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棚架及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720641发布日期:2021-01-24 08:0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防护棚架及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公开涉及防护棚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棚架及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许多客运车站站房都继续扩容改造,以满足客流量快速增高的需要。为了不影响人们群众的正常出行,可以在原有客运站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施工以扩容改造,此时需修建临时防护棚架对通过该站房的运营线路进行防护,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坠物落入既有线路中,从而保证该站房的客运运营正常进行而不中断。在客运站房改造完成后,需要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
[0003]
然而,由于客运站房的高度和空间受限,导致在对防护棚架的顶棚进行拆除时,无法使用大型吊车对其进行拆除。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护棚架及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护棚架,所述防护棚架包括支架和盖设在所述支架上方的顶棚;
[0006]
所述支架包括两排相对设置的立柱以及两个主纵梁,两个所述主纵梁分别连接在两排所述立柱的顶部,所述顶棚焊接在所述主纵梁上;
[0007]
所述支架上具有用于放置千斤顶的放置区,以在所述主纵梁和所述顶棚的焊点被破坏后,通过所述千斤顶将所述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所述顶棚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纵移装置连接的连接结构;所述主纵梁的顶面具有能够承载纵移装置的承载面,以在所述顶棚被顶起至所述预设高度时,所述纵移装置能够沿所述承载面移动,以带动所述顶棚移动至与所述主纵梁脱离。
[0008]
可选择地,所述顶棚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副纵梁;多个所述横梁间隔设置在两个所述主纵梁之间,各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主纵梁焊接;多个所述副纵梁间隔排布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
[0009]
可选择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活动牛腿,且所述活动牛腿与所述横梁相对固定,所述活动牛腿位于所述主纵梁的上方。
[0010]
可选择地,所述活动牛腿的两端分别抵顶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上;所述活动牛腿的端部的形状与所述横梁的形状相匹配。
[0011]
可选择地,在沿所述横梁的中部至所述横梁的两端的方向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多个所述副纵梁所在的高度逐渐降低。
[0012]
可选择地,所述顶棚还包括铺板,所述铺板覆盖在所有所述副纵梁和所有所述横梁的上方,所述铺板包括第一子铺板和第二子铺板,所述第一子铺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
所述第二子铺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的部分,所述第一子铺板和所述第二子铺板之间形成有释放风压的间隙。
[0013]
可选择地,所述间隙处还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分别与所述第一子铺板和所述第二子铺板连接;所述铺板上还设置有压重板。
[0014]
可选择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柱之间的剪刀撑筋和水平撑筋;所述横梁上对应所述副纵梁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副纵梁的支撑件;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与所述主纵梁配合,以对所述横梁进行限位。
[0015]
本公开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16]
破坏支架的主纵梁与顶棚之间的焊点;
[0017]
在所述支架上设置千斤顶,通过所述千斤顶将所述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
[0018]
在所述顶棚的底部对应所述主纵梁的位置处连接纵移装置,驱动所述纵移装置沿所述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纵移装置带动所述顶棚沿所述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所述顶棚与所述主纵梁脱离。
[0019]
可选择地,所述在所述支架上设置千斤顶,通过所述千斤顶将所述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0]
在所述顶棚的两个相邻的所述横梁之间连接活动牛腿,且使所述活动牛腿与所述横梁相对固定;
[0021]
相应地,所述通过所述千斤顶将所述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的步骤包括:
[0022]
通过所述千斤顶抵顶所述活动牛腿,以将所述横梁顶起至所述预设高度。
[0023]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24]
