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7580发布日期:2019-11-05 23:5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钢绞线下料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建筑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预应力结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钢绞线在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预应力材料,钢绞线厂家打包成捆的钢绞线盘重大,盘卷小,弹力大,下料过程中容易紊乱弹出伤人,所以要使用下料防护装置。

目前钢绞线下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采用“钢管+扣件简易装置”传统工艺,即将钢绞线盘采用钢管和扣件紧固。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钢管扣件材料强度不可靠,整体稳定性差,安全隐患大。而且仅仅适用于少量临时钢绞线放张下料,不适用于长期大规模的预应力施工。(2)采用“型钢笼+方木加紧装置”的工艺,即用角钢焊接成笼子,采用方木、钢管等填塞紧固钢绞线。但是采用方木、钢管等填塞紧固钢绞线的方式不可靠,安全隐患大。而且角钢制成的笼子体积大,占地面积大,自重大,移动困难,成本较高。(3)采用市面上销售的钢绞线绞盘,但是市售的绞盘不通用、使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以解决采用钢管和扣件紧固存在整体稳定性差,安全隐患大,不适用于长期大规模的预应力施工;采用角钢焊接成笼子,采用方木、钢管等填塞紧固钢绞线存在安全隐患大,笼子体积大,占地面积大,自重大,移动困难,成本较高;购买市售绞盘存在绞盘不通用、使用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包括框架模块和调节系统,所述框架模块包括两个框架模块单元,所述框架模块单元包括:

主楞,为两根垂直于地面设置的槽钢,其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调节孔;

次楞,水平连接在两个主楞之间,其左右两端开设有第二调节孔;

所述调节系统包括:

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穿过第一调节孔并且通过第一螺母固定;

宽度调节杆,穿过第二调节孔并且通过第二螺母固定。

优选地,所述次楞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根竖向附加楞。

优选地,所述竖向附加楞与次楞形成的区域中设有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出料口为四条槽钢焊接成的菱形出料口。

优选地,下方的次楞距离地面的高度为钢绞线的重心高度的1/3~1/2处。

优选地,所述第二调节孔为长条孔或者水平腰圆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母包括位于主楞两侧的第一前螺母和第一后螺母。

优选地,所述主楞为8mm槽钢,次楞和竖向附加楞均为5mm槽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采用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将两个框架模块单元连接,通过调节前后两个框架模块单元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绞线。宽度调节杆穿过两个框架模块单元中的第二调节孔,以调节宽度调节杆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绞线,可满足现有不同工况下所有普通预应力钢绞线下料施工,通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的构造简单实用,制造及维护费用低,拆装方便,较大程度的节约的人工成本及劳动强度,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框架模块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施工时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施工时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注:1-框架模块单元、11-主楞、12-次楞、13-第一调节孔、14-第二调节孔、21-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22-宽度调节杆、3-第二螺母、4-竖向附加楞、5-出料口、6-钢绞线、7-第一螺母、71-第一前螺母、72-第一后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如图1~4所示为一种可调节钢绞线下料防护装置,包括框架模块和调节系统,框架模块包括两个框架模块单元1,框架模块单元1包括主楞11和次楞12,主楞11为两根垂直于地面设置的8mm槽钢,其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调节孔13。第一调节孔13为圆孔。次楞12为5mm槽钢。次楞12水平连接在两个主楞11之间,其左右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调节孔14。第二调节孔14为长条孔或者水平腰圆孔。下方的次楞12距离地面的高度为钢绞线6的重心高度的1/3~1/2处,在此高度处,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21和宽度调节杆22能够很好的将钢绞线6夹紧。次楞12之间固定连接有至少两根竖向附加楞4,竖向附加楞4为5mm槽钢。竖向附加楞4与次楞12形成的区域中设有出料口5。出料口5为四条槽钢焊接成的菱形出料口。保证单根钢绞线6从出料口5抽出,并且还能防止钢绞线6缠绕,影响施工效率。

调节系统包括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21和宽度调节杆22,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21和宽度调节杆22为标准拉杆。框架模块单元间距调节杆21穿过第一调节孔13并且通过第一螺母7固定。通过调节两个框架模块单元之间的间隔,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绞线6。第一螺母7包括位于主楞11两侧的第一前螺母71和第一后螺母72,当钢绞线6使用减少后,框架模块单元1也能保持稳定。宽度调节杆22穿过第二调节孔14并且通过第二螺母3固定。通过调节宽度调节杆22在第二调节孔14中的位置,从而调节宽度调节杆2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的钢绞线6。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