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37162发布日期:2020-10-02 10:3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脚手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



背景技术:

脚手架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架,为建筑领域的通用术语,主要在建筑工地上用在外墙、内部装修或层高较高无法直接施工的地方。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是指:搭设一定高度并附着于工程结构上,依靠自身的升降设备和装置,可随工程结构逐层爬升或下降,具有防倾覆、防坠落装置的外脚手架。

目前,公开号为cn10342266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水平桁架与主框架,主框架均安装在水平桁架的上方,主框架中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内排立杆与外排立杆,内排立杆还与导轨固定为一体,导轨穿过用于安装在建筑上的导向座,导轨在导向座中滑移,进而带动主框架上下运动;通过将水平桁架的上下弦以及主框架的内外排立杆设置为横截面呈双c型的结构,并在各类连接件的辅助下,使得脚手架的各拼接组件相互之间的连接可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通过不同角度的转角连接板,可适应各类异形转角的建筑,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与建筑相同角度的转角。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升降脚手架,施工工人要实现建筑物不同层之间的升降时,仅能依赖升降设备将脚手架整体进行升降,较为不便,同时,脚手架整体升降也造成了能源浪费,因此现有的升降脚手架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避免依赖升降设备将脚手架整体进行升降,而便捷实现施工工人在建筑物不同层之间的升降,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包括主框架和设置于主框架远离墙体一侧的护栏,所述主框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立杆、水平支柱和脚手板,至少两根所述水平支柱垂直并间隔固定于同一立杆上,所述脚手板铺设于水平相邻的两根水平支柱之间,所述护栏固定于相邻的两根立杆之间;所述脚手板至少设置两层,上下两层的脚手板之间设置有爬梯机构;所述爬梯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下层脚手板上的长梯和设置于上层脚手板的可支撑长梯的支撑结构,上层脚手板位于长梯的上方处开设有供施工人员活动的活动口,所述支撑结构活动设置于活动口内;所述长梯远离活动口的一端转动连接于下层脚手板上;同一脚手板上的活动口和长梯相邻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长梯安装于下层脚手板上并可活动,一方面避免使用时需另外安装的问题,简化使用步骤,另一方面活动的长梯使上下层的搭接可实现;设置于上层脚手板上的支撑结构可支撑固定长梯,便于长梯稳定搭接于上下层的脚手板之间,同一脚手板上的活动口和长梯相邻设置,从而使层与层之间的长梯固定互不影响;由此便捷实现施工人员在不同建筑层之间的移动,避免整体升降脚手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板、插接板和插接槽,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活动插接于活动口的侧壁内,所述插接板固定于支撑板的另一端,所述插接槽开设于长梯的活动端,且所述插接板可卡接于插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支撑板可通过插接板与长梯上的插接槽卡接定位,实现长梯的稳定安装;另一方面,支撑板活动连接于活动口处,便于在长梯翻起的过程中为长梯提供让位空间,以避免支撑板阻碍插接板和插接槽的配合的问题。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通过连接结构活动连接于活动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结构一方面保持支撑板在活动口内的安装,另一方面使支撑板的活动过程更稳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滑板、滑槽和压缩弹簧,所述活动口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板的一端插接于容置槽内,所述压缩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位于容置槽内的一端和容置槽的对应侧壁之间;所述滑槽开设于活动口与容置槽相邻的侧壁上,所述滑板固定于支撑板与滑槽对应的侧壁上,且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使支撑板在活动口内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可适当挤压支撑板使其容置于容置槽内,为长梯的搭接提供让位空间,使插接板和插接槽的配合更易于实现;同时压缩弹簧也使支撑板具有抵接于容置槽侧壁的作用力,辅助长梯在施工人员攀爬时定位;滑板和滑槽的配合使支撑板在活动口处的安装更稳定,同时辅助支撑板的稳定滑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的滑动通过驱动结构驱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结构使位于下层的施工人员可便捷控制支撑板的滑动,从而实现长梯在上下层的脚手板之间的稳定安装,使操作更易于实现。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结构包括操作手杆、驱动槽和驱动块,所述长梯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操作手杆卡接于安装槽内;所述驱动槽开设于支撑板的底部,所述驱动块固定于操作手杆的一端并可插接于驱动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手杆安装于长梯的侧壁上,便于取用的同时不占用多余空间;驱动块插接于驱动槽,以控制支撑板的滑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驱动块远离长梯的侧壁上形成有从上至下朝向靠近长梯一侧倾斜的倾斜面,所述驱动槽的侧壁形成有与所述倾斜面配合的斜切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倾斜面和斜切面的配合使操作手杆推动支撑板的滑动操作更便于实现。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动口处且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滑动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盖合于活动口处后可通过固定结构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人员在上层脚手板所在施工层施工时,通过挡板封闭活动口,避免施工人员踩空造成安全隐患。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板、固定孔和固定螺栓,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活动口的侧壁上且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固定孔对应开设于挡板靠近支撑板的一端及固定板对应处,所述固定螺栓插接于挡板和固定板对应的固定孔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一方面对挡板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为固定螺栓提供固定点,由固定螺栓和固定孔的简单配合实现挡板的便捷固定。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脚手板上开设有收纳长梯的收纳槽,且所述长梯远离活动口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收纳槽的侧壁上;所述收纳槽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盖合于收纳槽的盖合板,所述盖合板上靠近相邻的活动口的一侧开设有插槽;当长梯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盖合板仍可盖合于收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纳槽用于收纳长梯,避免长梯在不使用时占用施工人员的活动空间,盖合板盖合于收纳槽,避免施工人员踩空,插槽的设置使施工人员可将手指插入以便捷打开盖合板,插槽设置于靠近相邻的活动口的一侧,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另一方面,当长梯处于使用状态,盖合板仍可盖合于收纳槽,避免翻开的盖合板阻碍施工人员活动,同时也仍可起到避免施工人员踩空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长梯安装于下层脚手板上并可活动,一方面避免使用时需另外安装的问题,简化使用步骤,另一方面活动的长梯使上下层的搭接可实现;设置于上层脚手板上的支撑结构可支撑固定长梯,便于长梯稳定搭接于上下层的脚手板之间,同一脚手板上的活动口和长梯相邻设置,从而使层与层之间的长梯固定互不影响;由此便捷实现施工人员在不同建筑层之间的移动,避免整体升降脚手架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2.压缩弹簧使支撑板在活动口内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可适当挤压支撑板使其容置于容置槽内,为长梯的搭接提供让位空间,使插接板和插接槽的配合更易于实现;同时压缩弹簧也使支撑板具有抵接于容置槽侧壁的作用力,辅助长梯在施工人员攀爬时定位;滑板和滑槽的配合使支撑板在活动口处的安装更稳定,同时辅助支撑板的稳定滑动;