本公开提供的防护棚架及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方法,通过设置支架和盖设在支架上方的顶棚,支架包括两排相对设置的立柱以及两个主纵梁,两个主纵梁分别连接在两排立柱的顶部,顶棚焊接在主纵梁上,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用于放置千斤顶的放置区,以在主纵梁和顶棚的焊点被破坏后,通过千斤顶将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同时在顶棚的底部设置用于与纵移装置连接的连接结构,且在主纵梁的顶面设置能够承载纵移装置的承载面,以在顶棚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纵移装置能够沿承载面移动,以带动顶棚移动至与主纵梁脱离,即,纵移装置能够将顶棚纵移至站房外。具体使用时,首先破坏支架的主纵梁与顶棚之间的焊点,然后在支架上设置千斤顶,使千斤顶可以将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然后在顶棚底部的对应主纵梁的位置处连接纵移装置,驱动纵移装置沿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纵移装置带动顶棚沿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顶棚与主纵梁脱离,即,通过纵移装置将顶棚纵移至站房外,在站房外对顶棚进行拆除,也就是说,对防护棚架的顶棚进行拆除并非是在客运站房内进行,从而可以通过大型起重设备对顶棚进行拆除施工,避免了在高度和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站房内对顶棚进行拆除施工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5]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主视图;
[0028]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侧视图;
[0029]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俯视图;
[0030]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顶棚中的副纵梁的布置图(半视图)
[0031]
图5为图4中a部的放大图;
[0032]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横梁中部的副纵梁与压重板的装配图;
[0033]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横梁端部的副纵梁与压重板的装配图;
[0034]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活动牛腿的装配图;
[0035]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纵移装置的装配图;
[0036]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所述防护棚架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7]
其中,10-支架;11-立柱;12-主纵梁;20-顶棚;21-横梁;22-副纵梁;23-铺板;231-第一子铺板;232-第二子铺板;24-绝缘板;30-连接结构;31-紧固件;41-间隙;42-支撑块;51-压重钢板;52-压重型钢;61-剪刀撑筋;62-水平撑筋;71-支撑件;72-限位件;81-活动牛腿;82-千斤顶;83-纵移装置;831-滚轮;91-条形基础;92-锚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9]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0]
实施例一
[0041]
参考图1至图9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防护棚架,防护棚架包括支架10和盖设在支架10上方的顶棚20;支架10包括两排相对设置的立柱11以及两个主纵梁12,两个主纵梁12分别连接在两排立柱11的顶部,顶棚20焊接在主纵梁12上;支架10上具有用于放置千斤顶82的放置区,以在主纵梁12和顶棚20的焊点被破坏后,通过千斤顶82将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顶棚20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纵移装置83连接的连接结构30;主纵梁12的顶面具有能够承载纵移装置83的承载面,以在顶棚20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纵移装置83能够沿承载面移动,以带动顶棚20移动至与主纵梁12脱离。
[004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架10和盖设在支架10上方的顶棚20,其中,支架10包括两排相对设置的立柱11以及两个主纵梁12,两个主纵梁12分别连接在两排立柱11的顶部,顶棚20焊接在主纵梁12上,通过在支架10上设置用于放置千斤顶82的放置区,以在主纵梁12和顶棚20的焊点被破坏后,通过千斤顶82将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同时在顶棚20的底部设置用于与纵移装置83连接的连接结构30,且在主纵梁12的顶面设置能够承载纵移装置83的承载面,以在顶棚20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纵移装置83能够沿承载面移动,以带动顶棚20移动至与主纵梁12脱离,即,纵移装置83能够将顶棚20纵移至站房外。具体使用时,首
先破坏支架10的主纵梁12与顶棚20之间的焊点,然后在支架10上设置千斤顶82,使千斤顶82可以将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然后在顶棚20底部的对应主纵梁12的位置处连接纵移装置83,驱动纵移装置83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纵移装置83带动顶棚20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顶棚20与主纵梁12脱离,即,通过纵移装置83将顶棚20纵移至站房外,在站房外对顶棚20进行拆除,也就是说,对防护棚架的顶棚进行拆除并非是在客运站房内进行,从而可以通过大型起重设备对顶棚20进行快速拆除施工,避免了在高度和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站房内对顶棚进行拆除施工的问题。
[0043]
具体使用时,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在既有线路两侧分别设置条形基础91,其中,相对设置的两条条形基础91均沿既有线路的延伸方向布置。可以理解的是,条形基础91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易于实现,强度高,结构稳定性好,可以承载整个防护棚架的竖向载荷。
