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3384发布日期:2021-05-11 17:0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基本上分在固定台模上制作和在流动台模上制作,流动台模上制作的工艺线,在混凝土布料完成后,要进入一定温度和湿度的养护窑里面养护8小时左右,以保证构件品质和加快混凝土凝固速度,快速提高强度。

现有混凝土构件生产工艺都是采取立体养护窑,有特殊的地基处理要求,投资大,加热因传递构件不断地开启养护窑门,使能源消耗大,另外传运过程耗时多,对模台的要求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用长线隧道式连续养护窑来替代,台模在连续养护窑中穿过,完成养护过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1)组模、绑钢筋:在滑动设在上部轨道上的台模上组模,绑钢筋;

2)浇筑和振捣:向模具中上料,上料后启动升降式振动平台,使其接触台模并进行振捣;

3)预养护:对步骤2)制得的未成形混凝土构件进行预养护,时间内降低其表面流动性;

4)抹平或拉毛:根据产品要求做抹平或拉毛处理;

5)养护窑养护:利用升降机将构件和台模一起移动降低放置在养护轨道上,输送至多个连续设置的养护窑中养护;

6)脱模:将已经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构件的边模去掉;

7)码垛:将构件吊离台模码垛,将构件从台模上分离,进行码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设备,由浇筑机、多排前后贯通的养护窑、上部轨道、养护轨道、升降机、窑间轨道、台模和升降式振动平台组成,多排所述养护窑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排所述养护窑间距相等,所述上部轨道固定设在所述养护窑侧壁顶端,所述台模滑动设所述上部轨道上,所述窑间轨道设在相邻两排养护窑之间,所述升降式振动平台设在两个所述养护窑之间且位于所述台模正下方,所述升降机设在所述养护窑两端,所述地面轨道贯穿所述养护窑。

优选地,所述养护轨道与所述上部轨道的间距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设计采用长线隧道式连续养护窑来替代传统的立体养护窑,将浇筑、振捣等流水线放在养护窑顶部,构件在多个连续的养护窑中穿过,完成养护过程,能够有效减少养护窑门开启次数,减少能源损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部。

附图标记说明:

1-养护窑,2-上部轨道,3-养护轨道,4-台模,5-窑间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组模、绑钢筋:在滑动设在上部轨道2上的台模4上组模,绑钢筋;

2)浇筑和振捣:向模具中上料,上料后启动升降式振动平台,使其接触台模5并进行振捣;

3)预养护:对步骤2)制得的未成形混凝土构件进行预养护,时间内降低其表面流动性;

4)抹平或拉毛:根据产品要求做抹平或拉毛处理;

5)养护窑养护:利用升降机将构件和台模4一起移动降低放置在养护轨道3上,输送至多个连续设置的养护窑1中养护;

6)脱模:将已经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构件的边模去掉;

7)码垛:将构件吊离台模4码垛,将构件从台模4上分离,进行码垛。

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设备,由浇筑机、多排前后贯通的养护窑1、上部轨道2、养护轨道3、升降机、窑间轨道5、台模4和升降式振动平台组成,多排养护窑1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排养护窑1间距相等,上部轨道2固定设在养护窑1侧壁顶端,台模4滑动设上部轨道2上,窑间轨道5设在相邻两排养护窑1之间,升降式振动平台设在两个养护窑1之间且位于4台模正下方,升降机设在养护窑1两端,养护轨道贯穿养护窑1,浇筑完成时,只需启动升降式振动平台,使其与台模4抵接,即可将振动能量传递给台模4,实现振捣目的,升降机设在养护窑1两端,用于将脱模后的构件连同台模4移动至养护轨道3上,养护轨道3贯穿同列设置的养护窑1,台模4上混凝土浇筑完毕,振捣,预养护,拉毛或抹平后,升降机将台模4降到下面养护轨道水平面高度,从端部顶入养护窑通道,一件一件顶入,实现养护通道内模台一接一连续前推,根据养护通道长度和台模4长度来推算放入台模4间隔,例如养护通道3是台模4长度的10倍,设定每个台模4在养护窑中停留10小时,则每小时开门一次,从后端推入一个台模4,同时,前段出一个完成养护的台模4,前端的升降机将养护完成的台模4升到上层的轨道,顺轨道逐步完成脱模,起吊成品,清理台模,涂抹脱模剂等工序。

进一步的,养护轨道3与上部轨道2的间距相同,由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构件始终处于同一块台模上,因此,将养护轨道3和上部轨道2设置为一致尺寸可使台模在上下流水线行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组模、绑钢筋:在滑动设在上部轨道上的台模上组模,绑钢筋;

2)浇筑和振捣:向模具中上料,上料后启动升降式振动平台,使其接触台模并进行振捣;

3)预养护:对步骤2)制得的未成形混凝土构件进行预养护,时间内降低其表面流动性;

4)抹平或拉毛:根据产品要求做抹平或拉毛处理;

5)养护窑养护:利用升降机将构件和台模一起移动降低放置在养护轨道上,输送至多个连续设置的养护窑中养护;

6)脱模:将已经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构件的边模去掉;

7)码垛:将构件吊离台模码垛,将构件从台模上分离,进行码垛。

2.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由浇筑机、多排前后贯通的养护窑、上部轨道、养护轨道、升降机、窑间轨道、台模和升降式振动平台组成,多排所述养护窑平行设置且相邻两排所述养护窑间距相等,所述上部轨道固定设在所述养护窑侧壁顶端,所述台模滑动设所述上部轨道上,所述窑间轨道设在相邻两排养护窑之间,所述升降式振动平台设在两个所述养护窑之间且位于所述台模正下方,所述升降机设在所述养护窑两端,所述地面轨道贯穿所述养护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护轨道与所述上部轨道的轨道间距相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属于建材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工艺包括:1)组模、绑钢筋;2)浇筑和振捣;3)预养护;4)抹平或拉毛;5)养护窑养护;6)脱模;7)码垛;所述设备由浇筑机、多排前后贯通的养护窑、上部轨道、养护轨道、升降机、窑间轨道、台模和升降式振动平台组成,多排所述养护窑平行设置且相邻两个养护窑间距相等,所述上部轨道固定设在所述养护窑侧壁顶端,所述台模滑动设所述上部轨道上。本设计采用长线隧道式连续养护窑来替代传统的立体养护窑,将浇筑、振捣等流水线放在养护窑顶部,构件在多个连续的养护窑中穿过,完成养护过程,能够有效减少养护窑门开启次数,减少能源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刘壮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万尔特建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8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