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轻质墙体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1288发布日期:2019-05-28 20:59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轻质墙体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轻质墙体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轻质墙体是区别于实心墙并衍生出来的新概念。轻质墙体材料在价格、隔音性能、墙面承载、吊挂力以及防火、防水等性能方面各有不同。轻质墙体与粘土实心砖相比,其共同的特点是自重很轻,现有技术中,轻质墙体一般是通过先用木板安装型腔,再填充材料,凝固后取下型腔而成,施工麻烦,效率低,而且保温隔音效果比较差,因此,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建筑轻质墙体制作工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制泡沫空心模型;

步骤2:将建渣破碎成1cm以下碎块备用;

步骤3:将建渣25-35%、水泥10-15%、细沙30-40%、细石子20-30%混合;

步骤4:将预制泡沫空心模型进行堆砌墙体;

步骤5:将钢筋穿入预制泡沫空心模型中;

步骤6:将步骤3的混合物加水混合均匀,填充至预制泡沫空心模型中,凝固即制成建筑轻质墙体。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建渣38%、水泥13%、细沙34%、细石子25%。

进一步,所述预制泡沫空心模型包括腔体、空心腔体、钢筋穿孔、空心腔体连接端和填充腔体,所述腔体为矩形,所述空心腔体为圆形,圆形的所述空心腔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空心腔体竖直设置于所述腔体中,相邻两个所述空心腔体之间通过所述空心腔体连接端连接固定,所述空心腔体连接端的中部设置有钢筋穿孔,所述空心腔体外壁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填充腔体。

进一步,所述填充腔体中填充所述步骤3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是一种建筑轻质墙体制作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预制泡沫为空心模型,在模型中填充最佳比例的混合物,且利用建渣为利用物,节能环保,施工快捷方便,效率高,此外,设置空心腔体能够起到隔音效果,并且减轻腔体重量,节省材料,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预制泡沫空心模型;

步骤2:将建渣破碎成1cm以下碎块备用;

步骤3:将建渣25-35%、水泥10-15%、细沙30-40%、细石子20-30%混合;

步骤4:将预制泡沫空心模型进行堆砌墙体;

步骤5:将钢筋穿入预制泡沫空心模型中;

步骤6:将步骤3的混合物加水混合均匀,填充至预制泡沫空心模型中,凝固即制成建筑轻质墙体。

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建渣38%、水泥13%、细沙34%、细石子25%。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预制泡沫空心模型包括腔体1、空心腔体2、钢筋穿孔3、空心腔体连接端4和填充腔体5,所述腔体为矩形,所述空心腔体为圆形,圆形的所述空心腔体为多个,多个所述空心腔体竖直设置于所述腔体中,相邻两个所述空心腔体之间通过所述空心腔体连接端连接固定,所述空心腔体连接端的中部设置有钢筋穿孔,所述空心腔体外壁与所述腔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为所述填充腔体。

进一步,所述填充腔体中填充所述步骤3的混合物。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轻质墙体制作工艺,预制泡沫空心模型;将建渣破碎成1cm以下碎块备用;将建渣25‑35%、水泥10‑15%、细沙30‑40%、细石子20‑30%混合;将预制泡沫空心模型进行堆砌墙体;将钢筋穿入预制泡沫空心模型中;将步骤3的混合物加水混合均匀,填充至预制泡沫空心模型中,凝固即制成建筑轻质墙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预制泡沫为空心模型,在模型中填充最佳比例的混合物,且利用建渣为利用物,节能环保,施工快捷方便,效率高,此外,设置空心腔体能够起到隔音效果,并且减轻腔体重量,节省材料,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王麒铭;陈静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商洛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9.03.15
技术公布日:2019.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