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2919发布日期:2020-10-23 13:2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压釜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



背景技术:

蒸压釜又称蒸养釜、压蒸釜,是一种体积庞大、重量较重的大型压力容器。蒸压釜用途十分广泛,大量应用于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管桩、灰砂砖、煤灰砖、微孔硅酸钙板、新型轻质墙体材料、保温石棉板、高强度石膏等建筑材料的蒸压养护,在釜内完成cao—si02—h2o的水热反应。同时还广泛适用于橡胶制品、木材干燥和防腐处理、重金属冶炼、耐火砖侵油渗煤、符合玻璃蒸养、化纤产品高压处理、食品罐头高温高压处理、纸浆蒸煮、电缆硫化、渔网定型以及化工、医药、航空航天工业、保温材料、纺工、军工等需压力蒸养生产工艺过程的生产项目。

现有的蒸压釜往蒸压釜体内通入新鲜蒸汽在一定压力对制品进行蒸养处理,蒸压釜完成蒸养后排除剩余的蒸汽及废水,这些剩余的蒸汽通常是直接排走,不仅造成大量的热气排走浪费,且很可能造成热污染,不利于环境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外壳体的内腔设有内釜体,所述内釜体通过固定杆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内腔壁上,内釜体的顶端一侧贯通连接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顶端贯穿外壳体的顶壁且套设有第二密封盖,所述外壳体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底端贯穿内釜体的顶壁并悬伸在内釜体的内腔,所述搅拌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壳体和内釜体上,搅拌轴的外侧均匀的套设有若干搅拌叶,所述搅拌叶是倾斜设置,所述内釜体的外侧套设有外热交换罩,内釜体通过连通孔贯通连接外热交换罩,所述连通孔的内腔安装有隔离网,所述外热交换罩的外侧一端贯通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内釜体的一侧端底端贯通连接蒸汽管,所述蒸汽管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管进入内釜体的内腔,对内釜体内的混凝土进行蒸养,蒸养后的蒸汽通过连通孔进入外热交换罩的内腔,利用外热交换罩配合蒸养后的蒸汽加热内釜体,进一步蒸养混凝土,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加工质量;且利用外热交换罩重复利用排出的蒸汽,可以最大限度的蒸汽热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蒸汽的排放,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能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釜体的一侧端贯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悬伸端贯穿外壳体的侧壁上并套设有第一密封盖,所述搅拌轴的外侧套设有与排水管相配合的隔离网套,所述隔离网套的单边横截面是u形结构,隔离网套通过连接搅拌杆固定连接在搅拌轴上,隔离网套的上下端对称设有与内釜体相配合的刮板,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利用搅拌轴配合连接搅拌杆带动隔离网套和刮板高速旋转,利用隔离网套隔离排水管,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渣堵塞排水管,可以保证排水管工作的连续性;且通过刮板刮动内釜体的内腔壁上,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粘附在内釜体的内腔壁上,从而保证内釜体内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内釜体的底端贯通连接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底端贯穿外壳体的底端且套设有第三密封盖,内釜体内蒸养的混凝土通过出料管排出,便于集中收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管进入内釜体的内腔,对内釜体内的混凝土进行蒸养,蒸养后的蒸汽通过连通孔进入外热交换罩的内腔,利用外热交换罩配合蒸养后的蒸汽加热内釜体,进一步蒸养混凝土,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加工质量;且利用外热交换罩重复利用排出的蒸汽,可以最大限度的蒸汽热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蒸汽的排放,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能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搅拌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利用搅拌轴配合连接搅拌杆带动隔离网套和刮板高速旋转,利用隔离网套隔离排水管,