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堵浆条及带有该堵浆条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5168发布日期:2020-02-18 12:38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堵浆条及带有该堵浆条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预制构件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堵浆条及带有该堵浆条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装配式住宅行业的蓬勃发展,对于预制构件的装配率要求越来越高,因其在工厂制作完成后,施工现场可以轻便吊装,更备受开发商和业主的青睐。在预制构件时,内墙暗梁及预制构件在生产制作时,由于堵浆条与箍筋尺寸难以匹配,堵浆条安装不能到位,造成挡边模具漏浆严重,导致混凝土浪费,产品脱模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尺寸配合、方便脱模的堵浆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堵浆条,所述堵浆条呈长条形,上下两端留有第一凹槽,堵浆条包括堵浆部和固定部,所述堵浆部一面与固定部相连接,且连接处两侧设有贯通堵浆条上下两端的第二凹槽,另一面设有压入面,所述压入面为锥形结构,便于插入堵浆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为对称结构,所述第二凹槽为对称结构。

进一步,所述堵浆条一体成型,选用橡胶材料制成。堵浆条压入面为锥形,容易插入出筋孔。堵浆条上下两端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尺寸与箍筋直径相匹配,且堵浆条两侧设有第二凹槽,可以将出筋孔两侧的挡边模具卡入到第二凹槽内,利用橡胶弹性可包裹住出筋孔,使堵浆条稳定固定在出筋孔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实现不同梁长预制构件共模生产,压槽简单、拆模方便的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型模具,包括挡边模具、压槽模具、第一梁端挡板模具、第二梁端挡板模具和上述的堵浆条,所述堵浆条插入挡边模具的出筋孔中,所述压槽模具固定连接在挡边模具一侧,所述第二梁端挡板模具连接在挡边模具的一端,所述挡边模具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梁端挡板模具。

进一步,所述压槽模具与挡边模具通过螺栓组件相连接,压槽模具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第一梁端挡板模具安装在挡边模具内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梁端挡板模具通过螺栓组件与挡边模具相连接,或者第一梁端挡板模具通过磁性压铁与挡边模具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挡边模具开设有第一u型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梁端挡板模具的下端开设有第二u型槽,第二梁端挡板模具下端开设有第三u型槽。

进一步,所述挡边模具上方连接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堵浆条安装容易,利用堵浆条的第一凹槽可以和箍筋相配合,堵浆效果好,第二凹槽的使用,可以将堵浆条稳定固定在挡边模具上,不易掉落,且橡胶材料的选用使得堵浆条易脱模,后续便于清理;第二梁端挡板模具和第一梁端挡板模具的使用可实现不同梁长预制构件共模生产及纵向伸出钢筋不同预制构件共模生产,模具使用简单、灵活,不需改模;压槽模具安装、拆卸方便,构件成型外观质量好,模具使用寿命长,大大减少模具成本投入,提升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堵浆条主视图;

图2—为堵浆条左视图;

图3—为堵浆条俯视图;

图4—为堵浆条工作状态左视图;

图5—为堵浆条工作状态主视图;

图6—为第一梁端挡板模具、第二梁端挡板模具与挡边模具连接俯视图;

图7—为第二梁端挡板模具与挡边模具连接主视图;

图8—为实施例2中第一梁端挡板模具与挡边模具连接主视图;

图9—为压槽模具与挡边模具连接截面图;

图10—为压槽模具与挡边模具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中第一梁端挡板模具与挡边模具连接主视图。

