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1067发布日期:2019-07-24 09:0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装配式建筑政策的大力推广,预制外墙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装配式外墙板块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连接称之为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基本原理都是采用柔性连接的点支撑方式,一般每块挂板设置四个挂点,上部/下部两个为承重节点,下部/上部两个为非承重节点(水平荷载、调节作用)。

预制外墙挂板的主要连接方式为平移式和旋转式。为了保证外墙挂板在地震时适应主体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点支撑的连接节点一般采用在连接件和预埋件之间设置带有长圆孔的滑移垫片,形成可滑移的支座。

目前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的主要的问题是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三维调节或调节空间小,都要通过安装时人为的精确控制,不能对主体结构的误差进行有效的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更好的实现三维调节,方便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包括:

金属主体结构,转接件结构和装配式外墙板块,所述转接件结构连接所述金属主体结构和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

其中,所述转接件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和第四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相连接,并且在X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三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与所述第三转接件相连接且在X方向和Y方向可调节;以及

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挂在所述第一转接件上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四转接件相连接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两两垂直。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二转接件的数量为两个,且皆为角钢,所述第三转接件固定设置在两个角钢之间;所述第一转接件呈“U”型,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与一个角钢连接。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二转接件具有第一X方向开口,所述第一转接件具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实现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的连接,并且在X方向可调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螺栓、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拧合。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的数量为2个以上。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连接两个相对侧面的底面具有第一Y方向开口,所述第一Y方向开口中设置有抗震限位装置,所述抗震限位装置限定所述第一挂件在Y方向的位置。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三转接件具有第二Y方向开口,所述第四转接件具有第二X方向开口,第二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二Y方向开口和所述第二X方向开口实现所述第三转接件和所述第四转接件的连接,并且在X方向和Y方向可调节。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螺栓、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转接件、第四转接件、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拧合。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四转接件呈“L”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X方向开口设置在第一面中,在所述第二面中设置有第一Z方向开口。

可选的,对于所述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所述第一挂件设置在第一龙骨上,所述第一挂件具有第二Z方向开口,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连接两个相对侧面的底面卡入所述第二Z方向开口中,所述第一挂件上设置有调节装置,在Z方向正对所述底面的侧边,实现所述第一挂件挂在所述第一转接件上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一挂件还具有抗震限位支架,所述抗震限位装置穿过所述抗震限位支架;

所述第二挂件设置在第二龙骨上,且具有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一Z方向开口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实现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四转接件的连接且在Z方向可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包括:金属主体结构,转接件结构和装配式外墙板块,所述转接件结构连接所述金属主体结构和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其中,所述转接件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和第四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相连接,并且在X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三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与所述第三转接件相连接且在X方向和Y方向可调节;以及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挂在所述第一转接件上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四转接件相连接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两两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主体结构,转接件结构和装配式外墙板块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及可调节,实现外墙挂板的三维(两两垂直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六向(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各包括正负方向)方便的调节,可吸收结构误差和和设计误差,使得装配式外墙板块的安装更为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的Y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上所述,现有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调节不便,为改善这一状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包括:

金属主体结构,转接件结构和装配式外墙板块,所述转接件结构连接所述金属主体结构和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

其中,所述转接件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20,第二转接件21,第三转接件26和第四转接件28;所述第一转接件20和所述第二转接件21相连接,并且在X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三转接件26与所述第二转接件21相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28与所述第三转接件26相连接且在X方向和Y方向可调节;以及

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包括第一挂件32和第二挂件33,所述第一挂件32挂在所述第一转接件20上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二挂件33与所述第四转接件28相连接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两两垂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主体结构包括主体钢结构10,例如,呈“工”型,还包括加劲肋板11,设置在所述“工”型的两个开口处。所述加劲肋板11与所述主体钢结构10可以焊接固定。

所述金属主体结构的材质并不限于钢等金属,还可以是金属合金,例如铝合金、钛合金等。

例如,所述第二转接件21的数量为两个,且皆为角钢,或者与角钢形状一致的合金。所述第二转接件21可以与所述金属主体结构中例如主体钢结构10和/或加劲肋板11焊接,也可以是卡合等形式固定。

所述第一转接件20呈“U”型,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2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分别与一个第二转接件21连接。

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20的具体尺寸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而设定。

所述第二转接件21具有第一X方向开口211,所述第一转接件20具有第一固定孔(未图示),第一固定装置22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211实现所述第一转接件20和所述第二转接件21的连接,并且在X方向可调节。

例如,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211为长条形孔,从而第一固定装置22可以在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211中沿X方向移动,也就带动所述第一转接件20在X方向移动。

为了较好的调控在X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211的数量为2个以上。例如每个角钢上端设置有2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第一X方向开口211,这样可以防止发生绕Y方向旋转的情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包括螺栓、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转接件20、第二转接件21、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拧合。

