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跃层挂座及爬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8571发布日期:2019-05-11 00:3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跃层挂座及爬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跃层挂座及爬模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爬模装置通常包括挂座、附墙杆、架体以及液压油缸,通过高强螺栓将挂座固定在混凝土楼板上,附墙杆与挂座卡接,并且在液压油缸的驱动下,通过附墙杆等对架体进行竖向提拉,使其能够在建筑物结构的外侧进行爬升,以定位在不同的楼层上。

而现有的爬模装置向上爬升过程中,遇到跃层情况时,即本层无混凝土楼板的情况下,因而无法安装挂座,从而就无法寻找可以使附墙杆爬升的着力点,这样液压油缸就无法继续通过附墙杆对架体进行提升,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使爬模装置强行的爬升,很容易导致整个爬模装置倾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爬模装置无法继续向上爬升,就无法充分发挥爬模装置的优势,只能够在跃层的位置搭设脚手架,以提供以上各层的临边防护,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降低工作效率,耽误工程进度。

因此,亟需一种跃层挂座及爬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跃层挂座及爬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遇到跃层情况时,跃层位置无法安装挂座,导致爬模装置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跃层挂座,该跃层挂座包括第一挂座、第二挂座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挂座位于第一楼层,所述第二挂座位于第二楼层,所述第二楼层和所述第一楼层相邻设置,并且所述第二楼层位于所述第一楼层上方,所述第一楼层包括承重钢梁和安装在所述承重钢梁上的混凝土楼板,所述混凝土楼板爬模侧的一端悬空;所述第一挂座包括:

第一基座,通过第一连接组件安装在所述混凝土楼板上,所述第一基座爬模侧的一端悬空,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分别位于所述承重钢梁的两侧,所述第二挂座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

第一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座相对所述承重钢梁远离所述第一基座爬模侧的一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承重钢梁内墙侧的一个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座;

第一拉杆,其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爬模侧的一端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挂座还包括第二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和所述第一拉杆关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拉杆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内墙侧的一端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螺杆和两个锁紧件,所述螺杆沿竖直方向依次穿设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混凝土楼板上,一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基座的上表面抵紧,另一个所述锁紧件与所述混凝土楼板的下表面抵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拉杆底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基座铰接,所述第一拉杆顶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撑座通过第二连接组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螺母和卡块,所述第一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所述卡块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侧边套设于所述第一拉杆上,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上表面抵紧,所述第二螺母螺接于所述第一拉杆顶部的一端且抵紧于所述第一侧边。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挂座包括:

第二基座,安装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第二基座爬模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基座齐平;

第二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第三拉杆,其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座爬模侧的一端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横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挂座安装在所述横梁上;

第一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部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座上,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横梁的中间部位连接;

第二支撑杆,斜向设置,底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横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斜向设置且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侧,所述第三支撑杆底部的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楼板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支撑杆包括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以及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一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混凝土楼板铰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支撑杆铰接。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爬模装置,包括上述任一方案中所述的跃层挂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施例将第二挂座通过支撑组件支撑在第一楼层上的第一挂座上,并通过第二挂座在没有混凝土楼板结构的第二楼层对附墙杆进行支撑,能够对第二楼层以及位于第二楼层上方的几个楼层提供附着杆爬升时的着力点,从而实现爬模装置的正常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第一拉杆、第一支撑座以及第一基座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基座爬模侧一端受到的拉力能够通过第一拉杆传递待第一支撑座上,然后通过第一支撑座传递到第一基座和和第一支撑座连接的位置,由于第一支撑座和第一基座的连接位置位于承重钢梁的内墙侧,并且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靠近第一支撑座,因而第一基座通过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将该部分作用力传递到混凝土楼板上,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混凝土楼板爬模侧一端的承受的外力从而混凝土楼板爬模侧一端不容易压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跃层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跃层挂座中第一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跃层挂座中第二挂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爬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挂座;11、第一基座;12、第一支撑座;121、第一支撑部;122、第二支撑部;13、第一拉杆;14、第一连接组件;141、螺杆;142、锁紧件;1421、第一螺母;1422、垫片;15、第二连接组件;151、第二螺母;152、卡块;16、第二拉杆;