图中:1—堵浆条,11—堵浆部,111—压入面,12—固定部,13—第一凹槽,14—第二凹槽,2—箍筋,3—挡边模具,31—第一u型槽,4—第一梁端挡板模具,41—第一连接板,411—第二u型槽,42—第一挡板,43—磁性压铁,5—第一加强筋,6—第二梁端挡板模具,61—第二连接板,611—第三u型槽,62—剪力件,63—第二挡板,631—第二加强筋,7—预制构件,8—压槽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5:一种堵浆条,堵浆条1呈长条形,上下两端留有第一凹槽13,堵浆条包括堵浆部11和固定部12,堵浆部设有压入面111,压入面为锥形结构,便于插入堵浆口,固定部12与压入面的背面相连接,且连接处两侧设有贯通堵浆条上下两端的第二凹槽14。堵浆条1上下两端的第一凹槽13为对称结构,左右两侧的第二凹槽为对称结构,堵浆条1一体成型,采用橡胶材料制作,堵浆条压入面为锥形结构,容易插入出筋孔。堵浆条上下两端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尺寸与箍筋直径相匹配,且堵浆条两侧设有第二凹槽,可以将出筋孔两侧的挡边模具卡入到第二凹槽内,利用橡胶弹性可包裹住出筋孔,使堵浆条稳定固定在出筋孔处。

实施例2

参照图1~10,一种成型模具,包括挡边模具3、压槽模具8、第一梁端挡板模具6、第二梁端挡板模具4和实施例1的堵浆条1,堵浆条1插入挡边模具3的出筋孔中,压槽模具8固定连接在挡边模具3一侧,第二梁端挡板模具连接在挡边模具3的一端,挡边模具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梁端挡板模具。

在本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等只是对不同的构件进行名称说明,以免混淆,与构件本身结构没有影响。挡边模具的出筋孔为第一u型槽。

挡边模具3为两个,根据预制构件7的尺寸,将两挡边模具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安装在台模上。挡边模具开设有第一u型槽,以便于预制的箍筋插入,因为在多处开设第一u型槽31,在挡边模具的上方焊接槽钢或其他型材作为第一加强筋5,以增强挡边模具的强度。预制箍筋放入到第一u型槽后,用堵浆条插入到第一u型槽内,堵浆条的上下两端的凹槽抵住箍筋,压入面朝向浇筑混凝土的一侧。

第二梁端挡板模具6包括第二连接板61和第二挡板63,第二挡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进行拼接,第二挡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组件连接在挡边模具的一端外侧;第二挡板内侧焊接有剪力件62,在第二连接板的上部开设有第三u型槽611,便于预制构件7内纵向钢筋的插入和伸出,在第二挡板上焊接有第二加强筋631,增强第二挡板的强度。因为纵向钢筋在预制完成后需要向下弯曲,u型槽便于第二连接板的脱模处理。

第一梁端挡板模具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一挡板42,第一挡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进行拼接,第一挡板与第一连接板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挡边模具的另一端内侧,挡边模具上开设有螺栓孔,可以根据需要预制构件的长度,调整第一梁端挡板模具的安装位置;在第一连接板的上部开设有与第三u型槽411相对应的第二u型槽,便于预制构件内纵向钢筋的插入和伸出。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使用等边角铁或钢板拼焊件,根据叠合梁长度,采用螺栓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一挡板固定于挡边模具上,生产不同长度梁时,只需调整第二梁端挡板模具安装位置。

压槽模具8安装在挡边模具的内侧,通过螺栓组件进行固定连接,位置对应预制构件上需要压槽的位置;压槽模具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上底比下底短10mm~20mm,在本实施例中,选用等腰梯形的上底比下底短10mm,即上下两端各短5mm,这就形成了脱模斜度,方便在脱模时将压槽模具取下。等腰梯形下底对应第一压槽模具的那侧与第一挡板模具通过螺栓组件进行连接。

实施例3

参照图11,一种成型模具,与实施例2,存在以下不同:

第一梁端挡板模具、第二梁端挡板模具和挡边模具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第一梁端挡板模具根据预制梁的宽度内置于边挡板模具内侧,第一梁端挡板模具通过磁性压铁43与挡边模具连接。采用磁性压铁的连接方式,不需预先在模具上开孔,模具生产更加灵活,通用性更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