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7969发布日期:2019-12-20 21:3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硬度,但是其抗拉强度较低,因此在外载荷引起的拉应力较高的位置,通常会选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构件受外载荷作用前,先施加压力,达到一定的预应力状态,当外载荷引起拉应力时,预应力能预先减小或抵消外载荷产生的拉应力,达到推迟混凝土受拉区开裂的目的。预应力混凝土的制作通常是张拉钢筋达到相应的预应力。张拉钢筋的方法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先张法即是先张拉钢筋,对钢筋施加一定的拉力,然后浇灌混凝土,当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要求时,将混凝土两端的张拉钢筋松开,预应力混凝土块制作完成。

在先张法制作预应力混凝土块时张拉钢筋之间互相平行,当预应力混凝土块浇筑完成后松开张拉钢筋的两端时,张拉钢筋在受拉状态下具有回弹的趋势,因此当预应力混凝土块的长宽比较大时,混凝土会在张拉钢筋的回弹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张拉钢筋的位置不准确时在混凝土中会产生偏心载荷,整个混凝土会向一侧拱起变形,导致预应力混凝土块尺寸不合格,造成混凝土块的报废;此外,张拉钢筋预埋在混凝土中通过粘结力固定在混凝土内,同时张拉钢筋在混凝土中具有回弹收缩的趋势,钢筋中巨大的拉力便转而作用在混凝土构件上,张拉钢筋的中间位置因为远离钢筋的两端,因此回弹收缩程度较小,但是对于张拉钢筋埋设在混凝土的两端的位置,回弹收缩的程度较大,当张拉钢筋两端因为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不足导致回弹收缩,预应力混凝土块的两端极易被张拉钢筋的回弹产生裂缝或者端部崩裂,导致混凝土块的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在张拉钢筋的两端设置固定件,避免张拉钢筋两端回缩,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崩裂,确保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并通过不同层的张拉钢筋形成夹角,保持张拉钢筋的载荷平衡,避免混凝土拱起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包括张拉台和张拉钢筋,所述张拉台的两端分为固定端和张拉端,所述张拉钢筋的一端与所述张拉台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张拉端与千斤顶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张拉钢筋包括若干钢筋束,所述钢筋束分为上层钢筋束、中层钢筋束和下层钢筋束,钢筋束的中点位置均套接有定位环,相邻层的所述定位环之间支撑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的长度大于相邻钢筋束之间的距离,所述上层钢筋束以所述定位环为折弯点两侧向所述中层钢筋束折弯,所述下层钢筋束以定位环为折弯点两侧向所述中层钢筋束折弯。

优选的,所述上层钢筋束与所述下层钢筋束相对于所述中层钢筋束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层钢筋束的折弯角度与所述下层钢筋束的折弯角度范围均为0-3度。

优选的,所述定位环滑动套接在钢筋束的中点位置。

优选的,钢筋束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箍爪,并且箍爪分布于混凝土块的两端位置的内部,所述箍爪包括箍环和锚爪,所述箍环固定套在钢筋束上,所述箍环上圆周均布若干放射状的锚干。

优选的,所述张拉台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对应不同位置的钢筋束设置有穿接孔,钢筋束自由穿过对应的穿接孔后,两端分别与固定端和张拉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锚爪的数量为四个,圆周均布在所述箍环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按照如下步骤使用:

1、根据待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块的长度以及预拉伸的张拉钢筋的拉伸长度,首先在钢筋束上依次固定连接好箍爪,在钢筋束上套接定位环,并将定位环移到张拉钢筋的中点位置;

2、将钢筋束的一端在张拉台的固定端锚固固定,另一端穿过支撑架上对应的穿接孔后锚固固定在千斤顶的伸出端,此时张拉钢筋处于不受力的松弛状态;

3、在中层钢筋束与上层钢筋束的定位环之间垂直钢筋束的方向焊接定位杆,同样在中层钢筋束与下层钢筋束的定位环之间垂直钢筋束的方向焊接定位杆;

4、启动千斤顶,将钢筋束拉伸,赋予钢筋束指定的预应力,定位杆的长度大于相邻层钢筋束之间的距离,同时定位杆与定位环固定连接,将上层钢筋束与下层钢筋束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侧撑起,使上层钢筋束与下层钢筋束的两端均呈现向内折弯的状态;

5、在张拉钢筋预应力施加完毕后,进行混凝土块的浇筑,当混凝土块达到预定强度后,对钢筋束放张,松开张拉钢筋两端的连接,预应力混凝土块制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各层钢筋束之间通过定位环与定位杆的连接,以中层钢筋束为基准,上层钢筋束与下层钢筋束分别以定位环的部位为折弯点对称的向内侧折弯,与中层钢筋束形成相对的为角度,当预应力混凝土块浇筑完成后,松开张拉钢筋时,上下两层钢筋束除横向的回弹收缩之外,还因为折弯角度,在中间部位产生朝向混凝土块内部的分力,平衡张拉钢筋位置不精确或是浇筑质量不合格产生的偏心载荷,阻止混凝土块的拱起变形,保证混凝土块整体的尺寸合格以及性能稳定性。