2、支撑组件;21、横梁;22、第一支撑杆;23、第二支撑杆;24、第三支撑杆;241、第一螺纹杆;242、第二螺纹杆;243、第一螺纹套管;

3、第二挂座;31、第二基座;32、第二支撑座;33、第三拉杆;34、第三连接组件;

4、驱动油缸;5、附墙杆;6、架体;

100、混凝土楼板;200、承重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跃层挂座,该跃层挂座包括第一挂座1、第二挂座3和支撑组件2,第一挂座1位于第一楼层,第二挂座3位于第二楼层,第一楼层和第二楼层相邻设置,并且第二楼层位于第一楼层的上方,第一楼层包括承重钢梁200和位于承重钢梁200上方的混凝土楼板100,并且该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的一端悬空设置,第一挂座1安装在混凝土楼板100上。第二楼层在位于第一挂座1正上方的位置未设置混凝土楼板结构,第二挂座3位于第一挂座1的正上方,第二挂座3通过支撑组件2安装在第一楼层的第一挂座1上。本实施例将第二挂座3通过支撑组件2安装在第一楼层上的第一挂座1上,并通过第二挂座3在没有混凝土楼板结构的第二楼层对附墙杆5进行受力支撑,能够对第二楼层以及位于第二楼层上方的几个楼层提供附着杆爬升时的着力点,从而实现爬模装置的正常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2所示,第一挂座1包括第一基座11、第一支撑座12、第一拉杆13、第一连接组件14和第二连接组件15。第一基座11通过两个第一连接组件14固定安装在混凝土楼板100的上表面,并且第一基座11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形成悬挑结构(第一基座的爬模侧一端的正下方缺少支撑结构),第一基座11爬模侧的一端用于和附墙杆5连接,通过附墙杆5支撑架体6。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楼板100安装在承重钢梁200上,并且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形成悬挑结构,两个第一连接组件14分别位于承重钢梁200的两侧。第一支撑座12底部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基座11的上表面,顶部的一端位于第一基座11上方,第一支撑座12相对承重钢梁200远离第一基座11爬模侧的一端,并且靠近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14。第一拉杆13倾斜设置,其底部的一端和第一基座11爬模侧的一端铰接,顶部的一端和第一支撑座12通过第二连接组件15连接。本实施例的所涉及的内墙侧和爬模侧,以图2中视角为例,承重钢梁200的左侧为内墙侧,右侧为爬模侧。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拉杆13、第一支撑座12以及第一基座11构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基座11爬模侧一端受到的拉力能够通过第一拉杆13传递待第一支撑座12上,然后通过第一支撑座12传递到第一基座11和第一支撑座12的连接位置,并通过位于内墙侧的第一连接组件14传递到混凝土楼板100上,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一端承受的外力从而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一端不容易压断,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

第二拉杆16和第一拉杆13的结构相同,第二拉杆16同样倾斜设置并且和第一拉杆13关于第一支撑座12对称设置,第二拉杆16底部的一端和第一基座11铰接,顶部的一端和第一支撑座12顶部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15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拉杆16,可以进一步将第一基座11爬模侧一端承受的外力向内墙侧牵引,进而将第一基座11爬模侧一端承受的外力分摊到第一基座11的多处地方,并传递到第一基座11下方混凝土楼板100上,缓解了混凝土楼板100爬模侧一端的受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座12呈T形结构,包括水平的第一支撑部121和竖直的第二支撑部122,第一支撑部121的底部与第一基座11的上表面连接,第二支撑部122位于第一基座11的上方,并且和第一支撑部121的顶部连接,第一拉杆13顶部的一端和第二拉杆16顶部的一端分别和第二支撑部122的两端连接。

第一连接组件14包括螺杆141和锁紧件142,第一基座11上对应每一个螺杆141均设有第一通孔,混凝土楼板100上对应每一个螺杆141均设有第二通孔,螺杆141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两个锁紧件142分别螺杆141的顶端和底端连接,并将第一基座11和混凝土楼板100锁紧。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基座11也可以通过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第一连接组件14和混凝土楼板100连接。锁紧件142包括两个第一螺母1421和一个垫片1422,垫片1422套设在螺杆141上,两个第一螺母1421均与螺杆141螺接,两个第一螺母1421相互抵紧并通过垫片1422抵紧在第一基座11的下表面或者混凝土楼板100的上表面,通过设置两个第一螺母1421并相互抵紧,可以形成自锁结构,有效防止第一螺母1421和螺杆141发生松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楼板100上的第二通孔可以在浇注混凝土时,通过在混凝土楼板100上预埋PVC管形成。

