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119337发布日期:2019-11-13 01:2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装配式结构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受力构件经装配连接而成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它有利于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发展绿色环保建筑,并且有利于提高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可是传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复杂,施工过后所形成的混凝土结构往往不符合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计总装配图和预制构件制作施工图,按照图纸要求生产预制结构构件并且运输至现场,同时进行施工准备,其中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设备准备以及施工后勤准备;

s2:安装为支撑水平构件的竖向支撑和所需要的模板,要求安装的支撑和模板符合精确的标高要求,使装配的楼板结构面达到建筑精装修前的要求,并要求考虑安装水平构件上的相连竖向构件的荷载,吊装当前施工楼层的水平构件,并临时固定好,包括预制叠合梁和预制楼板,使它们支承在竖向支撑和模板上;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放置垫片铺设砂浆,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前,在安装墙片位置按图纸放置垫片,以保证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水平度和标高符合要求,放置好垫片并且进行复核之后铺设砂浆;

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进行垫块的安装,在与楼板、剪力墙或框架柱或剪力墙连接固定后的装配式填充墙放置垫块,随后进行墙片的吊装,砂浆铺设完成后进行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吊装,吊装至安装位置上方20~50cm时,人工扶住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然后缓慢下落,当下落至位置高度3~5cm,判断墙片位置正确后,使墙片坐上砂浆;

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进行墙片的固定与连接,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完毕后固定,固定好后浇筑剪力墙或框架柱,并与装配式填充墙墙片连接,随后在此基础上放置垫块,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上方均匀等间距放置垫块;

s6: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其进行养护,当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混凝土旁边的设备。

优选的:步骤s3中砂浆的配制步骤如下:

a1:按照水泥、细骨料、粗骨料以及水的质量比5:1:1:4的比例选取物料;

a2:先将水泥与细骨料混合,搅拌两遍,得到第一混合物,在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粗骨料,进行翻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a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反复搅拌三次,便得到成品砂浆。

优选的:步骤s6中混凝土的处理温度为30~40℃,其处理时间为4~5h。

优选的:在上述步骤中,应保证砂浆饱满均匀的铺设,且同时需要将垫片周围的砂浆清除。

优选的:在步骤s1中进行准备时,需要试验分析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箍筋约束形式及钢筋锚固长度对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并基于预制梁、柱的物理模型试验,给出具体参数最优取值建议。

本发明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较,通过严格的材料配比以及施工准备,能够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各种施工结构的共同作用,能够保证得到质量可靠地混凝土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下面对其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计总装配图和预制构件制作施工图,按照图纸要求生产预制结构构件并且运输至现场,同时进行施工准备,其中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设备准备以及施工后勤准备;

s2:安装为支撑水平构件的竖向支撑和所需要的模板,要求安装的支撑和模板符合精确的标高要求,使装配的楼板结构面达到建筑精装修前的要求,并要求考虑安装水平构件上的相连竖向构件的荷载,吊装当前施工楼层的水平构件,并临时固定好,包括预制叠合梁和预制楼板,使它们支承在竖向支撑和模板上;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放置垫片铺设砂浆,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前,在安装墙片位置按图纸放置垫片,以保证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水平度和标高符合要求,放置好垫片并且进行复核之后铺设砂浆;

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进行垫块的安装,在与楼板、剪力墙或框架柱或剪力墙连接固定后的装配式填充墙放置垫块,随后进行墙片的吊装,砂浆铺设完成后进行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吊装,吊装至安装位置上方50cm时,人工扶住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然后缓慢下落,当下落至位置高度5cm,判断墙片位置正确后,使墙片坐上砂浆;

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进行墙片的固定与连接,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完毕后固定,固定好后浇筑剪力墙或框架柱,并与装配式填充墙墙片连接,随后在此基础上放置垫块,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上方均匀等间距放置垫块;

s6: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其进行养护,当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混凝土旁边的设备。

步骤s3中砂浆的配制步骤如下:

a1:按照水泥、细骨料、粗骨料以及水的质量比5:1:1:4的比例选取物料;

a2:先将水泥与细骨料混合,搅拌两遍,得到第一混合物,在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粗骨料,进行翻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a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反复搅拌三次,便得到成品砂浆。

