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装配式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7816发布日期:2019-10-19 04:1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装配式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建筑物装配式柱体。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框架结构中的主要构件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通过机械吊装和一定的连接手段,将零散的预制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而形成的结构,通俗来讲类似乐高拼装,所以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该种结构具有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影响小、可持续发展等优势。

预制混凝土结构由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而成,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整体性特别是节点的牢固性能是其薄弱环节,若节点的连接设计或施工存在问题,就容易造成预制结构节点破坏和整体倒塌,而且修复十分困难,当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牢固性能研究多集中于增强节点本身的牢固性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牢固结构大多过于复杂,生产成本过高且牢固效果显见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装配式柱体,该装配式柱体牢固性好且生产成本较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物装配式柱体,包括骨架和墙板,所述骨架和墙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外部填充混凝土,所述骨架包括纵向设置的竖向钢筋和横向设置的箍筋,所述钢筋和箍筋相互交错焊接形成钢筋笼,所述钢筋和箍筋之间采用钢丝绑扎,两柱体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两柱体的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两柱体的连接板和至少一个的金属块,所述金属块设于柱体内部,所述柱体一侧面与箍筋焊接,所述连接板设于金属块背向箍筋的一侧,所述连接板采用螺栓与所述柱体上的金属块螺纹连接,所述螺栓上包括有螺母,所述金属块内部开设至少两个的供螺栓插入的螺纹孔,所述螺栓一端穿过连接板插入凹槽,另一端与螺母连接,所述凹槽数量与螺栓数量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与螺母之间设置有防震垫圈。

进一步的,任意两相邻柱体一柱体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相邻柱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的插块,另一柱体内设置有与插块相适配的插槽,所述插块与插槽一一对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内部设置有防震弹簧,所述防震弹簧与插槽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远离插槽底部向上延伸,所述防震弹簧背向插槽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推移块,所述第一推移块远离斜面的一侧能够与容纳腔侧壁相抵触,所述插块上设置有供防震弹簧进入插块内部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偏心设置于插块上,所述容纳腔内部还设置有能够滑移出插块外部的第二推移块,所述第一推移块和第二推移块相适配且第一推移块和第二推移块相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斜面,所述插槽内设置有供第二推移块卡入的卡槽,当第一推移块向上推移时,第二推移块能够向左滑移卡入卡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移块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和防震弹簧套接,所述插槽内开设有供移动杆插入的嵌槽,所述嵌槽和移动杆滑移连接,当第一推移块和第二推移块相抵触时,所述移动杆向嵌槽内滑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采用金属块、螺栓、螺母以及防震垫圈的设置,可以提高两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防震系数。2、采用插槽和插块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两相对柱体侧面能够对齐。3、通过防震弹簧、第一推移块以及第二推移块的设置,可以增加两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防震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装配式柱体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局部的放大图;

图3为卡块与卡槽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1、骨架;11、钢筋;12、箍筋;2、连接组件;21、连接板;22、金属块;3、螺栓;31、螺母;4、凹槽;5、防震垫圈;6、插块;61、插槽;611、卡槽;612、嵌槽;62、容纳腔;7、防震弹簧;8、第一推移块;81、第二推移块;9、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建筑物装配式柱体,包括骨架1和墙板,所述骨架1和墙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骨架1外部填充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1包括纵向设置的竖向钢筋11和横向设置的箍筋12,所述钢筋11和箍筋12相互交错焊接形成钢筋笼,所述钢筋11和箍筋12之间采用钢丝绑扎,两柱体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固定两柱体的连接组件2;

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连接两柱体的连接板21和至少一个的金属块22,所述金属块22设于柱体内部,所述柱体一侧面与箍筋12焊接,所述连接板21设于金属块22背向箍筋12的一侧,所述连接板21采用螺栓3与所述柱体上的金属块22螺纹连接,所述螺栓3上包括有螺母31,所述金属块22内部开设至少两个的供螺栓3插入的螺纹孔4,所述螺栓3一端穿过连接板21插入凹槽4,另一端与螺母31连接,所述凹槽4数量与螺栓3数量相等。