[0044]
其中,两排相对设置的立柱11均沿条形基础9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立柱11的底部通过锚筋92固定在条形基础91上,每排立柱11的顶部通过主纵梁12连接在一起,且与主纵梁12保持相对固定,例如主纵梁12可以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在每排立柱11的顶部;顶棚20焊接在两排立柱11顶部的主纵梁12上,即,顶棚2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主纵梁12上,从而可以将顶棚20的载荷通过主纵梁12传递到立柱11上,结构稳定性好。主纵梁12可以是工字钢,为了提高承载性能,顶棚20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主纵梁12的上翼缘板上。当顶棚20和主纵梁12的焊点被破坏,顶棚20被顶起至预设高度,主纵梁12的上翼缘板即是承载纵移装置83的承载面,且纵移装置83还能够沿承载面移动,以带动顶棚20移动至与主纵梁12脱离。
[0045]
另外,参考图1和图2中所示,条形基础91、立柱11、主纵梁12及顶棚20的刚性连接,保证了防护棚架的横向稳定性。
[0046]
此外,立柱11可以具有多种实现方式,能够稳定支撑顶棚20即可。例如,立柱11可以是铁管、钢管、聚乙烯管等。
[0047]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0上具有放置区,该放置区用于放置千斤顶82。在站房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防护棚架时,在主纵梁12和顶棚20的焊点被破坏后,将千斤顶82放置在放置区内,通过千斤顶82可以将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从而方便拆除。
[0048]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破坏主纵梁12和顶棚20的焊点与在放置区内放置千斤顶82,在施工步骤上两者没有先后顺序,操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施工环境任意选择。也就说,操作者可以先破坏主纵梁12和顶棚20之间的焊点,再在放置区内放置千斤顶82,当然,也可以先在放置区内放置千斤顶82,再破坏主纵梁12和顶棚20的焊点。
[0049]
其中,在沿条形基础91的长度方向上排布的各排立柱11上,放置区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一个或多个放置区可以直接设置在立柱11的顶部,一个或多个放置区也可以设置在立柱11顶部的主纵梁12上;当放置区为多个时,多个放置区在各排立柱11的顶部间隔设置,或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在主纵梁12上。
[0050]
另外,放置区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设置,以保证千斤顶82稳定的放置在支架10上,放置区内也可以垫上道木或其它适当的材料,以扩大受力面积,从而顺利的开展对顶棚20的拆除作业。例如,放置区可以形成为凹槽、带有凹槽的垫块或者预埋磁性件。
[0051]
此外,为了方便、省力的将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各排立柱11上的一个或多个放置区,既可以相对设置,也可以错开设置。
[005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将千斤顶82放置在放置区的过程中,应保持载荷重心作用线与千斤顶82轴线一致,顶棚20待顶起的预设高度不大于千斤顶82的有效顶程。
[0053]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中所示,顶棚2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结构30,当顶棚20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首先在顶棚20的底部安装连接结构30,具体的可以是将连接结构30焊接在顶棚20的底部;然后再在连接结构30上安装纵移装置83,具体的可以是将纵移装置63通过螺栓连接在连接结构30的靠近主纵梁12的一侧。该纵移装置83能够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移动,由于纵移装置83与顶棚20相对固定,从而纵移装置83能够带动顶棚20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移动至与主纵梁12脱离,也就是说,纵移装置83能够带动顶棚20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移动至站房外,从而解决了在受限的空间内,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站房内对顶棚20进行拆除施工的问题。
[0054]
其中,为了方便移动,在纵移装置83的底部设置有滚轮831,具体使用时,纵移装置83的滚轮831与主纵梁12的承载面接触并沿承载面移动,摩擦力小,从而方便纵移装置83带动顶棚20做纵移运动。
[0055]
进一步地,参考图3中所示,顶棚20包括多个横梁21和多个副纵梁22;多个横梁21间隔设置在两个主纵梁12之间,各横梁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主纵梁12焊接,其中,多个横梁21在两个主纵梁12之间可以等间距设置,也可以以任意合适的不同间距排布;多个副纵梁22间隔排布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之间,同样地,多个副纵梁22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之间可以等间距设置,也可以以任意合适的不同间距排布。
[0056]
其中,横梁21可以是工字钢,副纵梁22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的腹板处,可以有效降低防护棚架的结构高度,在受限的空间内,在防护棚架的下方为列车提供更大的通行空间。
[0057]