步骤s6中混凝土的处理温度为40℃,其处理时间为5h。

在上述步骤中,应保证砂浆饱满均匀的铺设,且同时需要将垫片周围的砂浆清除。

在步骤s1中进行准备时,需要试验分析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箍筋约束形式及钢筋锚固长度对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并基于预制梁、柱的物理模型试验,给出具体参数最优取值建议。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计总装配图和预制构件制作施工图,按照图纸要求生产预制结构构件并且运输至现场,同时进行施工准备,其中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设备准备以及施工后勤准备;

s2:安装为支撑水平构件的竖向支撑和所需要的模板,要求安装的支撑和模板符合精确的标高要求,使装配的楼板结构面达到建筑精装修前的要求,并要求考虑安装水平构件上的相连竖向构件的荷载,吊装当前施工楼层的水平构件,并临时固定好,包括预制叠合梁和预制楼板,使它们支承在竖向支撑和模板上;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放置垫片铺设砂浆,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前,在安装墙片位置按图纸放置垫片,以保证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水平度和标高符合要求,放置好垫片并且进行复核之后铺设砂浆;

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进行垫块的安装,在与楼板、剪力墙或框架柱或剪力墙连接固定后的装配式填充墙放置垫块,随后进行墙片的吊装,砂浆铺设完成后进行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吊装,吊装至安装位置上方20cm时,人工扶住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然后缓慢下落,当下落至位置高度3cm,判断墙片位置正确后,使墙片坐上砂浆;

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进行墙片的固定与连接,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完毕后固定,固定好后浇筑剪力墙或框架柱,并与装配式填充墙墙片连接,随后在此基础上放置垫块,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上方均匀等间距放置垫块;

s6: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其进行养护,当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混凝土旁边的设备。

步骤s3中砂浆的配制步骤如下:

a1:按照水泥、细骨料、粗骨料以及水的质量比5:1:1:4的比例选取物料;

a2:先将水泥与细骨料混合,搅拌两遍,得到第一混合物,在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粗骨料,进行翻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a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反复搅拌三次,便得到成品砂浆。

步骤s6中混凝土的处理温度为30℃,其处理时间为4h。

在上述步骤中,应保证砂浆饱满均匀的铺设,且同时需要将垫片周围的砂浆清除。

在步骤s1中进行准备时,需要试验分析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箍筋约束形式及钢筋锚固长度对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并基于预制梁、柱的物理模型试验,给出具体参数最优取值建议。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设计总装配图和预制构件制作施工图,按照图纸要求生产预制结构构件并且运输至现场,同时进行施工准备,其中施工准备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设备准备以及施工后勤准备;

s2:安装为支撑水平构件的竖向支撑和所需要的模板,要求安装的支撑和模板符合精确的标高要求,使装配的楼板结构面达到建筑精装修前的要求,并要求考虑安装水平构件上的相连竖向构件的荷载,吊装当前施工楼层的水平构件,并临时固定好,包括预制叠合梁和预制楼板,使它们支承在竖向支撑和模板上;

s3:在步骤s2的基础上放置垫片铺设砂浆,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前,在安装墙片位置按图纸放置垫片,以保证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水平度和标高符合要求,放置好垫片并且进行复核之后铺设砂浆;

s4:在步骤s3的基础上进行垫块的安装,在与楼板、剪力墙或框架柱或剪力墙连接固定后的装配式填充墙放置垫块,随后进行墙片的吊装,砂浆铺设完成后进行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的吊装,吊装至安装位置上方30cm时,人工扶住装配式填充墙墙片,然后缓慢下落,当下落至位置高度4cm,判断墙片位置正确后,使墙片坐上砂浆;

s5:在步骤s4的基础上进行墙片的固定与连接,装配式填充墙墙片吊装完毕后固定,固定好后浇筑剪力墙或框架柱,并与装配式填充墙墙片连接,随后在此基础上放置垫块,在装配式填充墙墙片上方均匀等间距放置垫块;

s6: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钢筋混凝土并且对其进行养护,当混凝土凝固之后,拆除混凝土旁边的设备。

步骤s3中砂浆的配制步骤如下:

a1:按照水泥、细骨料、粗骨料以及水的质量比5:1:1:4的比例选取物料;

a2:先将水泥与细骨料混合,搅拌两遍,得到第一混合物,在第一混合物中加入粗骨料,进行翻拌,得到第二混合物;

a3:在第二混合物中加入水,反复搅拌三次,便得到成品砂浆。

步骤s6中混凝土的处理温度为35℃,其处理时间为4.5h。

在上述步骤中,应保证砂浆饱满均匀的铺设,且同时需要将垫片周围的砂浆清除。

在步骤s1中进行准备时,需要试验分析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箍筋约束形式及钢筋锚固长度对粘结锚固性能的影响,并基于预制梁、柱的物理模型试验,给出具体参数最优取值建议。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