3.操作手杆安装于长梯的侧壁上,便于取用的同时不占用多余空间;驱动块插接于驱动槽,并通过倾斜面和斜切面的配合,使操作手杆推动支撑板的滑动操作更便于实现,由此在长梯的搭接时提供让位空间,使插接板和插接槽的配合更易于实现;

4.当施工人员在上层脚手板所在施工层施工时,通过挡板封闭活动口,避免施工人员踩空造成安全隐患;

5.收纳槽用于收纳长梯,避免长梯在不使用时占用施工人员的活动空间,盖合板盖合于收纳槽,避免施工人员踩空;当长梯处于使用状态,盖合板仍可盖合于收纳槽,避免翻开的盖合板阻碍施工人员活动,同时也仍可起到避免施工人员踩空的目的;盖合板上靠近相邻的活动口的一侧开设有插槽,便于施工人员通过插槽打开盖合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长梯安装于脚手板上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凸显的本实施例的长梯和支撑板配合连接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的支撑板安装于容置槽内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凸显的本实施例的支撑板和操作手杆配合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框架;11、立杆;12、水平支柱;13、脚手板;131、收纳槽;132、盖合板;1321、插槽;133、活动口;1331、容置槽;2、护栏;3、爬梯机构;4、长梯;41、安装槽;5、支撑结构;51、支撑板;52、插接板;53、插接槽;6、连接结构;61、滑板;62、滑槽;63、压缩弹簧;7、驱动结构;71、操作手杆;72、驱动槽;721、斜切面;73、驱动块;731、倾斜面;8、挡板;9、固定结构;91、固定板;92、固定孔;93、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层建筑升降脚手架,主框架1包括间隔设置的立杆11、水平支柱12和脚手板13,至少两根水平支柱12垂直并间隔固定于同一立杆11上,脚手板13铺设于水平相邻的两根水平支柱12之间,护栏2固定于相邻的两根立杆11之间。通过至少两根水平支柱12的设置,使脚手板13可至少铺设上下两层。

参照图1,上下两层的脚手板13之间设置有爬梯机构3;爬梯机构3包括位于下层脚手板13上的长梯4,上层脚手板13位于长梯4的上方处开设有活动口133,当长梯4连接于上下两层的脚手板13之间时,活动口133可为施工人员进入上层脚手板13所在的施工层提供活动空间。

参照图1、2,下层脚手板13上开设有收纳槽131,长梯4收纳于收纳槽131中;且长梯4远离活动口133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收纳槽131的侧壁上,使长梯4可转动至对应于活动口133处;通过将长梯4安装于下层脚手板13上并可活动,一方面避免使用时需另外安装的问题,简化使用步骤,另一方面活动的长梯4使上下层的搭接可实现。需要指出的是,上层脚手板13上且位于活动口133靠近墙体的一侧也可安装长梯4,以三层脚手板13为例,一、二层的脚手板13之间和二、三层的脚手板13之间的长梯4和对应的活动口133交替设置,由此可实现多层脚手板13之间的搭接,且结构互不影响。

