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45811发布日期:2019-11-27 19:38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墙板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内墙板模具一般用于建筑业,是用来浇筑预制内墙板以实现批量化生产的钢制模具。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内墙板到施工现场再进行组装拼接再进行二次浇筑即可完成安装,从而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建筑效率。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711007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混凝土预制墙板的预制模具,其包括两块钢模板和两块混凝土预制模板,混凝土预制模板包括预制本体板和沿其厚度方向预埋的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两端伸出于预制本体板外,连接钢筋伸出于预制本体板内侧一端与钢筋网连接,连接钢筋伸出于预制本体板外侧一端在现场装配时与柱内钢筋搭接连成整体。这样,当墙板浇筑完成,只需将长度方向的钢模板拆除,保证墙板的棱角完整。

但是,现有的内墙板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墙板安装完成之后在墙板上开设门洞作为房间门的安装门洞,已经浇筑好的墙板另外开设门洞,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延长了施工的工期,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其具有在浇筑的过程中预留有门洞,不需要墙板安装完毕之后另外开设门洞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包括底板、侧立模和端模,所述侧立模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所述端模设置在底板的两端;所述侧立模上开设有两个滑移槽,所述滑移槽内滑移连接有门框侧板,两块所述门框侧板位于侧立模内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门框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框侧板和门框端板的设置使得墙体在浇筑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阻挡,从而在成型之后的墙体上可以留下一个门洞用来安装房门,从而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滑移槽的设置可以便于调节门洞的高度,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对门洞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槽侧壁设置有橡胶环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环圈的设置可以对滑移槽与门框侧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填补,使得门框侧部与滑移槽贴合的更加紧密,防止混凝土液从滑移槽缝隙中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与门框侧板相吸附的磁性块,所述侧立模与磁性块相贴合的表面设置有吸附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块的设置对门框侧板进行固定,通过磁性块的设置将门框侧板固定在侧立模上,从而防止混凝土流动使得门框侧板发生位置偏移。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块远离门框侧板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的设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握持把手将磁性块拉出,从而便于对磁性块施力使得磁性块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外侧壁设置有防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槽的设置使得把手外侧壁的摩擦系数增大,从而便于操作人员握持,防止滑脱。

进一步地,所述门框侧板上设置有插槽,所述门框端板的两端设置有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块与插槽的设置使得门框端板可以从顶端插入插槽中,便于对门框端板的拆卸,可以将门框端板固定在门框侧板之间,防止门框端板沿门框侧板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插块靠近插槽的端壁设置有磁性件,所述插槽底壁设置有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性件与吸附件的设置可以对插块高度方向上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进一步将插块固定在插槽中。同时磁性件与吸附件的设置便于插块的拆卸,使得预制件在形成之后便于脱模。

进一步地,所述插槽顶端侧壁设置有导向面,所述插块顶端设置有与导向面相贴合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面的设置使得插块在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便于插入插槽中,限位块的设置可以对导向面进行覆盖,防止混凝土凝固在导向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在侧立模上设置门框侧板和门框端板的技术,从而产生在内墙板上预留有门洞,便于安装房门,从而缩短了工期的效果;

2、采用了门框端板在滑移槽内滑移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调节门框端板插接入滑移才内长度从而便于调节门洞的高度的效果;

3、采用了门框侧板通过磁性块固定在侧立模上,门框端板与门框侧板通过插块和插槽固定的技术,从而产生门框端板与门框侧板便于拆卸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滑移槽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插块与插槽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侧立模;111、滑移槽;1111、橡胶环圈;112、吸附片;12、端模;2、门框侧板;21、插槽;211、吸附件;212、导向面;3、门框端板;31、插块;311、磁性件;312、限位块;4、磁性块;41、把手;411、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带有预留门洞的内墙板模具,参照图1,其包括底板1、侧立模11和端模12,侧立模11设置在底板1的两侧,端模12设置在底板1的两端,以构成墙板模具的整体框架。

参照图1,侧立模11上开设有两个滑移槽111,滑移槽111为矩形,滑移槽111内滑移连接有门框侧板2,门框侧板2的高度与滑移槽111的高度相同,两块门框侧板2位于侧立模11内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门框端板3,以通过门框侧板2、门框端板3与侧立模11构成门的框架,从而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可以在墙体中预留有一个门洞用于安装房门。

参照图2,滑移槽111侧壁设置有橡胶环圈1111,橡胶环圈1111粘固在滑移槽111侧壁上,橡胶环圈1111设置在滑移槽111两侧侧壁上,以对滑移槽111的间隙进行封闭,从而防止混凝土液从滑移槽111中流出。

参照图2,滑移槽111两侧分别设置有可与门框侧板2相吸附的磁性块4,门框侧板2为钢制矩形板,能够与磁性块4相吸附,磁性块4优选为强力永磁铁,磁性块4横截面为正方形,侧立模11与磁性块4相贴合的表面设置有吸附片112,吸附片112焊接在侧立模11上,吸附片112为铁片,以将门框侧板2的位置进行固定。

参照图2,磁性块4远离门框侧板2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把手41,把手41设置磁性块4的表面上,以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把手41将磁性块4拉出,从而便于门框侧板2的松脱与拆卸。把手41外侧壁设置有防滑槽411,以增大把手41外侧壁的摩擦系数,防止操作人员握持时滑脱。

参照图3,门框侧板2上设置有插槽21,插槽21的高度与门框侧板2的高度相同,门框端板3的两端设置有插块31,插块31与插槽21相匹配,以使得门框端板3相对于门框侧板2便于拆卸,从而便于将门框端板3与门框侧板2从底板1上取出。

参照图3,插块31靠近插槽21的端壁设置有磁性件311,磁性件311优选为磁性条,磁性件311粘固在插块31端壁上,插槽21底壁设置有吸附件211,吸附件211优选为磁铁片,吸附件211与磁性件311的极性相反,吸附件211嵌固在插槽21底壁上,以通过磁性件311和吸附件211的吸附作用将插块31固定在插槽21中。

参照图3,插槽21顶端侧壁设置有导向面212,插块31顶端设置有与导向面212相贴合的限位块312,以通过导向面212使得插块31便于从顶端插入插槽21中,通过限位块312将导向面212形成的凹槽进行封闭,防止混凝土凝固在导向面212上。

工作原理如下:

当对模具进行浇筑之前,先将侧立模11和端模12固定在底板1上,从而形成浇筑模型的整体结构。然后将门框侧板2插入滑移槽111内,通过门框侧板2插接入滑移槽111的长度限定门洞的高度。

调节完门洞的高度之后将磁性块4通过把手41设置在滑移槽111两侧,先使得磁性块4与侧立模11上的吸附片112相吸附,然后再将磁性块4与门框侧板2相吸附,将门框侧板2两侧的磁性块4设置好之后可以完成对门框侧板2的固定。

将两块门框侧板2固定好之后将插块31插接入插槽21中,磁性件311与吸附件211相吸附,从而将插块31固定在插槽21中。全部安装完成之后将混凝土倒在侧立模11和端模12之间而使得门框端板3和门框侧板2之间没有混凝土,从而可以在预制墙体上留有预制门洞,从而节省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当预制件成型之后,通过将插块31从插槽21中拔出,将磁性块4从侧立模11与门框侧板2之间取下即可完成拆卸。使得模具的安装和拆卸十分方便。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