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9688发布日期:2020-02-04 09:44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使用φ609mm钢管进行临时支撑,如:预制构件安装、预制节段梁架设、预制钢结构安装、大体积混凝土加固等。虽此钢管具有很大的竖向承载力(单根φ609mm钢管竖向承载力能达到600t),但由于其属于细长构件,单根钢管承载力还与其长细比有关,且形成的支撑体系具有不稳定性,因此,需在钢管之间进行水平方向及斜向连接以确保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常用的方法是水平及斜向连接体系直接使用槽钢或工字钢与钢管柱进行焊接,但间距是不可调节的,使用完成后需用电弧焊或气焊进行割除以周转使用或调整钢管之间间距后使用。因此,此方法虽解决了临时支撑问题,但同时也造成巨大的浪费和对钢管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从而影响其结构和承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该结构通过在钢管之间进行水平方向及斜向连接,确保钢立柱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强、稳定性好,同时能够调节钢立柱之间的间距,适用不同间距的钢立柱支撑体系的搭建,对钢管立柱结构无破坏,可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包括分别套装于每根钢立柱上的若干个抱箍,其中,相邻两根钢立柱上的、位于相同高度的两个抱箍之间通过水平伸缩套管连接,相邻两根钢立柱上位于上、下两排呈对角线位置的两个抱箍之间通过斜向伸缩连杆连接。

所述抱箍的外侧壁上沿环形均匀固设有4个安装座,每个安装座分别包括第一翼板、第二翼板和中心基块,中心基块外凸固设于抱箍的外侧壁,第一翼板竖直固设于中心基块的上下两端、并且沿抱箍径向设置,第二翼板竖直固设于中心基块的外端、并且与第一翼板垂直。

所述水平伸缩套管包括外套方管和内套方管,所述外套方管的部分管段、内套方管的部分管段相互重叠套装连接,所述外套方管的另一端、内套方管的另一端分别固设有承托底板,所述承托底板与第二翼板连接。

所述斜向伸缩连杆包括两个角度调节臂,所述角度调节臂的一端安装于第一翼板上,角度调节臂的另一端为悬空端,两个角度调节臂的悬空端通过中间连杆臂连接,所述角度调节臂的悬空端、中间连杆臂上分别开设有长孔,长孔内穿设螺栓,角度调节臂与中间连杆臂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抱箍包括两个呈半环状的子抱箍,所述子抱箍的两侧分别向外垂直设置有连接边沿,两个子抱箍的连接边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方管上、内套方管上相互重叠套装的部分管段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水平间距调节长孔,所述外套方管上、内套方管上相互重叠套装的部分管段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操作框,螺栓能够从操作框移至内套方管中并从水平间距调节长孔中伸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翼板上、承托底板上对应开设有装配孔,所述第二翼板与承托底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板上设置有圆孔和弧形孔,并且弧形孔朝向圆孔弯曲,所述角度调节臂上、靠近第一翼板的一端开设有动孔和定孔,所述定孔、圆孔中共同穿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动孔、弧形孔中共同穿设有调节螺栓,其中调节螺栓围绕定位螺栓旋转所形成的弧形路径与弧形孔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翼板后侧与中心基块之间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翼板的内侧与抱箍固定连接,第一翼板的外侧与第二翼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解决了钢管件连接时焊接以及割除的问题,通过使用该结构对钢管立柱进行固定,实现了钢管立柱连接体系的可装配与间距可调节性。本结构操作简易,减少了大量人工劳动,可循环使用,杜绝了材料浪费,并且不会对钢管立柱结构造成破坏。

在钢立柱上不同高度的位置分别套装抱箍,两根钢立柱上相同高度的抱箍之间通过水平伸缩套筒连接,相邻两根钢立柱上位于相邻上、下两排呈对角线位置的两个抱箍之间通过斜向伸缩连杆连接,从而在水平方向及斜向上共同对钢立柱进行固定,使由多根钢立柱搭建的建筑支撑体系更加整体刚度强、稳定性好。

与现有的使用槽钢或工字钢与钢管柱进行焊接的方法相比,本结构通过调整外套方管、内套方管的重合长度,达到调整水平伸缩套管长度的效果,以便于根据建筑要求灵活调整钢立柱的间隔距离;同时,抱箍第一翼板上通过弧形孔与圆孔的结合设计,能够满足角度调节臂与立柱之间夹角的可调性,与中间连杆臂配合使用能够调整同一根立柱上的不同抱箍之间的距离,使临时支撑的钢立柱体系在保证刚度稳定性的前提下具有一定的位置调节空间。整个结构没有使用焊接等破坏钢立柱的固定方式,在后期使用完成后,所有连接点均能够轻易拆除,不影响钢立柱以及本方案中抱箍等部件的再次组装和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3为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套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套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角度调节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中间连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抱箍,101-子抱箍,102-连接边沿,2-第一翼板,3-第二翼板,4-中心基块,5-加强筋,6-外套方管,7-内套方管,8-承托底板,9-水平间距调节长孔,10-操作框,12-角度调节臂,13-中间连杆臂,14-长孔,15-圆孔,16-弧形孔,17-调节螺栓,18-定位螺栓,19-动孔,20-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装配间距可调式钢立柱连接抱箍结构,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钢立柱为φ609mm的钢管,每根钢立柱上每间隔一定长度套装一个抱箍1,抱箍1的直径与内径和φ609mm的钢管相匹配,其中抱箍1由两个呈半环状的子抱箍101相互扣合形成,子抱箍101的两侧分别向外垂直一体连接有连接边沿102,两个子抱箍的连接边沿平行对接,对接边沿102上开有通孔,螺栓从通孔内穿过,拧紧螺栓使两个子抱箍101相互抱紧固定套装在钢立柱上。在抱箍1的外侧壁上沿环形均匀固设有4个安装座,即4个安装座是按照“十字形”分布的,每个安装座分别包括第一翼板2、第二翼板3和中心基块4,中心基块4为方向柱,中心基块4外凸焊接于抱箍1的外侧壁,两块第一翼板2分别竖直焊接于中心基块4的上下两端,第二翼板3竖直焊接在中心基块4的外端,并且第一翼板2的内侧边与抱箍1焊接,第一翼板2的外侧边沿抱箍1的径向向外延伸、并且与第二翼板3垂直连接,为了增加强度,在第二翼板3后侧与中心基块4之间连接有加强筋5。

