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梁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3228发布日期:2019-06-29 00:4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梁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钢结构梁柱,属于建筑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钢结构与其它建设相比,在使用、设计、施工及综合经济方面都具有优势,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钢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其具有强度高、施工速度快、抗震性好和回收率高等优越性,钢比砖石和砼的强度和弹性模量要高出很多倍,因此在荷载相同的条件下,钢构件的质量轻,而且从被破坏方面看,钢结构在事先会有较大变形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结构,能够预先发现危险,从而有效避免,故而现在有很多建筑是采用钢结构完成的,但是传统的方钢柱与工字钢梁连接存在结构不稳定的缺陷,而且当外作用力正好作用在两翼缘板的边缘时容易造成两翼缘板弯曲变形,梁柱安装节点处容易移位,造成整个建筑物的不稳定,抗弯能力和抗震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钢结构梁柱。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方形钢柱,所述方形钢柱的至少一个侧面安装有钢梁,所述钢梁呈工字型,所述钢梁包括上翼缘板、下翼缘板以及位于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的腹板,所述上翼缘板、下翼缘板和腹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腹板的两侧对称设有加强件和减震弧板,所述减震弧板远离腹板的一侧设有缓冲槽,所述加强件和减震弧板间隔布置,所述加强件包括两个加强杆,每个所述加强杆的一端设有安装块一,两个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相接触并连接有安装块二,所述方形钢柱与钢梁的连接处设有固定件、连接件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安装在方形钢柱位于钢梁下端的侧面上,所述支撑件包括角钢以及与角钢内侧壁相切的弧形片,所述角钢靠近弧形片端部的一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弧形片的端部相抵接,所述弧形片包括弧形部和平面部,所述平面部与角钢的内侧壁通过螺丝相固定,所述角钢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一,所述通孔一对称设置在弧形片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设有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腹板的两侧,所述连接件呈L型,所述连接件包括横板、竖板以及与横板和竖板相连接的加固板,所述横板、竖板和加固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横板上开设有通孔二,所述竖板上开设有通孔三。

优选的,所述角钢上设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通孔一、下翼缘板和通孔二,所述角钢、下翼缘板和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和螺母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安装在方形钢柱上,所述固定件包括上固定座和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上开设有T字型通槽,所述腹板的上部和上翼缘板卡接在T字型通槽内,所述上固定座设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下部穿过上翼缘板并与下固定座相连接用以将钢梁安装在固定件上。

优选的,所述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均与减震弧板之间设有减震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方形钢柱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方形钢柱内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呈X型,所述加强板沿所述方形钢柱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加强板将方形钢柱的横截面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

优选的,两个所述加强杆的夹角为6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翼缘板受力会将压力传递到腹板上使腹板弯曲变形,通过设置加强件和减震弧板,若干加强件和减震弧板以腹板为中心对称布置在腹板的两侧,此时当上翼缘板受力时,腹板所受的压力会被分散到各个加强件和减震弧板,减震弧板设置缓冲槽,能进一步增强压力分散效果,提高减震性能,而且在减震弧板的上下两端设置减震橡胶层,减震橡胶层能起到吸振缓冲作用,腹板所受到的压力会有部分被减震橡胶层产生的反向弹力所抵消,使得钢梁具有很好的抗弯能力,同时加强件和减震弧板在有效缓冲整个梁柱所受压力的同时还能为上翼缘板和腹板提供足够的支撑,增强钢梁的整体强度,保持上翼缘板和腹板长期使用不变形,延长整个钢梁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支撑件,能起到连接钢梁和方形钢柱以及支撑钢梁的作用,配合加强件,能保证钢梁整体不变形,在支撑件的内部设置弧形片,弧形片产生形变的同时能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弧形片恢复形变时挤压方形钢柱侧壁和下翼缘板,减小方形钢柱和钢梁由于振动产生的形变,提高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梁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梁柱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梁柱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梁柱中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钢结构梁柱中方形钢柱的内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方形钢柱;11、加强板;2、固定件;21、上固定座;22、下固定座;221、T字型通槽;23、第二螺栓;3、钢梁;31、上翼缘板;32、腹板;33、下翼缘板;4、减震弧板;41、缓冲槽;5、加强件;51、安装块一;52、加强杆;53、安装块二;6、连接件;61、竖板;611、通孔三;62、横板;621、通孔二;63、加固板;7、支撑件;71、角钢;711、限位部;72、通孔一;73、弧形片;731、弧形部;732、平面部;74、螺丝;8、减震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一种钢结构梁柱,包括方形钢柱1,方形钢柱1的至少一个侧面安装有钢梁3,钢梁3呈工字型,钢梁3包括上翼缘板31、下翼缘板33以及位于上翼缘板31和下翼缘板33之间的腹板32,上翼缘板31、下翼缘板33和腹板32为一体式结构,腹板32的两侧对称设有加强件5和减震弧板4,减震弧板4远离腹板32的一侧设有缓冲槽41,上翼缘板31和下翼缘板33均与减震弧板4之间设有减震橡胶层8,加强件5和减震弧板4间隔布置,加强件5包括两个加强杆52,每个加强杆52的一端设有安装块一51,两个加强杆52的另一端相接触并连接有安装块二53,两个加强杆52的夹角为60度,方形钢柱1与钢梁3的连接处设有固定件2、连接件6和支撑件7,支撑件7安装在方形钢柱1位于钢梁3下端的侧面上,支撑件7包括角钢71以及与角钢71内侧壁相切的弧形片73,角钢71靠近弧形片73端部的一侧设有限位部711,限位部711与弧形片73的端部相抵接,弧形片73包括弧形部731和平面部732,平面部732与角钢71的内侧壁通过螺丝74相固定,角钢71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一72,通孔一72对称设置在弧形片73的两侧。

