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机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1102发布日期:2019-10-19 02:4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搅拌机的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搅拌机的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搅拌机是将多种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使之成为一种混合物或适宜稠度的机器,是广泛应用于涂料、固体分散、溶解的高效设备。其中,混凝土搅拌机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目前,混凝土搅拌器使混凝土原料混合均匀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自落式扩散机理和强制式扩散机理。无论按照哪种机理制造的混凝土搅拌机,搅拌装置的设计对于整个混凝土搅拌机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公告号为CN 103817798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用于搅拌混凝土的搅拌筒,搅拌筒的侧壁上连接多个进料管,底部设有漏斗状的出料口,搅拌桶中出料口上方有搅拌轴,搅拌轴上固定设置搅拌桨叶。所述搅拌筒的底面倾斜设置,其倾斜角度小于漏斗状出料口的倾斜角度。这种设计结构虽然使混凝土出料方便减少混凝土在搅拌桶底部残留,但是在搅拌过程中物料容易在料筒底部的漏斗型出料口堆积,搅拌轴和搅拌轴搅拌不到,使原料搅拌不均匀,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搅拌机的搅拌装置,解决了出料口易堆积原料使混凝土原料搅拌不均匀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机的搅拌装置,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方的搅拌桶、安装在搅拌桶上表面的变速器、与变速器连接的驱动电机、安装在搅拌桶内部与变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的搅拌轴、和搅拌桶下表面边框固定连接的漏斗型出料口,所述搅拌桶内壁上和搅拌桶下表面交界处活动连接可闭合搅拌桶下表面的挡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机进料前,挡料板闭合搅拌桶下表面。搅拌机在进料后进行搅拌时,挡料板可以有效避免物料堆积在漏斗型抽料口出现搅拌不均匀的问题。搅拌完毕需要出料时挡料板开启漏斗型出料口,挡料板不影响混凝土从漏斗型出料口出料,出料完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料板为多块,转动连接在搅拌桶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方便,挡料板可以转动到漏斗型出料口的内壁表面上,不影响漏斗型抽料口出料,也可以转动到水平位置闭合搅拌桶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料板下表面铰接活动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漏斗型出料口外的连接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料板通过活动连杆均连接在连接环上,可对连接环施以一定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所有挡料板一起运动,减少驱动源,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直径小于搅拌桶内径,大于漏斗型出料口下部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直径设置为小于搅拌桶内径大于漏斗型出料口下部直径,可以避免连接环上下运动和挡料板转动时卡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气缸活塞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通过气缸活塞杆推动连接环上下运动,从而驱动挡料板转动,实现挡料板对搅拌桶的底面的启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料板上方沿搅拌桶内壁固定安装限位环板,所述限位环板的下表面与搅拌桶的下表面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板的设置方式可以限制挡料板在转动过程中超过上表面,避免挡料板转动到搅拌桶底面上方出现闭合搅拌桶下表面不紧密、影响搅拌轴的转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环板宽度略大于挡料板厚度,上表面向下朝限位环板中心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环板的宽度略大于挡料板的厚度,且上表面向挡料环板中心处有一定向下的坡度,在挡料板开启出料时,不阻碍混凝土出料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混凝土进入挡料板与搅拌桶的连接处从而凝固影响挡料板的正常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下表面接近搅拌桶的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的下表面接近搅拌桶的下表面时可以使使搅拌轴搅拌的范围在竖直方向上最大化,结合搅拌轴上固定安装的搅拌桨叶,使搅拌桶内的物料可以得到充分搅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桶的下部分设置取样口,所述取样口设置在储水腔与限位环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搅拌桶的下部分设置取样口,可以方便对搅拌桶中的混凝土进行取样检查。将取样口设置在储水腔与限位环板之间。一方面在储水腔以下避免取样口通过储水腔增加加工的难度,另一方面接近限位环板即接近搅拌桶的下表面,可以检查搅拌桶底部的混凝土的混合质量更能体现搅拌桶内混凝土的混合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样口对应位置设置可以封闭取样口的密闭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样口相应位置设置封闭门,当搅拌机工作时,可以关闭取样口避免物料外泄,在需要取样时可以开启封闭门,方便将混凝土从搅拌桶中取出进行检查及判断混凝土的混合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搅拌装置的出料口设置为漏斗型,有利于混凝土出料完全;

