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防水结构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3286发布日期:2019-05-07 22:2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三元防水结构建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三元防水结构建筑。



背景技术:

建筑物防水是建筑工程内的重要环节,现有的建筑物多是通过防水卷材来进行防水的,防水结构也出现了多样化,其中三元防水是指将整体防水、柔性防水以及皮肤式防水的标准和理念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以指导、检查、设计和应用在防水设计、选材、施工和验收的标准和尺度,但是实际存在该防水卷材层出现轻微破损后就会导致渗水漏水的情况,防水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元防水结构建筑,具有防水效果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元防水结构建筑,包括钢筋混凝土层、三元防水层以及细石混凝土保护层,所述钢筋混凝土层与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三元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内,所述三元防水层设置有两层且均呈波浪形,所述三元防水层之间的波谷相互固定,相邻三元防水层之间形成腔室,所述腔室内填充有吸水棉。

通过设置双层的三元防水层且均呈波浪形,这样三元防水层水平方向上的稳定性好,并且吸水棉设置在三元防水层之间的腔室内,稳固性好,这样起到双重防水的目的,即便其中一层三元防水层出现破损依然还可以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同时下漏或下渗的水可以被吸水棉吸收,更好的避免水分下渗下漏,防水效果更加显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腔室内设置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一端延伸至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内,另一端延伸至钢筋混凝土层内。

支撑筋将钢筋混凝土层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连接成了一个整体,从而使得建筑的结构强度以及牢固性更高,另外在竖向的承载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增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筋的顶部固定有贴合于三元防水层内壁的顶管,所述顶管位于腔室内且内部形成第一排水通道,所述顶管的顶壁开设有与第一排水通道连通的漏水孔。

借助顶管的设置能够对三元防水层起到支撑的作用,并且在水分从支撑筋以及三元防水层的缝隙处下流时可以通过漏水孔进入到第一排水通道内及时排出,起到及时排出水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撑筋的底部固定有底管,所述底管位于腔室内且内部形成第二排水通道,所述底管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排水通道连通的进水孔。

在上层的三元防水层出现破损时,水分会在汇集在腔室的底部,汇集的水分可以从进水孔进入到第二排水通道内及时排出,从而降低水分的存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保温层为聚氨酯保温板。

聚氨酯保温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潮防水的特性,抗变形能力强,不易开裂,另外导热系数低,可以良好的增加建筑保温性能,从而可以达到减少室内能耗的作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顶管的顶面以及底管的底面均为与三元防水层贴合的弧面。

弧面的设置可以使得顶管和底管表面与三元防水层可以更加良好的贴合,不存在尖角损害三元防水层的情况,起到保护三元防水层受损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底管的底面与三元防水层之间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层。

遇水膨胀止水层在遇到水分时会膨胀可以充满底管与三元防水层之间的缝隙,达到更好防水效果,避免存积在腔室内的水分从缝隙中漏出或者渗出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三元防水层为三元乙丙防水卷材。

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耐老化性以及防水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对于保温层的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进而在具备防水的同时更加耐用,在保温层出现开裂时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双层的三元防水层起到双重防水的作用,而且在三元防水层之间形成的腔室内设置吸水棉,这样即便在其中一层三元防水层出现一定的破损时,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防水性能,而且下漏或下渗的水分可以被吸水棉吸收,很好的避免水分下漏和下渗,而且借助顶管和底管的设置,内部水分可以及时的从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排出,避免水分的存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钢筋混凝土层;2、保温层;3、细石混凝土保护层;4、三元防水层;5、腔室;6、支撑筋;7、吸水棉;8、顶管;9、底管;10、漏水孔;11、进水孔;12、第一排水通道;13、第二排水通道;14、遇水膨胀止水层;15、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三元防水结构建筑,如图1所示,包括钢筋混凝土层1,钢筋混凝土层1为建筑的基层,在钢筋混凝土层1上依次设置有保温层2和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其中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能够对保温层2起到保护的作用,该保温层2为聚氨酯保温板,聚氨酯保温板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潮防水的特性,抗变形能力强,不易开裂,另外导热系数低,可以良好的增加建筑保温性能,从而可以达到减少室内能耗的作用,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了提高防水建筑防水性能,在保温层2内嵌有三元防水层4,该三元防水层4为三元乙丙防水卷材,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耐老化性以及防水性,而且抗拉强度高、延伸率大,对于保温层2的伸缩或开裂的适应性强,兼顾保温和防水性能。

其中三元防水层4上下设置有两层且三元防水层4均呈波浪形,相邻三元防水层4之间的波谷处相互固定并在两者之间形成腔室5,该腔室5内设置有竖向的支撑筋6且填充有吸水棉7,这样能够起到双层防水的作用,即便其中一层的三元防水层4出现破损时,依然具备防水作用,而且下漏或下渗的水分可以被吸水棉7吸附,避免其继续下漏下渗,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另外其中支撑筋6的一端延伸至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内,另一端延伸至钢筋混凝土层1中,这样借助支撑筋6将各个层结构连成一个整体,从而结构牢固性更强,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如图2和图3所示,另外在支撑筋6的顶部设置有位于腔室5内且抵接于上层的三元防水层4内壁的顶管8,支撑筋6的底部设置有位于腔室5内且抵接于下层的三元防水层4内壁的底管9,在顶管8内形成第一排水通道12,在底管9内部形成第二排水通道13,并且在顶管8顶壁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水通道12连通的漏水孔10,从而在水分从支撑筋6以及三元防水层4的缝隙处下流时可以通过漏水孔10进入到第一排水通道12内及时排出,起到及时排出水分的作用;在底管9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排水通道13连通的进水孔11,这样在上层的三元防水层4出现破损时,水分会汇集在腔室5的底部,汇集的水分可以从进水孔11进入到第二排水通道13内及时排出,从而降低水分的存积。

其中顶管8和底管9与三元防水层4抵接的一侧均为弧面15,这样可以更好的与三元防水层4贴合,避免存在尖角对三元防水层4造成损害,且在底管9与三元防水层4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层14,该遇水膨胀止水层14的材质与市面上现有的遇水膨胀止水条材质一样,这样遇水膨胀止水层14在遇到水分时会膨胀可以充满底管9与三元防水层4之间的缝隙,达到更好防水效果,避免存积在腔室5内的水分从缝隙中漏出或者渗出的情况。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