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67955发布日期:2019-12-20 21:3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管桩生产设备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建筑行业常用的部件,在铁道系统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先张力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组成。

在管桩生产过程中,多数采用向模具内灌注混凝土的方式生产,此处采用的模具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灌注中还必须保证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及密度,尤其避免管桩内存在气泡现象的发生,现有的模具通常采用筒状模具的设计,并结合固有的螺栓将其固定,固定之后的模具放到离心机上进行离心转动,一方面消除混凝土内的气泡,另一方面使得模具内的混凝土能够均匀分散到模具内壁上,从而形成空心的管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每一款模具只能生产一种直径的管桩,当需要生产不同直径大小的管桩时,需要更换模具,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具有模具内径可调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呈空心半圆管状的模具本体,所述模具本体内壁可拆卸连接有用于调节内径的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端部设置有挂接组件,所述挂接组件挂接于模具本体的端部,所述模具本体外壁设置有离心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生产较小直径的混凝土管桩时,在模具本体内挂接调节板,并通过挂接组件将调节板固定在模具本体的内壁,从而将模具本体的内径缩小,当向模具本体内灌注混凝土后,可以生产出直径较小的管桩,并不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模具,达到了适用范围更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板呈空心半圆柱状设置,且调节板的外壁与模具本体的内壁贴合,所述挂接组件包括开设于模具本体端部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底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有挂钩,所述模具本体端部开设有挂接槽,所述挂钩一端挂接于容纳槽,另一端挂接于挂接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在模具本体内增设调节板时,将挂钩从容纳槽内拉出并挂接在模具本体的挂接槽内,实现调节板和模具本体的挂接,当不需要挂接调节板时,将挂钩取下并通过复位弹簧将挂钩拉回到容纳槽内实现收纳,避免挂钩丢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挂钩呈u形设置,所述模具本体端面开设有定位螺纹孔,所述挂钩与定位螺纹孔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将挂钩固定于模具本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调节板挂接到模具本体上时,挂钩的一端位于容纳槽内,另一端挂接在挂接槽内,通过定位螺栓将挂钩固定在模具本体上,使得调节板的安装更牢固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所述调节板拼接的一个端面开设有密封槽,另一个端面设置有与密封槽嵌合的密封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两个调节板拼接时,通过将其中一个调节板的密封条嵌合进入另一个调节板的密封槽内,实现两调节板拼接时的密封,从而避免发生混凝土泄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离心机构包括呈环形并固定于模具本体外壁的内环、套设于内环的外环、设置于外环与内环之间的减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模具本体由均呈半圆空心管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拼接组成,并且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内环的内壁与模具本体的外壁一体成型制成,从而使得内环固定连接在模具本体上,进行离心操作时,外环与离心的驱动装置直接接触,并且由离心装置驱动转动,当外环受到挤压变形时,通过减震组件实现减缓震动,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与内环均呈半圆环形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模具本体的上模和下模上,所述外环由柔性材料制成,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连接于内环外壁的缓冲件,所述内环外壁两侧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贴设于缓冲件的两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离心操作时,外环与离心的装置直接接触,并且由于外环由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在转动的时候产生的噪声会大大降低,通过设置挡片对缓冲件进行限位固定,提高缓冲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外壁设置有若干由橡胶制成的凸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凸点增大外环外壁与离心装置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发生打滑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缓冲件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轴线沿模具本体的直径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缓冲件由橡胶制成,其弹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增设缓冲弹簧,提高了缓冲件的弹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当需要生产较小直径的混凝土管桩时,在模具本体内挂接调节板,并通过挂接组件将调节板固定在模具本体的内壁,从而将模具本体的内径缩小,当向模具本体内灌注混凝土后,可以生产出直径较小的管桩,并不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模具,达到了适用范围更广的效果;