柱体四面均设置有连接组件2,钢筋11和箍筋12之间采用钢丝绑扎固定,钢筋11和箍筋12外部浇筑混凝土,连接组件2用来连接两柱体,在装配式柱体的安装过程中,先采用装吊机将柱体吊上去,再将两预制柱体拼接起来,采用连接组件2将其安装固定在一起,金属块22被浇筑于混凝土内,箍筋12与金属块22之间采用焊接,(金属块22可以设置多个,设置的越多,连接,两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越强)连接板21设置于两柱体连接的部位,连接板21的侧面与两柱体的侧壁相互抵触,由于连接板21的侧壁是一个平面,通过连接板21的设置,可以使两柱体连接的时候相对的一侧可以对齐,不会使两柱体之间错开,每个柱体上的金属块22都设置了供螺栓3进入的凹槽4,设置金属块22的原因在于,混凝土比较脆,在地面抖动或者螺钉打入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柱体部分位置的开裂,采用金属块22的原因在于:一者由于金属的分子较为稳定,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腐蚀,二者将螺栓3插入金属块22的凹槽4内,再将螺母31拧入螺栓3内将螺栓3固定,可以提高两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综上所述,通过金属块22、螺栓3以及螺母31的设置,可以增加两柱体之间的牢固性和防震性且该种方法结构简单,成产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螺栓3与螺母31之间设置有防震垫圈5。

由于外部环境振动,螺栓3与螺母31之间容易松动,若是螺母31掉落,则螺栓3容易从凹槽4内脱出,如此两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会降低,在金属块22的内部攻有内螺纹,螺栓3可以直接悬入金属块22内使金属块22和螺栓3螺纹连接,使二者连接的更加紧密,且即使外部条件抖动,螺栓3也不易从凹槽4内脱出,螺栓3与螺母31连接的部分设置了防震垫圈5,可以起到一定的防震作用,因此通过防震垫圈5的设置,使两柱体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且增加了防震系数。

进一步的,任意两相邻柱体一柱体上设置有用于插入相邻柱体内部的至少一个的插块6,另一柱体内设置有与插块6相适配的插槽61,所述插块6与插槽61一一对应设置。

在装吊机器把柱体吊上去之后进行柱体的装配时,由于操作人员离两柱体具有一定的距离,在两柱体装配拼接的时候很难使两柱体相对应的侧面完全对齐,若是两柱体的相对侧面没有对齐的话,在柱体后期使用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倒塌现象,因此设置的插槽61和插块6可作为一个参照物,当插块6插入插槽61内部时,两柱体之间处于相对对齐的状态,因此通过插块6和插槽61的设置,可以一定程度中使两柱体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插槽61内部设置有防震弹簧7,所述防震弹簧7与插槽61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远离插槽61底部向上延伸,所述防震弹簧7背向插槽61底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推移块8,所述第一推移块8远离斜面的一侧能够与容纳腔62侧壁相抵触,所述插块6上设置有供防震弹簧7进入插块6内部的容纳腔62,所述容纳腔62偏心设置于插块6上,所述容纳腔62内部还设置有能够滑移出插块6外部的第二推移块81,所述第一推移块8和第二推移块81相适配且第一推移块8和第二推移块81相对应的一侧均设置有斜面,所述插槽61内设置有供第二推移块81卡入的卡槽611,当第一推移块8向上推移时,第二推移块81能够向左滑移卡入卡槽611内部。

当插块6插入插槽61内,插块6会与防震弹簧7接触且会将防震弹簧7挤压形变,当插块6继续向下插入,防震弹簧7和第一推移块8会进入插块6内部的容纳腔62,当第一推移块8与第二推移块81接触时,第二推移块81会对第一推移块8有向下的力,防震弹簧7本身具有弹力,则防震弹簧7会对第二推移块81有向上的支撑力,又因为第一推移块8和第二推移块81相对的一端设置有斜面,防震弹簧7自身的弹性会将第一推移块8向上推,则第二推移块81则会向左移动,卡入卡槽611内实现插块6和插槽61之间的固定(当第一推移块8和第二推移块81抵触时,第二推移块81到达卡槽611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移块8上固定连接有移动杆9,所述移动杆9和防震弹簧7套接,所述插槽61内开设有供移动杆9插入的嵌槽612,所述嵌槽612和移动杆9滑移连接,当第一推移块8和第二推移块81相抵触时,所述移动杆9向嵌槽612内滑移。

当插块插入插槽61内时,第一推移块8和第二推移块81会相互抵触,第二推移块81会对第一推移块8有向下的压力,移动杆9被向下压从而移入嵌槽612内部,防震弹簧7被压缩,移动杆9和防震弹簧7套接可以保证第一推移块8在收到第二推移块81的挤压时不会发生倾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