另外,在受限的空间内,为了方便快速拆除顶棚20,在顶棚20的搭建过程中,顶棚20的多个横梁21和多个副纵梁22可以采用单元件设计,单元件沿主纵梁12延伸方向的长度不超过运输界限。每个单元件中包括二个、三个、四个或若干个间隔设置的横梁21,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之间现场焊接多个副纵梁22;每个单元件中的横梁21的数量小于搭建顶棚20所需要的横梁21的总数量,每个单元件中的横梁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环境任意设定,能够方便快速拆除即可。此时,在两个主纵梁12之间,顶棚20包括多个单元件。
[0058]
站房施工完成后,具体进行顶棚20的拆除作业中,可以依次分别将每个单元件沿主纵梁12的延伸方向纵移出站房外,直至顶棚20的所有单元件纵移出站房。如此设计,在防护棚架外,无需大空间就可以将顶棚20拆除,空间利用率高,在受限的空间内方便拆除顶棚20。
[0059]
此外,顶棚20包括多个单元件,具体使用时,沿既有线路的延伸方向,可以从防护棚架的两侧分别对单元件进行纵移拆除,有助于利用列车“天窗点”快速完成防护棚架的拆除工作。
[0060]
在本实施例中,当顶棚20被顶起至预设高度时,连接结构30焊接在横梁21的端部,且连接结构30位于主纵梁12的上方。
[0061]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4和图8中所示,为了方便拆卸,相邻的两个横梁21的端部之间连接有活动牛腿81,且活动牛腿81与横梁21相对固定,活动牛腿81位于主纵梁12的上方,活动牛腿81可以增加相邻的两个横梁21端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防护棚架
在受限空间内的刚度和刚度要求。
[0062]
进一步地,参考图8中所示,活动牛腿81的两端分别抵顶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上;活动牛腿81的端部的形状与横梁21的形状相匹配,也就是说,活动牛腿81两端的断面形状与横梁21的断面形状相同,特别是活动牛腿81两端的断面形状与横梁21的远离主纵梁12一侧的断面形状相同。
[0063]
具体使用时,千斤顶82可以放置在立柱11的顶部或主纵梁12上,千斤顶82的顶端抵顶在活动牛腿81上,千斤顶82顶起活动牛腿81,活动牛腿81的两端与横梁21的上翼缘板咬合,从而将整个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
[0064]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立柱11的顶部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使放置区可以形成在立柱11的顶部,此时,千斤顶82放置在立柱11的顶部,千斤顶82的顶端抵顶在顶棚20的横梁21端部上,千斤顶82顶起横梁21从而将整个顶棚20顶起至预设高度。
[0065]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4中所示,在沿横梁21的中部至横梁21的两端的方向上,位于相邻的两个横梁21之间的多个副纵梁22所在的高度逐渐降低,也就是说,在沿横梁21中间向两端的方向上,副纵梁22的高度逐步降低,有助于排水。
[0066]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9中所示,顶棚20还包括铺板23,铺板23覆盖在所有副纵梁22和所有横梁21的上方,防止施工过程中的坠物落入既有线路中,从而可以保证线路的正常运营。具体使用时,铺板23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多个铺板23依次紧密排布盖设在支架10的上方。
[0067]
列车在防护棚架下方通行,为降低列车气动载荷对顶棚的影响,参考图4和图5中所示,铺板23包括第一子铺板231和第二子铺板232,第一子铺板23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和第二子铺板23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叠的部分,可以防止雨水或坠物跌落至既有线路中,另外,第一子铺板231和第二子铺板232之间形成有释放风压的间隙41,也就是说,在沿横梁21的高度方向,第一子铺板231和第二子铺板232的高度不同,且第一子铺板231和第二子铺板232在相接的位置处具有重叠的部分,该重叠的部分形成有释放风压的间隙41,从而列车通行时产生的气流会通过间隙41释放出去或分散开,从而提高了防护棚架的结构稳定性。
[0068]
参考图5中所示,为了提高结构稳定性,间隙41处还设置有支撑块42,支撑块42分别与第一子铺板231和第二子铺板232连接。其中,支撑块42可以具有多种形成方式,例如,支撑块42可以是支撑方木或支撑柱。
[0069]
另外,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之间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支撑块42,多个支撑块42间隔设置在第一子铺板231和第二子铺板232的相接位置。
[0070]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铺板23可以铺设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之间,铺板23位于横梁21的腹板内,且直接铺设在副纵梁22上,铺板23与副纵梁22用铁丝绑牢或通过焊栓头连接在一起。由于在沿横梁21中间向两端的方向上,副纵梁22的高度逐步降低,所以铺板23在沿横梁21中间向两端的方向上也逐渐降低,从而有助于排水。
[0071]
参考图6和图7中所示,为了使铺板23稳定的盖设在支架10上,铺板23上还设置有压重板。在确保防护棚架上部空间的前提下,压重板直接铺设在铺板23上,利用压重板23的自身重量,可以使铺板23更加稳定的盖设在支架10上,从而避免列车通行时的气动载荷对铺板23产生掀起或窜动冲击。
[0072]
其中,压重板包括压重钢板51和压重型钢52,根据列车气动载荷的影响或具体施
工空间,在铺板23上铺设压重钢板51和/或压重型钢52。
[0073]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中所示,相邻的两个立柱1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结构,加强结构包括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柱11之间的剪刀撑筋61和水平撑筋62,剪刀撑筋61和水平撑筋62沿条形基础91的延伸方向设置,增加了各排立柱11的纵向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整个防护棚架的结构稳定性。具体使用时,在相邻的两个立柱11之间,可以设置多个剪刀撑筋61和多个水平撑筋62,其中,多个剪刀撑筋61和多个水平撑筋62沿立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的,水平撑筋62的两端分别与剪刀撑筋61的两端抵接并固定在一起。
