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混凝土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36547发布日期:2019-10-09 05:37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泡沫混凝土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板。



背景技术:

现在建筑墙体的材料,主要是砖体墙,其使用的砖分为粘土砖,灰砂砖,空心砖,泡沫混凝土砖等,其在使用时存在以下缺陷:砖体墙较重,浪费资源;施工成本高,不节能,防水隔音效果较差。因而现在建筑行业普遍开始采用膨胀珍珠岩或泡沫混凝土制成轻质墙体组装板,它有隔热、保温、无毒、无味、防火、吸音、轻质特点,将广泛用于建筑行业。但是现有的泡沫混凝土板在使用时还存在着容易开裂、结构强度不高且隔音效果较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泡沫混凝土板,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结构强度及隔音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泡沫混凝土板,包括泡沫混凝土制成的板材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主体的两侧板面上各通过第一粘结剂层固连有面板,所述板材主体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定位条,所述板材主体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内凹且与定位条形状相适配的定位槽,且所述板材主体的左、右侧端面上均覆盖有一层水泥砂浆层。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第一粘结剂层共同覆盖在板材主体及水泥砂浆层的侧面上。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水泥砂浆层的厚度为5~10mm。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第一粘结剂层的厚度为2~5mm。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第一粘结剂层为水泥基干混砂浆。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面板的厚度为3~10mm。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面板为硅酸钙板。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板材主体和面板共同的上下端面上各覆盖有一层防火板。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防火板的边缘与面板的外壁面相齐平。

在上述的泡沫混凝土板中,所述防火板的厚度为5~1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泡沫混凝土板通过在板材主体的板面上通过第一粘结剂层固连面板,能够避免在板材主体上打孔而破坏泡沫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同时面板及覆盖在板材主体用于拼接的端面上的水泥砂浆层能够提高进一步提高泡沫混凝土制成的板材主体的强度,避免变形;

2、本泡沫混凝土板通过设置在板材主体上下端面的防火板能够进一步提高板材的防火效果,保证使用安全性,更适于工厂厂房的建设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泡沫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泡沫混凝土板左右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泡沫混凝土板上下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材主体;2、第一粘结剂层;3、面板;4、定位条;5、定位槽;6、水泥砂浆层;7、防火板;8第二粘结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为一种泡沫混凝土板,包括泡沫混凝土制成的板材主体1,板材主体1的两侧板面上各通过第一粘结剂层2固连有面板3,板材主体1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定位条4,定位条4沿着板材主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定位条4和板材主体1登高,板材主体1的左侧端面上设置有内凹且与定位条4形状相适配的定位槽5,且板材主体1的左、右侧端面上均覆盖有一层水泥砂浆层6。本泡沫混凝土板通过在板材主体1的板面上通过第一粘结剂层2固连面板3,能够避免在板材主体1上打孔而破坏泡沫混凝土组成的板材主体1的结构强度,同时面板2及覆盖在板材主体1用于拼接的端面上的水泥砂浆层6能够提高进一步提高泡沫混凝土制成的板材主体1的强度,避免变形。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粘结剂层2共同覆盖在板材主体1及水泥砂浆层6的侧面上。即本泡沫混凝土板在生产时,先由水泥砂浆层6对板材主体1的左右端部进行涂覆固位后再粘结面板3,且面板3的边缘与相邻的水泥砂浆层6所凝固的外壁面相齐平,能够保证泡沫混凝土板在拼装时的齐整性。

本实施例中水泥砂浆层6的厚度为5~10mm,优选为6~9mm,进一步优选为7~8mm;第一粘结剂层2为水泥基干混砂浆,水泥基干混砂浆与水泥砂浆层6的结合程度高,其厚度为2~5mm,优选为3~4mm;面板3为硅酸钙板,其厚度为3~10mm,优选为4~8mm,进一步优选为5~7mm。

板材主体1和面板3共同的上下端面经过整平后通过各覆盖有一层防火板7,防火板7通过第二粘结剂层8固连在板材主体1及面板3上,由于其在使用时候是通过重力挤压在上下设置的泡沫混凝土板之间,第二粘结剂层8的厚度为1~3mm,优选为2mm。防火板7为水泥板或珍珠岩板或防火石膏板材,其防火板7的边缘与面板3的外壁面相齐平,且防火板7的厚度为5~10mm,优选为6~9mm,进一步优选为7~8mm。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