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2220发布日期:2020-11-27 10:2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叠合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装配式建筑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推广与应用,随着城市住宅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住宅产业化俨然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叠合板作为装配式建筑中重要的整体受弯构件,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的叠合板在拼缝过程中,与其相配合的支撑体系作为拼缝的支撑组件,在拼缝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浆现象,为后期的修补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拼接灌浆处的钢筋骨架独立存在,使得叠合板拼接处的稳定性差。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稳定性好、安全性好,漏浆现象将大大减少,避免了后期修补工作的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以及可拆卸支撑结构,所述可拆卸支撑结构支撑固定设于两个叠合板本体的底部,所述叠合板本体包括预制板、纵向等距离排列嵌于预制板内的若干预制层钢筋、纵向等距离排列嵌于预制板顶部的且与预制层钢筋一一垂向对称设置的浇注层钢筋、横向等距离排列连接上下对称的预制层钢筋和浇注层钢筋的钢筋桁架、设于预制板内且横向等距离排列设于预制层钢筋底部的若干支撑底筋以及横向等距离排列设于浇注层钢筋顶部的支撑顶筋,相对接的两个所述预制板上靠近现浇段的顶部设有倒角,且相对接的两个所述预制板上靠近现浇段的顶部设有矩形开口,相对接的两个所述预制板上的倒角的顶部搭接有v型钢筋,所述v型钢筋底部内侧设有纵向钢筋,所述可拆卸支撑结构包括抵顶支撑固定设于相对接的两个预制板底部且与两个预制板上的矩形开口相插接的铝合金模板、纵向等距离固定设于铝合金模板底部的若干顶撑、左右对称且与铝合金模板底部相套接的两个加厚异形铝模板以及纵向等距离排列设于相邻两个顶撑之间且贯穿于铝合金模板和加厚异形铝模板的横向螺杆,所述铝合金模板顶部粘接有与预制板对接处内侧面的底部相粘接的双面胶。

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顶部转角处的内侧且位于浇注层钢筋的底部设有上弦钢筋。

优选的,所述钢筋桁架底部转角处的内侧且位于预制层钢筋的顶部设有下弦钢筋。

优选的,所述v型钢筋左右两端的两个翻边分别搭接在相邻两个预制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横向螺杆的两端设有且位于两个加厚异形铝模板的外侧面设有锁紧螺母。

优选的,所述铝合金模板左右两端的两个矩形翻边的顶部与两个预制板的底部相抵顶,两个所述加厚异形铝模板的顶部与两个矩形翻边的底部相抵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两个预制板之间v型钢筋以及纵向钢筋的设置,增加了叠合板现浇段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v型钢筋两端的两个翻边与预制板搭接,浇注混凝土后,连接处的支撑与整个叠合板为一体结构,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快捷、提高了整体性,同时能够满足稳定性及变形控制要求,相对于使用工字钢作为钢梁支撑体系,大大减少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风险,在通过铝合金模板的循环利用在材料方面节约了大量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叠合板安装的施工效率,提升了工效,混凝土浇注容易漏浆的部分,采用双面胶粘贴,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漏浆现象将大大减少,大量漏浆的情况不复存在,即使有小部分漏浆,漏出的浆也会留在矩形开口上的凹槽位置,在后期铝合金模板以及加厚异形铝模板拆除后,腻子进行刮平,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叠合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拆卸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叠合板本体;2、可拆卸支撑结构;3、预制板;4、预制层钢筋;5、浇注层钢筋;6、钢筋桁架;7、支撑底筋;8、支撑顶筋;9、上弦钢筋;10、下弦钢筋;11、倒角;12、矩形开口;13、v型钢筋;14、纵向钢筋;15、翻边;16、铝合金模板;17、顶撑;18、加厚异形铝模板;19、横向螺杆;20、锁紧螺母;21、双面胶;22、矩形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预制式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叠合板本体1以及可拆卸支撑结构2,所述可拆卸支撑结构2支撑固定设于两个叠合板本体1的底部,所述叠合板本体1包括预制板3、纵向等距离排列嵌于预制板3内的若干预制层钢筋4、纵向等距离排列嵌于预制板3顶部的且与预制层钢筋4一一垂向对称设置的浇注层钢筋5、横向等距离排列连接上下对称的预制层钢筋4和浇注层钢筋5的钢筋桁架6、设于预制板3内且横向等距离排列设于预制层钢筋4底部的若干支撑底筋7以及横向等距离排列设于浇注层钢筋5顶部的支撑顶筋8,所述钢筋桁架6顶部转角处的内侧且位于浇注层钢筋5的底部设有上弦钢筋9,所述钢筋桁架6底部转角处的内侧且位于预制层钢筋的顶部设有下弦钢筋10,预制的叠合板本体1上预制层钢筋4、浇注层钢筋5、钢筋桁架6、支撑底筋7、支撑顶筋8、上弦钢筋9以及下弦钢筋10的设置,增加了叠合板的强度以及稳定性,增加了叠合板的支撑性能;

相对接的两个所述预制板3上靠近现浇段的顶部设有倒角11,且相对接的两个所述预制板3上靠近现浇段的顶部设有矩形开口12,相对接的两个所述预制板3上的倒角11的顶部搭接有v型钢筋13,所述v型钢筋13底部内侧设有纵向钢筋14,所述v型钢筋13左右两端的两个翻边15分别搭接在相邻两个预制板3的顶部,两个预制板3之间v型钢筋13以及纵向钢筋14的设置,增加了叠合板现浇段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v型钢筋13两端的两个翻边15与预制板3搭接,浇注混凝土后,连接处的支撑与整个叠合板为一体结构,安装过程更加简便、快捷、提高了整体性,同时能够满足稳定性及变形控制要求;

所述可拆卸支撑结构2包括抵顶支撑固定设于相对接的两个预制板3底部且与两个预制板3上的矩形开口12相插接的铝合金模板16、纵向等距离固定设于铝合金模板16底部的若干顶撑17、左右对称且与铝合金模板16底部相套接的两个加厚异形铝模板18以及纵向等距离排列设于相邻两个顶撑17之间且贯穿于铝合金模板16和加厚异形铝模板18的横向螺杆19,所述铝合金模板16顶部粘接有与预制板3对接处内侧面的底部相粘接的双面胶21,所述横向螺杆19的两端设有且位于两个加厚异形铝模板18的外侧面设有锁紧螺母20,所述铝合金模板16左右两端的两个矩形翻边22的顶部与两个预制板3的底部相抵顶,两个所述加厚异形铝模板18的顶部与两个矩形翻边22的底部相抵顶,进行叠合板的安装施工,相对于使用工字钢作为钢梁支撑体系,大大减少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风险,在通过铝合金模板的循环利用在材料方面节约了大量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叠合板安装的施工效率,提升了工效,混凝土浇注容易漏浆的部分,采用双面胶粘贴,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漏浆现象将大大减少,大量漏浆的情况不复存在,即使有小部分漏浆,漏出的浆也会留在矩形开口12上的凹槽位置,在后期铝合金模板16以及加厚异形铝模板18拆除后,腻子进行刮平,节约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