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外保温复合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13969发布日期:2020-02-25 09:3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混凝土外保温复合保温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墙体外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外保温复合保温板。



背景技术:

墙体外保温领域常见的做法是在墙面外侧附加复合保温板,通过复合保温板的保温层进行建筑物墙体的保温,目前的施工方法主要是在墙体建造完成后通过增加墙体表面连接件的方式进行搭挂固定,或者直接采用膨胀栓进行穿插固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由于连接件、膨胀栓等呈点状接触,复合保温板容易发生变形,甚至会导致复合保温板脱落,严重影响使用效果及附近行人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现浇混凝土外保温复合保温板,能够有效增加墙板连接结构与墙体之前的接触面积,保证复合保温板稳定、安全地固定在墙面之上。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现浇混凝土外保温复合保温板,该复合保温板附着在墙体外侧,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多块横向排列的保温板单元,所述的保温板单元包括保温层及保温层外侧面粘接固定的墙面板,所述的保温板单元之间借助墙板连接结构与墙体固定连接形成复合保温板结构,所述的保温层内埋设有连接网片,所述的连接网片伸出在保温层的左右两侧,墙板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保温板单元所形成的缝隙内,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埋设在浇筑层内的墙体上设置的连接孔、浇筑层、涨塞、螺栓及门型支撑框,所述的涨塞插入在墙体的连接孔内,相邻保温板单元的保温层之间的连接网片重叠设置,所述的门型支撑框扣压在连接网片外侧,所述的螺栓穿过设置在门型支撑框上的通孔及连接网片后与涨塞螺纹固定,所述的螺栓、门型支撑框及连接网片埋设在浇筑层内。

所述的连接网片与墙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

所述的墙面板的宽度大于保温层的宽度并伸出在保温层的左右两侧,相邻的保温板单元之间的缝隙内夹持有防漏片,所述的防漏片设置在墙面板的内侧,所述的防漏片的宽度大于相邻的保温板单元的墙面板之间的缝隙宽度,所述的防漏片借助墙面板形成限位固定。

所述的连接网片与保温层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连接网片及隔热垫的厚度之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方式形成墙体外保温的连接结构,从而形成了墙体的复合保温板结构,扩大了保温板单元与墙面的连接结构,保证了较好的连接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外保温复合保温板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保温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门型支撑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墙体,2、保温层,3、墙面板,4、连接网片,5、浇筑层,6、涨塞,7、螺栓,8、门型支撑框,9、隔热垫,10、防漏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现浇混凝土外保温复合保温板,该复合保温板附着在墙体1外侧,所述的复合保温板包括多块横向排列的保温板单元,所述的保温板单元包括保温层2及保温层2外侧面粘接固定的墙面板3,所述的保温板单元之间借助墙板连接结构与墙体1固定连接形成复合保温板结构,所述的保温层2内埋设有连接网片4,所述的连接网片4伸出在保温层2的左右两侧,墙板连接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保温板单元所形成的缝隙内,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包括埋设在浇筑层内的墙体1上设置的连接孔、浇筑层5、涨塞6、螺栓7及门型支撑框8,所述的涨塞6插入在墙体1的连接孔内,相邻保温板单元的保温层2之间的连接网片4重叠设置,所述的门型支撑框8扣压在连接网片4外侧,所述的螺栓7穿过设置在门型支撑框8上的通孔及连接网片4后与涨塞6螺纹固定,所述的螺栓7、门型支撑框8及连接网片4埋设在浇筑层5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向相邻的保温板单元之间填充发泡混凝土材质的浇筑层5,使得门型支撑框8及连接网片4埋入在浇筑层5内,借助门型支撑框8形成支撑结构,一方面保证门型支撑框8能够充分接触浇筑层5,另一方面也同时使得作为连接复合保温板与现有墙体的螺栓7也有一定长度被埋入了浇筑层5内,浇筑层5由于浇筑进入了连接网片4、门型支撑框8等,形成了砼柱结构,该砼柱结构借助螺栓7与墙体1形成连接,起到了良好的固定作用,并且砼柱本身与墙体1表面形成一定的粘接力,进一步保证了粘接效果的良好。

如图2所示,所示的连接网片4在保温层2发泡前置入,通过保温层2发泡形成为整体,或者通过分体式的发泡层2粘接形成三明治结构的固定结构。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网片4与墙面之间设置有隔热垫9。借助隔热垫9隔离连接网片4从而降低冷桥面积,提高保温效果,所述的隔热垫9为粘接在墙体1上的石棉垫层,为浇筑层5提供粗糙的接触面,有助于浇筑层5与墙体1的粘接。

进一步的,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的墙面板3的宽度大于保温层2的宽度并伸出在保温层2的左右两侧,相邻的保温板单元之间的缝隙内夹持有防漏片10,所述的防漏片10设置在墙面板3的内侧,所述的防漏片10的宽度大于相邻的保温板单元的墙面板3之间的缝隙宽度,所述的防漏片10借助墙面板3形成限位固定。在建造时首先将如图3所示的门型支撑框8放入到相邻的保温板单元的缝隙内,使得门型支撑框8压住叠放的连接网片4,随后拧入螺栓7,在完成螺栓7的固定后,将防漏片10插入到缝隙内,形成密封的浇筑腔,并随着复合保温板的逐层施工而逐层进行现浇筑,通过混凝土浇筑体的推挤,使得防漏片10与墙面板3形成如图1所示的限位结构,并保证浇筑体不泄漏,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雨水渗漏,可在防漏片10外侧填补堵漏王或防水腻子,并进行找平,起到对墙体外饰面的美化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连接网片4与保温层2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连接网片4及隔热垫9的厚度之和。当螺栓7旋入后,通过门型支撑框8的扣压,使得连接网片4向墙面1压紧,保证保温层2受到向墙面1靠紧的作用力,提高墙面附加层之前的密闭效果,保证施工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