参照图1、2,收纳槽13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盖合于收纳槽131的盖合板132,且盖合板132的铰接端位于远离相邻的活动口133的一侧,操作更安全;收纳槽131用于收纳长梯4,避免长梯4在不使用时占用施工人员的活动空间,盖合板132盖合于收纳槽131,避免施工人员踩空;盖合板132的上部靠近相邻的活动口133的一侧开设有呈“l”型的插槽1321,插槽1321的设置使施工人员可将手指插入以便捷打开盖合板132,且插槽1321设置于靠近活动口133的一侧,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当长梯4处于使用状态时,盖合板132仍可盖合于收纳槽131,避免翻开的盖合板132阻碍施工人员活动,同时也仍可起到避免施工人员踩空的目的。

参照图1、3,爬梯机构3还包括设置于上层脚手板13的支撑结构5,支撑结构5活动设置于活动口133内。支撑结构5可支撑固定长梯4,便于长梯4稳定搭接于上下层的脚手板13之间,由此便捷实现施工人员在不同建筑层之间的移动。

参照图3,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板51、插接板52和插接槽53,支撑板51的一端活动插接于活动口133的侧壁内,插接板52固定于支撑板51的另一端,插接槽53开设于长梯4的活动端,且插接板52可卡接于插接槽53内。一方面,支撑板51可通过插接板52与长梯4上的插接槽53卡接定位,实现长梯4的稳定安装;另一方面,支撑板51活动连接于活动口133处,便于在长梯4翻起的过程中为长梯4提供让位空间,以避免支撑板51阻碍插接板52和插接槽53的配合的问题。

参照图3,活动口133处且位于支撑板51的上方滑动设置有挡板8,且挡板8沿长梯4的延伸方向滑动;当施工人员在上层脚手板13所在施工层施工时,通过挡板8封闭活动口133,避免施工人员踩空造成安全隐患。挡板8可通过固定结构9固定。

参照图3,固定结构9包括固定板91、固定孔92和固定螺栓93,固定板91固定于活动口133的侧壁上且位于支撑板51的上方,固定孔92对应开设于挡板8靠近支撑板51的一端及固定板91对应处,固定螺栓93插接于挡板8和固定板91对应的固定孔92中,固定板91一方面对挡板8起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为固定螺栓93提供固定点,由固定螺栓93和固定孔92的简单配合实现挡板8的便捷固定。

参照图3、4,支撑板51通过连接结构6活动连接于活动口133处。连接结构6包括滑板61、滑槽62和压缩弹簧63,活动口133远离长梯4的转动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容置槽1331,支撑板51的一端插接于容置槽1331内,压缩弹簧63固定连接于支撑板51位于容置槽1331内的一端和容置槽1331的对应侧壁之间,使支撑板51在活动口133内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同时,压缩弹簧63使支撑板51具有靠近容置槽1331的作用力,有利于保持长梯4搭接后施工人员在攀爬过程中的稳定性;滑槽62开设于活动口133与容置槽1331相邻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滑板61固定于支撑板51与滑槽62对应的侧壁上,且滑板61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滑槽62中,由此可辅助支撑板51的稳定滑动。

参照图1、5,支撑板51的滑动通过驱动结构7驱动,使位于下层的施工人员可便捷控制支撑板51的滑动,实现长梯4在上下层的脚手板13之间的稳定搭接。

参照图2、5,驱动结构7包括操作手杆71、驱动槽72和驱动块73,长梯4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41,操作手杆71卡接于安装槽41内,便于取用的同时不占用多余空间;驱动槽72开设于支撑板51的底部,驱动块73固定于操作手杆71的一端并可插接于驱动槽72内,以控制支撑板51的滑动。

参照图5,驱动块73远离长梯4的侧壁上形成有从上至下朝向靠近长梯4一侧倾斜的倾斜面731,驱动槽72的侧壁形成有与倾斜面731配合的斜切面721,由倾斜面731和斜切面721的配合增加接触面积,使操作手杆71推动支撑板51的滑动操作更便于实现。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搭建主框架1时,上层脚手板13上的活动口133处于打开状态,下层脚手板13的活动口133关闭。需要使用长梯4时,首先由一名施工人员将手指插入插槽1321,将盖合板132打开,然后由另一施工人员取出长梯4,负责打开盖合板132的施工人员将操作手杆71从长梯4的侧壁上取下,站立于收纳槽131内,并将驱动块73插入驱动槽72中,使倾斜面731抵接于斜切面721,然后推动支撑板51朝向容置槽1331内移动,为长梯4进入活动口133内提供让位空间,直至另一施工人员将长梯4移动至垂直于活动口133。

在此之后,握持操作手杆71的施工人员走出收纳槽131,并将盖合板132重新闭合,握持长梯4的施工人员移动长梯4使插接板52与插接槽53配合卡接,完成长梯4的搭接,最后,握持操作手杆71的施工人员可将操作手杆71重新放回安装槽41中。

长梯4搭接完成后,可将盖合板132重新盖合于收纳槽131上;施工人员在攀爬长梯4的过程中,可促使支撑板51抵接于容置槽1331内,从而使攀爬过程更稳定;当施工人员从活动口133进入上层脚手板13所在的施工层后,可将挡板8闭合于活动口133上,并通过固定螺栓93将挡板8便捷固定于固定板91处,便于进行施工工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