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及其加工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65571发布日期:2019-08-17 02:25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及其加工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及其加工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普通钢筋混凝土低矮剪力墙往往发生剪切破坏,破坏突然发生,延性和耗能能力较差,抗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为了改善低矮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在普通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中设置型钢而形成组合剪力墙,这种型钢混凝土剪力墙具有承载力高、延性好、抗震能力优越等特点。

型钢配置在墙体的两端有效地提高了试件的抗震能力,然而由于墙体的形状约束,在两端配置的型钢其截面积毕竟有限,根据吕西林等人关于截面中部配置型钢的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表明,中间配置了型钢的剪力墙其滞回曲线明显比不配置中间型钢的试件更丰满,耗能能力更强,延性系数更大,且从试验结果可看出剪力墙其主斜裂缝发展受到抑制,发展处更多的细小裂缝,其抗震性能更好。

由梁兴文等人关于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型钢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的破坏形态与其剪跨比、轴压比、型钢与水平分布钢筋的相对数量等因素有关,在剪跨比相同时,水平分布钢筋数量相对较多,剪力墙的延性相对较好,在现有技术中,预制剪力墙在安装方法上存在施工过程复杂且成本相对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及其加工安装方法,解决了在现有技术中,预制剪力墙在安装方法上存在施工过程复杂且成本相对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包括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内设置有型钢耗能支撑,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内且位于型钢耗能支撑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钢筋网片,且钢筋网片由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交织而成,所述钢筋混凝土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凸,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定位凸配合设置的定位凹槽,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顶部设置有箍筋和梁钢筋,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部设置有锚筋。

优选的,所述竖向分布筋的直径为6至10mm,间距为300至500mm,在墙体边缘用10mm钢筋加密2根,加密间距为50至100mm,在墙体上、下面伸出满足锚固长度,水平分布筋的直径为4至6mm,间距为300至500mm,在墙体上、下边缘用10mm钢筋加密2根,并从左、右两面伸出,满足锚固长度。

优选的,所述定位凸宽为5至8cm,长为10至15cm,高为梁高与凹坑深之和。

优选的,所述型钢耗能支撑由交叉球形节点、四个斜杆和端锚板组成,球形节点内填碎石、中粗砂,灌水泥浆,支撑斜杆与球形节点焊接,角度按对角线方向,斜杆用圆形、矩形或方形钢管填充混凝土,外径不大于墙厚减去60mm,斜杆与端锚板焊接垂直,端锚板上焊有u形锚筋。

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上下面伸出的钢筋不低于规范锚固长度,方便与上下梁钢筋更好锚固连接,水平钢筋只在上、下面边缘加密时伸出,且满足锚固长度。

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的加工安装方法,包括上述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并采用如下步骤:

s1、确定好焊接角度,将球形节点与钢管焊接在一起,球形节点外径取不大于墙板厚减60mm,钢管外径取不大于球形节点外径减30mm,钢管另一端焊接端锚板,同时端锚板上焊有u形锚筋,形成型钢耗能支撑;

s2、将墙体水平分布筋与竖向分布筋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网片,同时梁钢筋绑扎也一起完成;

s3、在球形节点填碎石、中粗砂,浇灌水泥浆,形成耗能节点,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并等待其初凝;

s4、将型钢耗能支撑放在两片钢筋网片之间,在模台上固定其位置,支模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成型;

s5、施工时,吊装下层剪力墙,上层剪力墙通过下层剪力墙上部的定位凸定位来吊装,同时设置必要的临时支撑;

s6、绑扎下层柱的钢筋,同时与墙体伸出钢筋进行锚固连接,下层墙体上部伸出钢筋和上层墙体下部伸出钢筋与梁钢筋锚固绑扎在一起,形成牢固连接;