2、在搅拌装置的搅拌桶底面设置可以启闭搅拌桶底面的挡料板,挡料板闭合搅拌桶底面时可以避免搅拌桶物料堆积在漏斗型出料口搅拌不充分,挡料板开启搅拌桶地面时不影响漏斗型出料口出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搅拌装置竖直方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挡料板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挡料板打开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图4沿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驱动电机;2、变速器;3、搅拌轴;4、搅拌桶;5、进料口;6、出料口;7、支撑架;8、刮料环;9、油缸;31、搅拌桨叶;41、搅拌桶外壳;42、搅拌桶内壳;43、储水腔;44、出水口;45、进水口;46、取样口;47、密封门;61、漏斗型出料口;62、挡料板;63、活动连杆;64、连接环;65、气缸;66、气缸活塞杆;67、限位孔;68、限位环板;98、油缸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搅拌机的搅拌装置,包括下部支撑架7和安装在支撑架7上面的搅拌桶4。搅拌桶4上表面的中心安装变速器2和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的驱动力经过变速器2转化可以驱动料桶内搅拌轴3及固定在搅拌轴3上的搅拌桨叶31进行转动,从而对搅拌桶4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桶4上表面竖直开设完全贯穿搅拌桶4上表面的进料口5,竖直开设的进料口5可以避免出现物料滞留进料口5的现象。搅拌桶4的筒体中部为中空设计,搅拌桶外壳41和搅拌桶内壳42之间设置为储水腔43,搅拌桶外壳41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出水口44和进水口45,从进水口45可以向储水腔43内加水。可以通过进水口45向储水腔43加热水,对搅拌桶4进行加热保温,使搅拌更加快速均匀;也可以通过进水口45向储水腔43加冷水,对搅拌桶4内的混凝土进行降温。在搅拌桶4的储水腔43和搅拌桶4底面之间的位置设置一个取样口46,取样口46相应位置设置封闭门47,在搅拌机工作时可以封闭取样口46避免物料外泄,需要取样时可以开启封闭门47经过取样口46取样,方便检查搅拌桶4内的物料混合情况。

如图2所示,搅拌轴3安装在搅拌桶4内正中心,搅拌轴3的上端与变速器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搅拌轴3的下表面接近搅拌桶4的下表面,使搅拌轴3搅拌的范围在竖直方向最大化。搅拌轴3上固定安装叶片较大的搅拌桨叶31,使搅拌轴3的搅拌范围在水平方向最大化。搅拌轴3竖直和水平方向搅拌范围的设置使搅拌桶4内的物料可以得到充分搅拌,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混合质量。

如图2所示,在搅拌桶4内的上表面靠近搅拌桶4内壁水平径向安装两个油缸9,油缸9分别通过油缸活塞杆98连接一个外表面与搅拌桶4内壁贴合的刮料环8。在油缸9的驱动下,油缸活塞杆98驱动刮料环8进行上下运动可以将粘在搅拌桶4内壁上的物料刮掉,避免物料在搅拌桶4内壁上堆积影响混凝土的混合质量。

如图2和3所示,搅拌桶4的下表面边框下方固定设置漏斗型出料口61,方便出料。在搅拌桶4内壁上通过铰接四块挡料板62,挡料板62转动到水平位置时上表面与搅拌桶4下边沿所在的面重合,挡料板62下表面中心处铰接活动连杆63的一端,活动连杆63的另一端通过漏斗型出料口61上的限位孔67固定连接在漏斗型出料口61外的连接环64上。连接环64的直径小于搅拌桶4的内径,大于漏斗型出料口61的下部分直径,避免出现活动连杆63和连接环64卡死的现象。连接环64上固定连接气缸活塞杆66的一端。在挡料板62上方沿搅拌桶4内壁固定安装限位环板68,限位环板68的下表面与搅拌桶4的下表面重合,宽度略大于挡料板62厚度,限位环板68上表面向下朝限位环板68中心倾斜。限位环板68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限制挡料板62在转动过程中超过搅拌桶4的下表面,避免出现挡料板62闭合搅拌桶4下表面不紧密、影响搅拌轴3转动等问题;另一方面,在挡料板62开启时(如图4和图5所示),搅拌桶4下表面出料,限位环板68的上表面向其中心的坡度有利于混凝土出料,不影响漏斗型出料口61的出料,同时避免混凝土进入挡料板62与搅拌桶4的连接处凝固影响挡料板62的正常转动。

工作原理:进料前,启动气缸65,在气缸65和限位环板68的配合下挡料板62转动到水平位置,四块挡料板62配合闭合搅拌桶4下表面。进料后,搅拌轴3可以转动搅拌,挡料板62可以有效避免物料在漏斗型出料口61堆积搅拌不充分的问题。搅拌完毕需要出料时,启动气缸65,气缸活塞杆66下移,挡料板62转动到漏斗型出料口61的内表面,挡料板62不影响混凝土从漏斗型出料口61出料。

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指定方向仅仅是为了便于表述各部件之间位置关系以及相互配合的关系。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