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25536发布日期:2019-08-03 10:5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房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指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即施工人员可借助脚手架而进行高处作业。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外脚手架在建筑物外围搭设,多用于外墙砌筑、外立面装修等,用料多;里脚手架在建筑物内部搭设,多用于内墙砌筑、室内装修等,具有用料少、灵活轻便、拆装方便等优点。

公告号为cn103321397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折叠脚手架,包括承载台及可伸缩的直梯,所述承载平台包括第一承载平台、第二承载平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四固定杆;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及第二承载平台相邻的一端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承载平台及第二承载平台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固定杆的下端;所述固定杆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直梯的梯柱上端;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相邻的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且端面相互抵触,所述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固定杆上。

上述折叠脚手架是一种里脚手架,移动灵活,使用时需要施工人员沿直梯往上爬至承载台处。但是竖向爬上爬下的过程较为危险,对于经验不丰富或是手脚力量较弱的人们来说,若是手脚打滑,容易发生意外,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提高人们移动至工作台处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下侧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处设置有爬梯,所述爬梯沿竖向分设为多节梯单元,位于上侧的所述梯单元与工作台连接,所述梯单元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四角处之间均连接有支撑条,相邻所述梯单元相对两侧之间均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半环,所述连接半环两端均连接有连接块,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爬梯为竖直状,整体占用空间小,施工人员以上连接环、下连接环作为发力点,便能沿着爬梯外侧到达工作台处;对于空间较为宽阔的地方,拧松连接螺母,相邻梯单元便能相对滑动,将位于下侧的梯单元往背离支撑架的方向抽出直至连接件受到两个支撑条的夹紧为止,再拧紧连接螺母,爬梯此时便作为斜梯而可供人们走至工作台处,相对于攀爬的方式更加安全便捷省力;将位于下侧的多个梯单元去掉,施工人员还能从爬梯内部往上攀爬至指定高度,进而在指定高度处进行施工,脚踩在下连接环上,身体周围受到阻挡,因而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将指定高度处的梯单元抽出,施工人员爬至该处后便能受到抽出梯单元的防护,进而便于进行施工,不仅局限于在工作台上进行施工。爬梯具有多种工作状态,可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环、下连接环相对两外侧均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支撑条之间具有供连接件卡入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无论作为直梯或是斜梯时,连接件均能受到限位块和支撑条的限位而无法滑动,进而使得相邻梯单元无法相对滑动,提高爬梯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均设置有供限位块卡入的容纳槽,所述限位块和容纳槽槽底之间连接有限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需要从直梯变为斜梯或是斜梯变为直梯时,按下限位块,连接件便能滑动,无需拧下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而将两个连接半环分离,省时省力。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条两端均连接有插杆,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均设置有供插杆插入的插孔,所述插杆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插孔连通有供卡块卡入的卡槽,所述卡槽绕插孔轴心线连通有供卡块转入的转动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支撑条直至卡块从转动槽转动至卡槽处,便能直接分离上连接环、下连接环、支撑条,进而使得爬梯能够拆分放置,减小占用体积,同时拆装快速便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环内侧设置有踏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作为斜梯时踏板能够增大脚与梯单元的接触面积,便于踩踏稳定,避免踏空的麻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连接环内侧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踏板一端卡入让位槽且相对两侧均连接有铰接轴,所述让位槽内壁设置有供铰接轴卡入的铰接槽,所述踏板远离铰接槽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踏板下侧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上连接环相对让位槽的另一内壁设置有供支撑板卡入的支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作为斜梯时,往上转动踏板直至其端部高于支撑槽,再转动支撑板直至与踏板平行,接着放下直至支撑板卡入支撑槽,便能完成安装,安装快速便捷。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两个前立柱、两个后立柱,相邻所述前立柱和后立柱之间、两个所述后立柱之间均连接有剪刀撑,两个所述前立柱、两个所述后立柱上端之间连接有放置框,所述工作台包括安装于放置框上侧的台板、位于台板两侧的护栏,所述爬梯位于支撑架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体结构牢固,且爬梯作为直梯时不会占用多余的地面。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台板下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和台板之间通过固定条连接,所述固定环和上连接环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和工作台之间的连接牢靠且拆装灵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条包括伸缩段以及供伸缩段卡入的套接段,所述伸缩段端部外侧连接有限位环,所述套接段内侧设置有供限位环卡入并滑动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梯单元尺寸的容错性,保证爬梯底部能够与地面接触,进而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爬梯具有多种工作状态,适用范围广;爬梯作为斜梯时能够便于部分人群轻松爬至工作台处;爬梯作为直梯时占地面积小,适用于空间狭小的地方进行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去除爬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固定条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梯单元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下连接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部分梯单元抽出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台板;12、护栏;13、固定环;14、固定条;141、伸缩段;1411、限位环;142、套接段;1421、限位槽;2、支撑架;21、前立柱;22、后立柱;23、剪刀撑;24、放置框;3、爬梯;4、梯单元;41、上连接环;411、让位槽;412、铰接槽;413、支撑槽;42、下连接环;43、支撑条;431、插杆;4311、卡块;44、插孔;45、卡槽;46、转动槽;47、踏板;471、铰接轴;48、支撑板;49、合页;5、连接件;51、连接半环;52、连接块;53、连接螺栓;54、连接螺母;6、限位块;7、容纳槽;8、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施工用脚手架,如图1所示,包括供人们站立的工作台1,工作台1下侧设置有置于地面上的支撑架2,支撑架2内部设置有爬梯3。施工人员能够通过爬梯3而移动至高处的工作台1上,进而进行高处作业。

