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63032发布日期:2020-10-09 18:4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结构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柱的工程量很大,模板工程为其重要组成部分。铝合金模板和塑料模板已经有了相当多的应用案例,但是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当前广泛采用的仍为木模板,其传统的紧固方式为脚手钢管和对拉螺杆组合。创新木模板紧固方式的研究、开发和应用较少。

而且由于木模板的抗弯刚性较差,当混凝土浇筑的侧压力过大时,容易产生变形,导致立柱外观线型达不到设计要求,严重时必须拆除返工。带有侧压力超限报警功能的紧固件还缺少相关研究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通过设置定型化紧固件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进行紧固并在现浇过程中进行监测,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现浇质量。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同结构的紧固件本体,所述紧固件本体由两段h型钢组成,所述两段h型钢的端部之间铰接构成l型的紧固件本体,所述h型钢的自由端设置有槽口;所述两个紧固件本体相围合连接且通过在所述槽口位置设置固定件使两个所述紧固件本体相固定;所述紧固件本体连接有应力监测装置。

所述应力监测装置包括应力片以及监测设备,所述应力片设置在所述紧固件本体的内侧,即对应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位置,所述监测设备与所述应力片构成数据连接交互。

在所述h型钢的自由端间隔布置有若干所述槽口,使所述两个紧固件本体之间可围合构成与不同尺寸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相适配的区域。

所述固定件为三角形楔块,所述三角形楔块的最小处外轮廓形状、大小满足于穿过所述槽口的要求。

所述三角形楔块上开设有提拉孔。

一种涉及上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的外围设置两个l型的紧固件本体;根据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的大小调整所述紧固体本体的相对位置使两个所述紧固件本体围合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且所述紧固件本体上的应力片贴合在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的表面;通过三角形楔块将两个所述紧固件本体连接固定构成整体;通过监测设备读取所述应力片的采集数据从而对钢筋混凝土柱的现浇施工进行监控。

当所述应力片所采集的应力数据大于一定数值时,调整混凝土的现浇施工参数控制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所受侧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刚性好,对保证模板线型有利,可多次周转使用,节省人工,施工效率高,明显降低施工成本;而侧压力报警功能可有效预防“跑模”、“爆模”等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对大型立柱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尤其重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紧固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三角形楔块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所示,图中标记1-9分别表示为:h型钢1、铰接点2、应力片3、数据导线4、槽口5、三角形楔块6、提拉孔7、紧固件本体8、木模板9。

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用于对钢筋混凝土柱的现浇施工中的木模板施加紧固力,保证木模板的受力稳定避免其变形,进而保障钢筋混凝土柱的外观线型满足设计要求。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木模板定型化紧固件包括紧固件本体,该紧固件本体7由两段h型钢1组装构成,其中两段h型钢1的端部之间通过设置转轴或铰链的形式形成铰接点2,使两段h型钢1可绕该铰接点2旋转并收拢,便于使用后的回收运输再利用。两段h型钢1的自由端分别设置有槽口5,槽口5沿h型钢1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槽口5的作用在于提供两个紧固体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位置,配合三角形楔块的插入可使两个紧固体本体可相互连接固定构成整体,从而向木模板施加足够且均匀的紧固力。

如图1所示,在两端h型钢1的内侧表面分别设置有应力片3,应力片3连接有数据导线4,其中应力片3用于测量木模板所受的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并通过数据导线4输出,从而实现对木模板侧压力的实时监控,保证其所受侧压力在其承压范围内,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现浇质量。

如图2所示,三角形楔块6用于两个紧固件本体之间的连接固定,其结构轮廓自顶部向下逐渐缩小,且其最小处的外轮廓形状、大小满足于可插入槽口5内部的要求;这样一来,当三角形楔块6插入槽口5内时,其局部可穿过槽口5,而其略大于槽口5的部分则被卡接在槽口5的上方,从而将两个紧固件本体相链接固定并构成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木模板9的高度与所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柱的高度相吻合适配,其所围合的形状亦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的形状相吻合适配。沿木模板9的高度方向,在其外围间隔布置有两个紧固件本体8和两块三角形楔块6所组合构成的紧固件,以保证木模板9高度方向均可受到来自紧固件所施加的紧固力。

由于在h型钢1的自由端布置有若干槽口5,因此由h型钢1所构成的两个紧固件本体8所围合构成的区域大小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即两个紧固件本体8的自由端重合区域越大,其所围合的区域越小,从而可自由地适应于不同大小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柱现浇施工的需要,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包括如下步骤:

1)在木模板9的外围设置两个l型的紧固件本体,根据木模板9的大小调整紧固体8本体的相对位置使两个紧固件本体8围合木模板9,使两个紧固件本体8上的槽口5构成对应贯通。同时,使紧固件本体8上的应力片3贴合在木模板9的表面。

2)通过三角形楔块5将两个紧固件本体8连接固定构成整体。

3)在木模板9的围合区域内浇筑混凝土。

4)通过监测设备读取应力片3的采集数据从而对钢筋混凝土柱的现浇施工进行监控。当应力片3所采集的应力数据大于一定数值时,调整混凝土的现浇施工参数,例如减慢混凝土浇筑速度、减少混凝土塌落度等,从而控制木模板9所受侧压力,保证其所受侧压力在其承压范围内。这样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木模板9本身抗弯刚性交叉,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三角形楔块6的顶部位置设置有提拉孔7,在施工完成后,可通过提拉孔7将其从h型钢1的槽口5内取出,从而解除两个紧固件本体8之间的固定,可实现快速回收。

应力片3的数据采集可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导线4连接监测设备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传递,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