第二连接组件15包括第二螺母151和卡块152。卡块152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其中第一侧边上设有通孔。以第一拉杆13和第二连接组件15连接为例,第一拉杆13穿过第一支撑座12的第二支撑部122,卡块152的第一侧边通过通孔套设在第一拉杆13上,并且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相互远离的一端均与第一支撑座12的上表面抵紧,第二螺母151和第一拉杆13螺接并且第二螺母151抵紧于卡块152的第一侧边,从而实现将第一拉杆13和第一支撑座12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螺母151为碟形螺母,便于人工直接用手旋拧。

支撑组件2包括横梁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以及第三支撑杆24。横梁21水平设置,第二挂座3安装在横梁21上。第一支撑杆22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部的一端与第一基座11固定连接,顶部的一端与横梁2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3和第三支撑杆24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杆22的两侧,并且第二支撑杆23相对第三支撑杆24靠近爬模侧,第二支撑杆23底部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杆22中间的位置铰接,顶部的一端和横梁21爬模侧的一端铰接;第三支撑杆24底部的一端和混凝土楼板100铰接,并且铰接点位于第一基座11的内墙侧,顶部的一端和第一支撑杆22顶部的一端铰接。通过第一支撑杆22和第二支撑杆23形成三角形结构对横梁21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三支撑杆24将支撑组件2承受的斜向拉力传递给混凝土楼板100,能够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杆24包括第一螺纹杆241、第二螺纹杆242以及第一螺纹套管243,第一螺纹套管243的两端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螺纹孔和第一螺纹杆241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孔和第二螺纹杆242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241的另一端与混凝土楼板100铰接,第二螺纹杆242的另一端和第一支撑杆22铰接。通过转动第一螺纹套管243可以调节第三支撑杆24的长度,增强了第三支撑杆24对于其与混凝土楼板100铰接点位置的适应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的底部也可以安装在第一基座11上。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2的结构和第三支撑杆24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三螺纹杆、第四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套管,第二螺纹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旋向相反的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第三螺纹孔和第三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第四螺纹孔和第四螺纹杆的一端螺纹连接,第三螺纹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基座11固定连接,第四螺纹杆的另一端和横梁21固定连接。通过转动第二螺纹套管可以调节第一支撑杆22的长度,从而可以调节上方的第二挂座3的高度。同理,第二支撑杆23的结构也可以设置的和第三支撑杆24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方便的调节第二挂座3的高度。

如图3所示,第二挂座3包括第二基座31、第二支撑座32和第三拉杆33。第二基座31安装在横梁21上,并且第二基座31内墙侧的一端和横梁21内墙侧的一端齐平,第二基座31爬模侧的一端相对横梁21爬模侧的一端悬空,并且和第一基座11爬模侧的一端齐平。第二支撑座32竖直设置,其底部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基座31的上表面上,第三拉杆33倾斜设置,其底部的一端和第二基座31爬模侧的一端铰接,顶部的一端和第二支撑座32顶部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组件3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组件34和第二连接组件15的结构相同,第二支撑座32和第一支撑座12的结构相同,第三拉杆33和第一拉杆13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爬模装置,包括上述方案中跃层挂座,还包括多个第一挂座1,跃层挂座设置在相邻的两层楼层中,并且该相邻的两层楼层中位于下方的一层设有混凝土楼板100,上方的一层未设置混凝土楼板,多个第一挂座1均单独设置,可以设置在跃层挂座的上下两侧的任一一侧的楼层上,该爬模装置还包括安装在其中一个挂座(第二挂座3和所有的第一挂座1中的一个)上的驱动油缸4,分别与各个挂座滑动连接的附墙杆5,以及与附墙杆5固定连接的架体6。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均可与附墙杆5能够通过定位销卡接,驱动油缸4通过驱动附墙杆5爬升带动架体6爬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