由于上翼缘板31受力会将压力传递到腹板32上使腹板32弯曲变形,通过设置加强件5和减震弧板4,若干加强件5和减震弧板4以腹板32为中心对称布置在腹板32的两侧,此时当上翼缘板31受力时,腹板32所受的压力会被分散到各个加强件5和减震弧板4,减震弧板4设置缓冲槽41,能进一步增强压力分散效果,提高减震性能,而且在减震弧板4的上下两端设置减震橡胶层8,减震橡胶层8能起到吸振缓冲作用,腹板32所受到的压力会有部分被减震橡胶层8产生的反向弹力所抵消,使得钢梁3具有很好的抗弯能力,同时加强件5和减震弧板4在有效缓冲整个梁柱所受压力的同时还能为上翼缘板31和腹板32提供足够的支撑,增强钢梁3的整体强度,保持上翼缘板31和腹板32长期使用不变形,延长整个钢梁3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设置支撑件7,能起到连接钢梁3和方形钢柱1以及支撑钢梁3的作用,配合加强件5,能保证钢梁3整体不变形,在支撑件7的内部设置弧形片73,弧形片73产生形变的同时能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弧形片73恢复形变时挤压方形钢柱1侧壁和下翼缘板33,减小方形钢柱1和钢梁3由于振动产生的形变,提高其使用寿命。

连接件6设有两个,且其对称设置在腹板32的两侧,连接件6呈L型,连接件6包括横板62、竖板61以及与横板62和竖板61相连接的加固板63,横板62、竖板61和加固板63为一体式结构,横板62上开设有通孔二621,所述竖板61上开设有通孔三611,角钢71上设有第一螺栓,第一螺栓穿过通孔一72、下翼缘板33和通孔二621,角钢71、下翼缘板33和连接件6通过第一螺栓和螺母相固定。

通过设置连接件6,进一步加强钢梁3和方形钢柱1的连接强度,而且角钢71、下翼缘板33和连接件6通过第一螺栓和螺母相固定,使得三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更好,提高钢结构梁柱的使用寿命。

固定件2安装在方形钢柱1上,固定件2包括上固定座21和下固定座22,下固定座22上开设有T字型通槽221,腹板32的上部和上翼缘板31卡接在T字型通槽221内,上固定座21设有第二螺栓23,第二螺栓23的下部穿过上翼缘板31并与下固定座22相连接用以将钢梁3安装在固定件2上。

通过设置固定件2,增加钢梁3与方形钢柱1的连接强度,利用上固定座21与下固定座22来固定钢梁3,提高钢梁3的稳定性,解决因钢梁3连接不稳定而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方形钢柱1的内部为中空状,方形钢柱1内设有加强板11,加强板11呈X型,加强板11沿方形钢柱1的高度方向设置,加强板11将方形钢柱1的横截面分割为若干个三角形。

将方形钢柱1设置为空心结构,能减轻钢结构梁柱的重量,节省材料的使用,在方形钢柱1内设置相互交叉的加强板11,使其内部形成多个正三角形空腔,能增强方形钢柱1的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