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3485发布日期:2019-05-24 21:08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耸结构减振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调谐质量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TMD)因其高效的减振性能在高耸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高耸结构的减振设计通常需要通过结构模型的减振试验以验证TMD减振效果并优化设计参数。

试验中结构模型往往自振频率高、自重小,因而需要高频率、小质量的TMD。然而,由于结构模型由于体积较小,空间有限,难以安装多个TMD装置,而传统的TMD装置仅能控制单一方向的振动。

目前在试验中尚未有装置或技术能方便地实现在不同荷载方向下对结构模型实现不同运动方向的振动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能够实现在不同荷载方向下对结构模型实现不同运动方向的振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包括:底板、悬臂梁、永磁体、导体板和外壳;

所述外壳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为弹性元件的所述悬臂梁穿过所述底板的中心孔,且所述悬臂梁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一端上连接有所述永磁体,另一端与所述中心孔固定连接;

所述导体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的顶端上,且所述导体板与所述永磁体相对。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顶盖和主体;

所述顶盖和所述主体均设置有相匹配的滑槽,所述顶盖套于所述主体的外侧,且所述顶盖和所述主体通过固定件在所述滑槽处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栓和螺母。

优选地,所述悬臂梁为沿顺纹向切割的木材。

优选地,所述悬臂梁为圆柱状。

优选地,所述永磁体为烧结钕铁硼强力磁铁。

优选地,所述导体板为紫铜板。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包括:底板、悬臂梁、永磁体、导体板和外壳;外壳固定连接于底板上;为弹性元件的悬臂梁穿过底板的中心孔,且悬臂梁设于外壳内的一端上连接有永磁体,另一端与中心孔固定连接;导体板固定连接于外壳的顶端上,且导体板与永磁体相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型TMD减振装置,其底板可与结构模型连接,当装置随结构发生水平运动时,永磁体与导体板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电涡流阻尼力,并利用悬臂梁的弯曲产生弹性恢复力,从而吸收并耗散结构模型的振动能量,由于结构的水平方向的运动不受具体方向限制,故可以在不同荷载方向下对结构模型实现不同运动方向的振动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能够实现在不同荷载方向下对结构模型实现不同运动方向的振动控制。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底板1、悬臂梁2、永磁体3、导体板5和外壳;

外壳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具体的,外壳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顶面上,底板1的底面与结构模型固定连接;

为弹性元件的悬臂梁2穿过底板1的中心孔,且悬臂梁2设于外壳内的一端上连接有永磁体3,可以理解的是,悬臂梁2具有两端,其中一端为设置于外壳内的自由端,另一端与底板的中心孔通过热熔胶固定连接;

导体板5固定连接于外壳的顶端上,如图1所示,导体板5设置于外壳顶端的内表面上。且导体板5与永磁体3相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向型TMD减振装置,其底板1可与结构模型连接,在任意方向荷载作用下,底板1随结构发生水平运动时,悬臂梁2顶部的永磁体3作为质量块具有惯性力,永磁体3与导体板5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电涡流阻尼力,并利用悬臂梁2的弯曲产生弹性恢复力,从而吸收并耗散结构模型的振动能量,由于结构的水平方向的运动不受具体方向限制,故可以在不同荷载方向下对结构模型实现不同运动方向的振动控制。

更进一步地,外壳包括:顶盖6和主体4;

顶盖6和主体4均设置有相匹配的滑槽,顶盖6套于主体4的外侧,且顶盖6和主体4通过固定件7在滑槽处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是在顶盖6和主体4的相对两侧开设有相匹配的滑槽,然后通过固定件进行固定。

更进一步地,固定件7包括螺栓和螺母。

更进一步地,悬臂梁2为沿顺纹向切割的木材。

更进一步地,悬臂梁2为圆柱状。

更进一步地,永磁体3为烧结钕铁硼强力磁铁。

更进一步地,导体板5为紫铜板。

在本实施例中,通常不同部件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热熔胶进行现场粘接。

为调节永磁体3的自振频率,需先去除底板1与悬臂梁2之间的热熔胶,然后调整悬臂梁2在底板1上方的长度,并通过松紧螺栓螺母7调整顶盖6高度以保持导体板5与永磁体3的间距不变。

为调节TMD装置的阻尼比,需先松开螺栓螺母7,取下导体板5,然后选用具有不同厚度的导体板5,或者仍采用原导体板5,但调整导体板5与永磁体3的间距。

为调节TMD装置的质量比,需先去除悬臂梁2和永磁体3之间的热熔胶,然后选用具有相同面积但不同厚度的永磁体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悬臂梁2作为弹性元件,提供弹性力。悬臂梁2顶部的永磁体3作为质量块,永磁体3在水平面内运动时,其与上方导体板5的相对运动产生电涡流阻尼力,以此作为阻尼元件。在任意荷载方向下,当装置随结构发生水平方向的运动时,装置内的永磁体3会产生相对下方结构及上方导体板5的运动,产生电涡流阻尼,从而吸收并耗散结构振动的能量,降低结构各个方向的响应。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全向型TMD减振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