s7、钢筋绑扎完毕后支模,一起浇筑下层梁、柱混凝土,待初凝后吊装下一层剪力墙,随后重复上述操作。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及其加工安装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使用钢管内灌入混凝土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核心区混凝土在钢管的约束下,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从而使剪力墙具有很高的承载力,球形节点内填入碎石、砂和水泥浆,可以达到很好的耗能能力,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该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的加工安装方法施工方便、快捷,剪力墙与定位凸一起预制,同时梁钢筋也一起绑扎,定位凸可以对梁钢筋起到固定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支座承受上层剪力墙的重量,待吊装完毕后支模,浇筑梁、柱混凝土,不用等混凝土凝固即可以吊装下一层预制剪力墙,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端锚板及钢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型钢耗能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平分布筋;2、竖向分布筋;3、型钢耗能支撑;4、定位凸;5、箍筋;6、梁钢筋;7、锚筋;8、定位凹槽;9、钢筋混凝土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包括钢筋混凝土板9,钢筋混凝土板9上下面伸出的钢筋不低于规范锚固长度,方便与上下梁钢筋更好锚固连接,水平钢筋只在上、下面边缘加密时伸出,且满足锚固长度,钢筋混凝土板9内设置有型钢耗能支撑3,型钢耗能支撑3由交叉球形节点、四个斜杆和端锚板组成,球形节点内填碎石、中粗砂,灌水泥浆,支撑斜杆与球形节点焊接,角度按对角线方向,斜杆用圆形、矩形或方形钢管填充混凝土,外径不大于墙厚减去60mm,斜杆与端锚板焊接垂直,端锚板上焊有u形锚筋,钢筋混凝土板9内且位于型钢耗能支撑3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钢筋网片,且钢筋网片由水平分布筋1和竖向分布筋2交织而成,竖向分布筋2的直径为6至10mm,间距为300至500mm,在墙体边缘用10mm钢筋加密2根,加密间距为50至100mm,在墙体上、下面伸出满足锚固长度,水平分布筋1的直径为4至6mm,间距为300至500mm,在墙体上、下边缘用10mm钢筋加密2根,并从左、右两面伸出,满足锚固长度,钢筋混凝土板9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凸4,定位凸4宽为5至8cm,长为10至15cm,高为梁高与凹坑深之和,钢筋混凝土板9底部的两侧均设置有与定位凸4配合设置的定位凹槽8,钢筋混凝土板9的顶部设置有箍筋5和梁钢筋6,钢筋混凝土板9的底部设置有锚筋7。

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的加工安装方法,包括上述一种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并采用如下步骤:

s1、确定好焊接角度,将球形节点与钢管焊接在一起,球形节点外径取不大于墙板厚减60mm,钢管外径取不大于球形节点外径减30mm,钢管另一端焊接端锚板,同时端锚板上焊有u形锚筋,形成型钢耗能支撑3;

s2、将墙体水平分布筋1与竖向分布筋2绑扎在一起形成钢筋网片,同时梁钢筋绑扎也一起完成;

s3、在球形节点填碎石、中粗砂,浇灌水泥浆,形成耗能节点,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并等待其初凝;

s4、将型钢耗能支撑3放在两片钢筋网片之间,在模台上固定其位置,支模完成后浇筑混凝土成型;

s5、施工时,吊装下层剪力墙,上层剪力墙通过下层剪力墙上部的定位凸4定位来吊装,同时设置必要的临时支撑;

s6、绑扎下层柱的钢筋,同时与墙体伸出钢筋进行锚固连接,下层墙体上部伸出钢筋和上层墙体下部伸出钢筋与梁钢筋锚固绑扎在一起,形成牢固连接;

s7、钢筋绑扎完毕后支模,一起浇筑下层梁、柱混凝土,待初凝后吊装下一层剪力墙,随后重复上述操作。

综上所述,该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承载力高、耗能能力强,使用钢管内灌入混凝土混凝土形成钢管混凝土,核心区混凝土在钢管的约束下,使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钢管内部的混凝土又可以有效防止钢管发生局部屈曲,从而使剪力墙具有很高的承载力,球形节点内填入碎石、砂和水泥浆,可以达到很好的耗能能力,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该新型耗能预制剪力墙的加工安装方法施工方便、快捷,剪力墙与定位凸一起预制,同时梁钢筋6也一起绑扎,定位凸4可以对梁钢筋6起到固定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支座承受上层剪力墙的重量,待吊装完毕后支模,浇筑梁、柱混凝土,不用等混凝土凝固即可以吊装下一层预制剪力墙,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