图。

图中:1、砖体;11、通孔;2、第一滑槽;21、滑轨;3、滑块;31、第二滑槽;4、条形槽;5、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

一种能够提高施工效率的烧结空心砖,参照图1,其包括两块呈长方型的砖体1,两个砖体1的两个承重面上均贯穿设置有若干个通孔11,通孔11的深度方向垂直于承重面,通孔11均为矩形孔,通孔11的四个角均为过渡圆角。

参照图1,两块砖体1垂直于承重面的两个相对侧壁上均设置条形槽4,条形槽4的延伸方向与承重面垂直且条形槽4的截面为矩形。设置有条形槽4的侧壁在施工过程中与水泥砂浆接触,提高了与砖体1与水泥砂浆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参照图2和图3,两块砖体1上下相对放置,砖体1的承重面相互接触。其中一块砖体1的承重面上开设有两个第一滑槽2,第一滑槽2呈燕尾型,第一滑槽2与承重面的长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位于通孔11所在区域与砖体1侧壁之间的实心区域内。另一块砖体1与上述砖体1相接触的承重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2滑动配合的滑块3。滑块3垂直于第一滑槽2延伸方向的截面为梯形且梯形靠近砖体1的边长小于远离砖体1的边长。当滑块3与第一滑槽2的一个端部相抵时,两块砖体1完全重叠;当滑块3与第一滑槽2另一个端部相抵时,两块砖体1错开。需要搬运以及堆放砖体1时,将两块砖体1滑动至重叠即可;需要按照全顺式方法砌墙时,将砖体1滑动至错开即可。

参照图3,第一滑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呈T型的滑轨21,滑轨21为钢轨并与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同。滑块3远离砖体1的一端设置有设置有与滑轨2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31。通过呈T型的滑轨21与第二滑槽31的滑动配合结构,从而提高了两块砖体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3,通孔11所在区域与砖体1的侧壁之间的实心区域内设置有钢板5,滑轨21与同一块砖体1内的钢板5呈一体设置,从而提高了砖体1的抗压强度。

工作原理如下:

两块砖体1的承重面相贴合,相贴合的一侧承重面上设置有与承重面的长平行的第一滑槽2,相贴合的另一侧承重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2滑动配合的滑块3。第一滑槽2的底壁上设置有呈T型的滑轨21,滑块3远离砖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滑轨21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31。通过滑动两块砖体1从而改变砖体1的相对位置,但是两块砖体1上与承重面垂直且与第一滑槽2平行的两个侧壁始终在同一平面上,从而减少了人工对齐砖体1的时间并提高了精度,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