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325386发布日期:2019-08-03 10:57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设计建筑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层,是指为了保护室内环境,避免雨水渗入室内造成霉变、漏水,影响人们生活环境,而设置的构造层次。保温层,是为了避免室内环境吸收或散失热量,而设置的构造层次。传统防水设计为正置式防水,即将防水层设置在保温层的上部,或倒置式防水,即将保温层设置在防水层的下部。这两种防水设计都存在渗漏概率高,维修难度大,漏点查找困难等问题。同时保温层,多采用预制板材作为保温层,由于强度低,会随着时间变化,密度加大,保温效果逐步变差,而发泡混凝土保温层则由于一旦发生渗漏,漏点难以查找,且水分无法排除,导致在维修过程中出现一些诟病,同时施工期间,易在保温层内部蓄存部分水,该水分多为外部自然降水、养护用水及保温层自身所带的水分以及正置式屋面防水层受到破坏而出现的渗漏水,因此难以保证防水层及保温层能够充分发挥防水及保温功能,一旦维修将会造成防水及保温的整体破坏,维修难度大,维修成本高。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急需提供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能够长久发挥防水及保温功能的屋面系统,能够解决保温层内部含水或因年久保温层密度加大而造成的保温失效的难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下而上依次包括屋面结构板、第一防水层、第一隔离层、排水板、保温层、第二防水层、第二隔离层、混凝土保护层和饰面层,所述的保温层采用发泡混凝土,所述的排水板的凸面向下,所述的排水板与所述的第一隔离层之间形成了空气流通层。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防水层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与加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复合施工。优选的,所述的排水板凸点高度不小于12mm。优选的,所述的第一隔离层采用无纺布,克数要求≥200g/㎡。一种采用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屋面板结构层上设置第一防水层,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加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复合施工,沿女儿墙上升至屋面饰面层上150mm,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厚度要求≥1.5mm,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厚度要求≥1.5mm以上;步骤b.在第一防水层上部设置无纺布作为第一隔离层,无纺布克数要求≥200g/㎡;步骤c.在第一隔离层上设置排水板,要求凸点向下,排水板凸起高度要求达到12mm以上,要求排水板连续搭接,以保证排水板的整体性;步骤d.待排水板铺设完毕,浇筑发泡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厚度按照保温要求设置,并做面层找坡找平;步骤e.涂刷沥青基层处理剂,用于增加防水层同基层的粘结效果,提升防水效果;步骤f.待面层干燥后,即可铺贴第二防水层,防水卷材采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卷材,要求高出饰面层250mm,搭接宽度≥100mm;步骤g.铺设无纺布作为第二隔离层,然后铺设混凝土保护层及饰面层。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屋面保温防水系统,包括:包括屋面结构板和由下而上的第一防水层、透气层、保温层、第二层防水层和饰面层,其中第一防水层为涂布于屋面结构板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复合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透气层采用排水板中间提供的空气流通层,便于空气的流通和水分的蒸发;发泡混凝土可长久发挥保温及部分防水功能,面层直接进行找坡抹平,省去找坡层及找平层等施工工序;第二层防水铺贴在保温找坡层上可长久发挥防水功能,降低屋面渗漏概率,降低保温及防水维护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屋面结构板;2-第一防水层;3-第一隔离层;4-排水板;5-空气流通层;6-保温层;7-第二防水层;8-第二隔离层;9-混凝土保护层;10-饰面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从下而上依次为屋面结构板1、第一防水层2、第一隔离层3、排水板4、保温层6、第二防水层7、第二隔离层8、混凝土保护层9、饰面层10。其中保温层6采用发泡混凝土,排水板的凸面向下,这样在排水板4与第一隔离层3之间形成了空气流通层5,由于排水板的特殊结构,空气流通层5能够形成若干纵横交错的通道,具有极好的空气流通性能,与屋顶排气管连通。