2、箍爪固定连接在钢筋束的两端,并且位于混凝土两端的内部,锚爪与钢筋束呈垂直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固定焊接,在浇筑完混凝土松开张拉钢筋后,张拉钢筋的预应力直接作用在混凝土块上产生回弹的压力,在混凝土块的两端设置箍爪能将张拉钢筋的两端固定定位,保持整条钢筋的回弹力度,避免张拉钢筋两端回缩,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崩裂,确保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

3、支撑架的设置能使得张拉台一次施工便能同时浇筑两个预应力混凝土块,提高工作效率。

4、因为每条钢筋束因尺寸的细微差别在张拉时的拉伸量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定位环与钢筋束之间滑动套接,保证在张拉钢筋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自适应钢筋束上的相对位置,使钢筋束之间无其他内应力产生,保证预应力混凝土块成型后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c-c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的d-d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结构,包括张拉台1和张拉钢筋2,所述张拉台1的两端分为固定端11和张拉端12,所述张拉钢筋2的一端与所述张拉台1的固定端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张拉端12与千斤顶3的伸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张拉钢筋2包括若干钢筋束,所述钢筋束分为上层钢筋束21、中层钢筋束22和下层钢筋束23,钢筋束的中点位置均滑动套接有定位环4,相邻层的所述定位环4之间支撑连接有定位杆5,定位杆5的长度大于相邻钢筋束之间的距离,所述上层钢筋束21以所述定位环4为折弯点两侧向所述中层钢筋束22折弯,所述下层钢筋束23以定位环4为折弯点两侧向所述中层钢筋束22折弯;所述上层钢筋束21与所述下层钢筋束23相对于所述中层钢筋束22对称设置,所述上层钢筋束21的折弯角度与所述下层钢筋束23的折弯角度范围均为0-3度。

钢筋束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箍爪6,并且箍爪6分布于混凝土块的两端位置的内部,所述箍爪6包括箍环61和锚爪62,所述箍环61固定套在钢筋束上,所述箍环61上圆周均布4个放射状的锚干。箍爪6固定连接在钢筋束的两端,并且位于混凝土两端的内部,锚爪62与钢筋束呈垂直状态并且两者之间固定焊接,在浇筑完混凝土松开张拉钢筋2后,张拉钢筋2的预应力直接作用在混凝土块上产生回弹的压力,在混凝土块的两端设置箍爪6能将张拉钢筋2的两端固定定位,保持整条钢筋的回弹力度,避免张拉钢筋2两端回缩,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崩裂,确保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

所述张拉台1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上对应不同位置的钢筋束设置有穿接孔,钢筋束自由穿过对应的穿接孔后,两端分别与固定端11和张拉端12连接。支撑架7的设置能使得张拉台1一次施工便能同时浇筑两个预应力混凝土块,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照如下步骤使用:

1、根据待浇筑的预应力混凝土块的长度以及预拉伸的张拉钢筋2的拉伸长度,首先在钢筋束上依次固定连接好箍爪6,在钢筋束上套接定位环4,并将定位环4移到张拉钢筋2的中点位置;

2、将钢筋束的一端在张拉台1的固定端11锚固固定,另一端穿过支撑架7上对应的穿接孔后锚固固定在千斤顶3的伸出端,此时张拉钢筋2处于不受力的松弛状态;

3、在中层钢筋束22与上层钢筋束21的定位环4之间垂直钢筋束的方向焊接定位杆5,同样在中层钢筋束22与下层钢筋束23的定位环4之间垂直钢筋束的方向焊接定位杆5;

4、启动千斤顶3,将钢筋束拉伸,赋予钢筋束指定的预应力,定位杆5的长度大于相邻层钢筋束之间的距离,同时定位杆5与定位环4固定连接,将上层钢筋束21与下层钢筋束23的中间位置分别向两侧撑起,使上层钢筋束21与下层钢筋束23的两端均呈现向内折弯的状态;

5、在张拉钢筋2预应力施加完毕后,进行混凝土块的浇筑,当混凝土块达到预定强度后,对钢筋束放张,松开张拉钢筋2两端的连接,预应力混凝土块制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各层钢筋束之间通过定位环4与定位杆5的连接,以中层钢筋束22为基准,上层钢筋束21与下层钢筋束23分别以定位环4的部位为折弯点对称的向内侧折弯,与中层钢筋束22形成相对的为角度,当预应力混凝土块浇筑完成后,松开张拉钢筋2时,上下两层钢筋束除横向的回弹收缩之外,还因为折弯角度,在中间部位产生朝向混凝土块内部的分力,平衡张拉钢筋2位置不精确或是浇筑质量不合格产生的偏心载荷,阻止混凝土块的拱起变形,保证混凝土块整体的尺寸合格以及性能稳定性。

2、因为每条钢筋束因尺寸的细微差别在张拉时的拉伸量有细微的差别,因此定位环4与钢筋束之间滑动套接,保证在张拉钢筋2施加预应力的过程中自适应钢筋束上的相对位置,使钢筋束之间无其他内应力产生,保证预应力混凝土块成型后的稳定性。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