相邻两根钢立柱上的、位于相同高度的两个抱箍1之间通过水平伸缩套管连接,即水平伸缩套管的两端固定安装在第二翼板2上。其中水平伸缩套管包括外套方管6和内套方管7,外套方管6的外端、内套方管7外端分别垂直固设有承托底板8,承托底板8与第二翼板3平行相对设置,在第二翼板3上、承托底板8上对应开设有装配孔,承托底板8与第二翼板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外套方管6的内端管段、内套方管7的内端管段相互重叠套装,内套方管7能够在外套方管6中滑动,从而对相互重叠管段的长度进行调节,来控制整个水平伸缩套管的长度。并且在外套方管6上、内套方管7上相互重叠套装的部分管段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水平间距调节长孔9,螺栓穿过水平间距调节长孔9将外套方管6与内套方管7的长度进行固定,其中两排螺栓中相邻两个螺栓的间距不得大于5cm。为了便于螺栓固定,在外套方管6上、内套方管7上相互重叠套装的部分管段的上端面分别开设有操作框10,螺栓能够从操作框10移至内套方管7中并从水平间距调节长孔9中伸出,螺母在水平间距调节长孔9的外侧旋紧,完成水平伸缩套管的安装,从而水平伸缩套管在水平方向上对钢立柱进行固定。

位于相邻两根钢立柱上不同高度的两个抱箍1(位于相邻的上排、下排呈对角线位置的两个抱箍)之间通过斜向伸缩连杆连接,斜向伸缩连杆包括两个角度调节臂12,角度调节臂12的外端与第一翼板2连接,在角度调节臂12的外端开设有动孔19和定孔20,在第一翼板2上开有圆孔15和弧形孔16,圆孔15位于弧形孔16的外侧,并且弧形孔16朝向圆孔15弯曲,将角度调节臂的定孔20与第一翼板上的圆孔15对齐,并穿设一根定位螺栓18,将角度调节臂的动孔19与第一翼板上的弧形孔16对齐,并穿设一根调节螺栓17,调节螺栓17围绕定位螺栓18旋转所形成的弧形路径正好与弧形孔16重合,通过改变调节螺栓17在弧形孔16中的位置来调节角度调节臂12的倾斜角度,从而适用不同高度的两个抱箍1之间的连接。角度调节臂12的外端与第一翼板2连接后,角度调节臂12的内端则为悬空端,两个角度调节臂12的悬空端通过中间连杆臂13连接,在中间连杆臂13上均匀开设有长孔14,在角度调节臂12的悬空端开设有1-2个长孔14,在长孔内穿设螺栓,使角度调节臂12与中间连杆臂13通过螺栓连接,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臂12为槽钢,中间连杆臂13为钢板,钢板能够从槽钢的端部卡入槽钢内,调好角度调节臂12及中间连杆臂13的位置之后,在长孔14中安装螺栓,其中为了保证连接强度,相邻两个螺栓的间距不得大于5cm。从而从斜向对钢立柱的强度进行加固,确保钢立柱支撑体系的整体刚度强、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将抱箍1的两个子抱箍101放置于φ609mm钢管合适高度后,将连接边沿102用螺栓拧紧。

2、按照步骤1的方法,将所有抱箍1拧紧于钢管柱上,需注意调整同层抱箍的标高须一致,第二翼板3的外端面位置需相对应。

3、将内套方管7插入外套方管6内,需注意其上的水平间距调节长孔9的相对应。水平间距调节长孔内穿设螺栓,相邻螺栓间距不得大于5cm,将组合好的内套方管7与外套方管6上的螺栓拧紧。

4、将角度调节臂12用螺栓固定于对角线上相对应的两抱箍1上,每个抱箍上各一个角度调节臂12,两个角度调节臂之间用中间连杆臂13连接,同时调节好角度调节臂12的倾斜角度,然后用螺栓将角度调节臂12、中间连杆臂13固定成整体的斜向支撑。

5、用上述方法完成钢立柱其他方向的连接,最后加固所有螺栓,完成钢立柱水平固定及斜向固定支撑体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