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0768发布日期:2019-04-20 04:03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繁华商业地段土地面积紧张,为解决停车不足的问题,需要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建立高层停车设备,这样才能满足车位数量的需求。立体车库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空间利用率高、停车密度高等优点。其中,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更是受到了广大停车用户的喜爱,并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大都是采用钢丝绳四点吊挂的方式来运行的,一般钢丝绳的传动通过依靠电机带动传动轴旋转,同时附在传动轴上的卷筒也拖动钢丝绳缠绕在其上,来实现载车板的升降动作。当载有车辆的载车板上升过程中,在到达其最高极限位置之际,通常都会有相互对称的四个起到限制位移作用的竖杆安装在横移框架和载车板之间,以此来提示载车板已经上升到位;但是,这类方式所采用的竖杆不仅在频繁撞击使用后容易折断,而且这种直接对撞形式也会使得载车板产生震动,不利于载车板上车辆的安全停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利于车辆安全停靠的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该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包括横移框架以及连接在横移框架下可进行升降运动的载车板,所述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包括第一安装座、限位杆、第一限位套、弹簧套、复位弹簧、收缩杆、第二限位套以及第二安装座,所述限位杆通过第一安装座垂直固定连接在横移框架的纵向边梁底面,所述第一限位套通过第二安装座垂直固定连接在载车板的纵向边梁顶面,所述限位杆与第一限位套上下对应且限位杆可插入第一限位套内;所述弹簧套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限位杆一侧的第一安装座底面,弹簧套开口朝下,弹簧套内竖直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下端固定连接收缩杆,收缩杆与弹簧套间隙配合,所述收缩杆的下端伸出弹簧套外,所述第二限位套垂直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限位套一侧的第二安装座顶面,所述收缩杆与第二限位套上下对应且收缩杆可插入第二限位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复位弹簧的自然伸展长度与收缩杆的长度之和大于所述限位杆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套的内径大于所述限位杆的外径,所述第二限位套的内径大于所述收缩杆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为两组,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弹簧套两侧,相应地,所述第一限位套也为两组,分别与各自的限位杆相对应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均开设有螺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与横移框架以及第二安装座与载车板之间均通过插入螺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为四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横移框架与载车板的四角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杆与第一限位套组合来判定载车板上升到位,通过设置收缩杆与内设复位弹簧的弹簧套组合来起到载车板上升到位时的缓冲作用,避免发生撞击震动而不利于车辆安全停靠,也延长了限位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闭合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合后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横移框架与载车板之间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横移框架;2-载车板;3-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301-第一安装座;302-限位杆;303-第一限位套;304-弹簧套;305-复位弹簧;306-收缩杆;307-第二限位套;308-第二安装座;309-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的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该升降横移类立体车库包括横移框架1以及连接在横移框架1下可进行升降运动的载车板2,该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3包括第一安装座301、限位杆302、第一限位套303、弹簧套304、复位弹簧305、收缩杆306、第二限位套307以及第二安装座308,限位杆302通过第一安装座301垂直固定连接在横移框架1的纵向边梁底面,第一限位套303通过第二安装座308垂直固定连接在载车板2的纵向边梁顶面,限位杆302与第一限位套303上下对应且限位杆302可插入第一限位套303内;弹簧套304垂直固定连接在限位杆302一侧的第一安装座301底面,弹簧套304开口朝下,弹簧套304内竖直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05,复位弹簧305下端固定连接收缩杆306,收缩杆306与弹簧套304间隙配合,收缩杆306的下端伸出弹簧套304外,第二限位套307垂直固定连接在第一限位套303一侧的第二安装座308顶面,收缩杆306与第二限位套307上下对应且收缩杆306可插入第二限位套307内;复位弹簧305的自然伸展长度与收缩杆306的长度之和大于限位杆302的长度。

优选地,第一限位套303的内径大于限位杆302的外径,第二限位套307的内径大于收缩杆306的外径;这样可以使得限位杆302与收缩杆306均能在可允许的垂直中心偏差范围内较准确的进入对应的第一限位套303和第二限位套307内。

优选地,限位杆302为两组,分别对称安装在弹簧套304两侧,相应地,第一限位套303也为两组,分别与各自的限位杆302相对应排列;这样对称的两组限位杆302与第一限位套303组合有利于力的分配与平衡,使得整个结构更安全。

优选地,第一安装座301和第二安装座308上均开设有螺孔309,第一安装座301与横移框架1以及第二安装座308与载车板2之间均通过插入螺孔309的螺栓固定连接;这样可拆卸的连接方便后期更换受损零件。

优选地,载车板上升到位缓冲装置3为四组,分别对称设置在横移框架1与载车板2的四角处;这样可保证在四个点的平衡,载车板2与横移框架1接触时更安全。

根据上述构造,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当载车板2上升过程中,首先收缩杆306插入第二限位套307内,进而复位弹簧305被收缩杆306压缩,起到缓冲作用,直到限位杆302插入到第一限位套303内,载车板2到位停止上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