如图2、图3所示,爬梯3沿竖向分设为多节梯单元4,位于最上侧的梯单元4与工作台1连接,梯单元4的具体数量依据工作台1的高度而定。梯单元4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呈方形的上连接环41和下连接环42,上连接环41和下连接环42四角处之间均连接有支撑条43。相邻梯单元4叠放且相对两侧均通过连接件5连接,连接件5包括两个套于上连接环41或下连接环42外侧的连接半环51,连接半环51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2,位于同侧的两个连接块52之间通过连接螺栓53和连接螺母54连接。拧紧连接螺栓53和连接螺母54后,相邻梯单元4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进而难以相对滑动,提高爬梯3的稳定性。连接螺栓53为圆头方颈螺栓,连接块52设置有供连接螺栓53颈部卡入的方槽,连接螺母54为蝶形螺母,进而便于人们徒手拧紧或拧松连接螺母54。

爬梯3具有多种工作状态,其一,相邻梯单元4沿竖向叠放,爬梯3作为直梯,整体占用空间小,施工人员以上连接环41、下连接环42作为发力点,便能沿着爬梯3外侧到达工作台1处;其二,将位于下侧的多个梯单元4拆下,其余梯单元4沿竖向排列,施工人员从爬梯3内部往上攀爬至指定高度,进而在指定高度处进行施工,脚踩在下连接环42上,身体周围受到阻挡,因而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其三,拧松连接螺母54,相邻梯单元4便能相对滑动,将位于下侧的梯单元4往背离支撑架2的方向抽出直至连接件5受到两个支撑条43的夹紧为止,再拧紧连接螺母54,爬梯3此时便作为斜梯(如图8所示)而可供人们走至工作台1处,相对于攀爬的方式更加安全便捷省力;其四,将指定高度处的梯单元4抽出,施工人员沿爬梯3外侧至该处后便能受到抽出梯单元4的防护,进而便于进行施工,不仅局限于在工作台1上进行施工。

如图3所示,支撑架2包括两个前立柱21、两个后立柱22,相邻前立柱21和后立柱22之间、两个后立柱2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剪刀撑23,两个前立柱21、两个后立柱22上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框24。两个前立柱21之间没有阻拦物,梯单元4能够从两个前立柱21之间抽出。工作台1包括安装固定于放置框24上侧的台板11,台板11上方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护栏12,护栏12位于相邻前立柱21和后立柱22之间。施工人员爬至工作台1上后,受到护栏12的防护而安全性大大提高。

如图3、图4所示,台板11下方朝向两个前立柱2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环13,固定环13呈方形且四角处与台板11之间连接有固定条14。固定环13结构与下连接环42相同,固定环13与相邻上连接环41之间通过连接件5连接,因此爬梯3和工作台1之间的连接牢靠且拆装灵活。固定条14包括与台板11固定连接的伸缩段141以及与固定环13固定连接的套接段142,套接段142可供伸缩段141卡入,伸缩段141朝向套接段14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环1411,套接段142内侧设置有供限位环1411卡入并滑动的限位槽1421。伸缩段141和套接段142能够相对滑动,因此固定条14的长度能够改变,进而增加梯单元4尺寸的容错性,保证爬梯3底部能够与地面接触,进而提高其结构稳定性。

如图5、图6所示,上连接环41内侧设置有踏板47,上连接环41朝向一前立柱21的内侧设置有让位槽411、另一内侧设置支撑槽413。踏板47一端卡入让位槽411且相对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铰接轴471,让位槽411内壁设置有供铰接轴471卡入的铰接槽412,踏板47能够绕铰接轴471转动而处于水平状态或是下垂状态。踏板47远离铰接槽412的一端紧贴有卡入支撑槽413的支撑板48,支撑板48和踏板47下侧之间通过合页49连接。梯单元4抽出时踏板47完全露出而没有被上侧的梯单元4挡住,因此爬梯3作为斜梯时往上转动踏板47直至其端部高于支撑槽413,再转动支撑板48直至与踏板47平行,接着放下直至支撑板48卡入支撑槽413,便能完成安装。踏板47能够增大脚与梯单元4的接触面积,便于踩踏稳定,避免踏空的麻烦。

如图5、图6所示,上连接环41、下连接环42朝向前立柱21的相对两外侧均连接有两个限位块6,上连接环41和下连接环42均设置有供限位块6卡入的容纳槽7,限位块6和容纳槽7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弹簧8。两个限位块6与相邻近的支撑条43之间均具有供连接半环51卡入的间隙。爬梯3无论作为直梯或是斜梯时,连接件5均能受到限位块6和支撑条43的限位而无法滑动,进而使得相邻梯单元4无法相对滑动,提高爬梯3的稳定性。爬梯3需要从直梯变为斜梯或是斜梯变为直梯时,按下限位块6,连接件5便能滑动,无需拧下连接螺栓53和连接螺母54而将两个连接半环51分离,省时省力。连接件5位于踏板47朝向后立柱22的一侧,因此梯单元4抽出时踏板47不会阻挡连接件5滑动。

如图6、图7所示,支撑条4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431,上连接环41和下连接环42均设置有供插杆431插入的插孔44,插杆431外侧固定连接有卡块4311,插孔44连通有供卡块4311卡入的卡槽45,卡槽45远离插孔44开口的一端绕插孔44轴心线连通有供卡块4311转入的转动槽46。支撑条43转动90度直至卡块4311从转动槽46转动至卡槽45处,便能直接分离上连接环41、下连接环42、支撑条43,进而使得爬梯3能够拆分放置,减小占用体积,同时拆装快速便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