在进行X方向调整时,可以通过移动滑移垫片来完成。

当第一转接件20和第二转接件2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之后,可以将螺母拧紧,并可以配合点焊,实现二者位置的固定。

如图1可见,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20连接两个相对侧面的底面具有第一Y方向开口201,所述第一Y方向开口201中设置有抗震限位装置24,所述抗震限位装置24限定所述第一挂件32在Y方向的位置。

所述第三转接件26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转接件21,例如角钢之间。例如,可以是第三转接件26焊接在两个第二转接件21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三转接件26与所述金属主体结构中例如主体钢结构10和/或加劲肋板11焊接,也可以是卡合等形式固定。

所述第三转接件26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转接件21的下方,而上方则将用于固定第一转接件20。

所述第三转接件26具有第二Y方向开口(未图示),所述第四转接件28具有第二X方向开口281,第二固定装置27穿过所述第二Y方向开口和所述第二X方向开口281实现所述第三转接件26和所述第四转接件28的连接,并且在X方向和Y方向可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装置27包括螺栓、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第三转接件26、第四转接件28、滑移垫片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栓拧合。

在进行X方向和Y方向调整时,可以通过移动滑移垫片来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转接件28呈“L”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二X方向开口281设置在第一面中,在所述第二面中设置有第一Z方向开口282。

由图1可见,第一面可以平行于XY所在平面,而第二面则可以平行于YZ所在平面,且第二面相比第一面远离第一转接件20。

当第三转接件26和第四转接件2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之后,可以将螺母拧紧,并可以配合点焊,实现二者位置的固定。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2的两处直线A示意性的指出了第一龙骨30和第二龙骨31的范围。所述第一挂件32可以设置在第一龙骨30上,所述第一挂件32具有第二Z方向开口321,所述“U”型的第一转接件20连接两个相对侧面的底面卡入所述第二Z方向开口321中,所述第一挂件20上设置有调节装置323,在Z方向正对所述底面的侧边,实现所述第一挂件32挂在所述第一转接件20上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一挂件32还具有抗震限位支架324,所述抗震限位装置24穿过所述抗震限位支架324。

其中,第一龙骨30可以为装配式外墙板块中的部分结构。

在这里,所述第二Z方向开口321为U型开口,或者可以是U型的开口端部处为喇叭状。

所述调节装置323可以设置在一支架322上。所述支架322所在平面例如为XY所在平面,可以与所述第一挂件32所在平面XZ垂直。

在第一挂件32挂入后,可以调节所述调节装置323和所述抗震限位装置24以限定所述第一挂件32在Y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在调整好之后,既可以固定住所述抗震限位装置24。

通过所述抗震限位装置24的锁定,可以避免装配式外墙板块在地震荷载下产生跳动和滑移。

例如,所述抗震限位装置24可以为螺栓和螺母的组合件。

所述第二挂件33设置在第二龙骨31上,且具有第二固定孔,第三固定装置穿过所述第一Z方向开口282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实现所述第二挂件33与所述第四转接件28的连接且在Z方向可调节。

其中,第二龙骨31可以为装配式外墙板块中的部分结构。

例如所述第二挂件33为预埋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固定装置可以为高强度螺栓,从而提供更好的载荷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模块,除特别限定外,材质可以是钢等金属,还可以是金属合金,例如铝合金、钛合金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包括:金属主体结构,转接件结构和装配式外墙板块,所述转接件结构连接所述金属主体结构和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其中,所述转接件结构包括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第三转接件和第四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相连接,并且在X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三转接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相连接;所述第四转接件与所述第三转接件相连接且在X方向和Y方向可调节;以及所述装配式外墙板块包括第一挂件和第二挂件,所述第一挂件挂在所述第一转接件上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第二挂件与所述第四转接件相连接且在Z方向可调节;所述X方向、Y方向及Z方向两两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外墙转接结构至少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主体结构,转接件结构和装配式外墙板块各部件的相互配合及可调节,实现外墙挂板的三维(两两垂直的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六向(X方向、Y方向及Z方向各包括正负方向)方便的调节,可吸收结构误差和和设计误差,使得装配式外墙板块的安装更为精确。

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了两个挂件,因此可以实现装配式外墙板块的上层板块的下部节点(即第一挂件32)和下层板块的上部节点(即第二挂件)共用了一个转接件结构,即可将载荷传递至金属主体结构,因此结构简单,有助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无需根据主体结构的而不同重新设计转接件结构,有利于改善的产品体系的标准化状况,方便项目的设计、生产和施工。

本实用新型通过X/Y/Z三个方向的开口设计,实现了转接件结构在标高上的调节,不受主体结构标高的影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主体结构标高的误差。而所述调节装置323还可以起微调作用,以进一步修正误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