[0074]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个立柱11上设置有安装孔,水平撑筋62与安装孔相匹配,各排立柱11通过一个或多个依次穿设在每个立柱11的安装孔中的水平撑筋62连接在一起。
[0075]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4和图5中所示,横梁21上对应副纵梁22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安装副纵梁22的支撑件71。在搭建顶棚的过程中,在相邻的两个横梁21上间隔设置多组相对设置的支撑件71,多个副纵梁22的两端可以放置在对应的一组支撑件71上,然后再将副纵梁22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横梁21焊接,也就是说,支撑件71可以对副纵梁22的焊接位置进行预定位,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
[0076]
其中,支撑件71可以是支承角钢、支承条、支撑凸起等。
[0077]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中所示,为了防止顶棚20在两个主纵梁12之间发生窜动,横梁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件72,两个相对的限位件72之间限制出横梁21的用于容纳在两个主纵梁12之间的部分,限位件72用于与主纵梁12配合,以对横梁21进行限位。
[0078]
其中,限位件72可以对横梁21的焊接位置进行预定位,有助于加快施工进度。
[0079]
另外,限位件72既可以位于横梁21的靠近主纵梁12内侧的位置处,安装时,限位件72抵接在主纵梁12的内侧。当然,限位件72也可以位于横梁21的靠近主纵梁12外侧的位置处,安装时,限位件72抵接在主纵梁12的外侧。
[0080]
此外,限位件72可以是限位角钢、限位条、限位凸起等。
[0081]
实施例二
[0082]
参照图10中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于对防护棚架进行拆除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上述实施例的防护棚架的部分或者全部执行,以在受限的空间内,可以将顶棚纵移出站房外,再通过大型起重设备对顶棚进行快速拆除施工,从而避免了在高度和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站房内对顶棚进行拆除施工的问题。
[0083]
结合图1至图10中所示,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防护棚架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具体包括:
[0084]
s101、破坏支架的主纵梁与顶棚之间的焊点;
[0085]
s102、在支架上设置千斤顶,通过千斤顶将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
[0086]
s103、在顶棚的底部对应主纵梁的位置处连接纵移装置,驱动纵移装置沿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纵移装置带动顶棚沿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顶棚与主纵梁脱离。
[0087]
本公开提供的防护棚架的施工方法,首先,将支架的主纵梁与顶棚之间的焊点破坏,从而使主纵梁与顶棚之间的焊点失效,以解除主纵梁与顶棚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将千斤顶放置在支架上,以通过千斤顶可以将顶棚顶起至预设高度;进而将纵移装置安装在
顶棚底部的对应主纵梁的位置处,驱动纵移装置沿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以使纵移装置带动顶棚沿主纵梁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顶棚与主纵梁脱离,即,通过纵移装置将顶棚纵移至站房外,在站房外对顶棚进行拆除,也就是说,对防护棚架的顶棚进行拆除并非是在客运站房内进行,从而可以通过大型起重设备对顶棚进行快速拆除施工,避免了在高度和空间受限的条件下,大型起重设备无法进入站房内对顶棚进行拆除施工的问题。
[0088]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2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0089]
在顶棚的两个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活动牛腿,且使活动牛腿与横梁相对固定;
[0090]
相应地,上述步骤s102具体包括:
[0091]
通过千斤顶抵顶活动牛腿,以将横梁顶起至预设高度。
[0092]
在该步骤中,在顶棚的两个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活动牛腿,且使活动牛腿与横梁相对固定这一步骤与上述步骤s101,在施工工序上两者没有先后顺序,操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施工环境任意选择。也就说,操作者可以先执行步骤s101,再在在顶棚的两个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活动牛腿,且使活动牛腿与横梁相对固定,当然,也可以先在顶棚的两个相邻的横梁之间连接活动牛腿,且使活动牛腿与横梁相对固定,再执行步骤s101。
[0093]
其中,具体操作时,千斤顶抵顶在活动牛腿的底端,通过千斤顶将活动牛腿顶起,由于活动牛腿与横梁相对固定,从而活动牛腿被顶起时可以带动横梁顶起至预设高度。
[0094]
具体的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带来相同或者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
[009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与既有线路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为纵向,既有线路的垂直连接方向为横向;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96]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