第一防水层2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加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复合施工,渗漏概率低,且沿女儿墙上升至屋面饰面层10以上150mm,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厚度要求≥1.5mm,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厚度要求≥1.5mm以上。其中第一防水层2为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同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的复合防水系统,粘结于屋面结构板1上;空气流通层5依靠排水板4,形成大量凸起支撑点,形成空气流通,起到保温和水分蒸发的作用;保温层6则采用发泡混凝土进行保温及找坡,可长久发挥保温功能;第二防水层7为铺贴在保温层6上的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本发明将正置式屋面和倒置式屋面相结合,并设置了空气流通层5解决了水分排水的难题,同时考虑了保温材料的耐久性的诸多问题;其次通过在屋面结构板1上设置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利用非固化橡胶沥青的蠕变性能和在加热状态下满粘结,解决防水层同基面粘结不牢窜水的问题,同时符合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利用自粘同非固化相容的特点,非固化有效填补卷材搭接缝隙,并且强力交叉膜自粘的轻薄操作简便,可以适用屋面工程的复杂节点部位。在第一隔离层3上设置了空气流通层5,则是利用了排水板4的高强和凸点,形成空气流通层,排水板凸点高度要求达到12mm以上,主要考虑空气流通及蓄少量水的功能,一旦设置空气流通层5,水蒸气可以在任何自然条件下,都可以蒸发,利于水分排出。在排水板4上设置了保温层6,采用发泡混凝土质量轻、整体性好、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简便的特点,进行浇筑后,并做找坡找平处理,在长久发挥保温功能的同时,还能够节省找坡层和找平层,操作更加简便。第二防水层7则采用了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具备较好的耐久性能及耐高低温性能,操作简便可信度高。考虑到一旦破坏后期维修便捷的问题而设计了第二防水层7,同时第二防水层7也将作为首先接触外部水源的防水层,一旦第二防水层7破坏,第一防水层2将继续发挥防水功能,保护室内防水安全。所述的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成分表如下:原料组分重量份沥青35-55份芳烃油10-25份sbs1-2份sis1-3份sbr2-4份橡胶粉5-15份萜烯树脂0.5-2份c5加氢树脂0.2-1.5份异丁烯2-4份古马隆树脂0.5-2份矿物粉料17.5-50份上述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的水下粘结时间可达8-15s,粘结速度更快,粘结效果更好,施工完成后,即可同卷材铺贴完成。保温层6多属于多孔结构,干燥时空隙中的空气导热系数较小,静态空气的导热系数为0.02,保温受潮后,导热系数为0.5,比静态空气增大了25倍,当材料空隙中的水分结成了冰,冰的导热系数为2.0,导热扩大到了100倍,甚至更高。关于排气层:本发明采用发泡混凝土与排水板的组合则可以在有水环境下,长久发挥保温功能。泡沫混凝土与其他常见材料保温层性能试验对比表如下:上述平屋面防水保温系统的施工方法如下:步骤a.在屋面板结构层上设置第一防水层,采用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加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复合施工,渗漏概率低,且防水层沿女儿墙上升至屋面饰面层上150mm,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料厚度要求≥1.5mm,强力交叉膜自粘防水卷材厚度要求≥1.5mm以上;步骤b.在第一防水层上部设置无纺布作为第一隔离层,无纺布克数要求≥200g/㎡;步骤c.在第一隔离层上设置排水板,要求凸点向下,排水板凸起高度要求达到12mm以上,要求排水板连续搭接,以保证排水板的整体性;步骤d.待排水板铺设完毕,打发发泡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厚度按照保温要求设置,并做面层找坡找平;步骤e.涂刷沥青基层处理剂,用于增加防水层同基层的粘结效果,提升防水效果;步骤f.待面层干燥后,即可铺贴第二防水层,防水卷材采用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防水卷材要求高出饰面层250mm,搭接宽度≥100mm;步骤g.铺设无纺布作为第二隔离层,然后铺设混凝土保护层及饰面层。上述虽然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一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内容,此处不再赘述,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