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渣堵塞排水管,可以保证排水管工作的连续性;且通过刮板刮动内釜体的内腔壁上,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粘附在内釜体的内腔壁上,从而保证内釜体内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的外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的隔离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体,2-支腿,3-内釜体,4-外热交换罩,5-连通孔,6-隔离网,7-排气管,8-第一控制阀,9-搅拌轴,10-搅拌电机,11-轴承,12-隔离网套,13-连接搅拌杆,14-搅拌叶,15-刮板,16-排水管,17-第一密封盖,18-固定杆,19-蒸汽管,20-第二控制阀,21-加料管,22-第二密封盖,23-出料管,24-第三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3,一种加气混凝土蒸压釜,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底端均匀的设有若干支腿2,外壳体1的内腔设有内釜体3,所述内釜体3通过固定杆18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腔壁上,内釜体3的顶端一侧贯通连接加料管21,所述加料管21的顶端贯穿外壳体1的顶壁且套设有第二密封盖22,所述外壳体1的顶端中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电机10,所述搅拌电机10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9,所述搅拌轴9的底端贯穿内釜体3的顶壁并悬伸在内釜体3的内腔,所述搅拌轴9通过轴承11转动连接在外壳体1和内釜体3上,搅拌轴9的外侧均匀的套设有若干搅拌叶14,所述搅拌叶14是倾斜设置,所述内釜体3的外侧套设有外热交换罩4,内釜体3通过连通孔5贯通连接外热交换罩4,所述连通孔5的内腔安装有隔离网6,所述外热交换罩4的外侧一端贯通连接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上安装有第一控制阀8,所述内釜体3的一侧端底端贯通连接蒸汽管19,所述蒸汽管19上安装有第二控制阀20,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管19进入内釜体3的内腔,对内釜体3内的混凝土进行蒸养,蒸养后的蒸汽通过连通孔5进入外热交换罩4的内腔,利用外热交换罩4配合蒸养后的蒸汽加热内釜体3,进一步蒸养混凝土,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加工质量;且利用外热交换罩4重复利用排出的蒸汽,可以最大限度的蒸汽热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蒸汽的排放,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能量。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区别的是:所述内釜体3的一侧端贯通连接有排水管16,所述排水管16的悬伸端贯穿外壳体1的侧壁上并套设有第一密封盖17,所述搅拌轴9的外侧套设有与排水管16相配合的隔离网套12,所述隔离网套12的单边横截面是u形结构,隔离网套12通过连接搅拌杆13固定连接在搅拌轴9上,隔离网套12的上下端对称设有与内釜体3相配合的刮板15,通过搅拌电机10带动搅拌轴9转动,利用搅拌轴9配合连接搅拌杆13带动隔离网套12和刮板15高速旋转,利用隔离网套12隔离排水管16,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渣堵塞排水管16,可以保证排水管16工作的连续性;且通过刮板15刮动内釜体3的内腔壁上,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粘附在内釜体3的内腔壁上,从而保证内釜体3内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所述内釜体3的底端贯通连接出料管23,所述出料管23的底端贯穿外壳体1的底端且套设有第三密封盖24,内釜体3内蒸养的混凝土通过出料管23排出,便于集中收料。

实施例1-2的工作原理,高温蒸汽通过蒸汽管19进入内釜体3的内腔,对内釜体3内的混凝土进行蒸养,蒸养后的蒸汽通过连通孔5进入外热交换罩4的内腔,利用外热交换罩4配合蒸养后的蒸汽加热内釜体3,进一步蒸养混凝土,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加工质量;且利用外热交换罩4重复利用排出的蒸汽,可以最大限度的蒸汽热量,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蒸汽的排放,最大限度的利用蒸汽能量;同时通过搅拌电机10带动搅拌轴9转动,利用搅拌轴9配合连接搅拌杆13带动隔离网套12和刮板15高速旋转,利用隔离网套12隔离排水管16,能有效的防止混凝土渣堵塞排水管16,可以保证排水管16工作的连续性;且通过刮板15刮动内釜体3的内腔壁上,能有效地防止混凝土粘附在内釜体3的内腔壁上,从而保证内釜体3内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