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534发布日期:2020-05-26 18:44阅读:8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建筑屋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古建筑屋面。



背景技术:

我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有着诱人的艺术魅力。在古建筑中椽子及望板采用木质材料榫卯、叠层施工,它们作为屋面体系中重要的组成构件,将顶部荷载直接传递于檩、梁之上,在屋面和梁、柱之间起着过渡作用。随着当今建筑材料及营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演变。现代仿古建筑中混凝土椽子不仅保持着原有的使用功能,还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现为了提高古建筑的屋面结构强度,一般通过混凝土和木质结构的组合而成,形成一个由屋面主体和支撑梁构成的屋面结构,因屋面主体具有一定的重量,仅有支撑梁对屋面主体进行支撑,需要每隔几年对支撑梁进行维修,增加了维修成本,且支撑梁的支撑应力较集中,缩短了支撑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古建筑屋面,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屋面主体具有一定的重量,仅有支撑梁对屋面主体进行支撑,需要每隔几年对支撑梁进行维修,增加了维修成本,且支撑梁的支撑应力较集中,缩短了支撑梁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包括屋面主体和连接在屋面主体下表面中部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屋面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固支撑架,加固支撑架包括连接在支撑梁侧壁上的横梁和连接在横梁与屋面主体底部之间的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沿横梁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

所述支撑部均包括与横梁相连的立柱,立柱与屋面主体底部之间连接有垫板,立柱的中部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与屋面主体底部相连的支撑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仿古建筑屋面在支撑梁与屋面主体之间通过加固支撑架对其进行加固,同时加固支撑架由多个包括由立柱、垫板和多个支撑杆构成的支撑部以及多个支撑部的布置方式,提高了对屋面主体的支撑强度,延长了支撑梁的维修周期,缩短了支撑梁的维修成本;且对屋面主体的重力进行分布,减小了支撑梁的支撑应力,提高了支撑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

图4为图3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屋面主体1、混凝土支撑层11、阻水层12、防水透气层13、防水砂浆层14、找平层15、瓦面层16、保温层17、支撑梁2、加固支撑架3、横梁31、立柱32、垫板33、支撑杆34、封板4、导流挡板5、竖直档块51、导流块52、排水孔53、导水管6。

实施例

参考图1~图4所示: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包括屋面主体1和连接在屋面主体1下表面中部的支撑梁2,所述支撑梁2与屋面主体1之间设置有加固支撑架3,加固支撑架3包括连接在支撑梁2侧壁上的横梁31和连接在横梁31与屋面主体1底部之间的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沿横梁31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支撑部均包括与横梁31相连的立柱32,立柱32与屋面主体1底部之间连接有垫板33,立柱32的中部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与屋面主体1底部相连的支撑杆34;其中每个支撑部中的立柱32和支撑杆34的长度会有差异。

本实用新型中的屋面主体1包括从下至上的混凝土支撑层11、阻水层12、防水透气层13、防水砂浆层14、找平层15和瓦面层16,屋面主体1的结构设计是为了提高其结构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防水透气层13的导水末端向下延伸后将混凝土支撑层11和阻水层12靠近防水透气层13的导水末端的端部进行包覆,且混凝土支撑层11、阻水层12、防水透气层13和防水砂浆层14在靠近防水透气层13的导水末端设置有置于防水透气层13外侧的封板4;防水透气层13的设计方式不仅对屋面主体1起到防水的作用,同时避免从防水透气层13上表面浸出的雨水从混凝土支撑层11和阻水层12的端部进入屋面主体1的下层结构内,提高了屋面主体1的防水性能;因屋面主体1的结构是倾斜设置的,封板4对屋面主体1的低端面进行密封,既美化了外观,又进一步提高了屋面主体1的防水性能。

为了能够快速的将浸入防水透气层13上表面的雨水从屋面主体1中导出,在防水砂浆层14内嵌设有插入防水透气层13内的导流挡板5,导流挡板5上开有排水孔53,封板4内嵌设有与排水孔53连通的导水管6,导水管6的出水端从封板4内穿出;其中导流挡板5包括嵌设在防水透气层13和防水砂浆层14之间的竖直档块51和贴设在防水透气层13上表面的导流块52,排水孔53设置在导流块52内,且导流块52的导流进水端为上表面为斜面的楔块;通过竖直档块51的设置将防水透气层13上留下的雨水汇集在防水透气层13的下端,然后通过导流块52的结构设计快速的将通过竖直档块51汇集的雨水导入排水孔53中从封板4上设置的导水管6中排出屋面主体1,避免雨水浸至屋面主体1的底部,提高了屋面主体1的使用寿命。

为了使房屋内具有一定的保温功效,在混凝土支撑层11内设置有保温层17,减少房屋内热量的散失或房屋外的热空气快速对房屋内进行升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包括屋面主体和连接在屋面主体下表面中部的支撑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与屋面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固支撑架,加固支撑架包括连接在支撑梁侧壁上的横梁和连接在横梁与屋面主体底部之间的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沿横梁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

所述支撑部均包括与横梁相连的立柱,立柱与屋面主体底部之间连接有垫板,立柱的中部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与屋面主体底部相连的支撑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主体包括从下至上的混凝土支撑层、阻水层、防水透气层、防水砂浆层、找平层和瓦面层,防水透气层的导水末端向下延伸后将混凝土支撑层和阻水层靠近防水透气层的导水末端的端部进行包覆,且混凝土支撑层、阻水层、防水透气层和防水砂浆层在靠近防水透气层的导水末端设置有置于防水透气层外侧的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砂浆层内嵌设有插入防水透气层内的导流挡板,导流挡板上开有排水孔,封板内嵌设有与排水孔连通的导水管,导水管的出水端从封板内穿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挡板包括嵌设在防水透气层和防水砂浆层之间的竖直档块和贴设在防水透气层上表面的导流块,排水孔设置在导流块内,且导流块的导流进水端为上表面为斜面的楔块。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支撑层内设置有保温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古建筑屋面,包括屋面主体和连接在屋面主体下表面中部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屋面主体之间设置有加固支撑架,加固支撑架包括连接在支撑梁侧壁上的横梁和连接在横梁与屋面主体底部之间的多个支撑部,多个支撑部沿横梁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支撑部均包括与横梁相连的立柱,立柱与屋面主体底部之间连接有垫板,立柱的中部外壁上沿其周向方向均布有多个与屋面主体底部相连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提高了对屋面主体的支撑强度,延长了支撑梁的维修周期,缩短了支撑梁的维修成本;且对屋面主体的重力进行分布,减小了支撑梁的支撑应力,提高了支撑梁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舒唯;王枭;李坤建;伍任雄;史灵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6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