2.当需要在模具本体内增设调节板时,将挂钩从容纳槽内拉出并挂接在模具本体的挂接槽内,实现调节板和模具本体的挂接,当不需要挂接调节板时,将挂钩取下并通过复位弹簧将挂钩拉回到容纳槽内实现收纳,避免挂钩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挂接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本体;2、离心机构;3、内环;4、外环;5、减震组件;6、缓冲件;7、挡片;8、凸点;9、加强筋;10、安装槽;11、缓冲弹簧;12、橡胶垫;13、挂接组件;14、容纳腔;15、复位弹簧;16、挂钩;17、挂接槽;18、定位螺纹孔;19、定位螺栓;20、密封槽;21、密封条;22、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管桩模具,包括两个呈空心半圆管形的模具本体1,在模具本体1的内壁挂接有调节板22,通过在模具本体1内挂接调节板22实现对模具本体1内径的调节,在调节板22的端部设置有挂接组件13,通过挂接组件13挂接在模具本体1的端部,从而实现调节板22与模具本体1的可拆卸连接,在模具本体1的外壁还设置有离心机构2。当需要生产较小直径的混凝土管桩时,在模具本体1内挂接调节板22,并通过挂接组件13将调节板22固定在模具本体1的内壁,从而将模具本体1的内径缩小,当向模具本体1内灌注混凝土后,可以生产出直径较小的管桩,并不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模具,达到了适用范围更广的效果。

如图3所示,调节板22呈空心半圆柱状设置,且调节板22的外壁与模具本体1的内壁贴合,挂接组件13包括沿轴向开设于模具本体1端部的容纳槽,容纳槽底部连接有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连接有挂钩16,模具本体1端部开设有挂接槽17,挂钩16一端挂接于容纳槽,另一端挂接于挂接槽17;当需要在模具本体1内增设调节板22时,将挂钩16从容纳槽内拉出并挂接在模具本体1的挂接槽17内,实现调节板22和模具本体1的挂接,当不需要挂接调节板22时,将挂钩16取下并通过复位弹簧15将挂钩16拉回到容纳槽内实现收纳,避免挂钩16丢失。

如图3所示,挂钩16呈u形设置,在模具本体1的端面开设有定位螺纹孔18,挂钩16挂接到挂接槽17内时与定位螺纹孔18对应的位置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19,定位螺栓19将挂钩16固定于模具本体1;在将调节板22挂接到模具本体1上时,挂钩16的一端位于容纳槽内,另一端挂接在挂接槽17内,通过定位螺栓19将挂钩16固定在模具本体1上,使得调节板22的安装更牢固稳定。

如图2所示,调节板22拼接的一个端面开设有密封槽20,另一个端面设置有与密封槽20嵌合的密封条21;当将两个调节板22拼接时,通过将其中一个调节板22的密封条21嵌合进入另一个调节板22的密封槽20内,实现两调节板22拼接时的密封,从而避免发生混凝土泄漏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离心机构2包括呈环形并固定于模具本体1外壁的内环3、套设于内环3的外环4、设置于外环4与内环3之间的减震组件5。模具本体1由均呈半圆空心管设置的上模和下模拼接组成,并且上模和下模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内环3的内壁与模具本体1的外壁一体成型制成,从而使得内环3固定连接在模具本体1上,进行离心操作时,外环4与离心的驱动装置直接接触,并且由离心装置驱动转动,当外环4受到挤压变形时,通过减震组件5实现减缓震动,降低噪音。

如图2所示,外环4与内环3均呈半圆环形设置且分别固定于模具本体1的上模和下模上,外环4由柔性材料制成,减震组件5包括连接于内环3外壁的缓冲件6,内环3外壁两侧连接有挡片7,挡片7贴设于缓冲件6的两侧壁;进行离心操作时,外环4与离心的装置直接接触,并且由于外环4由橡胶等柔性材料制成,因此在转动的时候产生的噪声会大大降低,通过设置挡片7对缓冲件6进行限位固定,提高缓冲件6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外环4外壁设置有若干由橡胶制成的凸点8;通过设置凸点8增大外环4外壁与离心装置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发生打滑的现象。在模具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加强筋9,通过加强筋9提高了模具本体1的强度。

如图2所示,缓冲件6侧壁开设有安装槽10,安装槽10内设置有缓冲弹簧11,缓冲弹簧11轴线沿模具本体1的直径方向设置;由于缓冲件6由橡胶制成,其弹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增设缓冲弹簧11,提高了缓冲件6的弹性。

如图2所示,外环4的两个半圆环相拼接的位置设置有橡胶垫12;当进行离心操作时,由于缓冲件6的形变作用,外环4的两个半圆环会发生相对位移,通过在外环4的两个半圆环拼接处固定橡胶垫12,从而降低外环4的两个半圆环之间碰撞造成的震动以及噪声。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